1、中国银监会关于切实做好 2011 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1134 号)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蓄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工作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 号,以下简称国发 19 号文 )等政策要求,银监会今年将继续按照“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十六字方针,以降旧控新为目标,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以下简称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现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严格加强新增平台贷款管理(一
2、 )健全“名单制”管理系统。各银行应在前期清理规范基础上,在总行及分支机构层面分别建立平台类客户和整改为一般公司类客户的“名单制”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至少包括企业法人、事业法人、机关法人三类融资平台的基本情况及授信、贷款期限结构、投向、风险定性及还款来源结构等要素。有关名单及风险定性情况需按季报送当地监管部门确认,并进行动态调整;各银行间风险定性存在差异的,由监管部门在各银行呈报的风险定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统一协调认定。(二 )建立总行集中审批制度。各银行应在“名单制” 管理基础上,将平台贷款审批权限统一上收至总行。各银行总行应制定相应的平台贷款管理制度,对纳入平台类客户名单内的贷款实行总行统一授
3、信、全口径监控和逐笔审批,并在总行层面落实授信管理问责机制,分支行仅承担前台营销和贷后管理。(三 )严格信贷准入条件。各银行应严格按照国发 19 号文规定,制定平台贷款的审慎准入标准。平台类客户的新增贷款,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 国发200115 号,含有偿还能力的公租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属国务院核准或审批的重大项目以及国家另有规定等条件。同时,应最大限度增加抵押担保等风险缓释措施,并签订合法有效的还贷差额补足协议。对于 2010 年 6 月 30 日前已签订合同但目前未完成全部放款过程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能继续放款:一是符合国家宏
4、观调控政策、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信贷审慎管理规定等要求;二是财务状况健全,资产负债率不高于 80%;三是抵押担保合法合规足值。.对于符合条件的新增平台贷款,不得再接受地方政府以直接或间接形式为融资平台提供的任何担保和承诺。对于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一律不得新增平台贷款,不得向“名单制” 管理系统以外的融资平台发放贷款,以实现全年平台贷款的降旧控新和风险缓释。(四 )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各银行应按照 关于规范中长期贷款还款方式的通知( 银监发2010103 号) 的要求,根据项目预期现金流情况和实际建设期、达产期及运营期,合理确定新增平台贷款的期限
5、结构和还款方式。项目建成投产后,应按照等额分摊等审慎原则,每年至少两次偿还本金,利随本清。二、全面推进存量平台贷款整改各银行应以平台客户为单位,按照额度、期限、风险状况等因素,落实具体责任人,逐户制订整改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存量平台贷款的资产保全和风险化解工作。对于到期的平台贷款本息,一律不得展期和以各种方式借新还旧。(一) 贷款条件整改。即使是授信批准和各种续建项目,各银行均应对照国家政策和审慎信贷规定,全面核实存量平台贷款的合同条款和信贷条件,重点关注借款人资质是否健全,项目资本金比例是否达标和同比例到位,各项审批文件和手续是否合法齐全等,限期采取整改措施,有效化解合规风险和信用风险。(二)
6、 贷款合同整改。各银行应加强贷款合同和还款期限管理,限期整改存量平台贷款整借整还、期限过长、还款来源不足等问题。对于整借整还的存量平台贷款,应根据平台自有现金流和地方政府财力情况,与地方政府和平台客户协商贷款合同修订和补充完善工作,整改为分期偿还,化解集中还款风险;对于还款来源不足、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的融资平台,应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和平台客户协商补签相关还款差额补足协议。(三) 抵押担保整改。各银行应严格执行担保法、 预算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对于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机构以直接或间接形式提供的原有担保,应在充分协商基础上重新落实合法的抵押担保;对于以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作为
7、抵质押品的,应要求融资平台以合法的非公益性资产进行全额置换;对于各类担保公司特别是地方政府新设担保公司应进行严格的资质评估,审慎估计其实际担保能力;对于以政府承诺担保、以无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出让收入承诺、以规划土地储备(如土地储备证)抵押的等,均应及时追加合法有效押品,消除违规担保的风险隐患。(四) 贷后管理整改。即使是授信批准和各种续建项目,各银行均应加强贷款发放时再次审查和支付管理,严格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在贷款发放后,应针对融资平台所属行业及经营特点,动态掌握各种影响偿债能力的风险因素,及时采取提前收贷、追加担保等风险化解措施。各银行应建立季度贷后管理机制,以平台客户为单位,按
8、季考察撰写贷后管理报告,至少每半年实地深入检查一次,写出相应情况的半年管理报告,统一纳入平台名单管理信息系统。银团贷款牵头行或代理行应履行银团贷款的贷后管理职责,按时完成贷后管理报告并分送各银团成员行,分别纳入本行平台名单管理信息系统。三、切实强化平台贷款的规制约束(一) 强化监管约束。各监管部门应在指导和协调各银监局工作的同时,加大条线工作力度,指导和督促各银行总行对全系统每半年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风险检查,每次自查覆盖面不得低于平台贷款总额的 50%,并于自查结束后 30 日内报本行董事会及相关风险管理委员会审阅,批准后报送对口监管部门。2011 年检查报告应于 7 月末和 2012 年 1
9、 月末前报送。同时要督促各银行总行做好以下五项工作:一是加强平台贷款“名单制” 管理,确保与各银监局、各银行分支机构核对一致;二是上收平台贷款审批权限,并严格制定全行统一的平台贷款准入标准;三是严格按照银监会统计信息系统要求,核实各项数据,及时准确上报;四是对平台贷款进行准确的五级分类,监测和防控不良贷款;五是按照关于加强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0110 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的要求,根据平台贷款自有现金流覆盖四分类情况,严格按照 100%、140% 、250%和 300%计算信贷资产风险权重。(二) 强化合规约束。各银行应切实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等信贷风险管控要求
10、,针对信贷评审、合同、支付、抵押、信贷资产转让、集中度等违规问题,重点强化贷款项目资本金管控、贷款担保管理、协议管理、支付管理和贷后管理,切实提高按照贷款新规走款的比重。(三) 强化统计约束。各银行应建立健全平台贷款的统计台账管理制度,将平台贷款管理纳入日常管理和监管统计体系。按照关于开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台账调查统计的通知(银监办发2010338 号)的要求,对平台贷款信息进行按季统计报迭,确保数据统计的全口径、准确性和一致性,实现实时监测、分类管理、动态调整,为信贷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各监管部门和各银监局应按照平台贷款统计制度要求,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确保数据及时有效报送。(四) 强化质量
11、约束。对于融资平台严重资不抵债、到期不能足额归还贷款本息、出现债务重组及违反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等情况的,银行应及时按照指导意见等规定要求下调五级分类等级,并相应增提拨备和采取清收处置措施,以促进平台贷款风险的早期暴露和早期化解。对于因非不可抗力因素造成不良的,按照“谁签字谁负责” 原则,严肃追究贷款行行长(即三方签字中贷款方的签字人 )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五) 强化拨备约束。各银行应根据指导意见要求,对平台贷款的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均不得低于贷款拨备的平均水平。对于短期内因客观限制确实难以提足的,须制定分年补提计划,确保尽快补足,期间应按新资本监管协议对资本作相应扣减。(六) 强化资本约束
12、。各银行应根据指导意见要求,真实、客观、及时地反映和评价平台贷款风险状况。针对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和无覆盖平台贷款,自 2011 年一季度起做到分别按照 100%、 140%、250%和 300%计算贷款风险权重,发挥资本约束作用。四、统一实施平台贷款现场检查(一) 检查组织。2011 年平台贷款现场检查按照属地原则进行,由各银监局、银监分局负责组织实施,凡涉及到平台贷款的相关监管处科室均要参加。属于异地平台贷款的要按借款人属地监管原则,由借款人所在地银监局(分局) 一并组织检查,必要时可提请贷款行所在地监管部门参加。检查方案由银监会银行一部统一制订,其他监管部门可不再另行组织检查。检查中
13、如需要进一步协调,请与相关监管部门联系。(二) 检查方式。2011 年平台贷款现场检查统一采取报表分析和大户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各银监局、银监分局在汇总分析平台贷款季度报表的基础上,以单户融资平台的全部表内外授信及其银行为检查对象,每季至少各选择一个辖内平台大户进行现场检查。(三) 检查周期。2011 年平台贷款现场检查按季进行。各银监局分别于 4 月末、6 月末、9 月末和 12 月末前将每季检查报告以省局为单位合并汇总,报送银监会。(四) 检查内容。各银监局、银监分局应重点选取公路、码头、机场等行业大户进行检查,各季度现场检查内容要有侧重。第一季度:重点检查截至 2010 年末平台贷款
14、余额最大客户。检查内容包括:一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负债情况,是否存在资不抵债等;二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资金使用情况,包括用途和投向是否合规,资金使用效益等;三是 2010 年 6 月至 12 月底、2011 年 1 月 1 日后新增贷款情况;四是现金流覆盖的划分认定情况;五是落实原定整改计划情况等。第二季度:重点检查截至 2011 年 3 月末已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余额最大客户。检查内容包括:一是现金流是否为全覆盖;二是抵押担保是否合法有效;三是是否符合退出平台贷款管理的退出条件;四是各贷款行是否重新评估客户风险及债项风险;五是公司治理是否健全,资本金是否真实到位,运营是否规范正常等情况。
15、第三季度:重点检查 2011 年上半年新增平台贷款最大客户(若与第一季度检查对象相同,则检查贷款增量第二大的客户)。检查内容包括:一是是否符合前述新增贷款准入条件;二是是否仍有地方政府担保;三是涉及各贷款行审批权限是否已上收至总行;四是是否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是否签订差额补足协议弥补还款资金缺口;五是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用途和投向是否符合贷款新规等。第四季度:重点检查截至 2011 年 9 月末平台贷款整改变化最大客户(若与第一、三季度检查对象相同,则依次顺延)。检查内容包括:一是项目条件是否整改合规;二是抵押担保是否整改合规,是否对无效担保进行追加和置换;三是是否针对整借整还、期限过长
16、、还款来源不足等贷款合同问题进行整改;四是是否建立贷后管理机制并按季形成贷后管理报告。五、严格监测“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 ”的风险(一) 严格退出条件。满足以下全部条件的企业法人类平台贷款,银行可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并按照商业化原则运作:一是符合“全覆盖” 原则,即各债权银行对借款人的风险定性均为全覆盖;二是符合“定性一致” 原则,即各债权银行均同意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三是符合“三方签字”原则,即各债权银行均已就平台风险定性和整改措施与融资平台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达成一致,并通过三方签字(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融资平台及各债权银行)进行确认。对于本通知 印发前已整改为一般公司类并按商业化原则运作
17、的贷款,各银行应重新逐一审定是否为公司法人且满足上述三项退出条件;不合要求但此前已纳入一般公司类的贷款,各银行应重新将其归入平台贷款管理,于 2011 年 6 月末前完成。(二) 有序组织退出。在三方签字完成后,由最大债权行将借款人现金流计算、三方签字等文件报送至平台所在地监管部门,由银监局、银监分局按月对现金流测算的准确性、三方签字等情况进行审查,并于审查通过后有序组织平台贷款退出。退出时间、方式由各地监管部门自行确定。(三) 明确风险自担。对于已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进行商业化运营的贷款,各银行应按照审慎信贷要求进行管理,在原有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前提下,信贷风险由借贷双方承担,如出现风险只追究
18、贷款人责任。(四) 健全台账统计。各银行及银监局应建立对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的台账统计机制,密切关注整改后贷款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动态监测。各银监局应督促各银行严查公司资本金是否真实到位,还款来源是否充足,抵押担保是否合规,运营是否规范正常等情况,确保风险可控。(五) 审慎评估新增贷款风险。对于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的新增债务,各银行应按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等审慎信贷规定重新评估客户风险及债项风险,对借款人情况、还款来源、担保情况等进行审查,全面评价风险因素,重点审查和监测现金流覆盖程度的动态变化。各银监局应严格监测该类贷款新增债务是否存在集中度违规、是否仍存在财政违规担保等问题。六、侬法加
19、大平台贷款问责处罚力度各银行应建立平台贷款风险及其管控的问责机制。各银监局应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及时发现银行在平台贷款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违纪问题,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采取问责高管、限制准入、暂停业务、处以罚款等方式,严肃追究出现问题的贷款发放机构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一) 严肃查处违规担保贷款问题。凡是以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和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的经费补助事业单位以直接或间接形式提供担保,以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作为抵质押品,以政府承诺担保、无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出让收入承诺和规划土地储备(如土地储备证)作为抵押的贷款,均属违反 物权法、担保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行为。一经
20、查实,应按照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三十七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八条以及关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 加强风险防范的通知(银监发201114 号)规定,对问题机构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严格处罚。(二) 严肃查处违规发放平台贷款问题。凡是存在未按国发 19 号文等规定制定平台贷款审慎信贷标准、违规发放平台贷款,向“名单制” 管理系统以外的平台发放贷款,以及将不符合平台贷款退出条件的贷款划为一般公司类贷款等问题的,均属于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行为。一经查实,应按照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三十七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八条,商业银行法第七十四条,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十六条以及关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 加强风险防范的通知规定,对
21、问题机构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问责处罚。(三) 严肃查处提供虚假文件资料问题。凡是存在未按照要求按季全口径准确、及时报送平台贷款信息,或存在弄虚作假、瞒报误报等问题,未按要求建立平台名单管理信息系统并按季向监管部门报送名单及风险定性情况等问题的,均属违反统计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一经查实,应按照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商业银行法第七十五条、第八十条,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十二条,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对问题机构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问责处罚。(四) 严肃查处阻碍监管问题。凡是不按监管部门协
22、调的意见进行平台贷款自有现金流覆盖分类划分,不按照要求开展平台贷款检查,以及对监管部门现场检查过程不配合的,均属违反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关于拒绝或阻碍非现场监管或者现场检查的行为。一经查实,应按照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八条,商业银行法第七十五条、第七十七条、第七十八条规定对问题机构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问责处罚。(五) 严肃查处违反审慎经营规则问题。凡是对到期平台贷款作展期和借新还旧,或未按照要求计算风险权重、足额提取拨备、准确进行风险分类,或未将平台贷款审批权限统一上收至总行,或未按照要求合理确定新增平台贷款期限结构和还款方式,以及未按照贷款新规等信贷风险管控要求加强平台贷款
23、合规管理等问题的,均属违反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 号)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中国银监会令 2003 年第 5 号)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中国银监会令 2004 年第 2 号)、关于规范中长期贷款还款方式的通知、关于加强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等规定的行为。一经查实,应按照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三十七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八条和“三个办法” 的有关规定对问题机构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问责处罚。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银监分局和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附件:名词解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二 0 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附件:名词解释
24、1、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本通知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并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的机关、事业、企业三类法人,不含由中央政府直接投资设立的部门和机构。2、十六字方针:是指按照国发 19 号文规定,对平台贷款所采取的 “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清理规范方针。2.1 逐包打开:指要将贷款包内的每笔贷款一一对应到合格的项目,甄别贷款包的潜在风险,确实存在合规性问题和风险问题的,要采取相应保全措施。2.2 逐笔核对:指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进行逐笔核实查对,从借款主体、担保主体、贷款管理等方面查找贷款存在的风险和问题。2.3 重新评估:指重新评估贷款对应的项目的合规性和可行性,项目的效
25、益性以及还款来源的充足性和持续性,项目资本金的可靠性,项目融资需求的合理性,项目资金使用的真实性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和问题,确保项目债务水平与还款水平相匹配。2.4 整改保全:指针对自查发现的风险和问题,在制度建设、项目合规性、贷款管理、操作流程、还款来源、抵押担保等方面采取的整改保全措施。按照“规范退出、保全分离”的原则,对于清理规范后自身具有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能够全额偿还贷款本息且符合一般商业公司经营性质的融资平台公司,银行应将该类公司的贷款整体纳入一般公司类贷款进行管理;对于清理规范后自身具有一定的经营性现金流,能够部分偿还贷款本息的融资平台公司,银行应采取补充完善合同手续、增加新的借款主
26、体和担保主体等整改保全措施,强化还款约束,将其中规范后满足一般公司类贷款条件的贷款从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中剥离,纳入一般公司类贷款管理。3、六步走:指银监会 2010 年对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工作所采取的“分解数据、四方对账、分析定性、汇总报表、统一会谈、补正检查”六个步骤工作安排。3.1 分解数据:指各监管部门将 2010 年上半年各法人机构自查的平台贷款有关数据分解到各银监局。各银监局再将有关数据分解到各机构的地区分支机构,组织各地区分支机构按照要求逐户建立台账,落实整改保全措施.对存在异地贷款的机构,在各地区设有分支机构的,由机构总部协调到当地分支机构代为统计;当地无分支机构的,由总部协调当地银
27、监局代为统计。3.2 四方对账:指各银行分别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各地分支机构、各银监局就当地平台贷款的有关数据进行核对,确保数据准确,避免空白或重复统计,做到账账一致、账实一致、账表一致。3.3 分析定性:指各银行和各银监局按照 “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无覆盖 ”的标准对平台贷款划分风险类别。有关数据经各机构认定后,各机构提出处置方案,明确牵头银行.3.4 汇总报表:指统一汇总全国数据,建立融资平台贷款的全明细( 融资平台名称、组织机构代码、贷款证编码)、全口径 (企业法人、事业法人、机关法人 )、全行业(土地储备中心类、交通运输类、开发区、园区类、城市投资建设类、国有资产管理公
28、司类及其他)、全层级(省级、市级、县级)等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台贷款报表体系。3.5 统一会谈:指各省根据平台贷款清查结果,由各银监局组织,各地银行业协会协调辖内银行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各平台进行会谈,敲定风险定性情况,确定平台贷款整改处置方案,并形成会谈纪要,交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银监局、平台及银行四方备案。具体分工方面,按照平台贷款余额孰大的原则,推定最大债权行为组长,牵头组织各债权机构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会谈商定整改保全和分类处置方案,推定第二大债权行为副组长,配合组长具体实施会谈工作。3.6 补正检查:指各银监局按照属地原则对平台贷款清理整改落实工作,重点包括台账的完整性、整改的有
29、效性、项目合规性、还款来源的充足性、贷款合同的合理性等情况进行专项现场检查。对统计分类不准、整改措施不力、监管要求不落实、没有对贷款合同进行补充订正等问题,严肃查处,严格追究。4、借款人自有现金流:本通知中包括经营性现金流,自有资产变现价值(自身拥有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处置收入、自身拥有的已办理过户手续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红和股权转让和其他资产等)和已明确归属借款人的专项规费收入 (如车辆通行费)。5、风险定性:本通知中风险定性是指按照借款人自有现金流覆盖全部应还债务本息的比例,对平台贷款划分“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无覆盖” 的风险类别。5.1 全覆盖:全覆盖是指借款人自有现金流量占其全部应还债
30、务本息的比例达 100%(含)以上。5.2 基本覆盖:基本覆盖是指借款人自有现金流占其全部应还债务本息的比例达 70%(含)至 100%之间。5.3 半覆盖:半覆盖是指借款人自有现金流占其全部应还债务本息的 30%(含)至 70%之间。5.4 无覆盖:无覆盖是指借款人自有现金流占其全部应还债务本息的 30%以下。6、分类处置: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平台贷款特征和自有现金流等情况,对平台贷款采取的整改为一般公司类、保全分离为公司类、清理回收和仍按平台贷款处理四类处置方式。6.1 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是指经核查评估和整改后,已具备商业化贷款条件,各债权银行对借款人的风险定性均为全覆盖且均同意整改为
31、一般公司类贷款,各债权银行均已就平台风险定性和整改措施与融资平台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达成一致,完成三方签字,并经借款人所在地银监部门确认后,整体转化为一般公司类贷款进行管理的贷款.6.2 保全分离为公司类贷款:是指经核查评估和整改后,部分贷款有望达到商业化贷款条件,即自身具有一定的经营性现金流、能够部分偿还贷款本息的,通过项目剥离、公司重组、增加新的借款主体和担保主体,经验收合格后,按“达标一笔分离一笔” 的原则,将其从平台贷款中分离为一般公司类的贷款。6.3 清理收回:是指拟直接收回的贷款。6.4 仍按平台处理的贷款:是指除以上三种处置方式外,仍纳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管理的贷款。6.5 平台
32、贷款:本通知 中平台贷款是指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借款主体,且暂不具备商业化运营条件,仍按平台贷款管理的贷款。上述保全分离为公司类、清理回收类和仍按平台处理类贷款均属此类。7、地方政府担保:本通知中地方政府担保是指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机构和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的经费补助事业单位,以财政性收入、行政事业等单位的国有资产,或其他任何直接、间接形式为平台融资行为提供的担保。其中“直接、间接形式为融资平台公司提供担保”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种形式:为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出具担保函;承诺在融资平台公司偿债出现困难时,给予流动性支持,提供临时性偿债资金;承诺当融资平台公司不能偿付债务时,承担部分偿债责任;承诺将融资平台公司的偿债资金安排纳入政府预算;以规划中的土地未来出让收入为还款承诺。发布部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1 年 03 月 31 日 实施日期:2011 年 03 月 31 日 (中央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