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文本与儿童的视界融合中“减负增效”徐蓉四川省邛崃市牟礼镇中心小学校 邮编 611536【摘要】从儿童的视角去解读文本,用儿童的语言去解说文本,挖掘课文诗化语言的魅力,就必须了解学生学习已有的基础,找准学生阅读文本时的兴奋点,充分考虑儿童学习的困难,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使孩子们真正减负,快乐学习,爱学语文。【关键字】文本 儿童 视界融合 “减负增效”据调查显示:目前导致学生负担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二是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问题。学生最头疼的是:课堂上没搞懂,势必加重回家作业的负担;课堂上该完成的作业没做,也会加重回家作业的负担。鉴于此,在课
2、堂教学中,我们在“轻负担高质量”的小学语文实践探索中,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在文本与儿童的视界融合中,即应从儿童的视角去解读文本,用儿童的语言去解说文本,挖掘课文诗化语言的魅力。让孩子们真正减负,快乐学习,爱学语文。一、了解学生学习已有的基础学生的学习不是零起点,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是关注学情的首要任务。学生已经会了的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为此,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学生的生活。例如,在拼音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做客)在情境中把本课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学生在做客的过程中复习旧知、学习新知、复习巩固。我是这样安排的:哥哥、弟弟家来了许多客人,通过认识客人
3、来复习声母、韵母和上节课学的 、k、h 的两拼音。接着以主人用水果招待客人来引出新课教学三拼音 u。然后哥弟俩带大家到果园摘苹果来进行游戏“摘苹果”进入三拼音巩固环节。最后大家一起猜谜语,来学习儿歌中的 2 个生字。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这个情境中,进行说话、拼读、认字。通过情境把拼音课的枯燥乏味转变为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性,从而提高了拼音教学的效率。二、找准学生阅读文本时的兴奋点在课堂上,教师只有乐于与学生对话,专心致志倾听学生的发言,体验学生的情绪,不失时机地抓住来自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找准学生阅读文本时的兴奋点,才能让课堂教学在“预设”的基础上
4、,焕发“生成”的活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例如,在品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第二段:“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时,我们根据学生阅读文本时的兴奋点,作了如下的处理:师:同学们,表情朗读第二段,作者描写西沙群岛海水的美丽,用哪个词来描述的?生:老师,我找到了,书中用“五光十色”来描述。生:老师,我认为也可以用“五颜六色”来描述。生:老师,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是五光十色的,而不是五颜六色的?师:(亲切的语气)问得好。同学们想一想, “五光十色”是不是
5、五种光、十种色呢?(学生略有所思)生:不是, “五”和“十”表示很多。师:都有什么颜色呢?生: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课件展现出这些颜色)师:这是“五光十色”吗?(学生陷入思考,有的同桌讨论)生:(充满信心)不是,因为这些颜色太少了。师:课件演示多种颜色,出示文字,是“五光十色”吗?(老师在“五光十色”一词中的“光”和“色”字下加上点儿。 )(学生自由读文,小组讨论交流)生:还不是,因为这里只有颜色,没有光。师:(你是在用心读书)对。这只是许多种颜色,这叫什么?用一个词来说。生:(兴奋)这叫“五颜六色” 。师:同学们,再读课文,把文中的“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 ,体会一下,是否可
6、行?生:“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颜六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生:听了甲同学的朗读, “五颜六色”一词用在这里,我只感觉到颜色多,体会不到西沙群岛海水的美。生:“五颜六色”一词用在这里,我只能体会到海水的色,但感受不到海水在阳光照射下,色彩的美。师:现在同学们再按照原文品读第二段。生:(踊跃举手)听了乙同学的朗读,我觉得她读的表情很到位, “五光十色”一词用在这里,我的眼前立刻亮了起来,水也动起来了,海水更美了。生:(全班学生齐声说)还是用“五光十色”好。师:(笑眯眯、鼓掌) “精妙” 。那“五光十色”肯定更好看。你们想不想看?生:(迫不及待)想看
7、。师:好,先把眼睛闭上。想象一下,现在我们坐飞机来到西沙群岛的上空,在你的下面是辽阔的大海,由于海底高低不平,海水有深有浅,海面就呈现出各种色彩: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还有杏黄的等。这些颜色有大块的,也有小块的,互相交叉在一起,组成美丽的图案。这时太阳出来了,灿烂的阳光往海面上一照,海面上就出现了各种色彩,真是“五光十色”啊!师:好,同学们睁开眼睛, (播放课件)看看屏幕中的西沙群岛和你想象中的比较一下,一样吗?(学生兴致盎然,纷纷点头)生:(跃跃欲试)噢!老师,比我想象中的美多了。我明白了,因为西沙群岛周围的海水呈现出来的不光是颜色多,在阳光的照耀下,海水还有一闪一闪的像鱼鳞一样,那动态的
8、光,非常的美,所以作者写海水是“五光十色”的。师:(赞扬的语气,伸出大拇指“OK” )正因为西沙群岛的海水如此美丽,没有能超过它的,所以书上用一个词语来表达,是什么?生:(自信)瑰丽无比。师:辽阔的大海,五光十色的海水,真是瑰丽无比,我们感受到了海岛风光的美丽。师: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景物可以用“五光十色”来描述。生:(一阵思考过后)我和父母一起摇着小船荡漾在鄱阳湖上,那“五光十色”湖水真美啊!生:(自豪地)我去年到海南岛,捡到了好多“五光十色”的贝壳,真好看啊!师:让我们欣赏这些画的同时,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读出自己的感受。三、分析学生学习的疑难点质疑问难,是了解学情、发现学生落差
9、的有效手段,是激疑引思、实施教学调控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对学生质疑的众多信息可整体把握,细心梳理,选择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的问题,着意引发,这对强化预设,促进生成很有必要。例如, 小珊迪一文学生学习的疑难点是:小珊迪饥寒交迫,很需要钱,可他在腿被马车压伤后,仍然叫弟弟把零钱送还给人家;他临死前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弟弟没人照料。为此,我们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设问课文已经读完了,此刻你心中想的是什么呢? 生:如果小珊迪受伤后不让弟弟送回零钱,那位先生会责怪他吗? 生:如果小珊迪没有受伤,事情会怎么发展呢? 生:如果小珊迪受伤后及时来到中国,事情的结果会怎样? (学生的其他问题略。 ) 师:
10、是啊,如果他安全换回零钱,他会怎样还零钱?如果他还了零钱,会怎样去用那一个便士?如果他受伤后及时来中国,结果会怎样?对以上问题请各自合理想象,选择一个片段写下来。 (学生选写片段后引导交流。 ) 生 1:我说换零钱的情况。小珊迪很快换回了零钱,到这里一看,两个先生正在等他呢。他忙走上来抱歉地说:“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 ”那位先生接过零钱,认真地说:“看你真是个说话算话的孩子。来,这些零钱,就作为对你的奖励。 ”小珊迪对那位先生深深地鞠了个躬,然后说:“谢谢你。这钱我不能要。 ”说着,就跑走了。 生 2:我写的也是他还零钱的情况。小珊迪换回零钱,随即往回走,可就在这时,一辆马车迎面飞驰过来,只
11、听得“啪”的一声,他重重地摔在地上。他只觉得全身麻木,站起来一看,腿上正在流血。他没有顾得上这些,看看手上的零钱还在,于是,他马上忍痛向小店跑去。还好,两个先生还在,他轻轻地舒了口气,走上去说:“先生,让你久等了。这是你那个先令找回的十一个便士,你数一数。 ”那位先生接过钱,一低头,发现他腿上有血,忙问:“小朋友,你怎么了?”小珊迪轻声说:“我回来时,被一辆马车撞了。 ”“啊?真是。来,这些零钱你都拿去吧!” “我不要,谢谢您,先生!下次还请您买我的火柴”生 3:还掉了零钱,小珊迪像完成了一件大事。他手拿一个便士,来到一个烧饼店,买了两个小小的烧饼,就向家中走去。转眼间,他就到了家。弟弟正焦急
12、地等着他呢?见哥回来了,忙站起来说:“哥哥,你回来啦!”小珊迪忙对弟弟说:“你把眼睛闭上,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小利比忙闭上眼睛,大声说:“哥哥,你快拿来吧!”小珊迪拿出两个烧饼,轻轻地放到弟弟手上。弟弟睁眼一看,是两个烧饼,忙高兴地说:“啊!烧饼。 ”说着,就想把烧饼往嘴里送。突然,他的手又停在了半空,他忙说:“哥哥,给你一个。 ”说着,就递给哥哥一个。小珊迪忙说:“弟弟,我早已吃过了,比你吃得多呢。 ”弟弟信以为真,拿起来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看着弟弟吃完了,小珊迪笑了。 小珊迪的“诚实善良”的品质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质疑问难中提出的问题,表达了他们对小珊迪的关心和牵挂。对此,教师巧妙借
13、用,引导想象拓展,构筑新的形象,从而深化了学生对小珊迪形象的感悟,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和精神的提升。可见,只要细心捕捉,精心筹划,分析学生学习的疑难点,就能成为优化预设、促进生成的宝贵资源。四、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儿童学习的困难,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一)首先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教会学生从两方面着手:1、读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它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大意,我们可以把审题与读课文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读文先读题。如,教学用目光倾听一文,我们提出:我们都是用耳朵倾听,作者为什么说“用目光倾听”?2、了解思路。文章的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外部
14、体现,了解作者的思路就能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二)教会学生读懂每一句话:1、抓关键词语。一个句子里词语很多,但最能表达句意的词只有一两个或几个,这就是一句话的关键词语,我们能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特殊意义和感情色彩,整个句子的意思便清楚了。如,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轻蔑”一词,把帝国主义国家瞧不起中国工程人员,对中国人的蔑视和嘲笑的嘴脸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2、联系上下文。联系上下文中有关的词句或段落是正确理解句子的主要方法。如“桑娜沉默了。 ”“沉默”是不做声的意思。桑娜与渔夫对话时先后两次“沉默” 。第一次是桑娜与渔夫同时沉默。渔夫回家
15、了,渔网撕破了,面对刚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丈夫,桑娜不知道该如何告诉丈夫收养孤儿的事,所以选择了沉默;渔夫还沉浸在与海浪搏斗的恐怖中,心里尚存余悸,看到桑娜沉默,也不说话了。第二次是桑娜把西蒙去世的消息告诉丈夫,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所以又沉默了。两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善良的心地。3、联系时代背景。阅读文章要联系文章写作时代背景,才能领会它的含义。如,“聋子?”妹妹惊叫起来, “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4、用缩句法读懂长句。有些句子附加成分多,句子较长可以用缩句的方法,先抓“主干” ,剔去“枝干” ,然后再分析这些“枝叶”的作用,逐
16、步深入理解句子的意思。(三)读懂每一段话在读懂每一句话的基础上,要准确而又迅速地了解每段话的意思,必须让学生了解掌握“读懂一段话的方法” 。1、抓中心句。一段话总是围绕一个主要意思来写的,就像一句话中有关键词语一样,有的段落它有一、两句表明主要意思的句子,这就是中心句,抓住了中心句就容易概括一段话的意思。2、理清层次。有些自然段没有中心句,必须通过逐句分析,理清一段话层次,先弄清每层意思,再归纳这个自然段的意思。参考文献1、顾浩慧小学时代:教师吉林出版集团 2010 年第 12 期2、李刚珠 魏华语文教学研究中国知网 2012 年 23 期3、第八届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下城区第三届课堂节“促进文本与儿童的视界融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4、熊晓庆 视界融合武汉大学200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