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卤 菜 三 色 制 作 有 方卤 菜 , 是 将 初 步 加 工 和 焯 水 处 理 后 的 原 料 放 在 配 好 的 卤 汁 中 煮 制 或 浸 熟 而 成 的 菜 肴 , 如 平 时 我 们 经常 吃 到 的 卤 鸡 、 卤 鸭 、 卤 猪 肚 、 卤 豆 干 、 卤 鸡 蛋 等 。 虽 然 这 些 卤 菜 红 、 黄 、 白 等 色 泽 不 同 , 但 其 甘香 味 美 的 特 色 让 消 费 者 百 吃 不 厌 , 然 而 卤 菜 特 别 是 卤 禽 类 的 价 钱 不 菲 常 叫 消 费 者 挠 头 , 因 此 , 有 的人 到 超 市 买 来 卤 汁 或 自 己 勾 兑 卤 汁
2、做 卤 菜 , 可 是 卤 出 的 卤 味 品 都 是 色 泽 单 一 的 黑 红 色 , 根 本 做 不 出 酒店 中 的 那 种 黄 色 和 白 色 的 卤 味 品 来 。 究 其 原 因 , 行 家 说 这 是 没 有 掌 握 好 红 、 黄 、 白 卤 汁 的 调 配 秘 诀 。故 此 , 本 期 介 绍 红 、 黄 、 白 卤 的 制 作 方 法 。卤 汁 的 配 制 是 做 好 卤 菜 的 首 要 关 键 。 卤 汁 配 制 的 好 坏 , 将 直 接 影 响 到 卤 菜 的 色 泽 和 口 味 质 量 。卤 汁 一 般 可 分 为 红 卤 汁 、 黄 卤 汁 、 白 卤 汁 三
3、大 类 。红 卤 汁原 料 : 八 角 20 克 , 桂 皮 20 克 , 陈 皮 50 克 , 丁 香 8 克 , 山 奈 20 克 , 花 椒 20 克 , 茴 香 15 克 , 香 叶20 克 , 良 姜 20 克 , 草 果 5 个 , 甘 草 15 克 , 干 红 辣 椒 100 克 , 香 葱 150 克 , 生 姜 150 克 , 片 糖 ( 红 糖 )250 克 , 黄 酒 1000 克 , 优 质 酱 油 500 克 , 糖 色 50 克 , 精 盐 200 克 , 热 花 生 油 250 克 , 味 精 100 克 , 骨汤 12 千 克 。制 法 : 草 果 用 刀 拍
4、裂 , 桂 皮 用 刀 背 敲 成 小 块 , 甘 草 切 成 厚 片 , 香 葱 挽 结 , 生 姜 用 刀 拍 松 , 红辣 椒 干 切 成 段 。 将 八 角 、 桂 皮 、 陈 皮 、 丁 香 、 山 奈 、 花 椒 、 茴 香 、 香 叶 、 草 果 , 良 姜 、 甘 草 、 红辣 椒 干 一 起 装 入 香 料 袋 内 , 袋 口 扎 牢 。 将 香 料 袋 、 葱 结 、 姜 块 、 片 糖 、 黄 酒 、 酱 油 、 糖 色 、 精 盐 、熟 花 生 油 、 味 精 、 骨 汤 一 起 放 入 卤 锅 内 , 调 匀 即 可 。黄 卤 汁原 料 : 黄 栀 子 150 克 ,
5、 香 叶 100 克 , 山 奈 50 克 , 花 椒 25 克 , 良 姜 50 克 , 砂 仁 25 克 , 油 炸 蒜 仁150 克 , 油 炸 鲜 桔 皮 150 克 , 芹 菜 150 克 , 生 姜 150 克 , 沙 嗲 酱 1 瓶 , 黄 酒 1000 克 , 熟 菜 籽 油 250 克 ,油 咖 喱 150 克 , 味 精 200 克 , 精 盐 230 克 , 骨 汤 12 千 克 。 制 法 : 黄 栀 子 用 刀 拍 裂 , 芹 菜 打 成 结 , 生 姜 用 刀 拍 松 。 将 黄 栀 子 、 香 叶 、 山 奈 、 花 椒 、 良 姜 、砂 仁 、 油 炸 蒜 仁
6、、 油 炸 鲜 桔 皮 装 入 香 料 袋 内 , 袋 口 扎 牢 。 将 香 料 袋 、 芹 菜 结 、 生 姜 块 、 沙 嗲 酱 、 黄酒 、 热 菜 籽 油 、 油 咖 喱 、 精 盐 、 骨 汤 一 起 放 入 卤 锅 内 , 调 匀 即 可 。 白 卤 汁 原 料 : 八 角 60 克 , 山 奈 50 克 , 花 椒 25 克 , 白 豆 蔻 25 克 、 陈 皮 50 克 , 香 叶 50 克 , 白 芷 25 克 , 香葱 150 克 , 生 姜 150 克 , 水 酒 1000 克 , 白 酱 油 1000 克 , 精 盐 120 克 , 味 精 100 克 , 骨 汤 1
7、2 千 克 。 制 法 : 香 葱 挽 结 , 生 姜 用 刀 拍 松 。 将 八 角 、 山 奈 、 花 椒 、 白 豆 蔻 、 陈 皮 、 香 叶 、 白 芷 装 入 香料 袋 内 , 袋 口 扎 牢 。 将 香 料 袋 、 葱 结 、 姜 块 、 水 酒 、 白 酱 油 、 精 盐 、 味 精 、 骨 汤 一 起 放 入 卤 锅 内 ,调 匀 即 可 。 此 配 方 适 宜 于 卤 制 1012 千 克 的 生 鲜 原 料 ( 家 庭 可 按 比 例 减 少 调 味 料 的 数 量 ) 。卤 汁 配 制 三 秘 诀 一 、 香 料 、 食 盐 、 酱 油 的 用 量 要 适 当 : 香
8、料 过 多 , 成 菜 药 味 大 , 色 泽 偏 黑 ; 香 料 太 少 , 成 菜 香味 不 足 。 食 盐 过 多 , 成 菜 除 口 味 “死 咸 ”外 , 还 会 使 成 菜 紧 缩 、 干 瘪 ; 食 盐 太 少 , 成 菜 鲜 香 味 不 突出 。 酱 油 太 多 , 成 品 色 黑 难 看 ; 酱 油 太 少 , 口 味 不 够 鲜 美 。 二 、 原 料 的 选 用 : 黄 卤 汁 、 白 卤 汁 不 宜 使 用 酱 油 或 别 的 带 色 的 调 味 品 , 也 不 要 使 用 容 易 褪 色 的香 料 。三 、 卤 汁 不 宜 事 先 熬 煮 : 卤 汁 应 现 配 现
9、用 , 这 样 既 可 避 免 调 味 品 中 的 芳 香 气 味 白 白 地 挥 发 掉 ,还 能 节 省 燃 料 和 时 间 。 卤 汁 的 保 存 卤 过 菜 肴 的 卤 汁 , 应 注 意 保 存 , 留 作 下 次 用 。 卤 汁 用 的 次 数 越 多 , 保 存 时 间 越 长 , 质 量 越 佳 ,味 道 越 美 。 这 是 因 为 卤 汁 内 所 含 的 可 溶 性 蛋 白 质 等 成 分 越 来 越 多 的 缘 故 。 卤 汁 的 保 存 , 应 注 意 以 下 几 点 : 1、 撇 除 浮 油 、 浮 沫 。 卤 汁 的 浮 油 、 浮 沫 要 经 常 撇 除 , 并 经
10、 常 过滤 去 渣 。 2、 要 定 时 加 热 消 毒 。 夏 秋 季 每 天 早 晚 各 烧 沸 消 毒1 次 , 春 冬 季 可 每 日 或 隔 日 烧 沸 消 毒 1 次 ,烧 沸 后 的 卤 汁 应 放 消 过 毒 的 盛 器 内 。 3、 盛 器 必 须 用 陶 器 或 白 搪 瓷 器 皿 。 绝 不 能 用 铁 、 锡 、 铝 、 铜 等金 属 器 皿 , 否 则 卤 汁 中 的 盐 等 物 质 会 与 金 属 发 生 化 学 反 应 , 使 卤 汁 变 色 变 味 , 乃 至 变 质 不 能 使 用 。4、注 意 存 放 位 置 。 卤 汁 应 放 在 阴 凉 、 通 风 、
11、防 尘 处 , 加 上 纱 罩 , 防 止 蝇 虫 等 落 入 卤 汁 中 。5、 原 料 的 添 加 。香 料 袋 一 般 只 用 2 次 就 应 更 换 。 其 它 调 味 料 则 应 每 卤 一 次 原 料 , 即 添 加 一 次 。附 注 : 有 了 老 卤 后 , 调 制 卤 汁 则 不 必 非 用 骨 汤 , 用 清 水 亦 可 , 也 可 不 加 油 。桂皮又叫肉桂、官桂、香桂、牡桂、紫桂、玉桂、辣桂。 一: 桂皮介绍: 桂皮是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皮和粗枝皮,气味芳香,作用与茴香相似,常用于烹调腥味较重的原料,也是五香粉的主要成分,是最早被人类食用的香料之一。主要产于广东、
12、广西、浙江、安徽、湖北等地,以广西产量大而质好。产地亦有采鲜桂叶作调味的。 桂皮分桶桂、厚肉桂、薄肉桂三种。桶桂为嫩桂树的皮,质细、清洁、甜香、味正、呈土黄色,质量最好,可切碎做炒菜调味品;厚肉桂皮粗糙,味厚,皮色呈紫红,炖肉用最佳;薄肉桂外皮微细,肉纹细、味薄、香味少,表皮发灰色,里皮红黄色,用途与厚肉桂相同。 二: 桂皮营养分析: 1. 桂皮香气馥郁,可使肉类菜肴祛腥解腻,令人食欲大增; 2. 菜肴中适量添加桂皮,有助于预防或延缓因年老而引起的型糖尿病; 3. 桂皮中含苯丙烯酸类化合物,对前列腺增生有治疗作用。 4. 桂皮一般人都可食用。尤其适宜食欲不振、腰膝冷痛、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动过
13、慢的人食用。5. 但是不适宜便秘、痔疮患者、孕妇食用。 三: 桂皮的食疗作用: 桂皮味辛甘、性热,入肾、脾、膀胱经;有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脉止痛和止泻的功效;主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腰膝冷痛、经闭?Y 瘕、阴疽流注、虚阳浮越之上热下寒等症。 1. 温肾壮阳:用于肾阳不足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亦可用于肾不纳气的虚喘、气逆; 2. 温中祛寒:用于脾胃虚寒的胃脘冷痛,以及腹痛腹泻,常与干姜、附子同用; 3. 温经止痛:能温通血脉、散寒止痛,用于寒凝气滞引起的痛经、肢体疼痛。 本品辛甘大热,纯阳燥烈,善暖中下二焦而散寒止痛,色赤入血又能鼓舞气血生长,故为脾肾阳虚、寒凝
14、诸痛、气血虚寒等症之要药。 四: 桂皮有很多种烹调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 1. 肉桂鸡肝: 主料:鸡肝(100 克) 辅料:桂皮(5 克) 调料:大葱(3 克) 姜(3 克) 做法: 将鸡肝洗净,切成四块;肉桂洗净,切成小块,一并放在大碗内,酌加适量葱(切段) 、姜(切片)、精盐、料酒和清水。将碗放入锅内,隔水加热,炖至鸡肝熟烂,可加少量味精。当点心食用。 2. 泡鱼辣椒: 主料:红辣椒(5000 克) 鲫鱼(750 克) 辅料:桂圆肉(10 克) 草果(10 克) 桂皮(10 克) 调料:盐(150 克) 江米酒(23 克) 赤砂糖(23 克) 白酒(88 克) 料酒(8 克) 八角(5 克
15、) 做法: 1. 将新鲜小红辣椒洗净,晾干; 2. 盐放入水泡出盐水备用; 3. 将鲫鱼放入清水养 1 天(不断换水) 后,用二次淘米水 1500 毫升,加盐少许搅动,将鱼放入约1 小时,再捞出放清水中 6 小时,捞出搽干水; 4. 将盐水、江米酒、红糖、白酒、料酒拌匀放进坛内,放鲫鱼; 5. 鱼死后捞出,再同辣椒混匀入坛,加香料包(大料、桂皮、草果、桂圆肉) ,盖上坛盖,放足坛沿水,2 个月后即可食用。 3. 豆芽炖猪排骨: 主料:黄豆芽(150 克) 猪排骨( 大排)(400 克) 辅料:桂皮(5 克) 香叶(5 克) 调料:八角(3 克) 大葱(5 克) 姜(2 克) 盐(3 克) 料酒
16、 (10 克) 酱油(10 克) 胡椒粉(2 克) 白砂糖(4克) 植物油 (30 克) 做法: 1. 将猪排骨斩成 3 厘米长的段,投入沸水锅内焯一下捞出,放入另一锅内,加入料酒、生姜、大料(八角) 、桂皮和香叶各适量; 2. 锅内烧沸后改用小火炖至排骨六成熟倒入汤盆; 3. 炒锅置旺火上,放油烧热; 4. 将葱丝、姜丝炒出香味,加入黄豆芽煸出水分,放入料酒、酱油、排骨及原汁、精盐、白糖和胡椒粉,用中火炖至料熟透入味即成。 4. 炸羊肉块: 主料:羊肉(瘦)(1000 克) 辅料:丁香(5 克) 肉豆蔻(5 克) 砂仁(5 克) 桂皮(5 克) 茴香籽 小茴香籽(5 克) 八角(5 克) 草
17、豆蔻(5 克) 桂枝(5 克) 陈皮(5 克) 牡丹皮(5 克) 高良姜(5 克) 干姜(5 克) 枸杞子(5 克) 白芷(5 克) 胡椒(3 克) 调料:面包屑(120 克) 植物油 (100 克) 孜然(5 克) 辣椒(红、尖、干)(5 克) 盐(5 克) 味精(3 克) 啤酒(150 克) 鸡蛋(100 克) 淀粉(豌豆)(50 克) 芝麻(30 克) 做法: 1. 用清水熬制丁香、豆蔻、砂仁、桂皮、小茴香、大料、草豆蔻、桂枝、陈皮、丹皮、高良姜、干姜、肉桂、枸杞子、白芷、胡椒制成调料液。 2. 将精选的羊肉块浸泡在加入食盐和啤酒的调料液中。 3. 将浸泡后的羊肉块淋干,将淋干后的羊肉块
18、蘸淀粉糊后,滚上面包屑和芝麻。 4. 将蘸滚后的羊肉块放入热食油中炸成金黄色,将炸好的羊肉块撒上孜然、胡椒、辣椒粉山 奈,又名沙姜,三奈。Kaempferia galanga LINN 姜科植物。具有温中散寒, 化浊,行气, 消肿止痛的功能。 山柰酚具有抗癌、抑制生育、抗癫痫、抗炎、抗氧化剂、解痉、抗溃疡、利胆利尿剂、止咳.山奈酚微溶于水,溶于热乙醇,乙醚和碱。山奈酚属于黄酮醇类,黄色针晶.;药材性状: 本品为扁圆形片块,单个或 23 个连衣一起,直径 1.4 2.6 厘米,厚约 0.2 厘米或稍过之,外表面黄褐色或红棕色,皱缩,偶见须 根残痕,切开面干后因皮部收缩而稍凸,白而粉质。质坚而脆,
19、易折断,断 面颗粒状。气辛香,辛辣刺鼻,味甘、辛。以片大、饱满、色白、辛香、气 浓郁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 辛,温。归脾、胃经。温中化湿,行气止痛。用于胸腹 冷痛, 寒湿吐泻,骨鲠喉,牙痛,跌打肿痛等。常用量 510 克。香 叶香叶又名金不换又名九层卷,这香叶最为广东人所熟悉,无论中西菜及东南亚菜均使用,香味独特,易被接受且疗效广。甚至有餐厅以金不换之中(英文 Basil)名字来命名,你就知金不换有多么出名。特征:多年生蕨类草本植物。全株绿色,茎呈小圆柱形。叶密生于茎上,呈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中肋明显,波状缘,锯齿锐状,不整齐排列,叶生茎上大小不一,交互重叠呈层状,故又名九层塔。来源地:
20、越南、泰国、台湾。功效:金不换为运动医学要药,能破旧血生新血、治内伤、吐血及有行血止血功能,凡属血症均可择用。建议食法:各式越南菜均有使用。越南香叶是调配各种食用烹调和食用香料。越南香叶在香辛料中.是很重要基础原辅材料及调料.在(味正)食品料理.香辛料.调味品调料配方中.作为配伍使用良 姜其他名称:高凉姜 良姜 蛮姜 佛手根 小良姜 海良姜 主要成分:根茎含挥发油 0.51.5%,其中主要成分是 1,8-桉叶素和桂皮酸甲酯,尚有丁香油酚、蒎烯、毕澄茄烯等。尚含鞣质、鞣红。 性状:呈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枝,长 59cm,直径 11.5cm。表面棕红色至暗褐色,有细密的纵皱纹及灰棕色的波状环节,每
21、节长 0.21cm,下面有圆形的根痕。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或红棕色,纤维性,中柱约占 1/3。气香,味辛辣。功能主治:治脾胃中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噎膈反胃,食滞,瘴疟,冷癖。温中止痛:主治中焦寒胜,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若寒凝肝气郁滞者,常配香附。伍益气药也可用治胃气虚寒呕吐者。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0.81.5 钱;或入丸、散。 其它:阴虚有热者忌服。 性味与归经:辛,热。归脾、胃经。 用法与用量:36g。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主治: 1、霍乱吐泻。用高良姜(炙令焦香)五两,加酒一升,煮三、四沸,一次服完。 2、脚气欲吐(患脚气病的人,容易发吐。日常生活,注意早餐多食,午餐少食
22、,晚餐不食,或喝一点豉粥。有发吐感觉时,立即服药) 。用高良姜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如急切间找不到高良姜,可以母姜一两代替,清水煎服。疗效较差,然亦有效。3、心脾冷痛(按:即胃痛) 。用高良姜四两,切片,分成四份:一两以陈米半合炒黄,去米;一两以陈壁土半两炒黄,去土;一两以巴豆三十四个炒黄,去豆;一两以斑蝥三十四个炒黄,去蝥。另取吴茱萸一两,酒浸一夜后,同高良姜一起再炒,共研为末,以浸吴茱萸的酒调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服,姜汤送下。此方名“高良姜丸” 。又方:高良姜三钱,五灵脂六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醋汤调下。 4、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宽胸下气。用高良姜、干姜等
23、分,炮过,研细,加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饭后服,桔皮汤送下。妊妇忌服。 5、脾虚寒疟(寒多热少,不思饮食) 。用高良姜(麻油炒) 、干姜(炮)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五钱,以猪胆汁调成膏子,临发病前,热酒调服。又方:上方所制的药末,加胆汁和丸,每服四十丸,酒送下。又方:高良姜、干姜,半生半炮各半两,穿山四三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猪肾煮酒送下。 6、双目突然红痛。用小管吹高良姜末入鼻。使打喷嚏,红痛即消。7、风牙痛肿。用高良姜二寸、全蝎(焙)一枚,共研为末,擦痛处,吐出涎水,以盐汤漱口。 高良姜粥 原料:高良姜 30 克,粳米 50 克。 制法:先将高良盖放砂罐内,加适量水,煎取药
24、汁。用药汁和粳米煮粥。 效用:温胃止痛。适宜于虚寒胃痛。 说明:服法 每日 1 次,空腹食,连服 37 天。 宜忌 胃热疼痛者忌服。草 果草果又称草豆蔻。香料植物。姜科,豆蔻属。 云南独有,分布于红河、文山、西双版纳、德宏、保山、思茅、临沧等地州的 31 个县,以金平苗族瑶族自治县(被称为“青果之乡 “)出产最多。为多年生草本,高 23 米,全株有辛香味。根茎似姜,肥大,淡紫红色。叶宽披针形。花红色,由根茎上抽出。蒴果肉质,长椭圆形,紫褐色,不开裂,有香气。可用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品质以干爽、个大、均匀饱满、色褐红、味辛辣、把短者为佳。 适宜生长于略荫蔽而潮湿的阔叶林中土质肥润的地方。茎、叶
25、、果均可提芳香油,用作调味香料。全果除作食品调料外,还可入药,味辛性温,具有温中、健胃、消食、顺气的功能,主治心腹疼痛、脘腹胀痛、恶心呕吐、咳嗽痰多等。 草果是餐厅、家厨烹调必备调味香料,其味醇香异常,沁人心脾;草果味辛性温,是中医芳香性健胃性药,有消食健胃,顺气、祛寒之功,主治疟疾、呕吐,并能解酒毒去臭气。草果是出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的一处经济作物。 草果形似龙眼,呈椭圆形,成熟后经采摘加工干燥后食用。草果以个大、均匀饱满、色褐红、味辛辣者为佳。 草果是姜科豆 属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高达 2.5 米左右。花红色由根茎上抽出,果纺锤形,初为鲜红色,成熟时紫红色,晒干或烘干后棕褐色。草果品质以干爽、
26、个大、均匀饱满、把短者为佳。 草果是云南特产的调味品,产量约占全国的百分之九十五。最早记载于宋朝冠宗爽撰的图径的衍义 ,明代本草纲目也记述:“滇广所产草果,长大如诃子,其皮黑厚而梭密,其子粗而辛臭,正如斑蟊之气,元朝饮膳,皆以草果为上供。 ”说明云南对草果的栽培应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草果适生于热带、亚热带湿热荫蔽的阔叶林中。云南草果很原分布在文山、红河州境内,五十年代以后,栽培地区和面积都有较大发展,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德宏、保山、玉溪等地、州的一些县、市引种栽培获得成功。现产量较多的是金平、开远、元阳、个旧、麻栗坡、绿春、马关、河口、屏边等县、市。 草果含挥发油,有浓郁的辛香气味,用作
27、包含烹调,能去腥除膻,增进菜肴味道,特别是烹制鱼、肉时,有了草果其味更佳。中医认为,草果辛温,入脾、胃经,有燥温除寒、健胃消滞、祛痰截 的功效,可用以治腹痛痞满、呕吐、泻痢、 疾等病症,用于消酒毒、去口臭亦佳。草果是配制五香粉,咖哩粉等的香料,是食品、香料、制药工业的原料。 草果在我国内的年用量在 2000-2300 吨之间,其中药用量为 700-800 吨左右,食用调料在 1400-1500 吨之间。正常年景我国国内草果产量为 1500-1600 吨左右,与需求量有一部分的差距,这些差距就要靠越南进口来补给,每年我国大概要从边贸调入 500-700 吨左右来满足国内需求。 草果独特的生长环境
28、决定了它的产地分布不会很广泛,在国内主要分布于云南的东南部和广西的西部,云南文山州的麻栗坡、马关、富宁、西畴,红河州的金平、元阳、绿春、屏边为主产地。西双版纳、临沧地区;广西的那坡、靖西、龙州、凭祥为次产地,国外越南西部的产量也很大。在用量上,草果作为食用用量是药用用量的两倍,食用领域主要是用作芳香类调味品,因此它的销售受四季气候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其本身的销售淡季与旺季。 历史上,草果的市场价格也经历过大起落,上世纪 90 年代前价格稍高,1987-1989 年在 30-36 元之间,变化不大;1990-1993 年上半年价格稍低,在 18-22 元之间浮动;到 1993 年下半年-1
29、996 年是草果价格处于低谷的一段时间,平均价格为 15.5 元;1996 年以后价格开始回升,1997 年是 22 元,1998 年是 23 元;到了 1999 和 2000 年,由于特殊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市价飙升到 80 元以上,创造了草果历史价格上的辉煌! 2000 年初春,当草果正值花期的时候,产区又出现了罕见的霜冻现象,致使部分植株硬硬被冻死,到草果正值结果时产区又遭受了不幸的干旱天气,双重灾害使当年草果的产量又比正常年景减少 50。连续两年的大幅度减产使许多商家看到了其中蕴含着的好商机,从而开始了草果的一段辉煌时期:1999 年产新后价格便由产新前的 21 元升至31 元,进入 20
30、00 年后,草果的市价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几乎每月一价, 1-2 月份为 35-40 元,3-5 月升到 50-58 元,8-10 月产新前更是高达 75-80 元。当年产新虽然产量有所增加补充需求,但是由于库存的空虚使供求仍有一定的缺口,加上高价已经积聚了大量的人气,所以产新后草果的价格仍然保持上升的势头,持续攀升到 85 元的顶峰,高价一直持续到 2001 年的第一季度,随着春夏季的到来,草果走向销售淡季,市价开始回落,在 2001 年 10 月份产新后下滑至 50 元。2001 年以后云南和广西产区风调雨顺,草果长势良好,价格逐步回归正常。 2001-2003 年草果连年丰收,使社会需求得
31、到了很好的满足,库存也得到了丰裕的补充,供应开始逐渐大于需求,价格也再次走向回落:2002年 40 元,2003 年 35 元,充分体现了商品的产销规律。 食用上草果具有芳香健胃、消食化积的作用,作副食调料,特别是烹调肉类食品更为需要,目前正值秋季,随着气温的逐步下降,国人对烧菜、火锅、烧烤的食用量逐渐增大,草果的走势必然会慢慢加快。糖 色在很多菜肴的制作过程中,熬制糖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比如:红烧肉,可乐鸡糖色熬的好,菜肴就有了一个好的基础。 下面我就教给大家如何熬制糖色: 1.放油,对于大多数菜肴来说,不需要太多油的,一般素菜的油量即可。 2.开火,记得:火一定要小。 3.放糖。一边搅动
32、糖粒,一边观察火候。要不停的搅,看着糖逐渐消融,油中泛起小泡沫,颜色慢慢加重,转为微褐色。 不要着急,做饭最主要是眼明手快, (对于女孩子来说还要加上一点:胆大。不要老担心糖色会熬老。 ) 4.等锅中颜色变成浓褐色,泡沫由小转大。OK!马上把火开大,能多大开多大,把菜(多半是肉块之类)放进去,翻炒。 有人曾经问我,为什么炒出的糖色不能均匀粘在肉上。答案很简单:我们炒糖色时火很小,这是为了掌握火候;当我们下菜时,如果还用小火,糖色会在第一时间被菜所冷却,凝结成糖胶,接下来当然很难让糖色上均匀。所以,一定记得先开大火再下菜黄栀子别名 黄栀子、山 枝子、大红桅。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桅子 Garden
33、ia jasminoides Ellis 的果实。 植物形态 常绿灌木,高达 2m。叶对生或 3 叶轮生,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14cm ,宽 27cm,全缘;托叶 2 片,通常连合成筒状包围小枝。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白色,芳香;花萼绿色,圆筒状;花冠高脚碟状,裂片 5 或较多;子房下位。花期 57 月,果期811 月。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南方各地有野生,生于山坡、路旁。分布于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四川。 采制 911 月果实成熟显红黄色时采收 性状 果实椭圆形或长卵圆形,长 1.53.5cm ,直径 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翅状纵棱 58 条,两棱间有纵脉
34、1 条,顶端有宿萼。果皮薄而脆;种子多数,扁长圆形,暗红色或红黄色。气微,味微酸而苦。 化学性质 含栀子甙( geniposide) 、羟异栀子甙( gardenoside) 、山栀甙(shanzhiside) 、栀子新甙(gardoside) 、栀子甙酸(geriposidic acid) 、栀子黄素( gardenin) 、番红花甙-(crocin-1) 、番红花酸(cro-cetin) 、鸡矢藤甙甲酯(scandoside methyl ester)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花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杰肿痛、火毒疮疡、扭伤。 【
35、英文名】 FRUCTUS GARDENIAE 【别名】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枝子 【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也可入药。911 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根夏秋采挖,洗净晒干。 【制法】 栀子:除去杂质,碾碎。 炒栀子:取净栀子,照清炒法(附录 D)炒至黄褐色。 【性状】本品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 1.53.5cm ,直径 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 6 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 1 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
36、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 23 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 【鉴别】 (1) 本品粉末红棕色。果皮石细胞类长方形;果皮纤维细长,梭形,直径约 10m,长约至 110m,常交错、斜向镶嵌状排列; 含晶石细胞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 1731m,壁厚,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直径约 8m。种皮石细胞黄色或淡棕色,长多角形、长方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 60112m,长至 230m,壁厚,纹孔甚大,胞腔棕红色。草酸钙簇晶直径 1934m。 (2) 取本品粉末 0.2g,加水 5ml,置水浴中加热 3 分钟,滤过。取滤液 5 滴
37、,置蒸发皿中,蒸干,加硫酸 1 滴,即显蓝绿色,迅速变为褐色,继转为紫褐色。 (3) 取本品粉末 1g,加 75乙醇 10ml,置温水浴中浸 2 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栀子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 1ml 含 4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5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丙酮甲酸水(5:5:1: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乙醇(510)溶液,在 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
38、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 238nm。理论板数按栀子苷峰计算应不低于 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栀子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 1ml 含 30g 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 0.1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 H 第一法) ,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 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 20 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 10ml,置 25ml 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 10l,注入液相色谱
39、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栀子苷(C17H24O10)不得少于 1.8。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能主治】 果实: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根: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用法用量】 69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根 12 两。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 (1)用于热病发热,心烦不宁等症。栀子善能泻火泄热而除烦。在外感热病的气分症初期,见有发热、胸闷、心烦等症,可用栀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热、除烦解郁。如属一切实热火症而见高热烦燥
40、、神昏谵语等症,可用本品配黄连等泻火而清邪热。 (2)用于热毒、实火引起的吐血、鼻衄、尿血、目赤肿痛和疮疡肿毒等症。山栀又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作用,用治血热妄行,常与生地、侧柏叶、丹皮等配伍;治目赤肿痛,可与菊花、石决明等配伍;治疮疡肿毒,可与黄连、银花、连翘等同用。 (3)本品又能泄热利湿,可用于湿热郁颉所致的黄疸、面目皮肤发黄、疲倦、饮食减少等症,常与黄柏、茵陈蒿等同用。又用生栀子研末,与面粉、黄酒调服,有消肿活络的作用,可用于跌仆损伤、扭挫伤、皮肤青肿疼痛等症,为民间常用的“吊筋药”,尤其适用于四肢关节附近的肌肉、肌腱损伤。 (4)栀子,一名山栀,轻清上行,能泻肺火,去肌表热,在外感热
41、病、表里有热之际,能起双解的作用;本品苦寒泄降,又能泄三焦火,凉血清心热,可用于热病心烦;血热妄行及热淋尿血等症。故山栀既能清气分热,又能清血分热。至于泄热利湿,可用治黄疸,也是它的特长。本品配黄芩,能泻肺火;再加淡豆豉,能双解表里之热,配以黄芩,能泻三焦火、清心热;配以生地、丹皮,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吐衄尿血;配以黄柏、茵陈,能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过去在临床应用方面有山栀皮去肌表热、山栀仁清心热的用法,现在上海地区已予简化,均用整个栀子,不再分栀皮、栀仁。草药名】: 砂 仁【异名】缩砂仁、缩砂蜜(药性论),缩砂蔤(海药本草)。【来源】为姜科植物阳春砂或缩砂的成熟果实或种子。【植物形态】
42、阳春砂(南越笔记) 多年生草本,高达 1.5 米。根茎圆柱形,横走,细小有节,节上有筒状的膜质鳞片,棕色。茎直立。叶 2 列,无柄;叶片狭长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长 1440 厘米,宽 25 厘米,先端渐尖呈尾状或急尖,基部渐狭,全缘,上面光滑,下面被微毛或脱落;叶鞘开放,抱茎;叶舌短小,淡棕色。花茎由根茎抽出,被细柔毛,具有鳞片叶,淡棕色;穗状花序球形,蔬松;苞片长椭圆形,光滑膜质;小苞片管状,顶端 2 裂,胶质;花萼营状,长约 1.6 厘米,先端 3 浅裂,裂片近于三角形;花冠管细,长约 1.8 厘米,3 裂,裂片长圆形,白色,先端兜状;唇瓣倒卵状至匙形,白色,中部具有淡黄色及红色的斑点,先端
43、有不整齐缺刻,基部具爪,侧生退化雄蕊呈细小的乳状凸起;雄蕊 1,花药光滑,药隔附属物 3 裂,两侧裂片细小,中央裂片宽大而反卷,花丝扁短;子房下位,球形,有细毛,3 室,每室胚珠多数,花柱细长,基部具 23 枚蜜腺,柱头近球形。蒴果,近球形,不开裂,直径约 1.5 厘米,具刺状凸起,熟时棕红色。种子多数,芳香。花期 36 月。果期 69 月。生于山谷林下,阴湿地,或栽培。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本植物的花朵及花序梗(春砂花)、果壳(砂仁壳) 亦供药用,各详专条。缩砂(海药本草) 多年生草本,高达 3 米。根茎横走,有时肥厚。茎直立。叶线状披针形,长 15.335 厘米,宽 47 厘米,先端急
44、尖或渐尖,呈尾状,基部渐狭,全缘,两面无毛:叶鞘革质,光滑;叶舌长 4 毫米,革质。花茎被绢毛,具鳞片叶,鳞片倒卵状长圆形,先端急尖;穗状花序,呈球形,苞片小,长圆形,长 1.82 厘米,光滑;花萼管状,3 浅裂;花冠管状,长约 2 厘米,花冠裂片长圆形,长约 1 厘米;唇瓣匙形,长超过于花冠裂片,宽约 1.8 厘米,先端 2 裂,基部具宽爪;花药光滑,长约 5.5毫米,药隔顶端的附属物呈半月形,两侧为耳状。蒴果坚硬,长椭圆形或球状三角形,直径约 2 厘米,具刺,棕色。栽培或野生。分布越南、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本植物的果壳(砂仁壳) 亦供药用,另详专条。【采集】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文
45、火焙干,即为壳砂(一名砂果);剥去果皮,将种子团晒干,即为砂仁。【药材】阳春砂仁(南越笔记) 又名:春砂仁、蜜砂仁(古今药物别名考),土密砂(增订伪药条辩),为植物阳春砂的干燥果实。椭圆或卵圆球形,略呈三棱状,长 1.52 厘米,径 11.5 厘米。表面棕褐色,密生刺状突起,一端有小突起物,一端有果柄痕。果皮薄,质轻脆,内合多数种子。种子团呈球形或长圆球形,具钝三棱分成三瓣,每瓣有种子 615 粒。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径约 2 毫米,表面棕红色或暗褐色,有细皱纹。破开后,内部灰白色,油润。气芳香,味辛微苦。进口砂仁又名:西砂仁(饮片新参)。为植物缩砂的干燥果实。椭圆或卵圆球形,略呈三棱状,长
46、 1.52 厘米,径 0.81.5 厘米。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密生刺片状突起。种子团形状较圆,表面灰棕色或棕色,去壳后的砂仁往往因特殊加工处理,其外层被有白色粉霜。气味较阳春砂稍淡。以上两种均以个大、坚实、仁饱满、气味浓厚者为佳。以阳春砂质量为优。阳春砂仁主产广东、广西等地。进口砂仁主产越南、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化学成分】缩砂种子含挥发油 1.73%,主要成分为 d-樟脑,一种萜烯(似柠檬烯,但非柠檬烯),d-龙脑,乙酸龙脑酯,芳樟醇,橙花叔醇。阳春砂,叶的挥发油与种子的挥发油相似,含龙脑、乙酸龙脑酯、樟脑、柠檬烯等成分。又阳春砂含皂甙 0.69%。同属植物草豆蔻,其种子含有砂仁香气
47、的挥发油 46%。【炮制】砂仁:除去杂质及果壳,捣碎。盐砂仁:取净砂仁,用盐水浸泡拌匀,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放凉。(每砂仁 100 斤用盐 2 斤 8 两,加适量开水溶化澄清) 【性味】辛,温。药性论:味苦辛。海药本草:味辛,平,咸。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纲目:辛,温,涩,无毒。【归经】入脾、胃经。汤液本草:入手、足太阴、阳明、太阳,足少阴经。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厥阴、手太阴、阳明、厥阴。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功用主治】行气调中,和胃,醒脾。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噎膈呕吐,寒泻冷痢,妊娠胎动。药性论: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什么是十三香调料香料是盱眙十三香
48、龙虾调料主要成份。科学研究发现十三香龙虾不仅是一道美食,而且对美容、保健有一定的功效。养生学专家对盱眙十三香龙虾功效进行论证,得出十三香龙虾具有保健、养颜、美容、健身、养身等功效的结论。十三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叫法,实际上它由 20 多种成份组成:1、八角:性辛温、理气止痛,温中散寒,是菜肴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2、丁香:辛温、香气浓烈,温肾助阳,温中止吐。3、山奈:辛、苦温,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少用。4、山渣:性酸,消食化积、散瘀行滞,对高血压高血脂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一般以温煮为好,当茶饮也有良好的收效。5、小茴:辛温、理气和胃、祛寒止痛,是烧鱼的常用调料。6、木香:有广木香、云木香两种,行
49、气止痛,气味浓香,但配料时少用。7、甘松:辛、甘、温,近似香草药理,食欲不振,气郁胸闷,常用作卤盐水鹅。8、甘草:甘、平、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祛痰,缓解药性,必备之药。9、干姜:分南姜和北姜,辛、温、发汗解表,温中止呕,化痰温肾散寒,是家庭伤风感冒、胃子不好的必备之品。10、白芷:发汗解表,祛风止痛,有抗菌作用,是龙虾调料必用之品。11、豆蔻:气味辛、温、浓烈,化温和胃,产在印尼、马来西亚,是烧、卤、腌制菜肴的上好材料,龙虾调料必用之品。12、当归:甘辛温,补血活气,止痛,一般与母鸡同煮,可起到滋补的作用。13、肉桂:平常所说的桂皮,三年生,产于广西,温肾助阳,温通经脉。14、肉蔻:辛温气浓香,涩肠止泻、温中行气,产于东南亚,是香料中的调味佳品。15、花椒:四川产青椒为最佳,陕西产红花椒次之,山东与内地产再次之,温中散寒,止泻温脾,是家庭菜肴中的必用之品。16、孜然:原产于新疆,现大部分都是甘肃孜然,是新疆烤羊肉串常用调料,清香型。17、香叶:国内香叶质量差,进口香叶,香气浓郁,有较强的防腐作用。18、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