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外设计史教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241584 上传时间:2019-07-30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2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设计史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中外设计史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中外设计史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中外设计史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中外设计史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外设计史授课教案1第一章 从利用到创造史前设计艺术思考要点是哪些因素引发了史前设计的萌生?与现代设计观念相比较,史前设计的内涵与特征该如何理解?实用与审美的需求对史前设计形态产生了哪些影响?工具、彩陶、建筑等设计类型的特征分析课时安排:4 课时第一节 史前设计萌生的环境与条件一、设计的萌芽时期的总体特征这是人类的设计意识产生并缓慢发展的时期,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劳动来取得基本的生存条件,在漫长的劳动过程中,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得到逐步的改善和提高,石器工具的出现便意味着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设计活动的开始。二、群体的作用生存,是史前人类的

2、第一要务。在当时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被动的关系,依赖于大自然的赐予,也依赖于群体的协作获得食物而生存。于是,史前人类以血缘等方式组成群体,并依靠群体的力量进行狩猎、采集等维持生存的活动。群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必需的,最初依靠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随着人脑以及人体相应器官的发育,产生了语言。可以说,语言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伟大跳板,依靠口语交流,人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发现等直接传递给对方,进而相互协调行动,巩固和发展了群体组织,提高了在自然中生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语言交流,自身未曾经历过而被其他人用语言告知的外界信息和经验,大量进入人脑,使人类的思维能力得到

3、了较快地发展,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相应提高,生存能力也越来越强。在这个过程中,群体的协调组织、个体间的交流沟通为设计萌生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同时,形成群体所必然带来的习俗、信仰等观念性的内容,也成为影响设计形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三、自意识的觉醒设计活动产生的根本前提人类最初只是使用天然的石块或棍棒为工具,后来经过无数次的经验积累,渐渐学会了选择石块,这种选择必不可少地需要他们进行观察、判断、比较等自觉的思维活动,并逐步掌握了改进的简单加工技术,出现了早期的打制石器。中外设计史授课教案2虽然这些经过加工的石器,粗陋得似乎与自然物并无多大差异,但从此人类不再像一般动物那样本能地去满足它们所属物种的标

4、准和需要,而是开始了按照自己头脑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观念(需要) ,有目的地,自觉地改变自然物的形态,最终使其与头脑中已形成的观念相符的创造性活动,其内涵是以思维带动设计、制作,经过选材、改造、组合等一系列设计过程,制(创)造出一种自然界中从来没有过的新物质。三、火的使用与定居生活对设计活动的影响火的使用和由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可以说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所取得的两项伟大成就。自然界有诸多现象能诱发燃烧起火,史前人类在认识到火的作用,从利用、保存自然火到发明人工取火,以及在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火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向自觉的生活方式迈进了一大步,火的使用,不仅对史前人类的生理体能、思维器官的发

5、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改变自然材料的物理性质(如陶器、早期金属器皿)的出现提供了必然的条件,也成为人类早期生活方式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饮食是人类摄取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从采集变为生产的摄食方式,使部分地域的史前人类不再单纯为了获取食物而过着流动的生活,或者为了保证食物的供给而分成人数较少的群体,游牧、单独的群体被村落所取代,定居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能够拥有更为丰富的生活资料,对生活用品的需求也逐渐丰富,设计的目的性、功能性也随之逐步明确,设计品类与形态得到相应扩展。第二节 工具的诞生与史前造物活动一、人类的起源及最早期的艺术创作现在一般认为,人类是起源于非洲赤道地区生活的森林古

6、猿。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在距今 300 多万年的时间,人们已经开始制造一些简单的工具。考古学家们在非洲国家发现了一具兼有新老猿类生物特点的骨骼化石,同时发现的还有很多带有加工痕迹的十分简单、粗糙的时期工具,当时是以敲击小圆石的表面来制作这些基本工具。这些制造工具的,兼备新老猿类生物特点的生物,被称为智人。在 100 万年前的非洲、50 万年前的亚洲和欧洲,经过进一步进化的直立人开始将石头的正反两面切成锐利的棱角,以此制造更方便的工具。中外设计史授课教案3并且在 50 万年前,人类大脑也获得了显著的发育,观念、语言逐渐产生。我们说人类一旦产生了语言,这就是人类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简单,并且随着大

7、脑的发育,人变得越来越聪明,也使得其生存能力越来越强。到了公元前 25 万年的时候,人类已经能制造质地较平滑、形状较规则的石斧和一种多功能的手斧,有的甚至略微呈对称形状,在实用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对形式法则的最初的认识之后,两者的关系逐渐成为工具制作的重点,艺术创作便在这一过程中迈出了第一步。此后,人类的造物水平不断进步。在不同时期具体表现为:(1)旧石器时代早期旧石器(公元前 30 万公元前 20 万)粗糙、略事打制的石器火的发现和利用中期旧石器(公元前 30 万公元前 5 万) 石器被进一步加工,种类增多,除石斧外,还有尖状器和刮削器晚期旧石器(公元前 5 万公元前 1 万 5)生产工具上出现

8、切削石刀、雕刻器还有了骨针、骨锥、投矛、鱼叉(2)中石器时代(公元前 1 万 5公元前 5000)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发明就是弓箭的出现石器出现小型化趋势石刀、石斧装上木制、骨制把柄(省力)(3)新石器时代(公元前 5000)定居生活出现(狩猎、采集农牧业)陶器的出现和使用石器进一步加工磨光石磨、石犁、石杵、石刀、石锄、石镰等农具新石器时代晚期,冶铜术出现,金石并用时代工具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利用-选择-组合-改造-创造工具制造过程中形式美感的产生:快感和美感混沌一体的形态二、围绕定居生活的造物活动新石器时代,部分地域的定居生活带来了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比较坚固耐久的住所是定居生活的前提,根据居住地

9、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以及资源的不同而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建筑方式和形态,因地制宜是其主要的设计原则。如中国黄河流域有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且壁立不易倒塌,在竖穴上覆盖中外设计史授课教案4草顶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建筑样式,伴随着定居生活出现村落后,这些村落多选择靠近河流的台地作为基址,并出现了按照一定的区划布局的地面建筑。而长江流域因为气候潮湿,为了隔离潮气和动物对人体的侵袭,所以建筑选用远离地面的干阑式建筑。在气候干燥的中东地区,住房的墙是由土坯直接做成。定居生活也对室内陈设、储物器具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保加利亚东北地区欧夫查瑞沃新石器遗址发现的一组赤陶小家具模型,主要有靠背椅、灶台等,生动的再现

10、了当时家具的使用情况。储物的容器,则主要使用陶器和编织器。由于编织器的成型不需要改变植物纤维的物理性质,并且在迁徙过程中不会发生破裂,在中国新时期时代早期陶器的底部还发现有席纹的印痕,所以编织器的广泛使用应早于陶器。编织技术同时使人类拥有了比兽皮更加可靠、适用的衣料,穿衣服的人从此与赤身裸体的动物分道扬镳。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设计一、多样性与相似性摩尔根曾把陶器的发明和使用,作为人类由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根据目前已发现的考古资料,距今大约 10000 年之前,人类开始使用陶器。最早的彩陶出现在两河流域,耶莫彩陶和哈森纳彩陶是早期彩陶的杰出代表,中国与其年代相当的老官台文化也发现有彩

11、陶。陶器,是人类第一个改变了物质的化学成分而创造的物品。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1921 年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仰韶文化” 。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湖北。1、仰韶文化分期: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2、陶器造型:碗、钵、罐、盆、壶、豆、瓶、鼎、鬶3、装饰: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和人物纹,采用彩绘、捺印、划纹、堆饰等手法装饰。4、陶器工艺:泥条盘筑、手捏、轮制二、实用性功能需求器物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功能需求带动造型设计新石器时代器物造型基本特征:在球形、半球形的形态上进行变化 三、

12、表号化与装饰目的中外设计史授课教案5彩陶装饰图案的来源(1)编织的模拟(2)劳动的节奏感(3)图腾的表号化(4)自然物的抽象化第四节 史前设计意识的内涵与特征一、有目的的功能需要过程:源于需求产生预想进而形成物化成果 二、有意味的装饰原始装饰,大多具有表号的作用,其认知的功利目的大于审美意义。 象征性以及用于区隔族群、表达观念的功能目的 不能简单界定为单纯的审美装饰 三、形式美感的产生形式美的产生源于实用而又超越实用四、因地制宜的材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围绕地域性材质选择形成加工工艺和手段 以地域自然资源特点为基础的地域性设计形态和设计风格 五、工艺技术的追求在一定意义上,设计的历史也是技术的

13、发展史六、组织形态的支撑史前人类的群居生活方式,为人与人之间通过合作展开造物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合作的基础上,某些技术要求高的环节出现了专业化的分工 本章小结 史前设计是人类设计史的开端 人类自意识的觉醒是设计活动产生的根本前提 设计的发展与人类的需求同步 第二章 纷呈的源流各文明圈的设计艺术思考要点影响设计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分析经济形态对设计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外设计史授课教案6如何更好地理解“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中国、古代希腊、古代罗马各不相同的设计形态与特征 课时安排:10 课时第一节 各文明圈设计发展的普遍性特征一、设计观念与设计风格私有制的发展推

14、动了阶级、国家的出现,而阶级分化、宗教将政治和社会伦理色彩融入设计观念之中,因此设计物常带有一定的社会功利目的。二、生产方式与经济形态这一时期,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基本完成,使设计行业中的管理者、设计者和制造者得到初步的分离,较好地促进了设计的发展。铜和铁两种金属材料的发现与应用也给当时的设计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三、生活方式及造物形态主要表现为生活观念、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对造物产生了不同方面的影响。第二节 古代埃及的设计艺术一、古埃及设计的环境特征和历史分期古代埃及是“东方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手工业时代最发达的文明地区。其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封闭的自成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化特征

15、。从设计文化的角度,古代埃及的建筑、壁画、金属工艺和饰品等共同凸显着其独具风貌的文化形态。公元前 3200 年上下,埃及的统治权分属于两位君王。他们曾进行一次次权力竞争,结果是下埃及屈尊为臣,埃及统一为早期王朝,埃及文明由此逐步形成。从第三王朝开始进入古王国,尔后是中王国,接着外族篡政,18 王朝力逐群虏而建新王国,公元前 332 年亚历山大终于征服埃及。具体分为早王国(公元前 3000-公元前 2686) 、古王国(公元前 2686-公元前 2181) 、中王国(公元前 2133-公元前 1786) 、新王国(公元前 1567-公元前 1085) 、后王国(公元前1085-公元前 525)等

16、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尼罗河每年可以预知且水势平缓的泛滥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尼罗河水的年复一年的降而复中外设计史授课教案7涨,使埃及人相信人的生命和尼罗河水一样是无限延续的,造就了古埃及设计的一大特点:对不朽的追求和为来世服务。古埃及东接阿拉伯沙漠,南傍荒瘠的高山,西靠撒哈拉,北临地中海,是块完整而封闭的绿洲。封闭的环境,使其文明能够非常稳固且延续很长时间,成就了一种帝国文明,也造就了古代埃及设计的另一大特点:服务于神权和王权。二、古埃及的建筑设计 埃及进入奴隶制社会后,国王(即法老王)就是奴隶主阶级至高无上的首领,同时也是太阳神和尼罗河

17、神的化身。他们活着的时候是人间的王,死了以后仍是阴间的统治者。埃及人的宗教观念是相信人死后灵魂只是离开躯体飘泊于宇宙间,如果回归肉体人可以复活。因此埃及人就把尸体做成“木乃伊”妥为保存,并十分重视棺材制作和陵墓建造,以祈求复活。埃及人十分重视保护法老王和大奴隶主的尸体,不惜代价地建造陵墓。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的由来。由于担心尸体腐烂就不能复活,他们就想到用石头雕刻国王、王妃的像保存下来。国王在阴间称王称霸,也要享受在人间时的一切欢乐,于是又想到把人间的事都画在墓壁上以供享受。古代埃及建筑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1、古王国时期(第一十王朝,约公元前 3200-前 2130 年)以北部尼罗河三

18、角洲为主,首都孟斐斯。以陵墓(玛斯塔巴、金字塔为主要形式)2、中王国时期(第十一-十七王朝,公元前 2130 年-前 1580 年)主要建筑活动集中在首都底比斯周围。以庙宇为主要形式。3、新王国时期(第十八-三十王朝,公元前 1582 年-前 332 年)主要建筑活动集中在首都底比斯周围。以庙宇、石窟庙、石窟墓和住宅为主要形式。4、晚期(托勒密王朝时期,公元前 332 年-前 30 年)设计施工精致,规模不大,受希腊罗马影响。三、古埃及器物设计(一)家居设计古埃及的木工艺尤其是家具制造工艺是非常发达的。上层阶级的人物,在豪华宽敞的庭院中过着“高坐式”的贵族生活。胡夫法老的母亲赫特弗瑞斯女王一世

19、的墓中,BC2650 年,就出土有一张床、中外设计史授课教案8两张扶手椅、一个木柱、带有金罩的活动蓬、一顶轿子和一个黑檀木镶金的珠宝盒。这些木头家具上还包有薄金片,从它的造型上可以看出,这时的高足家具的形制已发展的非常成熟。古埃及家具设计特点:复杂、精致、体现着一种高标准的奢华(二)金属工艺设计大约在公元前 40 世纪中期,埃及人学会了金属冶炼工艺。进入王朝时代后,黄金工艺得到迅速发展。一方面是用黄金加上宝石和各色釉料,制作了珠宝首饰和装饰品;另一方面,还制作出很多具有实用意义的器物。古埃及金属设计的繁荣,主要得益于其制作水平的高超。古埃及金银制作方法: 捶击成形法 表面雕刻装饰法 金箔制造法

20、 金线、金粒制造法 黄金表面敷彩法 包金法 加工衔接法(三)陶器与玻璃器设计埃及的陶工艺产生于王朝前的新石器文化时期。当时,人们常用尼罗河流域的黑土来制造陶器。这些陶器多为黑胎粗陶,造型多模仿编织器和植物形态。此外,还有各种薄胎细陶器。古王国时期,制陶工艺已较为先进,陶器表面可以被磨得更为光洁,造型风格也更为洗炼优雅,只是在种类和装饰形式上较为单一。中王国时期,第十二王朝初期还基本保持着前代古朴典雅、简洁大方的特征,从第十二王朝中期开始至第十三王朝时期,古埃及的陶器制作已经极为普及,涌现出了大量精美的作品和优秀的制陶工匠,创作风格也在全国大致形成了统一。新王国时期,埃及从叙利亚、塞浦路斯及克里

21、特等地输入了大量新颖而廉价的陶器。相比之下,同一时期埃及本土的陶工艺无论造型还是装饰都缺乏新意。最新考古发现表明,玻璃器起源于美索布达米亚地区。关于玻璃的产生,据说还要归功于一位陶工,在一次从窑中取出陶盆时,他在陶盆里发现有一块亮晶晶的东西。后来这位细心的陶工没有放过这个小小的意外发现,经过了一次次的试烧,终于搞清了这个亮晶晶的东西是由沙子和苏打的混合物烧成的,这就是玻璃。在古埃及,玻璃釉的使用远远早于玻璃器皿,在 BC3300 年的陶瓶碎片上就中外设计史授课教案9涂有绿色的玻璃釉。玻璃在古埃及是比黄金还要珍贵的东西。古埃及原始状态的玻璃,是由沙、灰及天然碳酸苏打的混合物加热制成,采用这种工艺

22、制成的玻璃并不透明。到了新王国时期,出现了玻璃着色技术,它掀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玻璃材质为艺术语言的创作浪潮。第三节 古代两河流域的设计艺术一、两河流域设计的环境特征两河流域是指纵贯今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这里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苏美尔人在公元前 3400 年左右首先建立城邦国家,建筑物多以日晒砖和炼砖瓦建造成。公元前 2370前 2230 年,阿卡德人建立闪米特王国,以石材建造的神庙和雕像规模十分宏大,青铜、黄铜工艺品业已出现。公元前 18 世纪,巴比伦王汉莫拉比实现两河流域统一,并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创造了高度的科学和技术文明,多彩的釉、琉璃与玻璃首先

23、为巴比伦所使用。公元前 7 世纪,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再一次统一两河流域,重建雄伟的巴比伦城,包括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直到公元前539 年,波斯人在大流士的率领下入侵并征服这一地区。自然环境上,这一地区东北方为亚美尼亚与伊朗高原的群山所环抱,西方与叙利亚平原、阿拉伯沙漠接壤,地势开阔,四周没有什么可以提供防御的天然屏障,所以这一地区经常遭受外敌入侵,帝国更迭十分频繁,文化因此也呈现出产生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二、两河流域的制陶工艺设计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哈拉夫文化期(约公元前 50 世纪)就已经发现有彩绘陶的出现。大多为几何形图案,器型规整,可能是祭祀或陪葬用的礼器。公元前 2000 年,两河中

24、上游的民族已经使用石英砂炼成的玻璃和釉。还常常采用印纹装饰,在陶坯未干的时候,用一种圆筒形的印模,在上面滚压出浮雕纹样。陶瓷用于建筑,也是两河流域文明对世界的贡献。最典型的就是新巴比伦的高大的琉璃砖砌成的城门。釉面采用的色彩主要为蓝、绿、土红和黄,很接近中国的“唐三彩” 。由此产生了釉面砖镶嵌的壁面装饰,俗称马赛克。三、两河流域的金属工艺设计苏美尔人的金属工艺尤其是金银制品的制作工艺是非常高超的,尤其是伴随着 1922 年至 1927 年间英国考古学家伍勒爵士所挖掘的 450 座乌尔陵墓,尤中外设计史授课教案10其是 16 座王陵的挖掘,在墓中全是制作非常精美的黄金制品。由于两河流域的人们经常

25、遭受外敌入侵,所与培养出很强的尚武精神,青铜武器的设计十分先进。青铜材料还被用在家具上,制作家具底足,不仅造型生动逼真,也非常牢固耐用。四、两河流域的建筑设计两河流域的建筑以方块体积的构成为主,墙壁非常厚重,门窗很小,为了便于控制室内的小气候,以抗拒沙漠环境中十分恶劣的气候变化。由于缺石少木,以夯土墙开始到日晒砖和烧砖,并用沥青作为粘结材料,发展了券、拱和穹隆结构,随后又创造了可用来保护与装饰墙面的面砖和彩色琉璃砖。对后来的拜占庭建筑与伊斯兰建筑影响很大。第四节 古代中国“青铜时代”的设计艺术一、 “青铜时代”的设计分期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在社会发展史上,是奴

26、隶社会时期。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此后,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后来的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乱、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封建制度逐渐形成。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整个奴隶制时代,也是青铜器制造和生产最繁荣的时代。二、 “青铜时代”的青铜器设计(一)青铜工艺的技术特

27、点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青铜的优点:熔点低,易掌握铸造过程硬度可控,可根据需要,铸造出不同硬度用品“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中外设计史授课教案11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铜液膨胀性大,熔铸时可得到清晰花纹青铜器的制造工艺: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二)青铜工艺的型制与功用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乐器:钲、铙、钟、鼓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三)青铜工艺的装饰特点商代青

28、铜器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西周前期继承商代风格,在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总体风格质朴、简约,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性,体现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流行顾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习见。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 497 字) 、大克鼎等,皆属西周时期的典型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在应用角度是一种钟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

29、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向生活日用器物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装饰题材,逐步摆脱宗教神秘气氛,使传统的动物纹进一步抽象化,变为几何纹,并出现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争等;装饰手法采用模印、刻划和镶嵌;制作工艺的分铸、焊接、镶嵌(金银错) 、腊模(失腊法) 、鎏金等新技术,使青铜工艺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美。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 、战国时期的“宴乐水陆攻战铜壶”为其代表。二、 “青铜时代” 的漆器设计在青铜时代,古代中国的漆器设计自春秋战国时期异军突起,值得关注。中国历来以“丝国” 、 “瓷国”著称于世,实际上,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已懂

30、得将漆树的汁液涂到木器或陶器的表面,以使其能防潮、防腐。商、周漆器设计特点:造型上模仿青铜器。战国漆器设计特点:根据生活的需要,充分利用漆器的特点,创造出许多新的造型和品类。中外设计史授课教案12三、设计思想的百家争鸣思想学术领域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带动了设计领域的巧思、清新和活泼的特色。诸子百家关于用与美、文与质的论述,如孔子“文质兼备”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以及墨子“先质而后文” ,韩非子的“以文害用” ,孟子的“与民同乐” ,荀子的“万物之美可以养乐”等,均对设计的发展影响很大,及至今日。第五节 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的设计艺术一、时代分期古希腊罗马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第一个黄

31、金时代,古希腊文明的成就是建立在爱琴文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的基础上。古希腊文明先后经历了: 荷马时期(公元前 12 世纪公元前 8 世纪) 古风时期(公元前 7 世纪公元前 6 世纪) 古典时期(公元前 5 世纪公元前 4 世纪)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 4 世纪公元前 1 世纪)古罗马帝国崛起于地中海北岸亚平宁半岛,共延续了 1200 年左右,先后经历了: 王政时期(公元前 753 年公元前 509 年) 共和时期(公元前 509 年公元前 27 年) 帝国时期(公元前 27 年公元 476 年) 二、爱琴文明的设计艺术古希腊的文明史是从爱琴文明开始的。所谓爱琴文明就是指南希腊和爱琴海岛屿上的

32、文明。在青铜时代,这些地区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产生了奴隶制国家。由于爱琴文明的发现,使希腊的历史可以远溯到更古的时代,成为世界五大文明发祥地之一。爱琴文明的中心是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因此又称克里特迈锡尼文明。从公元前 2000 年克里特岛上出现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起,到公元前12 世纪迈锡尼灭亡止,爱琴海地区的上古国家存在约 800 年。(一)爱琴文明的建筑设计克里特在神话中,最为神秘的就是它藏有牛头人身怪物的迷宫,而伊 文 思通 过 对 岛 的 北 端 米 诺 斯 王 宫 的 遗 址 的 发 掘 , 这 一 王 宫 复 杂 的 结 构 确 实 可 以称 得 上 是 迷 宫 。克里特古代建筑的特色

33、:中外设计史授课教案13平面布局与结构采取自由的、随意的、以功能需要为依据的独特的形式。主要精力集中在生活的舒适和方便上。“给人一种自然扩张而不是有计划设计的印象” 。继米诺斯王朝之后,公元前 1400 年兴起的迈锡尼文明,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它广泛使用的拱券和拱顶技术。在迈锡尼和它附近的半岛地区,还存在着一种被称为“迈加隆”的长方形建筑。(二)爱琴文明的陶器设计克里特岛上有优良的陶土,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所谓“霓虹陶器” 。到了米诺斯时代,克里特出产的陶器成为地中海地区工艺水平最好、受到西亚、埃及和希腊各地宫廷推崇的产品。在米诺斯宫殿遗址中,发现大量精美陶器。主要风格有:维锡尼亚陶器(霓虹陶

34、器)和卡玛雷斯陶器。迈 锡 尼 陶 工 艺 起 初 是 以 克 里 特 的 陶 工 艺 为 榜 样 , 艺 术 风 格 延 续 了 克 里 特陶 器 后 期 的 装 饰 主 题 。 但 迈 锡 尼 民 族 是 一 个 有 着 严 格 秩 序 感 的 民 族 , 他 们逐 渐 改 变 了 克 里 特 陶 器 自 由 奔 放 的 原 有 风 格 , 制 作 出 结 构 严 谨 、 严 格 遵 循对 称 法 则 的 装 饰 图 案 , 同 时 还 将 人 物 形 象 引 入 陶 器 装 饰 , 这 对 后 面 的 希 腊影 响 重 大 。(三)爱琴文明的金属设计迈 锡 尼 在 荷 马 史 诗 中 被

35、 称 为 是 “铺 满 黄 金 的 地 方 ”, 从 迈 锡 尼 王 公 贵族 的 墓 室 中 也 确 实 发 现 了 很 多 黄 金 制 品 。迈 锡 尼 金 属 工 艺 中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就 是 黄 金 面 具 。 他 是 一 种 丧 葬 用 品 , 只有 身 份 高 贵 的 人 在 死 后 才 能 够 佩 戴 , 在 制 作 时 模 仿 死 者 的 面 容 , 罩 在 死 者的 脸 上 。二、古希腊的设计艺术( 一 ) 古 希 腊 的 设 计 环 境 特 征历 史 表 明 , 克 里 特 的 征 服 者 、 特 洛 伊 城 的 毁 灭 者 迈 锡 尼 人 , 是希 腊 最 早

36、的 居 民 之 一 。 后 来 沦 为 北 方 蛮 族 的 奴 隶 , 并 逐 渐 分 流 为 多 立 克 人和 爱 奥 尼 亚 人 , 他 们 都 有 共 同 的 信 仰 和 语 言 , 所 以 称 他 们 为 希 腊 人 。“希 腊 ”一 词 意 为 典 雅 、 优 美 。 三 面 临 海 , 北 面 连 接 欧 洲 大 陆 。 境 内多 天 然 良 港 , 可 以 经 过 地 中 海 通 向 世 界 各 地 , 为 航 海 和 对 外 贸 易 提 供 了 极为 有 利 的 自 然 环 境 , 内 陆 多 山 , 土 地 贫 瘠 , 但 是 盛 产 大 理 石 , 为 雕 刻 艺 术提 供

37、 了 极 方 便 的 物 质 材 料 。到 了 公 元 前 12 世 纪 , 爱 琴 海 文 明 受 到 北 方 蛮 族 入 侵 的 严 重 破 坏 。 但 不屈 的 希 腊 人 在 这 块 曾 经 有 过 丰 厚 文 明 的 废 墟 上 重 新 建 立 了 灿 烂 的 希 腊 文 明 ,中外设计史授课教案14成 为 欧 洲 文 明 的 真 正 始 祖 。进 入 奴 隶 社 会 的 希 腊 半 岛 , 建 立 了 200 多 个 奴 隶 制 城 邦 国 家 , 每 一 城邦 以 城 市 为 中 心 连 同 城 郊 农 村 组 成 大 小 不 等 的 国 家 , 各 自 为 政 。 其 中 最

38、强大 的 是 雅 典 和 斯 巴 达 。 由 于 国 穷 民 贫 , 为 了 生 存 和 发 展 , 各 城 邦 国 家 之 间不 断 发 生 战 争 , 弱 肉 强 食 , 为 了 保 存 自 己 , 掠 夺 财 富 , 城 邦 国 家 实 行 强 国强 兵 政 策 , 在 城 邦 内 部 实 行 民 主 政 治 , 自 由 民 直 接 参 与 城 邦 治 理 , 十 分 重视 民 族 体 格 素 质 的 锻 炼 , 所 以 管 理 国 家 、 锻 炼 身 体 是 每 个 公 民 的 神 圣 职 责 。希 腊 人 在 民 主 自 由 和 激 烈 竞 争 的 环 境 中 不 仅 发 现 、 孕

39、 育 和 创 造 了 美 , 而且 也 创 造 了 神 , 在 希 腊 人 的 心 目 中 最 完 美 的 人 就 是 神 , 因 此 希 腊 人 尊 重 人 ,把 人 提 高 到 神 的 高 度 加 以 肯 定 , 神 和 人 是 同 形 同 性 , 希 腊 人 把 强 健 的 身 体看 成 是 一 切 善 与 美 的 本 原 , 而 把 希 腊 神 话 视 为 艺 术 的 精 神 本 源 , 正 如 马 克斯 所 指 出 的 : “希 腊 神 话 不 仅 是 希 腊 艺 术 的 宝 库 , 而 且 是 它 的 土 壤 ”。 所以 希 腊 艺 术 主 要 成 就 表 现 在 神 与 人 合

40、一 的 雕 刻 和 神 庙 建 筑 。 希 腊 艺 术 的 主要 特 点 是 无 所 不 包 的 和 谐 与 规 律 性 , 还 有 庄 严 与 静 穆 。 它 的 主 要 标 志 是 人体 美 , 希 腊 人 为 人 类 贡 献 了 高 不 可 及 的 艺 术 典 范 之 作 。( 二 ) 古 希 腊 的 建 筑 设 计古 代 希 腊 建 筑 可 按 其 文 化 历 史 的 发 展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1、 公 元 前 11-前 8 世 纪 为 荷 马 文 化 时 期2、 公 元 前 8-前 5 世 纪 为 古 风 文 化 时 期3、 公 元 前 5 世 纪 中 叶 -前 4 世 纪

41、为 古 典 文 化 时 期4、 公 元 前 4 世 纪 后 期 为 希 腊 化 时 期其 中 最 为 著 名 的 是 古 典 文 化 时 期 的 “古 典 建 筑 ”, 其 建 筑 类 型 除 神 庙外 , 还 有 大 量 公 共 活 动 场 所 , 如 , 露 天 剧 场 、 竞 技 场 、 广 场 和 敞 廊 等 。希 腊 盛 产 色 美 质 坚 的 云 石 , 因 此 建 筑 材 料 也 以 石 材 为 主 。希 腊 各 个 时 期 的 神 庙 以 围 柱 柱 头 的 不 同 样 式 分 为 三 种 类 型 : 多 利 克 式 、爱 奥 尼 亚 式 和 科 林 斯 式 。( 三 ) 古

42、希 腊 的 陶 器 工 艺 设 计陶 器 是 古 代 希 腊 人 的 生 活 必 须 品 和 外 销 商 品 , 独 具 实 用 和 审 美 意 义 。 希腊 陶 器 工 艺 先 后 流 行 的 艺 术 风 格 有 “几 何 风 格 ”、 “东 方 风 格 ”、 “黑 绘 风格 ”、 “红 绘 风 格 ”和 “彩 绘 风 格 ”.几 何 纹 样 式 陶 器 是 指 公元前 9 世纪-8 世纪的陶器装饰,首 先 兴 盛 于 雅 典 ,这 是 因 为 雅 典 曾 躲 过 了 多 立 安 人 的 洗 劫 破 坏 , 而 成 为 具 有 优 秀 陶 器 工 艺 传统 的 迈 锡 尼 人 的 避 难 所

43、 。 以 几 何 形 体 的 图 案 为 主 , 装 饰 抽 象 化 。中外设计史授课教案15东 方 风 格 指 公 元 前 7 世 纪 至 公 元 前 6 世 纪 流 行 的 一 种 陶 艺 , 由 于 对 东方 出 口 , 因 此 考 虑 到 东 方 人 的 审 美 和 实 用 , 主 要 以 动 植 物 装 饰 纹 样 为 主 ,有 时 直 接 采 用 东 方 纹 样 ; 其 次 是 增 强 了 装 饰 趣 味 , 将 动 植 物 加 以 图 案 化 。黑 绘 风 格 指 在 红 色 或 黄 褐 色 的 泥 胎 上 , 用 一 种 特 殊 黑 漆 描 绘 人 物 和 装 饰纹 样 的 陶

44、 器 。红 绘 风 格 与 黑 绘 风 格 相 反 , 即 陶 器 上 所 画 的 人 物 、 动 物 和 各 种 纹 样 皆 用红 色 , 而 底 子 则 用 黑 。 故 又 称 红 彩 风 格 。 流 行 于 公 元 前 6 世 纪 末 到 公 元前 4 世 纪 末 。 这 种 风 格 优 越 处 在 于 灵 活 自 如 地 运 用 各 种 线 条 刻 划 人 物 的 动态 表 情 , 充 分 发 挥 线 条 的 表 现 力 。公元前 5 世纪后半叶,一种新的白地彩纹式陶工艺制品逐渐在希腊兴盛起来。白地彩绘风格由于是直接在涂有白色化妆土的陶壁上作画,因此瓶画人物线条更清晰,形象更真切,其笔

45、法大都简略如写意画,有一种轻盈淡雅的意趣。(三)古希腊人本观念对设计的影响古 希 腊 设 计 的 成 就 来 自 于 一 切 从 人 的 生 活 出 发 的 审 美 思 想 和 哲 学 理 念 。 普 罗 塔 哥 拉 斯 : 人 是 万 物 的 尺 度 苏 格 拉 底 : 美 是 适 用 亚 里 士 多 德 : 美 善 相 济反 映 在 设 计 观 念 、 设 计 风 格 上 , 表 现 为 尊 重 人 , 注 重 人 的 快 乐 的 本 能和 享 乐 意 识 。三、古罗马的设计艺术 ( 一 ) 古 罗 马 的 设 计 环 境 特 征罗马艺术是希腊艺术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它们共同奠定了西方文明的

46、基础,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马其顿王朝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希腊大帝国时,在意大利半岛台伯河流域又兴起了一个国家,它历经 600 年左右的发展终于成为强大的帝国,这就是罗马大帝国。它于公元前 146 年征服了希腊本土,公元前 30 年击败埃及的托勒密王朝,自此,原来为希腊所统治的广大地区,包括希腊本土,全部归入了罗马帝国的版图。罗马成为希腊之后的西方政治、文化的中心。罗马和希腊都是奴隶制国家,又都是半岛国家,但罗马人主要依靠农业为生,在同自然的斗争中培养了对客观事物冷静思考和求实精神,所以务实是罗马人的风格,不同于“外向型扩张”的希腊人的浪漫主义气质。这就决定了罗马人的艺术观是求实、写实,缺乏幻

47、想和想像力。罗马人也有神话,但却是沿用希腊的,只不过改个罗马名而已,如对美与爱之神,希腊人称阿芙罗狄德,中外设计史授课教案16罗马人称维纳斯。罗马人信仰多神教,相信祖先的灵魂常降临家庭享受祭祀,并保佑家庭成员。有地位的贵族家庭中总设置房间保存祖先的遗容。这遗容是从死者面部翻制的蜡模面具,或是根据面具制作的雕像。这种保存祖先遗像的风俗是古罗马盛行肖像雕塑的社会原因。古罗马肖像雕塑的美学追求在于求真美,这同古希腊的宁静、理想化的完美迥然不同,这种特征趋向于个人意志的创造,表现出敢于参与世事争胜的气概。(二)古 罗 马 的 建 筑 设 计罗马人最杰出的成就表现在市政工程方面,他们修筑了规模浩大的道路

48、、水道、桥梁、广场、公共浴池等设施。在空间构造方面,重视空间层次、形体与组合,并使之达到宏伟与纪念性的目的;结构方面,发展了综合希腊和伊特鲁利亚的梁柱与拱券结合的体系;在建筑材料上,除了砖、木、石外,运用火山灰制成天然混凝土。古罗马的建筑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1、伊特鲁利亚时期(公元前 8 世纪前 2 世纪):伊特鲁利亚曾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2、罗马共和国盛期(公元前 2 世纪前 30 年)公路、桥梁、城市街道、输水道以及后来的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等。受希腊影响较大。3、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 30 年公园 476 年)凯旋门、记功柱和以

49、皇帝命名的广场、神庙以及豪华宏大的剧场、浴场等。(三)古罗马的日用器物设计古罗马的日用器物设计是在继承、借鉴其他民族、其他文明的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独特的民族性格对其器物工艺中个性与特色的形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古罗马日用器物设计观: 提倡实用、反对虚饰;提倡宏伟、反对纤细;提倡崇高,反对柔靡 将实用器物的设计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设计理念上,重视客观需要与客观可能 装饰手法上,推崇理性、反对虚饰 艺术风格上,倡导宏大、壮美、崇高的作风银器是罗马时代设计的代表品种。银的软度仅次于黄金,加工起来有良好的延展性,便于细工处理,不论敲打、锻锤、雕刻,都能很好的施展加工技术,而且相比黄金,价格较低,重量较黄金也较轻,且更为纯净,可以作出明暗关系很强的浮雕装饰纹样,整体调子比黄金制品更为洗炼银器造型对同时代其他中外设计史授课教案17材质器物造型产生重要影响。本章小结世界各地不同地域和民族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不同的社会形态、人文环境等因素而形成了各自风格独特的设计文化传统,但是不同地区之间由于语言、社会形态、人文环境等因素的阻隔,使各文明圈的设计仍然要依赖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所为其提供的材料就地取材、因时因地制宜,创在出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