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常见的xiuci手法.doc

上传人:dcjskn 文档编号:9220336 上传时间:2019-07-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的xiuci手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常见的xiuci手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常见的xiuci手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常见的xiuci手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常见的xiuci手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常见的几种手法: 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2)比喻的种类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 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

2、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 、“成了” 、“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如果漂亮的脸蛋是一份推荐书,那么圣洁的心就是张信用卡。”“人生如果是一盘棋,那这样的日子简直就是没有气眼的生活。”

3、“今夏的女生是红桃绿柳,灿烂夺目,点缀了校园,可爱非凡。”“希望是栖息在人类灵魂中的一种会飞翔的东西。” “儿子是箭,父亲是弓,要想把箭射得更远,父亲的背便愈弓。”“那些细碎的往事,当时只是寻常,如今却全变成钻石一样晶莹纯粹的回忆。” “如果你曾经把失败当成清醒剂,就千万别让成功变成迷魂汤。 ” 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

4、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王小丫的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 等词,但不是比喻句。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示列举) 2比拟(见后面重点讲解)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

5、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2)借代的种类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4夸张(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2)夸张的几种形式a

6、、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5对偶(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对偶就是“对对子” ,也称“对仗” 。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2)对偶的几种形式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串对:又

7、称“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6排比(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8、。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2)排比的几种形式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 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7设问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

9、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又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再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8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 ,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反问的形式有两种:(1)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又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2)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10、又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重点了解: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 、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 等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 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 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种类: 判断下列比拟句的种类: A他骄傲自满,取得一点成绩,尾巴就翘得天样高. (拟物) B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顶风冒雪,樱花不是也能舒展笑脸么?(拟人) C、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D、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拟物

11、) E、老支书直截了当地下达了任务:“ 让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山下的坝子里来。 ” (拟物) F、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 。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3、比拟与比喻的主要区别是: 比拟意在“拟此为彼” ,彼此交融,常常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意在“以此喻彼” ,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必不可少。 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 4、比拟的作用 感情

12、色彩鲜明;描绘形象生动;表意更加丰富。(举例见学生卷) 其他修辞手法(有些会考到,要求学生了解,至少可以在作文中运用) 1、 婉曲 婉曲是要表达的意思不直截了当说出来,而是用委婉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修辞方式。 例孔已己一到店,所有的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有的叫:“孔已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 ”孔已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暗示“ 你又挨打了” 。) 2、回环 回环就是用相同语句回环往复地说明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形式上表现为词语相同而语序相反,即“甲乙、乙甲”排列。 例她哭一会儿笑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一会儿,大概是疯了。 他爬起来跌倒,跌倒爬起来,继续挣扎着前进。 3、顶真(顶针、联珠)顶

13、真是将前一句或前一节奏的尾字,作为后一句或后一节奏的首字,使两个音节或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好像串珠子似的一种制联方法。用顶真法创制的联语,要做到语句递接紧凑、生动明快方为佳联。顶真与叠字形式相仿但本质却不同,顶真可以是一个单字,也可以是一个复词或词组,既可以一次使用,也可以重复使用。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请看下联: 寿禄比南山,山不老,老福人,人杰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富贵,贵有稀客,客多是理,理正言顺也;晦气如东海,海真大,大贪鬼,鬼面兽心,心术不端,端是财痞杂种,终必一死,死无下葬墓地

14、,地伏饿狼,狼撕其身,身败名裂哉! 相传这副楹联的上联是个好吹牛拍马的富家子弟给一个大富翁送的寿联。做寿之日无人能对下联,喜得富翁眉开眼笑。一个穷秀才见了上联,即对出下联,叫一小孩送上,气得富翁七窍生烟,寿席不欢而散。这副楹联的上下联都是采用顶真法创制的,联语象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上联把富翁捧上了天,下联却把富翁骂得狗血喷头,死有余辜,令人拍手称快。 顶真对联,根据用字的位置和频率,可以分为句中顶真、句间顶真和句句顶真。 句中顶真,即在句中结奏点(断读处)传递文字,古人称之为联绵(连绵)。如长沙白沙井联: 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按七言联“二二三” 节奏式,可读为“ 常德德山山有德;

15、长沙沙水水无沙” 。德、山、沙、水均为句内顶真。 句间顶真,即在各断句间传递文字。如下面一副戏台联堪称顶真联中的佳品: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这副顶真楹联概括力极强,仅用了八个字,就把戏剧演员忘掉自我、逼真肖人的精彩表演描述出来了,该联对仗工稳,精巧风趣,联意隽永,是一副绝妙戏联。 句句顶真,即无论断句多少,联珠到最后一句,可称之“连环 ”。根据其断句多少,可分为大小两种。 小连环一般是三个断句,两处顶真。如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不同的顶真方法,有时候还可以综合运用。请看一副风景联: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边

16、,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涛涛,观、观、观。 这副顶真对,既有句内顶真,又有分句之间的顶真。上联妙用一字两义,“住” 一作“停止” ,一作“住宿”,把听雨观潮之妙趣随着语意的跳跃尽纳联中。 顶真是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开头的词语的修辞方式。 回环与顶真的区别: 回环只有两个语言片断;顶真则不限于两个。 回环是甲- 乙,乙 -甲;顶真是甲-乙,乙-丙。 4、仿词 仿词也叫逆换。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造出一个同原来的词语意义相关的新词语,以造成表达上的新鲜感。 例假使这也算一种“信” ,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 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

17、掉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5、反复(重现) 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这种修辞方法叫反复。 反复的种类: (1)接连反复: 等待着,等待着,载着你遗体的灵车,碾过我的心。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间隔反复: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 捕禁官吏,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连年内战,空前水灾,买儿救穷,砍头示众,密密杀戮, 严刑逼供,他们不惊诧。在学生情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反复的作用: 强调作用,用于抒情写景,感染力强。 6、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

18、的多义性和同音的条件,有意识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 (1)谐音双关: 我失骄杨群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2)语意双关: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7、反语: 反语就是说反话的方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 反语的种类: (1)表示讽刺的反语: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屡血痕抹杀了。 实在是标致极了;又如:“友邦人士 “从此可以不必“ 惊诧莫名 “,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2)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的反语: 几个女人

19、有一点失望,也有一点伤心,各人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双关和反语虽然都有表里两层意思,但是:反语的表里意思是相反的;双关的表里意思是相关的。 8、移就:所谓“移就” ,就是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 一般可分为移人于物、移物于人、移物于物三类 移人于物。把描写人的词语移用来描写物,从侧面衬托人的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她们被幽闭在宫闱里,戴个花冠,穿着美丽的服装,可是陪伴着她们的只是七弦琴和寂寞的梧桐树。”(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寂寞”本是人的一种感受,现在用来描写物“ 梧桐树”,以正面衬托“被幽闭在宫闱里”人的孤寂。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

20、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唐弢琐忆) “倔强”一般是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这里却用来修饰“ 头发”,而正是这种错位移用,表现出了鲁迅先生倔强的性格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移物于人。把描写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描写人。如: 吴荪甫突然冷笑着高声大喊,一种铁青色的苦闷和失望,在他酱紫色的脸皮上泛出来。(茅盾子夜)“铁青色”本是用来写物的,这里用来写人的心情“ 苦闷和失望”,将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语句显得简洁生动、深刻有力。 将最初的叹息 最后的悲伤 一齐投入生命的熔炉 铸炼成金色的希望(陈敬容铸炼) “金色”本是用来修饰物的词语,现在用来修饰人的“ 希望”,

21、形容希望的无限美好。 移物于物。把修饰甲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修饰乙事物。如: 我不相信 一九七六年的日历 会埋着这个苍白的日子 (李瑛一月的哀思) “苍白”本来是用来修饰缺乏生命力的事物的色彩,现在移用来修饰另一种事物“日子” 。这是移用修饰甲事物的词语来修饰乙事物,使没有感情色彩的事物具有感情色彩。 辽阔的呼伦贝尔,甜蜜的湖光山色。(杨志美草原牧歌)“甜蜜” 本来是描述形容物品的味道,这里移用来修饰另一种事物“湖光山色”,写出了“ 湖光山色”的赏心悦目。 巧妙的运用移就,能使文章简洁有力、生动活泼。如: 拿洗脸打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

22、查研究一番,(大笑)生怕有什麽不妥当的地方。(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作娘的,又难免要把自己当作处理女儿婚姻问题上的“负责干部 ”。(康濯春种秋收) 你们哥俩还是各居一屋,“互不干涉内政”?(刘心武醒来吧,弟弟!) 甲 第一,是我有了孩子;第二,是我当了爸爸;第三,是我已经接受了爸爸这个官衔。 乙 好啊,那你就宣誓就职,赶快发表谈话吧。(侯宝林给您道喜) “调查研究”“负责干部”“互不干涉内政”“ 官衔”“宣誓就职”等词语原本都应该用在比较庄重的场合,而上述例句中却都是描写的比较随便的日常生活。这些有意识的移用,便造成了幽默风趣的情调。 总之,移就看着好象用词不当,但正是这种不当,却创造出了一种美

23、丽,创造出了一种意境,创造出了一种特殊的情调,产生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收到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9、通感:(移觉)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举例子来说吧: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分为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感。 形容的通感:红杏枝头春意闹。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我的忧郁也明

24、亮起来、辉煌起来,萌生出希望的青枝绿叶,和不再枯黄凋谢的真善美的花朵。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天山景物记) “凝脂” ,是由山色“柔嫩” ,山形“柔和 ”而来,是作者将视觉转移为触觉,仿佛触摸到“凝脂”,让人产生柔嫩、舒服之感。 比喻的通感: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这是刘鹗绝唱中对黑妞说书的生动描绘。 通感和移用的区别: 移用侧重于词语在一定语境下替换;通感则侧重在感觉上相移。 10、呼告: 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

25、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 雷锋啊,你虽然生活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但人们从你身上,也从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身上,看见了未来的人类,共产主义的人类。(呼人)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呼物) 11、互文: 指古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参考答案 1、析:优秀的流行歌曲,在化抽象为形象,化单调为生动方面很花了工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词。在修辞的运

26、用方面,用得最多的是比喻。最后两句运用比喻,将色彩、形状锤炼得很美。 2、析:“别让马铃敲碎林中的寂静”,运用拟物,“ 路旁的小溪拨动了琴弦”,运用了拟人,增添了诗情画意。 3、析:一拟人能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运用拟人可以描绘出色彩鲜明、内涵丰富的形象。个“踩” 字绘出了红梅凌霜傲雪的飒爽英姿,“ 何所惧”写出了红梅对困难挫折的蔑视,“丹心向阳”则抒发了火热的革命激情,表现了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念。 4、析:夸张则可以展开联想,创造气氛,增强感染力。明快的旋律使诸多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们心驰神往,火辣辣的歌词更让少男少女们心痴神醉。我们知道两人相爱时常说“爱你到地老天荒”

27、。似水流年,人生短暂,长相厮守到地老天荒,就够夸张的;这几句歌词则更是夸张之上的夸张。山峰无棱,河水停滞,昼夜不分,地球不动,四季无序,草木凋尽,这些现象绝对不会也不可能发生,可见其爱的痴情,情的忠贞。前一句把爱延伸到地老天荒,但此后如何不得而知;而这几句歌词则在地老天荒之后,“还是不能和你分手” 。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爱绵绵无绝期”!其想象不可谓不大胆,不可谓不奇特。正因如此,情侣们才可以“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这几句歌词情浓如火、激情澎湃,可以说是一篇热情洋溢的爱情宣言。 5、析:排比可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

28、加重感情。运用排比往往取得气势如虹、激情飞扬的艺术效果。听着响遏行云的旋律,一幅长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唐古拉山的源头溪流潺潺,瞿塘峡激流澎湃,涛如雷鸣,巫峡隽秀婀娜、曲径通幽,西陵峡滩多水急、形势险恶,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 ,蔚为壮观,黄州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采石矶江中映月,留太白遗风,金陵城下江水奔流,荡涤着秦淮笙箫,六朝金粉,入海口海天空阔,茫无涯际。正是长江连通了雪山与大海,沟通了远古与未来,也正是长江滋润着一方方肥田沃土,哺育了一代代炎黄子孙。长江是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见证,更是东方巨龙腾飞的不竭动力。长江这条母亲河在新的时代青春焕发,表现出了意气风发、激昂向上的

29、时代精神。一系列排比句的运用表现了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还不复回” 的豪迈气势,写出了中国人民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下面是从学生喜爱的歌曲中挑出的一些句子,我对其中的比拟手法作了一些简单分析。 1、“头枕着边关明月,身披着雨雪风霜。”(当兵的人)以“ 明月”为枕,以“风霜” 为衣,战士们戍守边关环境虽艰苦,情怀却豪迈。 2、“风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梦驼铃)岁月易老,人生易老,往事虽已掩入茫茫的黄沙中,但思念不老,愈久愈真。 3、“如梦如烟的往事,洋溢着欢笑,那门前可爱的小河流依然清唱老歌;如梦如烟的往事,散发着芬芳,那门前美丽的蝴蝶花依然一样盛开。”(往事)往事如梦如烟,无可捉

30、摸,但散发芬芳,让人想象回忆美丽往事时幸福的感觉。 4、“思念整夜纠缠,我无法躲闪。”(你快回来)用“ 纠缠”一词,表明彻夜未眠,思念深切。 5、“数着你给的伤悲”(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 )着一“数”字,悲伤形象顿出。 6、“漫漫长夜里,我串起你的承诺”(想你的时候)想起你曾经许下的诺言,我无法忍受你离去事实。7、“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父老乡亲)运用比拟手法,写出父老乡亲的淳朴憨厚,和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 8、“点击你的名字,发送我的快乐,接收吧,接收吧,爱的花朵。”(网络情缘)“ 发送”快乐,接收“花朵” 运用了比拟形象生动,又巧妙对接网络用语。 9、“让爱去穿越地老天荒,捧

31、起长夜中燃烧目光让所有的心溶化惆怅,让世界每一束阳光为你喝彩。”(永不分开,世界的爱)形象地说明爱无处不在,爱亘古永恒,爱的力量无与伦比。 10、“ 风到这里就粘住过客的思念,雨到这里缠成线,缠着我们流连人间。” (江南)一个“粘”、一个“ 缠” ,写出了江南的风和雨最能消人之魂,惹出人的万千思绪。 11、“ 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阵云烟。”(涛声依旧)难忘的往事,不舍的情怀,船票已旧,真情永在,我在寻找那份久违的温馨。 12、“ 苦苦隐藏的心事飘荡在春去秋来的日子里。”(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 )“飘荡

32、”一词极妙,说明多年来,那份心事时时触动心灵,却再也无法诉说。 13、“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东风破)“离愁”用盏装,“ 飘泊”用壶盛,写出了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漂泊之感。 14、“ 饮尽这乡愁,醉倒在家门口。”(九月九的酒)“乡愁”岂能饮,饮的是消愁的酒,当回到家门时,你才能将乡愁“饮尽” 。 15、“ 我破茧成蝶,愿和你双飞。”(雨蝶)巧妙地拟物,又借助梁祝传说,表达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 指出歌曲中所使用的修辞格 1、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高压电线云中走,清清的河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洒。” 2、马儿啊,你

33、慢些走:“马儿啊,你慢些走外慢些走,这一条林荫小道多清幽。别让马铃敲碎林中的寂静,你看那姑娘,正在楼前刺绣。路旁的小溪拨动了琴弦,好像是为姑娘的歌声伴奏。晚风扬起了温柔的翅膀,永远随我的马儿走。” 3、红梅赞:“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数九寒冬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4、还珠珠格格的主题曲不能和你分手。其中有这么几句:“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夜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乌有当地球不再转动,当春夏秋冬不再变幻,当花草树木全部凋残,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 5、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

34、的肩膀,挽起高山大海。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泉,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其他歌词 苦乐年华:“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 生活是七彩缎,那也是一幅难描的画;生活是一片霞,却又常把那寒风苦雨洒呀;生活是一条藤,总结着几个苦涩的瓜;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悲喜交加。 如果:“如果你是朝霞,我愿是那小草;如果你是那片云,我愿是那小雨。终日与你相偎依,于是我将知道,当我伴着你守着你时,会是多么绚丽 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

35、绵绕天涯 菊花残 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请模仿下面这节诗的形式,表达你对“友情”或“ 理想”的感悟。(可以不押韵) 时 间时间是夹卷着冰雪的风暴,会染白我们青春的额头;时间是一道湍急的江流,会淹没我们生命的行舟。 参考答案-例:友情 友情是一缕和煦的春风,会拂去我们眼角的泪痕;友情是一抹明媚的阳光,会照亮我们孤寂的心房。 描写春天示例 看!饱经风霜的花朵于晨光中张开干渴的唇,欢畅地吮吸着天际的甘霖;那傲雪斗霜的梅朵,在轻歌曼舞中探出小脑袋,伸出纤巧的手摁响了春的门铃。听!溢满豪情的春水涨了,渐渐流淌成舒缓的旋律;在明媚阳光、和煦春风的洗涤下,花草被注入了生命的血液;小鸟唱起了婉转的民歌。蒲公

36、英含羞地举着鹅黄的小花向我们走来 啊,春天来了 !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的世界,尽情欢舞吧! 精彩比喻 陆小曼同徐志摩结婚后,对他说:“你不是我的茶壶,乃是我的牙刷,茶壶可以公开用的,牙刷不能公开用的!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 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 70 种之多 ,常见的有 10 多种。(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

37、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 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 乙( 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 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 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 ,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 用特征代本体 ;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千万个雷锋

38、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 ,后者称之为拟人。如: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 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3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 ,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满招损,谦受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 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 ,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 ,也可间

40、隔出现。如: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9)(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 ,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设问是自问自答的。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 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 “)、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类别:默认分类 | 添加到搜藏 | 浏览(324) | 评论 (0) 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如:。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41、。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如:人生旅

42、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语文基础运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

43、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偶的作用 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是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排比 排比的特点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排比的种类 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排比的作用 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