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带脉.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9218187 上传时间:2019-07-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带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带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带 脉带脉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带脉能约束纵行之脉,足之三阴 、三阳以及阴阳二蹻脉皆受带脉之约束,以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带脉还有固护胎儿和主司妇女带下的作用。带脉循行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并于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髋骨上缘斜行到少腹。经脉交会穴为带脉、五枢、维道(足少阳经)共 3 穴,左右合 6 穴。带脉病证名。带脉不和出现的病证。证见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赤白带下,左右绕脐腰脊,痛冲心腹,腰痛引小腹及侧腹部。素问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脉经卷二:“带脉左右绕脐腹腰脊,痛冲阴股也。”杂病源流犀烛带脉病源流:“中分不运,必病腹满。阴阳两虚,中分弱而不能镇定,

2、必病腰溶溶如坐水中。心脾上郁,肝肾下虚,邪热留连而为滞淫,必病赤白带。阳不能胜,不能固守于天枢,阴气得以袭之,必病左右绕脐腰脊,痛冲心腹。邪客于太阴之络,必病腰痛引小腹控(月少),不可以养息。此皆带脉所生病也。”带脉经络现象和现代研究摘录 1.针刺一患者带脉穴后,出现一条约一市寸宽的感传带向两旁“抽”,有紧束感,如坐水中,环绕季胁一周。行针过程中,有几条向上下抽动的感觉带,但上不过颈,下不过膝。 2. 用低频脉冲电刺激一患者带脉穴后,刺激感自带脉穴起绕腹一周。有一分支从带脉穴斜下至下腹部再斜上到对侧带脉穴。3. 对 14 名受试者用指压法刺激带脉穴激发横行的带脉感传后,再指压下肢各经的穴位,结

3、果向心性纵行感传都阻滞于带脉处,解除带脉穴指压停止带脉感传后, 各经的向心性纵行感传都能沿各自的循行路线缓慢上行。指压带脉穴激发带脉感传后,再指压任脉的膻中穴和督脉的至阳穴,其下行之感传也都在带脉部位受阻。带脉 Daimai(GB26)【标准定位】在侧腹部,章门下 1.8 寸,当第 11 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图) 【取法】侧卧位,在第 11 肋骨游离端直下,与脐相平处取穴。【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皮肤由第11、12 胸神经和第 1 腰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分布。腹横筋膜是腹内筋膜的一部分,它是由疏松结缔组织形成。(参看京门穴)【特异性】足少阳、带脉之交

4、会穴。【功用】健脾利湿,调经止带。【主治病症】1.妇产科系统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子宫脱垂,阴道炎;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膀胱炎,睾丸炎;3.其它:腰痛,下肢无力等。【刺灸法】刺法:直刺 0.50.8 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侧腰部。灸法:艾炷灸 57 壮,艾条灸 1020 分钟。带脉【循行】1灵枢经别: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2难经二十八难: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语译】足少阴经别,向上行至中,另走与足太阳经相会合,再向上内行至肾,当十四椎处(两旁肾俞穴)分出,属于带脉。带脉出自季胁部,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五枢、

5、维道穴,围绕腰腹部一周。【附】奇经八脉考带脉者,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功能】带脉的“带”字,含有腰带的意思。因其横行于腰腹之间,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状如束带,故称带脉。带脉的主要功能,总的说来是“约束诸经”。它从第二腰椎发出,围腰一周。因此,足部的阴阳经脉都受带脉的约束。由于带脉出自督脉、行于腰腹,腰腹部是冲、任、督三脉脉气所发之处(冲、任、督皆起于胞中),所以带脉与冲、任、督三脉的关系极为密切。【病证】素问二十九难说:“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如带脉不和,可见妇女月事不调,赤白带下等症。素问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说明带脉失调,可发生痿症。在王叔和的脉经里,也有“诊得带脉,左右绕脐腹、腰脊痛冲阴股”等症的叙述。据针灸大全所载八脉八穴,临泣(足)通于带脉,其主治症有中风手足不举、肢体麻木拘挛,发热,头风痛,项肿连腮,眼目赤痛,齿痛、咽肿、头旋,耳聋,皮肤风疠痒,筋脉牵引不舒、腿痛、胁肋疼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