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脉象.doc

上传人:jinchen 文档编号:9198993 上传时间:2019-07-2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脉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脉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脉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脉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脉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 案 首 页教师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专业名称 中医学 授课序次 17 授课类型 理论 班 级授课日期授课题目(章,节)第四章 切诊一一一 脉诊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二、脉诊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脉要要素及平脉特征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脉象形成的原理、寸口诊脉的部位、方法及指法,平脉特征及意义。2熟悉脉诊注意事项。3了解脉诊发展简史、遍诊法、三部诊法。教学重点: 寸口诊脉的部位、方法及指法,平脉特征及意义。教学难点:无复习内容:复习问诊方法及内容。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 案 续 页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第一节 脉 诊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

2、者脉搏,以感知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从而了解病情、辨别病证 的诊察方法。一、脉象形成的原理(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心脏搏动是动力;脉为血府,血行脉中。(二)气血运行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气血旺盛,充盈脉道;气能行血,血能载气(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心主血脉、主神明,主宰脉象的形成肺主气、朝百脉,助心行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主疏泄、藏血,调节血量肾藏精,为元阴、元阳之根,精血互化二、脉诊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一)诊脉的部位1. 寸口诊脉法 寸口(气口、脉口)的概念寸口是指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手太阴肺经(桡动脉)的搏动处。高骨内侧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两手各

3、有寸、关、尺,共六脉。寸、关、尺三部各有浮、中、沉三候,故诊寸口脉又称三部九候诊脉法第一课时25 分钟20 分钟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 案 续 页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诊寸口脉的原理: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太渊穴,脉会太渊,脉气汇聚于此,反映经脉气血的运行;肺主气司呼吸,肺朝百脉,全身脏腑精气汇聚于肺,反映全身脏腑精气的盛衰;寸口脉位表浅,易于切按,位于手腕又便于检查。三部 寸 关 尺左手 心(小肠) 肝(胆) 肾右手 肺(大肠) 脾(胃) 命门2. 全身遍诊法 切脉部位有头、手、足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共诊九处脉。3. 仲景三部诊法切寸口:诊手桡动脉,候三阴经 及十

4、二经脉气。切趺阳:诊足背动脉,候胃气。切人迎:诊颈总动脉,候三阳经 脉气。(二)诊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 诊脉的时间以平旦为佳,患者形神相对平静、稳定,但要排除非疾病因素对脉象的干扰。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 案 续 页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每次每侧切按 1 分钟以上,要有充足 时间辨识各种脉象的微细变化。同时,诊者必须全神贯注,呼吸调匀,用自己的一息去计算病人的脉率,称为平息。2. 诊脉的体位病人坐位或仰卧位,直腕仰掌,与心脏同一水平线,保持气血自然、流畅。诊者与病人相对而坐,病人仰卧时诊者当坐于一侧。3. 诊脉的指法指法指医生诊脉时布指及运用指力以感知脉象的操作方法。 布

5、指要 领:三指平齐:医生手指端平齐,略呈弓形;三指与病人寸口平面 约呈 45 度。 中指定关:以中指按在寸口的关部(正对桡骨茎突的前臂内侧桡动脉搏动处)。随后食指在关前定寸,无名指在关后定尺。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 案 续 页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布指疏密得当:病人手长、医生指 细由布指宜疏,病人手短、医生指粗则布指宜密。 运指要 领:总按是食、中、无名三指同时在寸、关、尺三部切按以体会脉象。单按是分别用三指之一指切按三部之一部以着重 诊 某一脏腑的脉象。举法(浮取)指用指轻 按在寸口肌肤。按法(沉取)指用指重按至寸口筋骨。寻法(中取)是指力从 轻到重,从重到 轻,细细体验

6、脉动。循法是指目沿脉道纵向前后推移。推法是指目在脉脊两侧左右推动。三、脉象要素及平脉特征(一)构成脉象的要素 古人把脉象要素归纳为四方面:位(脉位的浅深)数(脉搏的至数和节律)形(脉形的粗细、长短、硬度)势(脉力的强弱、流利程度)今人则把脉象要素细分为八点:脉位(脉动显现的深浅部位)、脉率(脉搏的频率)、脉动长度、脉动宽度、脉搏力度、脉流利。第二课时30 分钟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 案 续 页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度(脉搏来去的流利通畅程度)、脉 紧张度(脉管的紧张或弛 缓程度)、脉均匀度(脉搏的节律)。正常脉象(平脉、常脉)(二)正常脉象的基本表现 脉位-不浮不沉,中取可

7、得。脉率-不快不慢,一息四至五次(60-90 次/分)。脉长-不长不短(寸关尺三部均触及)。脉宽-不大不小。脉力-搏动有力。流利度-流利圆滑紧张度,柔韧和缓。均匀度- 节律整 齐。正常脉象的特征被概括为有胃、有神、有根。1脉有胃气:脉象特征: 脉象从容、和缓、流利临床意义:脾胃功能强健,后天 营养良好。2脉象有神:脉象特征:柔和有力,节律整齐临床意义:心气充足,心神健旺3脉象有根:脉象特征:沉取有力,尺脉滑实临床意义:肾气旺盛,肾精充盈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 案 续 页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三)脉象的生理变异1年龄:婴幼儿脉急数,青壮年脉滑有力,老年人脉沉弱或弦硬。2.

8、性别:成年男性脉大有力而稍慢;成年女性脉濡细而稍快;妊娠期脉滑数。3. 体格:身材高大者脉象 较长 ,身材矮小者脉象稍短,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4. 情绪:激动、紧张、恐惧 时脉多数而乱,平静喜悦 时脉多缓而匀。5. 季节:春脉微弦,夏脉微洪,秋脉微毛(浮而 细),冬脉微石(沉而实)。6. 地理:中国东南部地势低下,气候炎 热、潮湿,脉略濡数;西北部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干燥,脉多沉紧。7. 劳逸:剧烈运动、劳动后脉多急疾,睡卧后脉多迟缓,劳心者脉多细弱。8. 饮食:饭后、酒后脉多滑数有力,饥俄时脉多缓而乏9. 脉位生理变异:斜飞脉指脉动不见于寸口,而由尺部斜向手背;反关脉指脉动呈现于寸口的背

9、侧。15 分钟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 案 末 页小 结 本节课应重点掌握寸口诊脉的部位、方法及指法,平脉特征及意义。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平脉特征及意义?下次教学预习要点 常见脉象的临床意义。实施情况及分析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 案 首 页教师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专业名称中医学 授课序次 18 授课类型 理论 班 级授课日期授课题目(章,节)四、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五、脉象鉴别、相兼脉和真脏脉六、诊妇人脉和小儿脉七、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症从舍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浮、沉、迟、数等 22 种病脉的脉象特征、 类比及临床意义。2了解相兼脉和真脏脉下、妇人脉、小儿脉、 诊脉的临床

10、意义及脉症从舍。教学重点: 浮、沉、迟、数等 22 种病脉的脉象特征、 类比及临床意义。教学难点: 分析浮、沉、迟、数等 22 种病脉的脉象特征复习内容: 寸口诊脉的部位、方法及指法,平脉特征及意义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 案 续 页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四、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历代医家对脉象的分类不尽相同。 现将二十八脉分述如下:1浮脉:脉象特征-脉位浅表 -轻按即得,重按反弱。临床意义-主表证(有力为 表实,无力为表虚)。亦主虚阳外越证(病重,少见)。还可见于体瘦而脉位表浅的健康人。2沉脉:脉象特征-脉位深伏 -轻按不应指,重按始得。临床意义-主里证(有力为 里实,无力为

11、里虚)。 亦可见于体胖而脉位较深的健康人。3. 迟脉: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次(90 次/ 分)。临床意义-主热证(有力为实热 ,无力为虚热)。 亦可见于小儿,以及成人运动 或情绪激动时。5. 洪脉: 脉象特征-脉形宽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衰。临床意义-主气分实热证 ,亦主邪盛正虚。第一课时20 分钟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 案 续 页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夏季正常脉象稍显洪大此外,若 仅脉形宽大而无汹涌之势 者,又称为大脉,兼有力主邪盛,兼无力主正虚。6. 细脉: 脉象特征-脉形细小如线 ,应指明显,按之不绝 。临床意义-主诸虚劳损,气血不足;亦主湿证。 冬季正常脉象

12、略见沉细7. 虚脉: 脉象特征-轻按无力,重按空虚(一切无力脉的总称)。临床意义-主一切虚证 气血亏虚脉细无力。阳虚迟而无力。阴虚数而无力。8. 实脉: 脉象特征-脉来充盛有力,轻按重按皆然(一切有力脉的总称)。临床意义-主一切实证。健康人脉象柔和有力。9. 滑脉:脉象特征-脉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证。又主孕脉;亦 见于健康的青年人。10. 涩脉:25 分钟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 案 续 页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脉象特征-往来艰涩不畅 ,如轻刀刮竹,脉细而迟。临床意义-主精伤,血少(涩而无力)亦主气滞血瘀,痰食内停(涩而有力)。11. 弦脉

13、:脉象特征-端直而长,如按琴弦脉势强硬,应指有挺直感和劲急感。临床意义-主肝胆病、痛证、痰饮。老年正常人脉多 带弦象。12. 濡脉: 脉象特征-浮细而软,如絮浮水,轻按即得,重按不 显。临床意义-主湿证,亦主精血亏少。 13. 紧脉: 脉象特征-脉来绷急,如转绳索,紧张弹指(比弦脉更绷急有力)。 临床意义-主寒证、痛证、食积。14. 缓脉: 脉象特征- 脉来和缓、从容,一息四至(6070 次/分)(平脉)。 脉来缓怠、弛纵,紧张度差(病脉)。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 案 续 页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临床意义- 健康人脉象。 主湿证,亦主脾虚。15. 弱脉: 脉象特征-沉细无力

14、(极软 )。临床意义-主阳气虚弱,亦主气血俱虚。16. 微脉:脉象特征-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脉微欲绝)。临床意义-阴阳气血虚极,新病主阳气暴脱,久病主元气将绝。17. 代脉: 脉象特征-缓而时止,止有定数(缓慢而有规则的歇止)。 临床意义-主脏气衰微。亦可见于痹证、跌打损伤、惊恐等。18. 促脉: 脉象特征-数而时止,止无定数(脉率较速而有不规则歇止)。临床意义-主阳盛热结,里热兼瘀血、痰浊、宿食等邪内阻亦主脏气衰败,阴亏血少。第二课时30 分钟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 案 续 页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19. 结脉: 脉象特征-缓而时止,止无定数(脉率缓慢而有不规则

15、的歇止)。临床意义-主阴盛寒结,痰、阴、瘀血,症瘕积聚(以上是临床常见的 19 种基本脉象,应重点掌握。以下 9 种脉象作一般了解)。20. 长脉:脉象特征-脉形过长,超过寸、关、尺三部本位。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 热证。亦可 见于健康人。21. 短脉:脉象特征-脉形过短,或不及寸部,或不及尺部。临床意义-主气虚(短而无力)。亦主气滞血瘀(短而有力)。22. 散脉: 脉象特征-浮大无根,散漫势弱,节律不齐。临床意义-脏腑精气衰竭,病情危重。23. 芤脉: 脉象特征-浮大中空,按之如葱管。临床意义-严重失血,或津液大亏。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 案 续 页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

16、配24. 革脉: 脉象特征-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临床意义-主精血大亏(亡血、失精、半产、崩漏),阳气外浮。25. 伏脉: 脉象特征-脉位比沉脉更深,重按着骨方可应指临床意义-主邪闭,厥证,痛极(伏而有力,暴病)。亦见于气血虚损,阳气衰竭(伏而无力,久病)。26. 牢脉: 脉象特征-沉而实大弦长 ,坚牢不移。临床意义-主阴寒深积,疝气症瘕。27. 疾脉: 脉象特征-比数脉的脉率更快,一息脉动 7 次以上。临床意义-危重证阳亢阴竭(疾而有力);元气将脱(疾而无力)。28. 动脉: 脉象特征-脉形如豆,滑数而短,多见于关部。临床意义-主惊恐、疼痛。五、脉象鉴别、相兼脉和真脏脉(一)相似脉的

17、鉴别1类比法:即在近似脉象之间 采取同中求异的鉴别方法。一般常用浮、沉、迟、数、虚、实六脉 为纲, 对 28 脉加以归类比较。15 分钟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 案 续 页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2对举法:即在两个相反脉象之 间采取对比的方法鉴别脉象。相反的两脉不仅脉象特点相反,而且其所主病证也往往是 对立的。例如,浮脉-脉位浅- 主表证。沉脉-脉位深-主里证。迟脉-脉率快-主热证。数脉-脉率慢-主寒证。(二)相兼脉及其主病在 28 脉中,有些是由单一脉象因素决定的 单一脉,如浮、沉、迟、数、长、短、虚、实等;有些则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脉象因素决定的复合脉,如弱脉由沉、细、虚三脉

18、合成,牢脉由沉、实、大、弦、长五脉合成等。所谓相兼脉,是指 28 脉中两个或两个以上脉象同 时出现于同一病人的情况。因此,相兼脉肯定是复合脉,但复合脉不一定是相兼脉。相兼脉的主病,一般是组成此相兼脉各脉主病的相加。例如:浮紧脉(二脉相兼)-浮主表,紧主寒主表寒证。浮数脉(二脉相兼)-浮主表,数主热主表热证。教 案 续 页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沉迟脉(二脉相兼)-沉主里,迟主寒主里寒证。沉细数脉(三脉相兼)-沉主里,细主虚,数主热主阴虚内热证。弦濡数脉(三脉相兼):弦主肝胆病,濡主湿,数主热主肝胆湿热证。(三)真脏脉1概念:凡疾病危重阶段所出 现的脉无胃、

19、无神、无根者,即为真脏脉。又称“ 败脉”、 “绝脉”、 “死脉”。2基本类型 无胃之脉:脉无冲和、流利之象,脉来急疾、艰涩。 无神之脉:节律无序,应指 坚搏,脉形散乱。 无根之脉:脉来虚大无根或尺部不应指。六、诊妇人脉与小儿脉(一)诊妇人脉月经脉-脉略滑数。妊娠脉-滑数冲和,尺部尤显。死胎脉-脉沉涩无力。临产脉-尺脉紧数,中指顶节两旁脉动明显。(二)诊小儿脉小儿寸口狭窄,常 “一指定三关”三岁以内小儿望指纹代替切脉。小儿脉率快,脉象简化为浮沉、迟数、强弱、缓急四类八脉第三课时20 分钟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 案 续 页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七、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证从舍(一)

20、脉诊的临床意义1. 确定病位浮脉:病在表。沉脉:病在里。弦脉:病在肝胆。2. 识别病性洪数脉:实热证。细数脉:虚热证。迟脉:阳虚内寒证。紧脉:阴盛外寒证。滑脉:痰饮、食积。3. 推测病因和病证弦脉:痰饮,痛证,疟疾。涩、结脉:气滞血瘀。濡、缓脉:湿滞、脾虚证。4. 判断病情的进退和预后外感病脉由浮转沉:表邪入里。久病虚证脉渐和缓有力:正气渐复。(二)脉症顺逆与从舍25 分钟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 案 续 页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1脉症顺逆:通过脉与症的相 应、不相 应来判断疾病的吉凶。顺证-脉症相 应 (脉象变化与症状表 现相一致)。例如,风寒表实证而脉见浮紧,或里实热证

21、脉见洪数有力为易治, 预后良好。逆证-脉症不相应(脉象变化与症状表 现不一致)。例如,风寒表实证,反见沉细脉,或阳虚里寒证,反见洪数脉为难治,预后差。2. 脉症从舍:脉与症不相符时, 应辨明二者的真假,以取真舍假。 舍脉从症:脉症不符时,若脉假症真,当舍脉从症。例如:脘腹胀痛拒按,便秘,舌红苔黄为 胃肠热结的真实反映。脉沉而细涩为邪热阻滞气血造成的虚寒假象。 舍症从脉:脉症不符时,若症假脉真,当舍症从脉。例如:外感伤寒病,见四肢冰冷为假寒,脉见滑数有力(当有胸腹灼热 、烦渴、舌红等)为真热,是诊断依据。脉症从舍说明了四诊合参的重要性。教 案 末 页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小 结 本节课重点

22、讲述浮、沉、迟、数等 22 种病脉的脉象特征、 类比及临床意义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浮脉、洪脉、芤脉、数脉、细脉、滑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下次教学预习要点 按诊的内容及临床意义实施情况及分析教 案 首 页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师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专业名称 中医学 授课序次 19 授课类型 理论 班 级授课日期授课题目(章,节)第四章 切诊第二节 按诊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按肌肤的内容及临 床意义,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2熟悉按诊的方法、意义及注意事项、按诊的内容。教学重点: 掌握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教学难点: 按腹部辨疼痛、痞 满

23、、 积聚的要点复习内容:浮脉、洪脉、芤脉、数脉、 细脉、滑脉的脉象特征及 临床意义。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 案 续 页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第二节 按 诊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一)按诊的方法1体位:视病情和病变部位而定医患体位。坐位-医患 对面而坐,或医生面对患者背部而坐(患者亦可取站立位)。仰卧位- 病人仰卧,全身放松,双手自然放松伸直平 摊,双膝屈起,使腹壁松弛;医生站立于病人右侧,进行按诊。2. 手法 触法:用手指或手掌轻触病人 额部、四肢、胸腹等处皮肤。例如,医生手触发烧患者的额部,以了解皮肤的温凉、润燥、汗出与否等变化。 摸法:用手指稍加力(用力中等)按摸局部肌

24、肉、筋骨。例如,用手指探查局部感觉、浅表肿物、腧穴等,以了解有无疼痛、 压 痛及肿物的形状、大小等。 按法:用手指重按或推寻 局部深层组织。例如,按压胸腹、腰背、臀部以了解深部肿块的形态、大小、活动度以及深部疼痛的性质及其具体部位等。 叩法:用手叩击病人身体的某一局部,使之震 动产生叩击音、波动感或震感,以便确定病变性 质和程度的一种按诊方法。第一课时25 分钟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 案 续 页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直接叩击法:用手指直接叩击体表部位,或将一手中指 紧贴胸腹表面,另一手中指叩击平 贴的中指,以了解其内的病理改变(即西医的叩诊手法)。浊音:叩击音弱而短,震动时

25、间 短,音 调高,板指感震动弱而短。可见于正常人肝与肺交界处(右 5 肋间)。实音:叩击音弱、极短,音调高,板指感有抵抗。可见于正常人右前 6 肋间下肝区。鼓音:叩击音响亮、震动时间长 ,音响和 谐,类似鼓皮绷的不太紧的大鼓声,板指感到震动强 ,时间长。可见于正常人腹部。清音:音调低、震动时间短,较鼓音弱,板指震动感明显。可见于正常人肺部。间接叩击法:将一手掌紧贴腰背部表面,另一手握空拳叩 击平贴的手掌。主要了解肾及周 围组织的病变,多用于 检查深部 实质性脏腑病变。另有指指叩诊法:左手中指的第二指 节板指平 贴于受检部位,其余四指及手掌微抬起,以屈曲的右手中指指尖垂直叩打。20 分钟湖北中医

26、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 案 续 页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二)按诊的临床意义1对了解某些疾病的部位(如肝脾 肿大)、性 质(如温凉润燥)、程度(如包块大小)有重要诊断价值。2补充望闻问切(脉)等诊法的不足,信息的客观性较强。(三)按诊注意事项1应视病情、病位选用合适的按诊手法。如诊腹部肿块多用按法;诊肾结石常用间接叩法,了解 发热、肢冷 习用触法。2操作要规范,用力要适当。冷时注意患者保温和提升医生手的温度。二、按诊的内容(一)按肌肤1. 诊寒热:肌肤冰冷-阳虚寒凝。2. 诊润燥:皮肤干燥,触之弹性差-津液大伤。皮肤润泽,触之弹性好-津液未伤。肌肤灼热-阳热有余。身热初按热甚,久按

27、反轻 -表热证。身热初按热轻,久按热反甚 -里热证。第二课时20 分钟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 案 续 页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3. 诊疼痛按之痛减-多虚。按之痛剧-多实。轻按即痛-病位浅表。重按方痛-病位较深。4. 诊肿胀肌肤浮肿,按之不即起-水肿。肌肤浮肿,按之即起-气胀。5. 诊疮疡疮疡坚硬痛剧-脓未成。疮疡顶软痛微-脓已成。漫肿久不收口-多虚证。新病红肿坚硬-多实证。(二)按手足手足厥冷-多里虚寒证。手足灼热-多里实热证。手心热甚于手背热-内伤发热。手背热甚于手心热-外感发热。额头热甚于手心热-表证发热。手心热甚于额头热-里证发热。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 案

28、续 页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三)按胸胁 重点了解心肺、肝胆病 变。1按胸部胸部两侧叩诊呈过清音肺胀,气胸。胸部叩诊呈实音饮停胸胁或痰热壅肺。胸部青紫肿胀拒按外伤(气滞血瘀)。虚里(心尖搏动处)搏动微弱-宗(心)气不足。虚里急数而时有一止-心阳虚衰或 实邪阻滞心脉。心尖搏动位置移动-心脏 病及异位,胸、腹部病 变。2按胁部胁痛隐隐,喜按且空-气血不足。胁下肿块,刺痛拒按-气滞血瘀。胁下肿块坚硬,高低不平,剧痛-肝癌。疟后胁下痞块- “疟母”(肝脾肿大)。(四)按脘腹 重点了解脾胃、大小 肠、膀胱、胞宫、肝胆等病变。1按脘部脘部痞满,按之较硬而痛-实邪停滞。按之濡软,隐痛不适-脾胃气

29、虚。腹胀,推之肠中漉漉有声 -胃肠水饮停聚。25 分钟教 案 续 页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2按腹部腹部发凉而喜温-虚寒证。腹部灼热而喜凉-实热证。按之胀、痛减-多虚证。胀痛拒按-多实证。腹部胀大如鼓:按之有波动感-水臌(腹水)。按之无波动感-气臌(气滞)。腹部肿块:推之不移-癥积(有形邪结)。聚散不定-瘕聚(无形气聚)。左少腹作痛,按之累累有块 -燥屎停结。右少腹剧痛,按之有反跳痛 -肠痛(阑尾炎)。包块表面凸凹不平,形态不规则 恶性肿瘤(可能)。(五)按腧穴 有助于诊断所属脏腑、 经络的病变。肺俞穴触摸到结节肺病。上巨虚穴压痛肠痈(阑尾炎)。肝俞、期门

30、穴压痛肝病。足三里、胃俞压痛胃病。教 案 末 页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小 结 本节重点学习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下次教学预习要点 巩固所学脉诊相关知识,为下 节实验课做准备。实施情况及分析教 案 首 页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师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专业名称 中医学 授课序次 20 授课类型 实践 班 级授课日期授课题目(章,节) 实验课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切脉方法, 训练切脉技能,体会常 见脉象的指感特征,从而掌握常见病脉的脉象特征。教学重点: 常见脉象的指感特征。教学难点: 掌握常见病脉的脉象特征。复习内容: 正确的切脉方法,常见脉象特征及意 义。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 页教 案 续 页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一、观看脉诊电教片。二、教师示范三、分组进行脉诊,教师巡查与指导。第一课时35 分钟10 分钟第二课时45 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