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永康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doc

上传人:爱你没说的 文档编号:9183413 上传时间:2019-07-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康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永康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永康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永康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永康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

2、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永康市高级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选择题1 圆 ( )与双曲线 的渐近线相切,则 的值为( )22()xyr-+=021

3、3yx-=rA B C D3【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圆的一般方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等基础知识,意在考查基本运算能力2 已知全集 I=1,2,3,4 ,5,6 ,A=1,2,3,4,B=3,4,5,6,那么 I(AB)等于( )A3 ,4 B1,2,5,6 C1,2,3,4,5,6 D3 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 an=n+p,数列b n的通项公式为 bn=2n5,设 cn= ,若在数列c n中 c8c n(nN *,n8),则实数 p 的取值范围是( )A(11,25) B(12, 16 C(12,17) D16 ,17)4 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几何体的表

4、面积为 9214,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8020B4020C6010D80105 “ pq为真”是“ p为假”的( )条件A充分不必要 B必要不充分 C充要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6 天气预报说,在今后的三天中,每一天下雨的概率均为 40%现采用随机模拟试验的方法估计这三天中恰有两天下雨的概率:先利用计算器产生 0 到 9 之间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用 1,2,3,4 表示下雨,用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

5、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

6、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5,6,7,8,9,0 表示不下雨;再以每三个随机数作为一组,代表这三天的下雨情况经随机模拟试验产生了如下 20 组随机数:907 966 191 925 271 932 812 458 569 683431 257 393 027 556 488 730 113 537 989据此估计,这三天中恰有两天下雨的概率近似为( )A0.35 B0.25 C0.20 D0.157 已知四个函数 f(x)

7、=sin(sinx),g(x)=sin(cosx ),h(x)=cos (sinx),(x)=cos(cosx)在x, 上的图象如图,则函数与序号匹配正确的是( )Af(x) ,g(x) , h(x) ,(x) Bf(x),(x) ,g(x),h(x)Cg(x),h(x),f(x) , (x) Df (x) ,h(x),g(x),(x)8 在等差数列a n中,a 3=5,a 4+a8=22,则 的前 20 项和为( )A B C D9 线段 AB 在平面 内,则直线 AB 与平面 的位置关系是( )AAB BABC由线段 AB 的长短而定 D以上都不对10如图,棱长为的正方体 中, 是侧面对角

8、线 上一点,若 1AC,EF1,BCAD1BEF是菱形,则其在底面 上投影的四边形面积( )A B C. D1234232411已知集合 ln(12)xyx, 2x,全集 ,则 ( )UU(A) ( B ) (C) (D) ,0,1,0,21,0212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三棱锥的表面积是 A、 B、 2865365C、 D、 112二、填空题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

9、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

10、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13设 x,y 满足约束条件 ,则目标函数 z=2x3y 的最小值是 14用描述法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点(含边界)的坐标的集合为 15在极坐标系中,曲线 C1 与 C2 的方程分别为 2cos2=sin与 cos=1,以极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极轴为 x 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曲线 C1 与 C2 交点的直角坐标为 16已知点 M(x,y)满足 ,当 a0,b0 时,若 ax+by 的最大值为 12,则 + 的

11、最小值是 17长方体 ABCDA1B1C1D1 的棱 AB=AD=4cm,AA 1=2cm,则点 A1 到平面 AB1D1 的距离等于 cm18已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则该双曲线的焦点坐标为, 渐近线方程为 三、解答题19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 d,前 n 项和为 Sn,等比数列 bn的公比为 q,已知b1=a1,b 2=2,q=d,S 10=100(1)求数列a n,b n的通项公式(2)当 d1 时,记 cn= ,求数列c n的前 n 项和 Tn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

12、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

13、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20(本小题满分 13 分)在四棱锥 中,底面 是梯形, , , , ,PABCDAB/DC2AB2D2ABC为 的中点F()在棱 上确定一点 ,使得 平面 ;E/CP()若 ,求三棱锥 的体积6FABCDF21已知曲线 C1 的极坐标方程为 =6cos,曲线 C2 的极坐标方程为 = (pR),曲线 C1,C 2 相交

14、于A,B 两点()把曲线 C1,C 2 的极坐标方程转化为直角坐标方程;()求弦 AB 的长度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15、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22如图,在三棱锥 中, 分别是 的中点,且PABC,EFGH,CP.,PAB(1)证

16、明: ;ABPC(2)证明:平面 平面 .FGH23已知等差数列a n,满足 a3=7,a 5+a7=26()求数列a n的通项 an;()令 bn= (nN *),求数列b n的前 n 项和 Sn24(本小题满分 12 分)ABC 的三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 ksin Bsin Asin C(k 为正常数),a4c.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

17、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18、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1)当 k 时,求 cos B;54(2)若ABC 面积为 ,B 60 ,求 k 的值3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

19、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

20、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永康市高级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C2 【答案】B【解析】解:A=1,2,3, 4,B=3,4,5,6 ,AB=3,4 ,全集 I=1,2,3,4,5,6,I( AB)=1,2,5,6,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注意合理地进行等价转化3 【答案】C【解析】解:当 anbn 时,c n=an,当 anb n 时,c n=bn,c n 是 an,b n 中的较小者,an=n+p,a n是递减数列,b

21、n=2n5,b n是递增数列,c8c n(n 8), c8 是 cn 的最大者,则 n=1,2,3,7,8 时,c n 递增,n=8,9,10,时,c n 递减,n=1,2,3,7 时,2 n5n+p 总成立,当 n=7 时,2 75 7+p,p11,n=9,10,11,时,2 n5 n+p 总成立,当 n=9 时,2 95 9+p,成立,p25,而 c8=a8 或 c8=b8,若 a8b8,即 23p8,p16,则 c8=a8=p8,p8b 7=275, p12,故 12p 16,若 a8b 8,即 p82 85,p 16,c8=b8=23,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

22、,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

23、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那么 c8c 9=a9,即 8p9,p 17,故 16p17,综上,12p17故选:C4 【答案】【解析】解析:选 D.该几何体是在一个长方体的上面放置了半个圆柱依题意得(2r2r r2)252r252r r59214 ,12即(

24、8)r 2(305)r(9214 )0,即(r2)(8)r467 0,r2,该几何体的体积为(44 22)58010.125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因为 假真时, 真,此时 为真,所以,“ 真”不能得“ 为假”,而pqppqp“ 为假”时 为真,必有“ 真”,故选 B. 考点: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真值表的应用.6 【答案】B【解析】解:由题意知模拟三天中恰有两天下雨的结果,经随机模拟产生了如下 20 组随机数,在 20 组随机数中表示三天中恰有两天下雨的有:191、271、932、812、393,共 5 组随机数,所求概率为 故选 B7 【答案】 D【解析】解:图象是关于原点对称

25、的,即所对应函数为奇函数,只有 f(x);图象恒在 x 轴上方,即在 ,上函数值恒大于 0,符合的函数有 h(x)和 (x),又图象过定点(0,1),其对应函数只能是 h(x),那图象对应 (x),图象 对应函数 g(x)故选:D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

26、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

27、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从函数的性质入手结合特殊值是解这一类选择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8 【答案】B【解析】解:在等差数列a n中,由 a4+a8=22,得 2a6=22,a 6=11又 a3=5,得 d= ,a 1=a32d=54=1 的前 20 项和为:= = 故选:B9 【答案】A【解析】解:线段 AB 在平面 内,直线 AB 上所有的点都在平面 内,直线 AB 与平面 的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 内,用符号表示为: AB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了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公理一,主要根据定义进行判断,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公理

28、一:如果一条线上的两个点在平面上则该线在平面上1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棱长为的正方体 中, ,设 ,则 ,1DABC12BCADFx221x解得 ,即菱形 的边长为 ,则 在底面 上的投影四边形是底边24x1EF2341EABCD为 ,高为的平行四边形,其面积为 ,故选 B.33考点:平面图形的投影及其作法.11【答案】C【解析】 , ,故选 C11,0,022ABAU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29、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

30、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12【答案】B【解析】从所给的三视图可以得到该几何体为三棱锥,所求表面积为三棱锥四个面的面积之和。利用垂直关系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10,10,65SS后 右 左底因此该几何体表面积 ,故选 B3二、填空题13【答案】 6 【解析】解:由约束条件 ,得可行域如图,使目标函数 z=2x3y 取得最小值的最优解为 A(3,4),目标函数 z=2x3y 的最小值为 z=2334=6故答案为:614

31、【答案】 (x,y)|xy0,且1x 2, y1 【解析】解:图中的阴影部分的点设为(x,y)则x,y)| 1x0, y0 或 0x2,0y1=(x,y)|xy 0 且1x 2, y1故答案为:(x,y)|xy0,且1x 2, y115【答案】 (1,2) 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

32、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

33、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解析】解:由 2cos2=sin,得:2 2cos2=sin,即 y=2x2由 cos=1,得 x=1联立 ,解得: 曲线 C1 与 C2 交点的直角坐标为(1,2)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考查了方程组的解法,是基础题16【答案】 4 【解析】解:画出满足条件的平面区域,如图示:,由 ,解得:A (3,4),显然直线 z=ax+by 过 A(3, 4)时 z 取到最大值 12,此时:3a+4b=12,即 + =1, + =( + )( + )=2+ + 2+2 =4,当且仅当 3

34、a=4b 时“= ”成立,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线性规划,考查了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1” 的灵活运用,是基础题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35、”)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17【答案】 【解析】解:由题意可

36、得三棱锥 B1AA1D1 的体积是 = ,三角形 AB1D1 的面积为 4 ,设点 A1 到平面 AB1D1 的距离等于 h,则 ,则 h=故点 A1 到平面 AB1D1 的距离为 故答案为: 18【答案】 ( ,0) y=2x 【解析】解:双曲线 的 a=2,b=4,c= =2 ,可得焦点的坐标为( ,0),渐近线方程为 y= x,即为 y=2x故答案为:( ,0),y=2x【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方程和性质,主要是焦点的求法和渐近线方程的求法,考查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三、解答题19【答案】 【解析】解:(1)设 a1=a,由题意可得 ,解得 ,或 ,当 时,a n=2n1,b n=2n1;

37、当 时,a n= (2n+79),b n=9 ;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

38、“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2)当 d1 时,由(1)知 an=2n1,b n=2n1,cn= = ,Tn=1+3 +5 +7 +9 +(2n 1) , Tn

39、=1 +3 +5 +7 +(2n3) +(2n1) , Tn=2+ + + + + (2n1) =3 ,Tn=6 20【答案】(本小题满分 13 分)解:()当 为 的中点时, 平面 (1 分)EPB/CEPAD连结 、 ,那么 , FC/FA2B , , , , (3 分)/DA12/FC/EF又 平面 , 平面 , 平面 (5 分)EPDP/PA()设 为 的中点,连结 、 , , , OODO在直角三角形 中, , 又 , , ,B12ABBPOAB, 平面 (10 分)PA,222(6)2A三棱锥 的体积 (13 分)BDF113PBDFPABDVABCDOEF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

40、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

41、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21【答案】 【解析】解:()曲线 C2: (p R)表示直线 y=x,曲线 C1: =6cos,即 2=6cos所以 x2+y2=6x 即(x3) 2+y2=9()圆心(3,0)到直线的距离 ,r=3 所以弦长 AB= = 弦 AB 的长度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圆和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以及利用圆的几何性质计算圆心到直线的距等基本方法,属于基础题22【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考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