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都的秋,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解读秋景的特点2、理解作者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3、抓住关键句和词语进行品评和鉴赏语言特色、艺术手法。,一、解读秋景,提问:为了体现故都的秋味,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体会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五幅秋景图解读,秋 景 图,小 院 清 晨,槐 树 落 蕊,秋 蝉 啼 唱,闲 话 秋 雨,秋 果 奇 景,(一)、清晨静观,陶然亭的芦花 钓鱼台的柳影 西山的虫唱 玉泉的夜月 潭柘寺的钟声,描写角度:视觉 听觉,8,提醒:留意作者的精确用词古今汉语中“清”作为形容词有以下义项,请你挑选出符合本文意境的义项: 纯净无杂质 清楚 寂静 单纯 清爽寒凉
2、一点不留 清闲 清新秀美 公正廉洁, ,9,“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座,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花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提问:这一段文字写了哪些视觉上的景物?,10,明确:,天色,日光-,牵牛花,碧绿,漏、一丝一丝,蓝,屋、壁腰-,残败,驯鸽-飞声,静,秋草-,疏疏落落,清,悲凉,描写角度:视觉听觉,11,(二)、欣赏第二幅:槐树落蕊,杜牧曾有诗云:“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
3、凋”,我们不妨仿写一句:“寒蝉凄凄雨霏霏,秋在故都槐落蕊”。请同学们在第二幅画面中找出体现秋之清、静、悲凉的句子,12,“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描写景物:,人的感受:,槐树、落蕊 扫帚的丝纹,极微细极柔软清闲、落寞,“微细” “柔软” “细腻” “清闲” “落寞”,静,清,悲凉,描写角度:视觉 触觉,(三)、秋蝉残鸣,15,秋蝉的残声,
4、以声音衬托出北国之秋的静、悲凉,“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衰弱、啼唱、嘶叫,这三幅图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路长人困蹇驴嘶 ”,描写角度:听觉,(四)、秋雨话凉,那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一层雨过,云渐渐”写出了环境的静,悲凉。,秋雨淋人人知秋:,17,明确:奇 、有味 、更像样,雨声、雨态、雨感,问:北方的秋雨又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是借助什么来描述秋雨的这一特殊之处的?,雨后的闲人,人的穿着,活动背景,人的动作、神态,对话语调,(
5、视觉、听觉、感觉),(清、静、悲凉),(五)、秋日胜果,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颜色的时”“淡绿微黄”,视觉上给人一种清、静之感。,写秋果-“淡绿微黄”,即使是写“红”也是“红完”。(也是一种悲凉的淡色。),3.秋果的描写是否多余?作者通过秋果来描写北国之秋的什么特点?,思考题:故都的秋景可谓色彩丰富,作者为什么只赞美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呢?试从主客观原因加以评析。,主观上 1 旧中国政治黑暗,作者思想苦闷,逃避现实。 2 郁达夫个人气质上有多愁善感的一面。 3 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 。(岂有文章传海内, 欲将沉醉换悲凉郁达夫),客观上季节是秋天,所以作者选取了秋天所特有的景物和
6、特有的自然色彩。,22,思考:文章的结尾再次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为何呢?,南国的秋味比不上北国的秋味,再次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眷恋、向往之情。,直抒对北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23,思考这句用了什么手法?,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明手法结合文本分析析效果(事物特点、主旨、作者的情感),链接高考,24,明确:比喻的手法。“黄酒之与白干”比喻南国之秋秋味平淡,北国之秋秋味浓烈,“稀饭之与馍馍”比喻南国之秋秋味稀薄,北国之秋秋味厚实;“鲈鱼之与大蟹”比喻南国之秋秋味柔软,北国之秋秋味刚强;“黄犬之与骆驼”比喻南国之秋范围狭小,北国之秋范围广大。形象地说明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喜爱。,故都的秋,总写(12段),北国的秋:清、静、悲凉,江南的秋:慢、润、淡,分写(312段),记叙,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秋雨话凉,佳日秋果,观秋色:清,听秋声:静,品秋味:悲凉,议论,人皆感秋,非到北方不可,中国文人尤甚,总写(1314段),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向往,品味,赞美,眷恋,小小练笔,你漫步太中校园,如何用景表达轻松愉快或是沉重失落的心情?要求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借用故都的秋以及荷塘月色中两种以上写景手法,200字左右。,作业,完成教材拓展上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