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理解寓意,感悟少年的智慧,初步学习运用寓言故事所反映的道理来指导生活实践的方法。重、难点: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理解寓意,感悟少年的智慧,初步学习运用寓言故事所反映的道理来指导生活实践的方法。教学准备:ppt 课件教法、学法:自读感悟、合作表演教学过程: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理解寓言,感悟少年的智慧,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一、自主质疑,构建话题。1、同学们,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吴王要出兵攻打楚国(
2、板书:吴王伐楚),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那么,大臣们为什么反对?他们是怎么认为的呢?你们能找出文中的这句话吗?(指名回答)课件出示: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提问乘虚而入、不堪设想意思及不堪设想会是什么样)吴王听后有何反应?课件出示: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指名读,指导朗读)”2、可就是这位固执的吴王,听了一个少年的一番话后,却课件出示: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 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齐读)3、自主质疑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三段话,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吗?(这位
3、少年用什么样的办法劝说吴王的?他的劝与大臣的劝有什么不同?这位少年的劝说有什么巧妙的地方?)教师小结:同样是劝,大臣的劝阻遭到了吴王坚决的反对,而少年的劝说却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位少年的劝说究竟 “妙 ”在何处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 文去揭开这个谜。二、圈画批注,感悟巧妙。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2 至 11 自然段),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少年劝说的巧妙,可以在自己有所感悟的地方圈圈画画。2、 妙在少年讲了一个故事让吴王懂得了道理。(9 至 11 自然段)(1)指名读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注意指导)(2)角色体验: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的一个角色,你就是蝉、螳螂或黄雀,
4、找出描写这个角色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心情怎样,想好后说一说。交流各自的体验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师:在美丽的王宫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儿,快来说说你当时的想法和心情(螳螂、黄雀)(3)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a 同学们,听了它 们 的心里话后,你们有什么话要提醒它们的吗?找一找课文是怎样来表达这个意思的。(指名回答后课件出示)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齐读)b 那么蝉、螳螂和黄雀它们眼前的利益,身后隐伏的祸患又分别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表格。(课件出示)眼前的利益 隐伏的祸患蝉螳 螂黄 雀c 螳螂捕蝉这个寓言故事告 诉我们什
5、么道理?(板书:只顾眼前利益 身后隐伏祸患。)d 这个故事现在已成为一个成语,这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板书)那么吴王伐楚,谁在后?想想看(板书:诸侯国在后)(4)同学们,螳螂捕蝉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是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谁能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尽量用上给出的词语,也可把这些动物当时的想法加进去。指名说)(5)师评价后: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明白了这个故事所讲的道理了吗?那么吴王明白了没有?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指名答。课件出示: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 对 !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6)谁知道“恍然大悟 ”是什么意思?吴王一
6、下子明白了什么?现在如果你是吴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明白什么?能联系螳螂捕蝉的故事具体讲一讲吗?或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如果攻打楚国,我们吴国就好像是蝉、螳螂、黄雀,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而没注意身后的隐患。这样做真是太危险了!大臣们的意见是对的,多亏这位少年提醒,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以后处理事情要多听取意见,不能只看眼前,要三思而后行。)3、 妙在少年不露声色,精心设计,让吴王明白道理。(1)过渡:同学们,这位少年与大臣们不同,他没有直接去劝,而是用螳螂捕蝉这个故事让吴王明白了攻打楚国是非常危险的,打消了伐楚的念头,这就是他的巧妙之处智劝、巧劝。请再仔细读读 2-8 自然段,还可从哪些地方
7、感受到他的劝说之妙呢?(2)交流要求:先把自己所找的语句读出来,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第 3 自然段:“拿着一只 弹弓” 、“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毫不介意” 、“一连转了三个早晨”第 5 自然段:“禀报大王,我在打 鸟。”第 7 自然段:“我没有打着 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从少年选择的时间、地点及行动、语言等来领悟少年的有勇有谋,不露声色。)三、角色朗读,加深体验小结过度:这位少年劝说的巧妙之处不仅在于他用一个故事说服了吴王,还在于他选择了适当的环境和恰当的时机,他真是有勇有谋,充满智慧。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这个智慧少年演出来,分角色来朗读课文,有兴趣吗?谁愿意读吴王的话?谁来读
8、旁白部分?(教师适时指导)四、拓展延伸,设计讲稿 1、老师还有个问题? 你们说,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而之前他已下了死命令了,那么,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他会对大臣们怎样解释这一新决定呢?请同学们小组、前后讨论讨论,为吴王设计一个讲话稿,待会儿每组推荐一位吴王上早朝,看哪位吴王得到的掌声最热烈。2、差不多了吧?哪位吴王愿意先声夺人,第一个早朝?(各位爱卿,几天前,本王决定攻打楚国。可后来,我到后花园散步,遇到一位少年,他给我讲了个“螳螂捕蝉” 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说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准备捉它。那只螳螂拱着身子,举
9、起爪子,要去捕蝉,却没想到有只黄雀在它的背后正要啄食它。听了这个故事,我恍然大悟,我若攻打楚国,其它诸侯国必然乘虚而入,那样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今天,我决定不再攻打楚国了!)(诸位卿家,寡人原想攻打楚国,扩大我国疆土,并对你们下了死命令。可是有一天早晨,寡人到后花园晨练的时候,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只螳螂发现树上有一只高高在上、悠然自在的蝉,便想何不捉来做自己的一顿美餐呢?于是它拱着身子,举起前爪,一步步地向蝉靠近。但它却没想到,在它背后,有一只黄雀正和它一样,也在打着它的主意呢!可笑的还在后头,这只黄雀更不知道在它背后,还有位少年正拿着弹弓瞄准它呢!寡人听了这个故事后恍然大悟,若我们攻打楚国,不就和这个“螳螂捕蝉” 的故事一样吗?所以,寡人决定:我们不打楚国了!诸位爱卿,还有何事,有事早奏,无事退朝!)五、布置作业1、围绕螳螂捕蝉写一篇读后感,写在日记本上。 2、阅读螳螂捕蝉古文版。板书设计: 10、螳螂捕蝉 吴王伐楚 诸侯国在后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只顾眼前利益 身后隐伏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