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山大地震电影赏析一、剧情介绍1976 年 7 月 27 日夜,唐山地区爆发 7.8 级强烈地震,房屋倒塌,灾民无数。面对即将坍塌的危楼,丈夫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都要去救被困的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危急时刻,方大强拦住了妻子,冲进去营救子女时不幸罹难。李元妮在震后发现,一双儿女被困在了一块水泥板的两端,若要营救,必然牺牲另一方。情急之下,她做出了艰难的抉择:救弟弟,此事成为大难不死的姐姐方登心中难以磨灭的隐痛。后来,方登被一对军人夫妇收养,并顺利通过高考。方达被救却断了胳膊,李元妮以无私的母爱抚养他成人,同时,日夜怀着对方登的愧疚与思念生活。成年后的方达娶妻生子,并干出了一番事业。本以为一家人至
2、此天各一方,但地震 32 年后,这家人的命运却因为汶川地震再次发生了交叠。2、 视听语言分析(1 )镜头唐山大地震开场运用了电影特效,把大地震来临时万物崩溃的悲壮画面逼真的呈现了出来:如成千上万只蜻蜓慌乱的飞过车站地震场面只有 7 分钟左右,却营造了这部电影最为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据了解,这仅仅几分钟的地震镜头拍摄,特效的制作费用高达七八千万人民币,共动用国内外 90 名特效工作人员,花费了 8 个月的时间,完成了 260 个特效镜头。导演对于影片的基调定位是“史诗”性质的展现,因此俯瞰镜头用的较多,尤其在表现地震过后唐山的满目疮痍的景象时。对杭州各处景点也是采用了大俯拍的拍摄手法,凸显了大制
3、作的风格。镜头切换灵活到位,方大强摇晃着冲进去的瞬间房子整个塌掉的这个镜头拍得很震撼,随之切换到地震以后元妮在黎明大雨中无助的哭喊,很好的营造了气氛。(2 )色调影片在色调的处理上颇具匠心,开始是柔和的灰黄调子,犹如老照片一般象征着已逝的岁月,渐明亮的暖色烘托出方家在地震前的温馨生活;然后是大地震发生时,色调转为沉郁的黑白色,除了鲜血几乎再没有其余的彩色,暗示着大地震抹去了一切美好,残酷可怕;再之后,贯穿全剧的是淡淡的灰白调子,如一缕缕深渊中的薄雾,象征着人们心底压抑着的弥久的哀伤。(3 )音乐在唐山大地震的 30 多段音乐中,运用的全部都是赋予力量和呼唤阳光的大调式音乐,而绝没有凄凄惨惨。在
4、灾难电影中运用大调式音乐,实际上是在表达阳光向上时参杂了苦难和珍惜的情感,它是反向的表达,而这种表达使得音乐更有张力。片尾曲选择了王菲的心经 ,配合结尾处的小段纪录片式段落,让人心从感而生,祈福后生。三、叙事分析按照篇名来看,影片的叙事应该像是从宏大叙事、抗震救灾处着手,然而导演冯小刚坚持采用小说余震的故事原型,将表现唐山大地震的切口浓缩到一个普通家庭,通过表现主人公李元妮一家人长达 32 年的情感救赎过程,通过他们各自经历的高考、恋爱、下岗、南下等一系列事件,反映了唐山和中国社会的变迁。其实, 唐山大地震并不是没有“宏大叙事” ,只是这种叙事是隐含在个体命运之中呈现出来的。当小方登在震后的雨
5、中醒来,看到周围的断壁残垣和爸爸的尸体茫然无措时,一位解放军叔叔过来默默抱起她;当李元妮背着受伤的儿子赶往救护点,极度的悲伤和劳累使她近乎晕厥时,又是两位战士的及时出现,将母子二人背起来一个个看似平淡的场景,分明让人感到了一种力量。艺术叙述从个体经验入手,使唐山大地震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作品,实现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新突破。叙事策略方面,作为一部目的明确的商业影片, 唐山大地震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唐山大地震事件本身,而是运用了大量通俗剧的手法,渲染和强化了一个唐山大地震背景下的奇情故事,从这个角度来说, 唐山大地震更应该是一部家庭伦理电影。叙事结构方面, “23 秒,32 年”是唐山大地震的
6、宣传语,这两个呈“69 式”交错的阿拉伯数字,隐含的正是整部影片的叙事结构。于是,叙事结构就成为解读这部影片的关键所在。影片的叙事仍然属于典型的类型化叙事的风格。虽然 32 年后的故事回归到了 23 秒前,但 32 年的时光里,故事的主线分散为三条,分别是母亲、姐姐和弟弟,按照时间顺序平行、跳跃式地展开,联系不大。女儿那条线,体现在与其养父的亲情戏以及她自己的爱情故事上,叙事平淡如水;另一条线儿子从蹬三轮做苦力,一跃成为开宝马的富豪,故事情节跳跃;母亲这条线叙事有始有终,她因放弃救女儿而在心中留下阴影,一直独自承受着悔恨和自责,备受煎熬,最后与女儿相见,电影在中国式大团圆里走进尾声。四、人格力
7、量阐释(1 )母爱影片从开始到最后,母爱是贯穿的线索。元妮对儿女的爱,养母对方登的爱,方登坚持生下孩子的爱,以及最后汶川大地震时母亲看到战士受伤毅然决定给孩子截肢避免他人受伤的爱,母爱都发出最亮的光芒。(2 )感恩方达带女友回家时在车上明确告诉女友,如果母亲不同意他俩就得吹时解释到:因为母亲给了他三次生命,这是感恩。当自己的孩子降生后不顾妻子的反对将孩子留给了母亲,这是感恩。是怎样的人格力量帮助方登在历经 32年的情感蹉跎后帮助她找回了曾经迷失的精神家园?还是感恩。又是什么让方登方达最终能够相遇并完成了中国式的大团圆,在我看来,驱使他们第一时间去到汶川抗震救灾不仅仅是那颗责任心,更是那颗曾经被他人、被社会所救助的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