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所示,表示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数据情况,由此可知纸带做 运动。纸带在 A、B 间的平均速度为 m/s,纸带在 A、C 间的平均速度为 m/s。实验二 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1. 要点概览实验过程: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规律探究:求瞬时速度,画出 v-t 图像;逐差法计算加速度。2. 内容详解实验过程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打点计时 器固定在长木板远离定滑轮的一端。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固定于小车的后面, 细绳的一端栓在小车的前端,跨过定滑轮,另一端挂上适当的钩码。将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先开启电源,后释放小车。打完一次纸带后立即关闭电源。换
2、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在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作为计时起点。每 5 个点选取一个计数点,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各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表格。以速度为纵轴,时间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画出 v-t 图像。可观察到各点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则画成直线。让尽可能多的点在直线上,不能连接的点应对称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例题 1:如图,是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通过计时器所得的一条纸带。各段长度为OA=6.05cm,OB=13.18cm,OC=21.40cm,OD=30.70cm,OE=41.10cm,OF=52.58cm,根据这些数据求出 B、C、D、E 各点的速度
3、并画出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像求出加速度。 (取 A点为计时开始,打点计时器每隔 0.02s 打一次点,BC、DE 间均有四个点未打出) 。例题 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瞬时速度如下表所示: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6计数点对应时刻(s ) 0.1 0.2 0.3 0.4 0.5 0.6通过计数点的速度 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m/s)为了计算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 a=v /t 算出加速度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 vt 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 a=tan 求出加速度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 v
4、t 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v/ t 算出加速度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例题 3:用滴水法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值.方法是:在自来水龙头下面固定一块挡板 A,使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落到挡板上,仔细调节水龙头,使得耳朵刚好听到前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下一水滴刚好开始下落.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挡板的高度 h,再用秒表计时,计时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 ,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4” ,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按钮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 t.(1)写出用上
5、述测量计算重力加速度 g 的表达式.(2)为了减小误差,改变 h 的数据,测出多组数据.次数 高度 h/cm 空中运动时间 t/s1 20.10 0.202 25.20 0.233 32.43 0.264 38.45 0.285 44.00 0.306 50.12 0.32记录在表格中(表中 t 是水滴从水龙头口到 A 板所用的时间,即水滴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请在图中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适当的图象,并利用图象求出重力加速度 g 的值.(要求两位有效数字)练习题1、在用接在 50 Hz 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起,每
6、 5 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上0、1、2、3、4量得 0 与 1 两点间的距离 s1=30 mm,3 与 4 两点间的距离 s4=48 mm,则小车在 0 与 1 两点间平均速度为_,小车的加速度为_.2、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Hz,图 4 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 0、1、2、3、4、5 六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4、5 点到 0 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 。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 4 所代表时刻的即时速度大小 v4_m/s,小车的加速
7、度大小 a_m/s 2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力的图示(如图所示).图上标出了F1、F 2、F 、 F/四个力,其中不是由弹簧秤直接测得的力是 (填上述字母) ;在该实验中,需要记录和观察的是下面哪些项目 。A.记录力 F1、F 2 间的夹角B.记录力 F1、F 2 和 F 的大小和方向C.观察力 F、F /的大小是否基本相同D.观察力 F、F /的方向是否基本相同2、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中,用测力 计测出弹簧的弹力 F,测出弹簧的总长度 l,得到下表中的数据。(1)由图读出 F2 的值为 N;(2)由表中的数据,可写出 F 与 l 的关系式为:
8、N。3、为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右侧与纸带相连,左侧拴有细线,跨过固定在木反左端的定滑轮与一重物相连。在重物在牵引下,木块在木板上向左运动,重物落地后,木块继续向左做匀减速运动,如图给出了重物落地后,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不计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取重力加速度 g=10.0m/s2。则木块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 m/s2,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 。 (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F1F2FF/弹力 F(N) 0 1.00 F2 3.12弹簧总长度l( cm)6.00 8.05
9、10.10 12.004、某同学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将一个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用一个力传感器对木块施加一个水平拉力 F,并用另外一个传感器对木块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下表是她记录的实验数据。木块的重力为 10.00N,重力加速度 g=9.80m/s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结果保留 3 位有效数字):实验次数 运动状态 水平拉力 F/N1 静止 3.622 静止 4.003 匀速 4.014 匀加速 5.015 匀加速 5.49(1)木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N;fmF(2)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实验次数 5 中监测到的加速度 m/s2。a5
10、、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 M 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 m 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由打点计时器打上的点计算出。(1)当满足 关系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中砝码的重力。(2)实验中平衡摩擦力的目的是: (3)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砂的小桶用细绳绕过滑轮;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D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用天平测出 M 及 m 后直接用公式 a=mg/M 求出。6、
11、(1)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起动时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如果拍摄时每隔 2 秒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 4.5 m, 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为A. 1m/s2 B.2m/s2 C.3m/s2 D.4m/s2(2)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B、C、D 、E 、F 为相邻的 6 个计数点,若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用刻度尺量得 , ,则小车的加速st1.0cmAB50.1c10.3度大小为_ ,由此可进一步求出打下 B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_ .(结果保留2/sm sm/两位有效数字) FDBA C 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