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环境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授课单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时: 36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王 娇学分: 36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一、课程定位1. 课程性质与作用环境艺术设计基础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它的知识面覆盖整个专业体系(主要是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 ,是个框架性和系统性的课程,它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入门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以后的专业设计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它的后续课程主要是图形图象设计软件、工程制图,手绘表现技法、景观设计等课程2. 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设计理念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
2、兴趣为重点,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后继课程的学习要求,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融合各种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环境艺术设计基础原理的基础上,具备对设计的概念拓展、原理分析等来进行图解思考,从而掌握了设计程序和设计评价,为专业课程设计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基础面向环艺专业全体学生,注重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及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使其自主地、全面地理解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善
3、于观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二) 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对设定状况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展现个性、发
4、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三)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留意观察并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素材,鼓励其结合理论与实际,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程设计思路鉴于本课程的定位,本着环境艺术专业对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知识的需求特点,以专业基础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目标、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为指导思想,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配合专业课程的学习需求,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专业设计提供牢固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环境艺术专业的浓厚兴趣,为其从事本专业的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二、课程设计1. 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
5、,突出学生主体,采用理论结合实践进行教学,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在观察、思维、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处理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举一反三正确、灵活运用,体现注重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目标。(2)知识目标:1、使学生对环境艺术专业课程有整体的了解,认知2、使学生初步掌握环境艺术设计所必须的基本素养和技能3、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联系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适应专业学习需求打下基础。逐步走向专业课程的学习。(3)素质目标:人际交往和协商沟通能力; 工作中与他人的团队合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规范;良好
6、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与挫折的能力。养成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2. 课程内容设计模块名称 学时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2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 6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基础 24环境艺术设计方法入门 43.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概要说明编号 能力训练项目名称拟实现的能力目标相关支撑知识训练方法手段与步骤结果(可展示)项目 1.1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是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环境艺术的基本内涵,构成要素及原则理论教学 掌握环境艺术的基本内涵,构成要素及原则,和不同风格的设计流派项目 2.1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环境艺术的基本创作规律,提高设计素养和设计思维能力环境与空
7、间的关系,环境与形式美的规律,环境符号,语言理论教学、案例分析掌握环境与空间关系,环境与形式美的规律,环境符号,语言项目 3.1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制图基础知识掌握工程制图的基础知识和建筑制图要求与规范工程图纸幅面格式,比例,制图工具,正投影与三视图及建筑制图要求与规范理论教学、案例分析掌握工程制图的基础知识和建筑制图要求与规范项目 3.2 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图的概念及画法认识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图的概念并能做简单的建筑平立面图室外环境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众多的景观设施设计要素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学生实践项目 3.3 透视基础(透视术语及平行视)成角透视轴测图掌握透视基础知识,能绘制简单的透
8、视图透视基本原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轴测图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学生实践项目 3.4 手绘表现基础的培养和训练掌握马克笔和彩铅的绘图技法,并能初步的绘制马克笔和彩铅绘图技法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学生实践项目 3.5建筑模型制作掌握模型制作的知识和技巧,能制作简单的建筑模型建筑模型制作的知识和技巧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学生实践项目 4.1环境艺术设计方法入门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程序,提高设计素养和学生的创新意识环境艺术设计程序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学生实践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程序,提高设计素养和学生的创新意识项目编号 1n 与课程内容设计的模块对应。4. 进度表设计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序号 学时单元标题 能力目
9、标能力练项目编号知识目标其他内容1 2 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环境艺术设计的都成要素及原则及设计风格与流派是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1.1 掌握环境艺术的基本内涵,构成要素及原则,和不同风格的设计流派2 2 环境空间要素的设计要素及其方法、校园内环境设计实地考查测量理解环境空间的概念,提高空间审美意识2.1 掌握环境空间的概念,和空间的各种类型3 2 环境与形式美的规律、校园内环境设计实地考查测量认识环境与形式美的规律,提高同学们环境设计种不同形式美的表现意识2.1 掌握环境与形式美的规律4 2 环境符号、语言,环境与完形心理学及环境与感觉机制掌握环境符号,语言,并能通过环境符号语
10、言理解环境艺术2.1 掌握环境符号,语言,环境与完形心理学及环境与感觉机制5 2 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制图基础知识能运用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制图基础知识做一些简单的工程制图3.1 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制图基础知识(包括图幅格式,比例,三视图等)6 2 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图的概念及画法能做简单的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图3.2 掌握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图的概念及画法7 2 透视基础(透视术语及平行透视)能利用透视基础(透视术语及平行透视)画简单的平行透视图3.3 掌握透视基础(透视术语及平行透视)及画法8 2 透视基础(成角透视) 能利用透视基础(成角透视)画简单的成角透视图3.3 掌握透视基础(成角透视)及
11、画法9 2透视基础(轴测图)能利用透视基础(轴测图)画简单的轴测图3.3 掌握透视基础(轴测图)画简单的轴测图10 2 手绘表现基础的培养和训练通过手绘表现基础的培养和训练,能绘制基本的手绘表现图3.4 掌握手绘表现基础的技法11 2 马克笔及彩铅表现技法能利用马克笔及彩铅表现手绘图3.4 掌握马克笔及彩铅表现技法12 2 钢笔淡彩画技法 能绘制钢笔淡彩画 3.4 掌握钢笔淡彩画技法13 2 表现图的绘制程序及马克笔快速表现技法绘图方法能通过表现图的绘制程序及马克笔快速表现技法进行自主绘图3.4 掌握表现图的绘制程序及马克笔快速表现技法14 2 环境艺术设计模型制作技巧掌握环境艺术设计模型制作
12、技巧,并能创造性的进行创作3.5 掌握环境艺术设计模型制作技巧15 2 环境艺术设计模型制作能制作建筑模型成品 3.5 掌握环境艺术设计模型制作技巧16 2 环境艺术设计程序 发现和确定设计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程序并能利用所学知识按步骤进行创作4.1 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程序 发现和确定设计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17 2家具设计方法探求能按照自己的思维并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创作一些简单的家具4.1 掌握家具设计方法18 2期末复习通过指导性地回顾整学期的学习内容,能对环境艺术设计基础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并熟练运用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知识能对环境艺术设计基础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并熟练运用
13、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知识三、考核方案设计1、工作任务评价(平时成绩)(1)能力目标(检测、报告、综合实训的评价)40%;(2)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课堂发言、讨论、作业等)30%;(3)其它(出勤、表现)30%。2、综合评价(1)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60% )+ 期末成绩 40%) ;(2)平时成绩(100%)=七个单项成绩(60%)+ 二个综合实训成绩(40% )(3)七个单项成绩根据其在课程中的地位分别占 612%;二个综合实训中,综合实训一,占 15%,综合实训二占 25%;(4)期末成绩(100%)为期终头面笔试成绩。四、课程实施条件1对专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行业企业工作阅历、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2对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3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1)课程对校内实训基地生产性或实物模拟仿真、混合仿真和计算机虚拟仿真实训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的要求。(2)课程对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的选用与编写。5课程网站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