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大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发展摘要:农业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农业发展滞后与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不力有着直接关系。现代农业是科技密集型农业,其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对农业科技进步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着手于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和创新,着力于农业科技的直接创新,通过科研和教育的强力驱动,才能实现向现代农业的发展跨越。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创新;改革1 现代农业的概念内涵分析目前在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上 传统农业将过渡到现代农业 这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共识。传统农业是指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称为传统农业。在这种农业中,使
2、用的技术是通过那些缺乏科学技术知识的农民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而发展起来的,它是建立在本地区农业的多年经验观察基础上的一种农业艺术,通过口授和示范从一代传到下一代。而现代农业是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农业,其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产业特征对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全面支持。我国农业发展也呈现出与科技发展进步日益紧密的关联,但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促进力度还不充分,科技对农业的渗透还相当有限,农业仍然滞留在传统落后的产业形态上,现代农业的发展刚刚起步。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力量的综合促成,其中科学技术的发展促成是关键因素,而加快农业科技体制
3、的改革,实现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能直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和竞争力。现代农业的主要形态包括都市农业,城郊型农业,无公害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精确农业,持续农业等。其主要功能是生产供给、生活休闲和生态保护。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商品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三统一。传统农业 VS 现代农业初级农产品生产;科研、生产、贸易脱节生产方式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科工贸、农工商的结合紧密远离城市;城乡界限明显资源分配城乡协调布局,科学分配、优势互补;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组合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权责不明、服务落
4、后管理模式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生产力发展要求;服务体系高校迅速、权责一致;传统农业封闭低效;小农经济,半给半自给发展速度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彰显区位优势;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单一型生产功能;提供农产品为主主要功能 生产功能+生活功能 +生态功能+生物技术2 中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的成效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率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增长的速度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不断用于农业建设中,农业经营理念不断创新,农业发展趋势强劲。中国政府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2.1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2009 年粮食总产达到 530
5、82 万吨,连续六年增产,连续三年总产稳定在 50000 万吨以上。2010 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 109872 千公顷;全国粮食总产量为 54641 万吨。2009 年,油料种植面积,13652 千公顷,增加 827 千公顷,增长 6.4%;总产 3 154 万吨,比上年增加 202 万吨,增长 6.8%;平均单产 2311 千克/公顷,增长 0.4%。蔬菜种植面积 18414 千公顷,比上年增加约 3%;总产量 6.18 亿吨,比上年增长 4.4%;果园面积11140 千公顷,比上年增长 3.8%;产量 20395.5 万吨,增长 6.12%。全国肉类产量 7659 万吨,比上年增长 5.1
6、%;禽蛋产量 2742.0 万吨,增长 1.5%;牛奶产量 3518.8 万吨,下降1%。全国水产品总产量 5116 万吨,比上年增长 4.5%。2.2 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改观2009 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 87496.1 万千瓦。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分别提高到 351.58 万台和 175.09 万台。农作物机收、机播面积逐年增加,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49%。全国有效灌溉面积达 59261.4 千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 104544.8 千公顷。2008 年全国新增设施面积 35 万公顷,使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 334.7 万公顷;设施蔬菜产量达到 1.68 亿吨,占全国蔬菜
7、总产量的 25%;设施蔬菜总产值 4100 多亿元,占蔬菜总产值的 51%。此外,设施蔬菜的发展还直接拉动国内需求 1980 多亿元,其中新建的35 万公顷设施投资 1200 亿元;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投入 780 亿元。根据规划,我国设施农业到 2010 年要发展到 4000 万亩。2.3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逐年加大初步建立了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大幅增加了财政支农资金规模。从20062010 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 “三农” 支出从 3 397 亿元增加到 8 183 亿元, “三农” 支出占财政比重由 14.5%提高到 17.5%,基本实现了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支农资金结
8、构不断优化,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等民生工程的投入比重逐步提高。2007 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115.7 亿元。2008 年,该项资金 127 亿元。2009 年,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各类资金 447.48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 166.27 亿元,主要用于加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示范区的建设等方面。2.4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持续改善2009 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153 元;工资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人均工资性收入 2061 元。在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的收入占 38.6%,比上
9、年下降了 2.3 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以及来自家庭经营非农产业的纯收入占50.5%,比上年上升了 1.3 个百分点。在近年来农村收入较快增长的带动下,在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的刺激下,农村消费明显增加。2009 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 3 993 元。农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重即恩格尔系数 2007 年为 43.1%,2008 年为43.7%, 2009 年为 41.0%,整体呈下降趋势。2.5 农业科技、教育与技术推广取得阶段性成果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不断推进,在中央政策激励以及地方大力推动下,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07 年,立项支持了
10、58 个农业行业科研项目,4 年总预算为 90811 万元。内容涉及主要农产品现代产业技术、农业公共安全技术和农业公共管理技术三大类。2008 年,启动了甘蔗、马铃薯等 40 个主要农产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20082009 年,新培育并审定转基因抗虫棉花品种 28 个,推广转基因抗虫棉 7 466.67 千公顷,净增效益 130 亿元,减少农药用量 5.6 万吨。2009 年,农业部供货的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批复立项 58 个,5 年总批复经费 12.58 亿元。研究及成立一大批实用型技术成果,解决了困扰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显著提高了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2.6 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专业
11、合作社蓬勃发展2007 年,扶持建设完成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 1297 个,其中种植项目 156 个、养殖项目 313 个、农产品加工项目 764 个、流通设施等服务项目 64 个,直接受益农民 1900 万人。2009 年,扶持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 4056 个,建设优质高效农业种植基地 27.57 千公顷,发展水产养殖 4.19 千公顷。2010 年,中国全国范围内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 25 万个左右,带动农户 1.07亿户,农户年户均增收 2100 多元。目前,9 万多家龙头企业提供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占农产品市场供应量的 1/3,占主要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的 2/3 以上,已成为粮棉
12、油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重要市场主体。2009 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达 24.64 万家,大体上平均每 3 个村就有 1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09 年实有入社农户约 2100 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 8.2%,入户农户数量也比上年翻了一番。2.7 培育出大批新农民2008 年,在全国 670 个县 3.3 万个村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对 150 万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在 670 个项目实施县启动了村级防疫员培训工作,对 3 万名村级防疫员开展了系统培训。中国各有关部门开展的“阳光工程” ,2007 年,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中央投资 9 亿元;2008 年,阳光工
13、程培训 350 万人;2009 年,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人数达到 3 000 万人,是上年的 7 倍。农民工职业技能明显提高,就业能力不断增强。2.8 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社会事业快速发展2009 年, 6 069 万农村人口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 38 万公里,实现了 99.8%的行政村和 93.9%有 20 户以上居民的自然村通电话,96%的乡村通宽带,91% 的行政村能上网。2009 年,中央安排 1032.5 万元财政经费,重点支持 17 个省的 112 个村实施农村清洁工程试点示范,通过示范项目,有效地防止了农业面源污染,示范区村容村貌发生根本性变化。20
14、09 年,中央对农村沼气投资 52 亿元,累计已经达到 3 507 万户,建成处理农业废弃物沼气工程 5.65 万处。在医疗保险方面,20072009 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人口参加率分别为 86.20%、91.50%和 94%;参加人数分别为 7.26、8.15 和 8.33 亿人;三个年份对应的受益人分别为 4.53、5.85 和 7.59 亿人。养老保险 2007 年参加的农民人数为 0.52 亿人,之后两年分别为 0.56 和 0.73 亿人;2009 年,全国 1.5 亿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除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对中西部义务教育阶段 1 120 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费
15、补助。3 现代农业的发展对策尽管中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已取得初步的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中国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我国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足,科技人员数量不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不够,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前进的步伐。目前的农业科技依然落后于实际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落后于农业科学研究,许多农业科研成果还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农业科技人员少,组织机构不健全。全国有约 1/3 的乡镇、3/4 的村尚未建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三是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差、待遇低、活动经费少,影响了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队伍的稳
16、定性。四是农民接受和运用科技成果能力较低 4。3.1 完善体制机制,保障科技进步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得到极大发展, 但现代农业发展不充分,农业整体仍维持在传统农业的发展水平上,这与我国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缺失有着直接关联, 而发展农业的有效体制机制建设的不到位是导致现代农业展迟缓的根本原因。只有构建起科学高效的体制机制,现代农业发展才能得到充分保障, 农村发展实践验证了农村改革的成效和紧迫性, 也体现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必要性。鉴于现代农业与科学技术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正是由于缺失了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有效支持和强力驱动, 致使我国农业的现代转化
17、进程缓慢且成效微弱, 体制机制的不健全和发展阻碍是导致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落后的根本诱因。从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入手,旨在建立高效率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 大力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对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改造,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为实现更有效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3.2 着力发展创新,加快实现农业发展的现代“蜕变”建设现代农业体系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农业发展体制改革,着眼于体制机制的创新, 在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下, 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尽快地转化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进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一生产力, 如果缺失了科学
18、技术发展对农业的有效支持和强力支撑,就根本不可能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的现代蜕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 人类已经步入高科技时代, 信息化、 智能化的时代特质日渐显现,高科技和农业的全面链接已是现代农业显著的产业特征, 科技进步与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全面的互动整合态势。只有实现了现代农业与科学技术在发展体制机制上的全面融通, 科学技术发展才能有效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 只有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 加强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 劳动过程机械化、 生产经营信息化 2。3.3 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转化, 打造
19、竞争力强的现代农业体系农业科技进步从根本上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进步,农业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使农业产业形态发生了极大改变。现代农业科技含量高,科技进步的发展贡献率高, 农业生产力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强, 其强竞争力源自科学技术的进步。但农业科学技术还不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只有转化为具体的生产元素并渗透到生产资料中, 才能实现生产力的生产效能, 提升农业生产品质, 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有效地实现农业科学技术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 需要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和转换应用, 这其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中介环节,如果没有有效的推广应用体系和稳定的机制, 农业科技进步就很难实现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
20、推广转化, 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环节, 也是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着诸如体制不顺、 机制不活、 队伍不稳、 保障不足、 科技与生产脱节等问题, 制约了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 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较低, 缺乏对农业发展的有效促进,不能满足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 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因此, 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探索科技成果推广的新模式势在必行, 只有及早建成有中国特色适应我国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用先进的科技武装改造农业进而实现跨越发展 3。总之, 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创新过程, 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合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及时尽快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 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参考文献:1蒋和平. 辛岭.崔奇峰 中国建设现代农业的探索与经验 J.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1(4):8 2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N .新华社北京 2008.103 孙政才.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J . 求是杂志, 200 7( 15) : 47 .4 刘志扬.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创新科技推广体系 J .农业经济 ,200 7( 4) : 24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