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从杜兰线看分治政策.pptx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9130928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7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杜兰线看分治政策.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从杜兰线看分治政策.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从杜兰线看分治政策.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从杜兰线看分治政策.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从杜兰线看分治政策.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从杜兰线看分治政策,王晓添 1100061503物理学院,1. 普什图人简介 2.普什图人的历史 3.杜兰线3.1杜兰线的由来3.2普什图人的反抗3.3杜兰线的现状3.4杜兰线对阿巴关系的影响3.5对英国人划定杜兰线的想法 4.分治4.1何为分治4.2分治的作用4.3细说印巴分治4.4钓鱼岛问题的联想 5.总结 6.参考资料,1 普什图人,普什图人也称“帕坦人”或“巴克同人”,而在阿富汗也叫做“阿富汗人”。普什图人是由60多个大小不同的部落集团组成的。它起源于阿富汗,13世纪至16世纪期间逐渐向现在的巴基斯坦地区移动,但在现在的阿富汗,它仍属人数最多,政治上也起主导作用的民族。,2 普什图人的

2、历史,由于普什图民族处在南亚和中亚交界处,为各种文化交织地区,历史上一直动荡不止,其民族性能够保存下来就是得益于这个民族政治上罕见的团结。这个民族骁勇善战,自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开始就为人所知。近代,这个民族崛起于1747年建立的杜兰尼帝国。19世纪的历次阿富汗战争,这个民族成功抵御了英帝国对阿富汗的入侵。1979年,苏联侵阿战争,该民族发挥的关键的作用,很多人加入抗苏斗争。20世纪末、21世纪初,因为塔利班的起落,这个民族一直受到世界的关注。,3.1 杜兰线的由来,19世纪30年代英国为抗衡俄国南下对印度造成的威胁,企图占领阿富汗,两次入侵阿富汗失利。(都遭遇普什图人的顽强抵抗,致使英国

3、人畏惧这个民族。)英国转而执行缓冲国政策,以划定阿北部边界的方式划分了在此区域势力范围。为防止普什图人威胁印度边界,英国殖民者又通过杜兰线将阿东南部的数百万普什图人划归印度。(这也造成了印巴分之后长期影响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关系的普什图尼斯坦问题。),3.2 普什图人的反抗,杜兰线划定后,边界地区多次爆发冲突。1897年6月爆发了普什图人反英大起义,历时一年。英国虽镇压了起义,并派4万多军队驻扎部落地区。1899年担任英属印度总督的寇松,撤走英军,由当地部落武装接管,并于1901年设置了西北边省,划分为英国人的直辖区和自由部落区,暂时缓和了部落地区的紧张。,3.3 杜兰线的现状, 巴联邦直辖部落地

4、区虽然在地图上标得很明确,但实际上,该地区的行政和疆界概念非常模糊。英国殖民者划定的巴阿边界的杜兰德线在部落居民和阿富汗人眼中根本就不存在。 在巴基斯坦,联邦和部落形成一种默契国家军队负责边境安全,部落武装负责部落区的安全和秩序。联邦直辖部落地区负责维持治安的武装大约有2.2万人,这些武装组织和政府军之间完全没有联系。 部落区没有行政、司法、警察等机构,人们按照多年形成的习惯来规范部落区内的秩序。,3.4 杜兰线对阿巴关系的影响, 英国人划定杜兰线之初就令阿富汗王室十分不满,为 日后的阿以冲突埋下了伏笔。 杜兰线一直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间纠纷源,因此线 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两国之间的信任与合作。

5、 阿富汗在联合国大会对巴基斯坦加入联合国投了反 对票。,3.5 对英国人划定杜兰线的想法,我们无法证实英国人是否在划定杜兰线之时就预料 到了印度的独立,甚至印巴的分治,并有用它来牵制阿 巴两国的战略远见。但我仍然相信,英国人此举并不仅仅是为防止普 什图人威胁当时英属印度边界而对普什图人采取的分治 政策。划定杜兰线时的诸多漏洞或许可以用时间仓促来解 释,但这些漏洞(甚至于杜兰线本身)无不为日后英国 等西方国家(甚至是苏联,虽然我相信这并非英国人的 本意)插手两国事务提供了机会。,4.1 何为分治, 分治,分而治之。 国际关系中的分治,实际上是一种制衡的手段。 举例:杜兰线;印巴分治;巴以分治;三

6、八线。,4.2 分治的作用, 为调和矛盾,解决问题而分治。 分治又导致矛盾和问题的产生。 举例: 为防止普什图人威胁印度边界杜兰线普什图尼斯坦问题,阿巴关系紧张; 印度独立过程中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矛盾加剧印巴分治克什米尔问题,印巴关系紧张,甚至动武,战争; 犹太人复国与阿拉伯人产生矛盾 巴以分治四 次中东战争; 朝鲜内战,调和美苏两国矛盾三八线朝鲜核 问题,朝韩关系紧张;,4.3 细说印巴分治, 分治为何会导致矛盾和问题的产生呢? 按照蒙巴顿分治方案,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分别称为东巴和西巴。东、西巴被印度隔开,相距约2000公里。东巴人绝大部分属孟加拉族,操孟加拉语;西巴人分属信德、

7、旁遮普、俾路支和巴丹等几个民族。两地居民的文化和民族都不尽相同。东、西巴合为一体的基础仅仅是伊斯兰教。这种地理上的相互隔绝,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巨大差异,极易为内部分裂和外来干涉势力所利用。 蒙巴顿方案的核心是按宗教,而不是按语言、文化或民族的区别来划分自治领。由此产生的印巴分立造成了无穷的后患。方案规定,兵戎相见。各土邦可以自行决定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这使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成为悬案,造成印巴两国独立后立即围绕克什米尔问题, 我们不难看出,分治方案有很多漏洞。而且正是这些严重的漏洞导致了日后的问题。当然这和当时时间紧迫(两派教徒间矛盾激烈,仇杀不断)以及方案起草人对印度不了解有密切关系。(

8、 一位对印度一无所知的英国勋爵西里尔拉德克里夫被蒙巴顿连蒙带骗地请到印度。他被要求在36天之内为印巴两国划定边界。在新德里44摄氏度的高温下,能提供给他的全部资料就是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文件和一份早已过时的1943年的人口统计表。) 但任何一份分治方案可能做到没有漏洞吗?当然不可能,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产生漏洞。那接下来我们要关心的是漏洞的大小。 如果某一方为了自身利益刻意使漏洞扩大会怎样?这无疑会使日后矛盾双方的冲突更加激烈。, 巴以分治方案无疑是典型的例子。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分治方案是否公平是关键。最怕有幕后推手的暗箱操作。 美国在中日钓鱼岛问题中恰恰扮演了这样的角色。接下来我们将仔细分析

9、。,4.4 钓鱼岛问题的联想, 严格说来,钓鱼岛问题不能算是美国对中日两国的分治政策。他只能说是中日两国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但是,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却离不开美国的影子。1951年,日本同美国等国家签订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琉球群岛(即现在的冲绳)交由美国管理。1953年,美国琉球民政府擅自扩大管辖范围,将中国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裹挟其中。1971年,日、美两国在“归还冲绳协定”中又擅自把钓鱼岛等岛屿列入“归还区域”。 美国这样做绝不是偶然。, 美国当然乐于看到中日两国对钓鱼岛的争论,这不仅仅是因为它验证了美国人超凡的战略眼光,更关键的是,他给了美国插手东亚事务的机会。 美国希望中日间有矛盾,

10、中日友好合作会威胁美国在亚洲的利益。,总结,对从世纪中期到二战英国对中东的外交政策和战略进行一次历史回顾,我们不难发现,中东问题延续至今的纷争和战乱绝不是一种文明的冲突,而是大英帝国以地缘政治和制衡政策为工具精心播种的结果,只是最终收获的果实有些出乎事先的预料。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分治政策只不过是国际战略中原殖民国家利用自身发展优势,为牵制别国而采取的策略中较为有效也最为常见的一种。 发达国家用分治政策挑起两个发展中国家间的矛盾,然后坐山观虎斗,从中渔利或插手,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参考资料,1刘向阳. 普什图民族主义的产生及发展.南亚研究, 2012(1) . 2姚大学 , 闫伟. “普什图尼斯坦”问题:缘起、成因及影响. 西亚非洲. 2011(2) .http:/zh.wikipedia.org/wiki/普什图尼斯坦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