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艺复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但丁神曲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理解和归纳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理解经济发展与文化变革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文学艺术作品来理解和体验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在此过程中主要采取比较的研究办法,研究中侧重多角度师生对话交流、生生对话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伟大艺术家破除基督教神学文化对人的禁锢的勇气,体验人的解放对人的价值所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品和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难点: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去感悟;理解平等自由精神背后的经济动因;理解个人自由和社会规范之间
2、的关系。主要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三位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直接切入,从认识、品位作品开始,逐步领悟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达 芬 奇1452159莎 士 比 亚1564-16但 丁12651321二、 教学主体过程,即对于赏析作品环节的设计。对神曲的处理方案:相对简化,没有更多延伸,集中于突出但丁大胆地运用自己的标准抑恶扬善,抨击教会、敢于质疑教会的权威。 但 丁 在 地 狱 遇 到 了 教 皇 尼 克 洛 三 世 ( 像 根 木 桩倒 插 在 岩 石 的 夹 缝 中 , 双 脚 燃 烧 着 火 焰 ) , 但 丁说 : “你 留 在 这 里 吧 , 因 为 你 受 的 惩 罚 是
3、公 正的 ”但 丁 神 曲 对最后的晚餐的赏析过程,设计方案如下:1、加入另一位画家的同名画作进行对比。意图主要在于通过对比感受达芬奇充分注重了对人的个性的刻画,人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符号。2、紧紧围绕“谁是叛徒?谁是犹大?”展开,而判断的依据就是画面中每个人物不同的表现,包括每个人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课堂中学生参与的广度和兴奋度被激发,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认为的“叛徒” ,都在运用自我的生活经验去解读。课堂回馈和实录如下:同学一,我认为叛徒是画面上耶稣右面第二位穿着绿色衣服张开手的人,因为他不敢直视耶稣的眼神,心里有鬼。 (全班笑)同学二,我认为叛徒是画面上耶稣右面第三位,因为他好像在拼命的向耶稣表
4、白, “不是我,不是我” ,解释就是掩饰。 (全班笑)同学三,我认为是画面上左侧那个眼神恶狠狠,手里还拿着刀的人,他是不是被发现后,干脆就想把耶稣杀掉。 (全班笑)同学四,我认为是画面左侧手握钱袋的人,因为书中说“出卖耶稣的犹大手握钱袋” 。 (全班表示对该同学提取信息的能力佩服)大家充分讨论后教师小结:大家能提取这么多信息,说明达芬奇对刻画的人物个性是鲜明的,而大家的解读也是充满个性的,这既是艺术作品的魅力,也是艺术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关注人,关注人的个性。 长 大 后 成 为 有 钱 人 ,你 想 做 什 么 ?卡 斯 塔 格 诺 : 最 后 的 晚 餐 , 145-140 。无 名 画
5、 家 : 最 后 的 晚 餐 ( 复 制 品 ) , 16世 纪 。对蒙娜丽莎的赏析过程,设计方案如下:1、在判断蒙娜丽莎的性格特征时,有意识为学生搭建更广泛的平台,提升观察力。2、加入一组中世纪时的绘画,通过对比体味促使学生感悟蒙娜丽莎微笑的价值:过去对女性的绘画集中于圣母圣女,普通女性是很难进入绘画题材的;作为普通女性在中世纪受到诸多禁锢,无法纵情欢笑,在这种压抑状态下的一抹微笑,构成了对旧时代的批判和对新时代的呼唤。课堂回馈和实录:第二处设计丰富了赏析的层次性,有效地加深了对蒙娜丽莎微笑的理解;但使教学面貌有极大改观的是第一处:各种奇思妙想“百花齐放” ,教师充分享受“教学相长”的快乐,
6、课堂实录如下:同学一,我认为蒙娜丽莎是一个稳重的人,依据是她的手摆放得很端庄,身上也没有什么首饰,不张扬。同学二,我认为蒙娜丽莎稳重内向,因为她的衣服是黑色,脸上的微笑浅浅的(全班笑) 。同学三,我认为蒙娜丽莎是活泼的,因为她的头发披着,而且带着卷儿。(教师本人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赏析过,惊讶于学生的观察力)同学四,我认为蒙娜丽莎是活泼的,这幅画后面的背景多亮丽,说明她很阳光。 (全班没有笑,很认同该生观察视野的宽泛,教师本人亦如此)同学五,我认为蒙娜丽莎既内向也外向(全班惊讶,等待他继续) ,因为她的微笑好像是高兴,但也好像有忧伤,无法开怀大笑。 (全班认同)大家充分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同学们
7、的研究很奇特,也很有依据,很多是老师所没有想过的,大家也通过彼此的研究感受到了达芬奇通过这幅画作所传递出的时代精神:蒙娜丽莎的微笑是浅浅的,但这种感情的流露和人性的释放对人们的触动却又是深深的。而每个观众面对蒙娜丽莎时的不同感受又再一次彰显了艺术的魅力:神秘和不确定。 她 是 一 个 活 泼 外 向的 人 , 还 是 一 个 稳 重 内向 的 人 呢 ? 为 什 么 你 会有 这 样 的 感 觉 ?与 每 位 观 赏 者 的 心 灵 互 动 , 激 发了 不 同 时 代 不 同 观 赏 者 不 同 的 感 受 和遐 想 , 这 种 对 人 的 个 性 和 情 感 的 尊 重与 慰 藉 , 可
8、能 是 蒙 娜 丽 莎 最 大 的 艺 术魅 力 和 精 神 感 染 力 。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赏析,设计方案如下:1、播放视频资料莎翁情史的一段情景。2、加入旧时代的婚姻爱情观等内容作为对比,理解和体验罗密欧和朱丽叶追求爱情的时代价值。课堂效果:第一处设计赢得了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度;第二处的设计促使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莎士比亚讴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感情的尊重,对人生幸福的尊重,在旧时代压抑遏制的人性,在新时代却得到了大力弘扬,从而激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 教 会 宣 扬 禁 欲 和 独身 , 结 婚 是 次 于 独 身 的选 择 。封 建 贵 族 以 婚 姻
9、作为 谋 取 经 济 和 政 治 利 益的 工 具 , 男 女 都 没 有 以爱 情 为 基 础 选 择 配 偶 的权 利 。在充分赏析以上文学艺术作品后,引导学生以“归纳关键词”的方式归纳,有两个目的:1、从伟大人物的作品内涵中归纳出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关键词有人、个性、感情、平等、自由等;2、意识到与时代精神诉求相对抗的是基督教会封建神学的束缚,关键词有:教会、神学、束缚、压抑。至此给出关于基督教会封建神学对人进行束缚的知识背景。 请 同 学 们 结 合 刚 才 所 学 ,归 纳 出 你 认 为 的 关 键 词 。教 会 宣 扬 上 帝百 姓 多 是 文 盲 , 教 会 完 全 垄 断 了
10、 对 圣 经 的 解释 权 , 人 对 教 会 的 教 义 教 规 要 绝 对 信 仰 和 盲 目 服 从 。人 具 有 天 生 的 原 罪 , 为 了 赎 罪 , 要 禁 止 欲 望 , 包括 物 欲 ( 赚 取 财 富 和 财 富 带 来 的 物 质 享 受 ) 和 人 欲( 人 正 常 的 表 达 情 感 和 追 求 男 女 间 的 爱 情 )在 基 督 教 神 学 控 制 下 的 “人 ”被 束 缚 、 被 压 抑至此,来解决思想变革与经济变革的关系,设问第一层:摆脱教会精神控制、追求平等自由幸福,这样的要求首先由哪部分人群提出? 摆 脱 教 会 精 神 控 制 、 追 求 平 等 自
11、 由 幸福 , 这 样 的 要 求 首 先 由 哪 部 分 人 群 提 出 ?学生结合文本材料,可得出结论:以工场主和富商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14世 纪 前 后 , 意 大 利 佛 罗 伦 萨 :呢 绒 手 工 工 场 有 二 百 多 家 , 雇 佣 了 约 三 万 名 工 人 , 年 产 呢绒 十 几 万 匹 , 行 销 各 地 。 那 些 开 设 手 工 工 场 的 工 场 主 和 富 商 就构 成 了 新 兴 资 产 阶 级 。继续追问第二层:为什么这部分人对平等和自由的渴望如此迫切?背后反映了什么?(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公平、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和精神,这和基督教神学下的精神文化是格格不入的
12、,这种突破是一种必然和趋势,也是内在本质;从现象上讲,资产阶级财富的增加使得他们更加自信,也敢于抗争和表达诉求。) 为 什 么 这 部 分 人 对 平 等 和 自 由 的 渴 望 如此 迫 切 ? 背 后 反 映 了 什 么 ?为了推进对该难点的突破,出示探究材料卖炭翁和威尼斯商人 ,从卖炭翁认识导致商品交换不平等的阻力因素:专制皇权;从威尼斯商人中感悟契约精神中的重要内涵:平等。最终认识: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着对平等自由精神的诉求,平等是自由的前提,这一精神诉求是资产阶级的内在精神动力。 卖 炭 翁 , 伐 薪 烧 炭 南 山 中 。满 面 尘 灰 烟 火 色 , 两 鬓 苍 苍 十 指 黑
13、。卖 炭 得 钱 何 所 营 ? 身 上 衣 裳 口 中 食 。可 怜 身 上 衣 正 单 , 心 忧 炭 贱 愿 天 寒 。夜 来 城 外 一 尺 雪 , 晓 驾 炭 车 辗 冰 辙 。牛 困 人 饥 日 已 高 , 市 南 门 外 泥 中 歇 。翩 翩 两 骑 来 是 谁 ? 黄 衣 使 者 白 衫 儿 。手 把 文 书 口 称 敕 , 回 车 叱 牛 牵 向 北 。一 车 炭 , 千 余 斤 , 宫 使 驱 将 惜 不 得 。半 匹 红 绡 一 丈 绫 , 系 向 牛 头 充 炭 直 。白 居 易 卖 炭 翁 威 尼 斯 商 人 安 东 尼 奥 为 了 帮 助 朋 友 , 向 犹 太 商
14、 人 夏 洛克 借 了 三 千 元 钱 。 而 夏 洛 克 不 要 利 息 , 而 是 要 求 在 三 个 月的 期 限 到 来 之 时 , 如 果 安 东 尼 奥 不 能 清 偿 债 务 , 就 要 由 夏洛 克 在 安 东 尼 奥 ”心 口 所 在 的 附 近 取 一 磅 肉 “。 安 东 尼 奥 为了 救 朋 友 , 也 只 得 同 意 这 项 骇 人 听 闻 的 条 款 , 在 契 约 上 签了 字 。 莎 士 比 亚 威 尼 斯 商 人 契 约 平 等 精 神 是 指 缔 结 契 约 的 主 体 的 地 位 是 平 等 的 ,缔 约 双 方 平 等 的 享 有 权 利 履 行 义 务
15、 ,无 人 有 超 出 契 约 的 特权 正 因 为 契 约 完 美 的 体 现 了 平 等 精 神 ,才 会 被 近 代 资 产 阶级 革 命 者 作 为 理 论 武 器 而 创 造 了 社 会 契 约 理 论 。 小结:工商业的发展使得资产阶级追求平等自由,追求人的解放、追求现世幸福成为时代的需要,一批杰出人物运用文学艺术形式彰显了这种精神,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思想基础。教学至此,可依据学生的掌握状况,可酌情继续提出研究情境:文艺复兴有无不足?(如,过分强强调人的自由和权利,会引发出个人自由和社会规范的关系问题,进而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 文 艺 复 兴 有 无 不 足 ?综上,本课
16、教学设计侧重于以下方面:1、强化贯彻了比较的学习方法,以旧时代的相关思想文化内容为参照,促进了对新时代精神内涵的理解;2、材料的使用目的比较明确,也较有层次:神曲抨击教会和教皇, 最后的晚餐尊重人的个性, 蒙娜丽莎尊重人的感情, 罗密欧与朱丽叶尊重人的自由和幸福;卖炭翁和威尼斯商人促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精神诉求背后的经济动因;3、是为学生搭建了足够广泛的思维和表达平台。“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所以这些教学设计落实的是新课程理念下的现代化教学观念(或者说对教师角色定位的认识) ,教师的任务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而是“激励、唤醒和鼓舞” 。4、努力做到让学生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和谐统一,形成完整认识,运用的方法为:通过文艺作品发现、分析、领悟时代精神的不同侧面,通过归纳形成对时代精神的全面理解,最终还要理解文化变革与经济变革的关系,进而能为更长远的历史做好铺垫,比如: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自由、公平和平等,不仅要突破教会的束缚,还要在未来突破专制王权的限制。5、追求更高层次的德育研究情境,放眼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探讨一些关系,比如自由和平等的关系;个人自由和社会规范的关系等。一言以蔽之:用一种自由平等的精神学习一节以自由平等精神为内涵的课程。天津经济开发区第二中学 白玉2013 年 1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