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珍珠养殖.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9084210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珍珠养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珍珠养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珍珠养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珍珠养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珍珠养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第一讲 珍珠培育技术的形成和发展一、形成概述1、采捕珍珠的人工培育技术,是在人们采捕天然珍珠过程中得到启示和认识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国是采捕天然珍珠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宋应星(1637 年)在天工开物中已较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采珠工具、方法及改进和利用等方面的宝贵资料。澳州的采珠史也较长,早在 1860-1870 年间已形成行业性生产。斯里兰卡亦是“印度洋上的明珠” 。全世界采珠从业人员中,印度洋海域占 1/4,而斯里兰卡又占其中的 1/5。此外,缅甸、菲律宾等东南亚一带,采珠业也较发达。若从发展速度看,日本则居世界首位。采珠业虽是从古延续至今,但由于水质、水文等因子的不断变化,迄

2、今不少地区收珠率已低于 1%左右。不过,采捕作业的形成和发展,为人们了解天然珍珠的形成和人工育珠奠定了一定基础。2、养殖日本堀口吉重博士 1987 年发表的报道中指出:“世界上最早利用人工方法开展养殖珍珠的国家是中国” 。早在十三世纪,中国就用锡浇铸半球成佛象模型,将它插入背角无齿蚌壳膜间的贝壳上,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佛象珍珠。600 年后,日本的御木本幸才利用这一原理,生产出圆形附壳珠。以后,西欧各国都相继开展了人工养殖珍珠生产。可见,我国对珍珠养殖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二、发展简况1、完善工艺 珍珠养殖业的发展,是随着对珍珠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入,特别是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而逐步提高

3、的。古今中外,几乎全部将珍珠作为装饰品,药用珍珠的比例甚小。作为装饰(工艺)珍珠,必须具备下列几个要素:(1)形态人工养殖珍珠的形成,就工艺价值而言,有正圆形、半圆形、水滴形、卵圆形、椭圆形、扣子形、蝌蚪形、桥形、环纹形以及 3/4 或1/2 形的附壳珠,其中正圆形珠为上品。要获得具工艺价值的珍珠,从二十余年生产实践证明,手术操作的技术水平是决定成珠形态的关键。据文献资料统计,在相同地区,类同的生态条件下,不同的操作技术水平,所生产出工艺珠比例,可相差 20-45%。因此,近年来各地都十分重视插植操作手的考核工作,以确保产品质量,特别是珍珠的形态。(2)色彩与光泽 珍珠的色彩有白色系、粉红系、

4、黄色系、金色系及深色系(兰色、绿色、紫色)之分。通常,光泽好的浅色系为东方人所喜爱。在生产实践中,人们总结出“种、水、管”三条经验,这是调节、控制色彩与光泽的主要关键。与此同时,也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因此,可以说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工自然调色技术,正在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并且也正在开始向实用化阶段迈进。2、提高技术水平(1)研究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近二十年来在研究方面正式发表的论文有 62 篇,其中绝大部分是生产性实验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对提高育珠技术无疑具有积极作用。但从剖析育珠成珠规律看,则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2)技术水平我国自形成规模性生产以来,虽

5、然由于技术的普及,促3 4进了产量不断上升,但优质珍珠的比例,仍徘徊在 10%左右,大量劣质珠的出现,表明了目前引用的人工育珠技术水平是不够高的。加之各地的技术水平相差悬殊,所以发展亦不平衡。因此,目前的迫切任务是要不断地提高育珠技术水平,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使我国的珍珠生产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第二讲 蚌的生物学基础及成珠原理一、蚌的生物学基础1、育珠蚌的种类 我国目前已发现的蚌有 100 多种,但在生产上运用最广、养殖珍珠价值最大的是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这两种蚌,资源丰富,手术操作容易,珍珠产量高且质量亦好,尤以三角帆蚌更佳。(1)三角帆蚌 Hyriopsis cumingii是我国的特有种。

6、壳大而扁平,壳质较厚,坚硬,壳后背缘向上伸展,呈三角形状,故名。三角帆蚌的细胞小片离体存活时间较长,具有很强的“嗜核性”,因此不但移植成活率高,而且增生成囊(珍珠囊)的速度快,产优质珠比例较高。三角帆蚌产珠质量上乘,珠质光滑细腻,色泽鲜艳,形状较圆,但珍珠生长较慢。(2)褶纹冠蚌 Cristaria plicata (Leach)褶纹冠蚌的背缘向上扩展成鸡冠状,具特别明显的皱褶,因而称为褶纹冠蚌。褶纹冠蚌培育珍珠,成珠快,珍珠长圆形,白色或粉红色。养殖珍珠产量高,但珠质粗糙、光质亦稍差。(3)背角无齿蚌 Anoclonta woodiana (Leach)贝壳呈圆形而膨突,壳很薄,珍珠层多显兰

7、光。蚌体形较长,体高较小。该蚌产珠质量尚好,多呈粉红或桃红色。但因壳薄、肉多、操作不便,生产上多不采用。2、形态结构(1)蚌壳 河蚌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软体动物,其身体左右侧扁,被两片对称而坚硬的蚌壳保护着,壳一般呈椭圆形或长圆形。习惯上蚌壳分前、后、腹、背、左右。背缘连接处叫绞合部,内面突起叫主齿或侧齿。背缘稍前方突起叫壳顶。壳面有同心环纹叫生长线。壳内前、后有明显下陷疤痕叫前、后闭壳肌痕。这些特征,是河蚌分类的主要依据。蚌壳由 95%左右的碳酸钙和少量的蚌壳素组成,共分三层。表层(角质层):很薄,呈黑褐色或黄褐色,对酸碱有较强的抵抗力。中层(棱柱层):较厚,呈白色。内层(珍珠层):闪烁珠光

8、色。其化学成分是,碳酸钙 91-94.7%,蛋白质 4.5-8.0%,水分 0.42-0.85%。(2)外套膜 是紧靠贝壳的两片膜,后缘部分稍突出且合在一起,构成两个孔,上方为出水孔,下方为入水孔。外套膜自身又可分为三层,靠贝壳面叫外层,具有分泌珠质的功能;中层是结缔组织;内层是内表皮组织。(3)足和闭壳肌 形似斧状的肉状体叫斧足,是运动和掘穴的器官。闭壳肌由横纹肌和平滑肌组成,两者比约 37,前者具快速闭壳作用,后者起缓慢闭壳作用。(4)内部器官鳃:是蚌的主要呼吸器官,也是吸收、运转蚌体所必须的钙、磷离子的场所。在生殖季节还能起到育儿囊的作用。5 6唇、口、食道、胃、肠是蚌的消化道。肝脏是消

9、化腺。晶杆体,据近期测定,含淀粉酶 615 卡氏单位。心脏位于绞合部的近处,血液无色,占软体部重量 50%左右,具特殊凝血机制。肾脏一对,对侧排列。中枢神经由三对神经节组成,脑神经节、足神经节和内脏神经节。卵巢呈淡黄色,精巢呈白色。生殖孔开口于肾前方,与鳃上腔相通。嗅检器及感觉细胞,是蚌体应答外界化学因子诱变和接受性行为“信号”的主要器官。3、生态习性(1)栖息 三角帆蚌喜流水环境,一般栖息在泥质、砂质、石砾底质的江河、湖泊和池塘中,PH7-8。褶纹冠蚌和无齿蚌,PH5-9.5 均能生存。(2)食性 主要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细菌及腐屑等,食物大小约20-80 微米,河蚌的滤食量很大,每天的滤水

10、量少则 40 升,多则 100 升以上。二、成珠原理1、宏观概念 河蚌外套膜组织在受到剌激后,会引起部分细胞变异、增殖而形成珍珠囊,囊内面细胞又分泌珍珠质,珍珠质的沉积就产生珍珠。2、微观认识电子显微镜的剖析,揭示了珍珠囊内面细胞分泌和沉积的过程,从而确立了珍珠的晶格形成学说,即在某种因子存在条件下,在“诱惑”蚌体活动的基础上,珍珠质是由沉积-溶解-沉淀-涂层这样一个逐级完成的过程,若此时受到外部因子(包括人为管理因子)的干扰,就会影响优质珍珠的形成。第三讲 河蚌育珠的工艺和技术一、河蚌的人工育苗技术目前我国用于培育淡珍珠的贝类最主要的是三角帆蚌。、对于大多数养蚌户来说,一般不进行珍珠蚌的育苗

11、工作。从产业化的发展来看, “人工育苗手术蚌培育育珠手术”这三个生产环节无需要专业公司来完成。一般养殖户只从事珠蚌养殖。从目前的生产现状看,大多数群众都购买稚蚌,自己培育手术蚌,再雇人手术。所以简单介绍一下蚌的育苗过程。在河蚌繁殖期到来时,一般直接从成熟的珠蚌中挑选怀卵的雌蚌,待其受精卵发育到钩介幼虫时,及时地用黄颡鱼采集(寄苗) 。每平方米流水育苗池可放寄生有钩介幼虫的小鱼 2030 尾。育苗池要掌握一定的水流量,但流量不可过快。每天要给寄苗鱼投喂饵料,让其正常生长,在水温 30以上,钩介幼虫只需 47 天便可成熟,2530则需 79 天。寄生在鱼体上的钩介幼虫,脱落后即开始营自由生活,称为

12、稚蚌,这个过程叫脱苗。稚蚌(12 毫米)在育苗棚的浅水池中进行流水培育直到 1 厘米左右的幼蚌。生产流程是:怀卵雌蚌钩介幼虫用黄颡鱼寄苗稚蚌培育幼蚌。、从幼蚌培育到手术蚌有很多方法,但浙江的养蚌户在生产中广泛采用大水面小网箱培育手术蚌的方法,效果相当明显。将 1 厘米的幼蚌直接培育到 8 厘米左右的手术蚌,时间缩短到 3 个月左右。这项改革使当年繁苗、当年手术育珠有了可能。这种木框小网箱一般规格为(4045)厘米(4060)厘米10 厘米,7 8用杉木(或毛竹)条钉制,杉木条规格一般在(1.52)厘米(34)厘米。木框钉好后用 2 厘米网目的网片封闭,上部留缝合口。网箱底部用塑料薄膜垫底,以放

13、置肥泥。每只网相投放幼蚌 150200 只左右为宜,这样在当年入秋有望 60%以上幼蚌培育成手术蚌。培育水体面积应在 10 亩以上,水位 1.52.5 米。稚蚌入箱前 35天,应根据水体环境(新塘或老塘) 、鱼类放养量(有一定比例的花、白鲢 50200 尾亩) ,先施基肥,培肥水质。使水色呈淡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 3040 厘米。稚蚌在 3 厘米前,水质不能过肥,否则稍高的氨、亚硝酸根离子浓度就会抑制其生长。培育过程中,应根据透明度和水色变化及时追肥,一般每隔 1015天一次,每次 150250 千克亩湿猪粪,肥料必须经充分发酵腐熟。最好不要用鸡鸭粪肥,建议使用专业复合肥料(用量可按说明书)

14、,这样既安全,肥效又高。稚蚌长到了 35 厘米时,可以适当增加施肥量,提高水体肥度(透明度 30 厘米) 。另外,每隔 1015 天应施生石灰一次(10 千克亩) 。整个培育期间,水色变淡、透明度增加时应及时追肥。但切不可让蓝绿藻繁盛,或透明度降至 25 厘米以下。如能按要求科学管理,不到 3 个月 60%的幼蚌即可达到手术规格。二、淡水无核珍珠手术操作技术 采用贝类外套膜上皮组织、移植到育珠贝体内以培育珍珠的方法,一直是人工培育珍珠的基本手术工艺。经多年努力,我们将撕膜法工艺和系统化消毒技术科学结合,形成了一套新的手术操作工艺、流程,以及手术操作质量管理措施。通过对手术操作工的培训和养殖生产

15、实践表明,该工艺及其管理措施,不仅使“大、光、圆、艳”的优质珠率大大提高,同时手术后珠蚌成活率达 95%以上,并可有效地预防蚌病的发生。、新撕膜法制片工艺(1)流程:切断前后闭壳肌打开双壳用解剖刀在外套膜边缘处划一刀在肌痕处划第二刀(较重)用镊子从壳前部将边缘膜内表皮撕去在另一半重复-步骤将玻璃板从消毒液中取出把制好的外套膜组织带放于玻板上,内面朝下用药棉擦去粘液、污物用切片刀切平组织带伤口,使其宽度一致,并切片滴加滴片液11 送给植片工(2)技术要点第一刀应在色线内,平整,用力均匀果断,深度达到外套膜中间结缔组织层即可。第二刀(也可省略)应在外套膜肌痕处或尽量靠中央,以制取较宽的组织带。撕膜

16、应从外套膜前部开始,以便尽量利用出水孔附近的小孔。有镊子夹药棉,整理组织小片,擦除粘液等。组织带放在玻板上后,应将两过粗糙面修平,宽度均匀一致。切成的小片要求 4 毫米5 毫米,经收缩后呈正方形。切片要求果断、干脆、切口平滑。切片后应及时滴加专用滴片液保养。玻板消毒液、药棉浸泡液、滴片液应当天配制,当天用守。组织小片不能接触其他东西,严格防止污染。制片过程由一人连续完成,要求在 2 分钟内结束,并及时用于接种,不可存放太久。制片过程十分重要,事关珍珠质量,应加强管理。、植片工艺(1)流程 选好育珠蚌并在蚌壳上刻划出日期和操作工的编码。用开壳器开口,加附口器,插入塞子擦除外套腔污物,使斧足侧向一

17、边用送片针顶信小片,在开口针帮助下挑起小片从边缘膜9 10下右开始用开口针钩口将小片送入伤口内 0.5 厘米深用开口针压信伤口,抽出送片针用开口针拉、压、挤、推整圆从上至下,从右至左,重复至完工拔出塞子将育珠蚌放入中药浸泡液内吊养育珠蚌(2)技术要点植片工具应与手术蚌规格相适应,开口大小应与小片大小相宜。排列:第一排 6 粒,第二排 5(6)粒,第三排 5(4)粒,呈梅花型布局。行、列间距适中,整体形状完美。第只育蚌总植片数以 32 粒为佳。“推、拉、压、挤”严格整圆。边缘、口珠到位。小片来源位置和植片位置尽量一致。开口塞子不可过大,尽量使用附口器。严格挑选手术蚌,按要求将制片蚌和育珠蚌选出暂

18、养。清理送片针的海绵要及时清洗、消毒。要求每只蚌植片手术时间为 5 分钟。、手术操作系统化消毒技术(1)流程环境消毒(消毒剂) 滴片药环境消毒(消毒剂) 制片作业 外套膜组织小片 植片作业环境消毒(消毒剂) 养殖珠蚌 育珠蚌药物浸泡(消毒剂)手术操作系统消毒工艺流程图(2)技术要点手术室和器具消毒:手术室、手术台、盒、桶、器皿和毛巾等,在每天开工前和收工后,都要用含量氯消毒剂冲洗或浸泡再洗净。玻璃板消毒:制片用的玻璃板,先用清水洗净板上的污物和残片,然后转入含抗生素的消毒液中浸泡使用,制片操作工每一次从其中取出玻璃板,再进行制片作业。使用消毒药棉:用抗生素等药物配成等渗的消毒液浸透药棉(小粒棉

19、球) 。制片手术操作时,用镊子夹药只用一只制片蚌,绝不重复。使用药棉协助制片的办法,比使用海绵要好,它减少了海绵粗糙面与组织的摩擦、损伤,又可避免相互感染。同时消毒药棉法也最适宜与“撕膜法”配套应用,从而完全可以使组织小片避免与手、桌面、毛巾等物接触,达到较高的防疫要求。滴片液: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推广使用等渗、抗感染、伤口促愈等多功能的复合滴片药“滴片宝” ,效果十分明显。育珠蚌药浴:刚植片后的育珠蚌,及时放入纯中药的消毒液中浸浴 20 分钟以上,可使药物经外套腔全面接触伤口。制片后的废弃蚌,应及时运走处理。、手术操作环节的管理采用消毒药棉法新工艺和撕膜法制片,作业人员以三人

20、为一小组,一人制片供两人植片,平均每三个小组需辅助工 3 名(其中洗刷蚌壳的女工名) 。规模化生产中的手术作业,需有人专门负责消毒、协调和检查等管理。三人组合模式可以做到责职分明,有利于考核;制片、植片作业分工,有利于操作技术专业化和精益求精。而“一人独立制片、植片”或“两人制片、三人植片”等组合方式,均不适宜。11 12第四讲 如何控制养蚌塘水质三角帆蚌以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同时以水中的溶解氧作为维持其生命活动的氧气来源。因此,养蚌就是养“水” ,只要“水”好,水中溶氧充足,河蚌易消化吸收的饵料生物丰富,其它理化环境因子适宜,河蚌就能健康生长。蚌生长好,分泌珍珠质的能力就越强。这样

21、,育珠蚌的成活率、珍珠产量、质量也就高了,那么,在实际生产中,如何判断水质的好坏?调节水质的措施有哪些呢?一、优良水质标准养蚌水体的好水就是水中溶氧充足,易消化的饵料生物丰富。判断水质是否适宜,主要看水色,水色是池水中悬浮物质和浮游生物组成的反映,是调节、掌握水质的依据。因此,看水色是养蚌育珠的基本功。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条看水规律,就是“肥、活、爽” 。凡是水质符合这三个字的,就是优良水质。这三个字的具体标准是:肥水色呈黄褐色或油绿色,透明度适中,一般为 3040 厘米,这表示水中浮游生物丰富,河蚌易消化的种类多。活水质会不断变化,一般上午水质较淡,透明度大,下午水质较浓,透明度小;

22、除日变化外每隔几天或更长时间会浓、淡交替出现,这说明各种浮游生物在不断更新,池塘物质循环快。爽水质清爽,浓而不混浊,水面无浮膜,透明度适中。如养蚌水体水质清淡,呈浅绿色,透明度较大,60-70 厘米以上,水中往往生长青泥苔或水草,则是瘦水:如水色呈灰蓝或蓝绿色,透明度低,混浊度大,天热时水面上有浮膜则是老水或过肥的水,这种水,易造成水质恶化,引起河蚌死亡。二、水质调节主要措施养蚌塘的水质调节主要通过施肥、施石灰、换水、冲水等手段来解决。1、施肥:育珠蚌刚手术后的半月内,水质要清淡些,这期间,不要施任何肥料,以防伤口病菌感染而引起烂片。如育珠塘水质清瘦,要及时施肥。肥料可用有机肥或化肥,或二者合

23、用,有机肥以鸡粪、鸭粪、猪粪等为主:化肥主要用尿素和过磷酸钙。施肥注意事项:(1)施肥应在晴天进行,阴雨天不宜施肥。(2)施有机肥可采用泼浆法和塘角堆月巴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有机肥必须经过发酵腐熟或加 5石灰堆积,石灰的作用是中和腐烂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采用堆肥法,池塘面积大,应多设几个堆肥点,保证全池水质月啵均匀。(3)尿素和过磷酸钙最好配合使用。每次亩施尿素 1 公斤,过磷酸钙 3 公斤。施肥时,应将尿素、过磷酸钙先用水充分溶解后全池泼洒。(4)施肥次数和数量应根据水质情况而定,应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机肥千万不能一次大量投入,以防水质恶化,造成水体缺氧而引起蚌的死亡

24、。蚌塘投饲豆浆,实际上是一种施肥措施,1 可蚌直接吃进豆浆很少,豆浆主要作用是肥水,培育水中浮游生物。只不过,投饲豆浆,水质容易控制,般不会造成池水过肥。2、施石灰:施石灰是调节水质的重要手段。蚌塘施石灰,可提高水13 14体的碱度和硬度,增加缓冲能力,对稳定水质有重要作用:钙本身又是饵料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可促进饵料生物的生长。同时,可预防蚌病的发生。更重要的是,钙是蚌壳和珍珠生长的必备物质,因此在育珠蚌的主要生长季节 4-10 月,每隔半月要用生石灰乳全池泼洒,每次亩施 10-15 公斤。3、换水和冲水(对封闭的池塘而言):如蚌塘水质老化,应及时换掉一部分老水,同时加冲新鲜水。冲水是调

25、节、改良水质最有效、最主要的措施。冲水可带进氧气和池水中缺乏的某些营养物质,亦冲淡了池水中有害物质,加速了生物的新陈代谢,消除不利影响。因此,育珠塘要不定期加注新鲜水。第五讲 三角帆蚌小蚌快速培育技术三角帆蚌小蚌的培育是珍珠养殖生产的基础工作,随着育珠生产的迅猛发展,小蚌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快速培育大量优质小蚌,成为育珠户的当务之急。更重要的是三角帆蚌实行当年蚌插种育珠,不但可以缩短养殖周期,而且可大大提高珍珠产量和质量。生产上有两种快速培育小蚌的方法:泥池流水培育法和小网箱浅吊法。这二种方法都能使 45 月人工繁殖的幼蚌,6 月中、下旬开始放养,经80 多天时间培育,9 月初小蚌就长到 7

26、-9 厘米,达到珍珠插种规格要求,小蚌的生长速度达每天 1 毫米。9 月中旬就可以进行珍珠插种。该两种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成活率高,小虫:小蚌规格整齐,产量大。养殖户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任选一种方法进行小蚌培育。现将这二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一、泥池流水培育法1、泥池选择:泥池应选择在有一定水位落差,又紧靠蓄水池F 边的连片田块。蓄水池最好是人工养负的大池塘,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池水有一定肥度,配有水泵。2、泥池结构与清整:泥池呈长方形,池长 20-30 米,宽 2-3 米,深05 米,平行排列,两端设有进、出水口,出水口高出池底 02 米。并联式供水结构,进、排水沟分开。泥池建造可选用较厚的塑

27、料薄膜,用毛竹或小树作桩,每隔 2 米 1 根,薄膜下端埋入土内 10-20 厘米,高出地面50 厘米,薄膜上端用铅丝或尼龙绳固定,制作成隔水墙。泥池建造当然可采用挖土做田埂,只不过成本较大,又破坏水田耕作层。放养幼蚌前,要将池底整平、除草,并用生石灰带水清塘,亩施生石灰 100 公斤。3、幼蚌放养: 放养时间一般在 6 月中、下旬,幼蚌规格 08-1 厘米,若有可能,放养越早越好,亩放养量 15-20 万只,放养时,用手将幼蚌轻轻地、均匀地撒在泥池中即可。4、蓄水池水质要求: 蓄水池的水质,是影响小蚌生长和成活率的决定性因素。水质要求肥而活,透明度 30-40 厘米,PH 值 7-8,无任何

28、工业污染。若蓄水塘的水质清瘦,可用适量有机肥进行追肥,但绝对不能用化肥;同时,要严格禁止用杀虫药全池泼洒防治蓄水塘养殖鱼类的寄生虫病,应采用药饵防治,因为杀虫药极易引起小蚌休克,影响小蚌生 K,严重的可造成小蚌死亡。养蚌用水以取蓄水塘表层水为好,因表层水溶氧高、饵料生物丰富,有利于小蚌生长。5、管理:培育期内,均要保持流水,流速一般为 5-8 米分钟。培育前期,由于幼蚌体小,流速可小点;随着蚌体的生长和气温的升高,要15 16逐渐加大流速和流量。泥池水深要保持 35 厘米左右。发现杂草要清除,平时要经常检查蚌的生长情况和做好防害工作。8 月底即珍珠插种前半个月,小蚌长到 6-8 厘米,要将小蚌

29、摸起,进行挂袋(或箱)吊养。二、小网箱浅吊法1、小网箱规格:由于机织网片的原因,小网箱的规格为 40 厘米 X40厘米 X12 厘米,网目 25 厘米,箱底加一层薄膜,薄膜上铺一层河泥。2、放养:小网箱吊养在水深 35 厘米处,每只网箱放养小蚌 150 只左右,亩放养 5-6 万只。3、管理:饲养管理工作一是培育水质,水质要求肥而活,与花白鲢鱼种养殖一样:二是随着蚌体的长大,要及时加换河泥,河泥的厚度以小蚌能直立为准。插种前的吊养,只要将网箱底层的薄膜撕掉,冲洗掉河泥即可。第六讲 三角帆蚌育珠优质高产技术一、良好的水域环境,是育珠优质高产的基础珍珠养殖的地方,要求水源充足,水流畅通,水质清新,

30、无工业和农药污染,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 。养殖的水域,以池塘、外荡为好。池塘面积宜大,20-50 亩,水深 1.5 米左右:外荡以湖湾为佳,有微流水,便于施肥调节水质。山塘、水库,由于水位不稳定、水深,一般不宜养蚌育珠。附 1、育蚌中会出现哪些异常现象及如何防止(1)烂片:小片送进外套膜的结缔组织后,不生成珍珠,完全溃烂成脓水物,似发臭的浆糊,色淡黄。这是由于刀、剪、镊子触压小片和重擦小片而使小片受伤,不注意用水卫生引起的细菌感染,小片太厚太大,小片干死和乳白色粘液过多等原因而引起的。其中主要是由于小片干死和擦伤,从而失去分泌机能引起溃烂,防止烂片要注意轻制备、轻擦洗小片,在高温季节要不断滴注

31、清水于小片上,以保持小片的分泌机能。(2)焦头珠:半粒珠裸露在外套膜的内表皮外,似烧焦,呈黑色,另半粒珠在结缔组织中,未暴露部分有光泽,这种现象称“焦头珠” 。原因是由于手术时送小片太浅,半片在伤口外;或伤口过大,养殖后一半小片随水流裸露在外。防止焦头珠只要注意小片送得深一些(约 0.7 厘米深),伤口开得小一点即可。(3)附壳珠:生长在壳内层上的珍珠称附壳珠。这主要由于插送小片手术不熟练或蚌体太瘦,把小片送到外套膜的外表皮层外,也可能是由于水域贫瘠,养殖过程中营养不良;或小片过大,磨破母蚌外套膜外表皮层至蚌壳而生成附壳珠。防止形成附壳珠,要注意轻轻地把小片插送至外套膜内外表皮层之间的结缔组织

32、中。如水质瘦瘠,则应适当施一些人畜粪肥。(4)烂核珠:外观虽包有珍珠层,具一定光泽,粗看如珍珠,但在珍珠质内部却都是有臭味的豆渣状物,称为烂核珠。这主要由于擦洗小片时过重,使小片细胞大部分已坏死;另外插送小片时正反面弄错,会使带有结缔组织,肌纤维的内表皮层包在里面腐烂而成烂核珠。防止烂核珠要注意轻轻擦洗小片,以保持小片的生命力,送片时注意不要把片正反面倒置。(5)骨珠:形成的珍珠全部或部分如骨头状,无光泽,称为骨珠或半光珠。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制备小片时未剪净一条游离的色线,特别是褶纹冠蚌的色线条纹较宽,如未剪净,那更易产生骨珠,其次是由于小片太厚,太17 18老留有很多的结缔组织和粘液,致使生

33、长骨珠。防止形成骨珠要求制备的小片保证质量,切净外套膜缘游离端的色线,剥净结缔组织。(6)乌珠:含有泥沙等杂质的珍珠叫乌珠或泥珠。从外观上看珠质内发黑,乌珠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操作时用水不卫生和工具不干净,小片未洗净或伤口过大,泥水等污物流进伤口,污染小片而形成。所以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用水卫生,工具干净,蚌体清洁。珍珠母蚌在伤口未愈合前最好暂养在清澈的水域中,以防污物流入伤口产生乌珠。待伤口愈合后,可适当施些有机肥料或再养殖在水质较肥的水域中。(7)暗光珠:珠面虽有珠光,但色暗淡迟钝,无商品价值。可能是和水生植物混养在一起,或池水缺乏氧气引起。水生植物新陈代谢之后,根须大量沉积河底。或鱼

34、蚌的排泄物大量沉积河底,经细菌腐烂,放出硫化氢,渗入珍珠层,致使珍珠光泽暗淡无色。附 2、鱼类与珍珠蚌混养的方法及经济效益(1)以草、鳊为主混养育珠蚌。一般每亩产 500 公斤左右的鱼塘,可吊养育珠蚌 200 只,采珠 0.5-0.7 公斤。亩产 300-400 公斤的鱼塘,可以养殖育珠蚌 300-400 只,采珠 1-1.5 公斤。(2)以育珠蚌为主混养鱼类:每亩吊养育珠蚌 500-800 只,鱼产量为150 公斤左右,每亩水面鱼珠产值可达 2000-3000 元。(3)以鲢鳙鱼为主的鱼搪,混养育珠蚌:一般每亩水面只能混养育珠蚌 100 只左右。鱼蚌混养,可充分发挥池塘的生产潜力,达到鱼珠双

35、丰收。江苏省吴县车坊乡澄墩村渔场,有养殖水面 300 亩,1987 年单养鱼的亩均产值是1366.60 元; 1988 年起采用鱼蚌混养,亩均产值达至 1866.60 元;1989 年达 2149.00 元。由此可见,池塘养蚌不仅可培育出优质珍珠,而且相对地提高了鱼产量。二、健壮的手术蚌,是育珠优质高产的关键当年培育的 79 厘米健壮手术蚌,进行珍珠插种,育成的珍珠光洁度、圆度和产量都比其它方法好,而且养殖周期短。手术蚌的培育应做到以下几点:1、母蚌应选择没有发病史、血缘关系较远,蚌休健壮,蚌壳的年轮明显且较宽,蚌壳较厚,蚌后端较圆的品种。2、及早繁殖三角帆蚱,一般在每年的四月中、下旬,钩介幼

36、虫(俗称蚌籽)一旦成熟,就要进行附苗,力争在 4 月 25 口之前结束附苗,为提前育成于术蚌和插种打好基础。3、培育健壮的手术蚌,当幼蚌长到 1 厘米左右时,就要分养,采用冲蚌或小网箱快速培育幼蚌(详见材料 1),最好在当年的 8 月底、9 月初,小蚌能长到 79 厘米,到达插种手术的规格要求。三、插种手术的好坏,是育珠优质高产的重要条件1、手术季节 最好在 9-10 月份,此时水温适宜,育珠蚌伤口愈合快,珍珠囊形成和珍珠形成快,只要管理跟上,做到水质肥爽,保膘越冬。一般育珠蚌在年底之前,可生长 l-2 厘米,为翌年珍珠旺长打好坚实基础。若小蚌一时长不到手术规格,可继续培育到翌年 3-6 月。

37、但插种手术一定要在 6 月底之前完成。过了 6 月份,就是二龄蚌了,育珠效果就差了,如小蚌多宁可不用。2、细胞小片的制取 采用撕膜法,即剖蚌以后,用解剖刀沿外套膜19 20色线,轻轻地切开上面一层内表皮,第二刀沿外套痕划一卜,这刀要划通外表皮,然后用镊子将已切开的边缘膜内表皮撕去,再后,把贴壳的一条外表皮反拉到玻璃板上,摊平,切去边缘膜的色线,修正毛边,整理制片。取出的外表皮长条要完整,不拉伸,不破损,两边整齐,厚薄适中且均匀。制取的细胞小片一般规格为 3X4 毫米。3、插种手术 蚌开壳要小,插种动作要稳、准、轻、快、仓,J 口要小。做到一次挑片,一次钩洞、一次送片、一次整圆。插种部位在出水口

38、方向,占蚌体 25 的外套膜内。每只育珠蚌插 30-34 片,呈品字形排列。植片排列由蚌缘向内一般为 6-5-4-2 或 6-5-3-2,片与片之间排列要匀称。4、手术卫生 手术的全过程要讲究卫生,所用工具应定时清洗、消毒,防止污染细胞小片。5、防止缺氧 小蚌在手术前后,要防止手术蚌处于低氧状态。手术完毕后,要将育珠蚌立即放入流水池中或尽快放养到养殖水域中。四、蚌病防治技术1、蚌病发生的原因(1)外界环境因素水温过高或温差变化过剧烈,会使育珠蚌的新陈代谢失调。蚌病最多的季节,就在气温昼夜变化最大的季节。酸碱度太低或太高,育珠蚌也无法适应。低溶氧状态,水体有机物得不到完全的氧化分解,结果有机酸类

39、积累增多,导致水体 pH 值下降,水体理化指标恶化。外来有毒物一旦进入水体,对蚌体所造成的危害就更大。(2)管理不科学投放了过量的有机肥料,或施肥不当而引发蚌病的现象在生产中最为常见。放养过多的鱼类容易使水体缺氧,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会间接地影响蚌体健康,进而引发蚌病。生产中一旦出现少量死蚌,如不及时将死亡的蚌清除,就可能迅速传播,增加死亡率。幼蚌培育不科学或体质虚弱即进行手术,术后暴发死亡亦相当普遍。由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条件恶劣,或暂堆积、离水时间过长等等操作不当而造成蚌体损伤。(3)病原生物侵袭能够引起珍珠蚌生病的病原有: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寄生蠕虫。在生产中寄生虫和细菌的危害最为严

40、重。(4)蚌体自身因素多代近亲繁殖、未加选育等,是抗病能力差、容易感染病原的根本原因。2、蚌病流行规律(1)各种蚌病几乎全年都可以发现,特别像红腐足等病出可见于 12月至翌年 3 月的低温季节,但蚌病的高峰期在 46 月和 910 月。蚌病高峰期也是寄生虫最活跃的时期,所以蚌病与寄生虫的关系十分密切。(2)从手术后至珍珠收获的整个养蚌周期内,有几个明显的疾病高发区段:手术后 12 个月、813 个月、1922 个月。外套膜溃烂穿孔病多在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则是各类疾病的高发期,第三区段除其它疾病外,外套膜触手溃疡也较典型。(3)一般高温季节手术、手术蚌体质差,特别是投入使用作业消毒不严格的最易发

41、病,死亡率在 50%60%。死亡率超过 80%的是一些养殖条件很差的水域。蚌病一般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型,这与一般条件致病菌的特性相吻合。21 22(4)水体环境与蚌病的发生也有关系。水位过浅、温差过大、水流过大或死水、浑浊度大、pH 值低、氨氮含量高、溶氧低,都易导致蚌病的发生。(5)过量施肥,特别是禽类肥料与发病率关系十分密切。3、蚌病的检查与临床诊断首先要注意壳长、壳高和两壳间的蚌体厚度,年轮生长线的疏密,腹缘软边多少等情况,观察蚌壳外附着生物群落的组成特点,以判断珠蚌生长情况、健康水平和水体环境特征。(1)病蚌样品的采集和送检采集方法 一般病蚌都有如下表现:病蚌提出水面表现为喷水

42、无力甚至不喷水。双壳微微张开,离水后闭壳缓慢无力,反应迟钝。腹缘滴流粘液。体质差的蚌或病蚌两壳间距较窄,蚌壳腹软边也不明显。也可针对性地采集病重的、濒临死亡的珠蚌。送检 采集好的病蚌样品应及时送检,不能及时送检的,应暂养在洁净的水中,但时间不可过长(尤其在高温季节) ,不同养殖池的送检样品也不应放在一起。送检途中最好将容器敞开,不要装在密封的塑料袋内,也要避免过分干燥、高温等情况。(2)病原生物的显微检查寄生虫活体观察 与外界水体密切接触的鳃、唇瓣等器官,以及外套腔内的粘液,用 100400 倍的显微镜直接检查。细菌性蚌病中的 49%都不同程度地受寄生虫的影响。细菌触涂片观察 对肝、鳃、肠(胃

43、) 、粘液和溃烂病灶,按无菌操作进行触涂片,并革兰氏染色,再用油镜观察。镜检中寄生虫和细菌密度,可以取+、+ +、+ + +表示,操作时应防器官间污染,以免影响结果。4、蚌病的科学防治(1)蚌病的预防把好消毒防疫关 无论亲蚌、幼蚌和手术蚌放养前都要集中暂养,并且对暂养池进行全面消毒。手术操作系统化消毒程序是防治蚌病的重要环节,应加以应用。彻底清塘 珠蚌放养前要把养殖水体连同整个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这一措施叫做“清塘” 。方法是把水抽干,用 80 千克/亩生石灰化浆后均匀泼洒,然后使其与淤泥混合。如果有水无法抽干,也可多用石灰以达到目的,有 1 米或 1 米以上水位的,石灰用量为 150 千克/

44、亩。控制水源 引入育珠水体的外来水源,应用聚乙烯网布进行过滤,以防止小杂鱼、蟹和其它有害昆虫等动物入内,更不能将上游发生蚌病的疫区水源引入。肥料消毒 有机肥一定要充分发酵腐熟,使用前用生石灰混合拌匀再全面泼洒,并做到少量多次。药物预防 在蚌病流行季节每半月用消毒剂一次,在大雨过后水体浑浊时应及时用水质改良剂或生石灰控制水质。在水温 1525(特别是春夏之交)时每半月要用一次杀虫剂。(2)蚌病的治疗根据生产实际,现将常见蚌病及其防治方法简单介绍如下:烂鳃 一般鳃软驱灰暗是细菌性鳃病的症状。镜检中发现,细菌性鳃病普遍出现鳃上皮脱落,有时呈小块状,有时为全部分散的单个细胞。防治:用水剂改良剂一次。用

45、二氯消毒剂 3 次,再用豆浆加“蚌康号”泼洒 57 天。烂斧足 有肉眼可见的伤口病灶,呈微黄色。防治:用水质改良剂一次。用含碘消毒剂二次,再用豆浆加“蚌康号”泼洒 57 天。23 24红腐足 溃烂病灶的色泽呈粉红色。防治:用水质改良剂一次。用含碘消毒剂二次,再用豆浆加“蚌康号”药饵泼洒 57 天。胃肠炎 肝色普遍趋淡、停食,随病程发展晶杆体先变柔软,易断,而后渐至消失。外套膜(边缘膜)溃疡 边缘膜会因溃烂而内缩,出现时断时续。植片手术时消毒不严也会使外套膜溃烂穿孔。防治:用水质改良剂一次。用季铵盐消毒剂 3 次。闭壳肌炎 闭壳肌可见明显的炎症病灶,有时呈粉红色。防治:用水质改良剂一次。用二氧化

46、氯消毒剂 3 次。车轮虫病 表现为粘液清淡透明。低倍镜镜检可检出虫体。防治:用敌百虫一次。肾形虫病 表现为粘液稠白。低倍镜镜检可检出寄生虫。防治:用螯合铜一次。线虫病 表现为粘液浓厚微黄。低倍镜镜检可检出寄生虫。防治:用氯菊酯一次。轮虫病 表现为粘液多泡沫或粘染污泥。低倍镜检可检出寄生虫。防治:用灭百可一次。第七讲 珍珠的采收、处理及保存技术一、采收1、收获时间 褶纹冠蚌、背瘤丽蚌育的珠,一般“两夏一冬”就可采收,有的当年植片,当年采收;三角核蚌和其他贝蚌,一般要经过“三夏两冬”才能采收,有核珍珠要比无核珍珠时间短。为什么珍珠形成需要这样长的时间呢?因为无论哪种贝蚌育的珠,也不管培养的是哪种珍

47、珠,都要经历珠囊形成期、珠胚期、珠核期、增圆期、成圆期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所需时间一般需500 天800 天,到了这个时间,就应及时采收,最长的养殖期,也不得超过 1100 天。养殖年限增长,珍珠粒可略微增大,但因蚌分泌功能减退,珠质、珠色远不如适时采收的好,有的还会因珍珠粒增大膨破表皮而脱落,造成不应有的损失。采收珍珠每年有 3 个时间:一是秋末,因为这个季节天气变冷,水的温度下降,育珠蚌分泌珍珠质逐步减慢,促使珍珠的表面逐步变得细腻、色泽光亮;二是冬初,这时育珠蚌已进入半休眠状态,完全停止了分泌珍珠质,所以这个时期采收珍珠质量也是最好的;三是早春,此时不仅珠的质量好,最重要的是这时采珠可以和下一轮育珠手术作业衔接起来,采取先制片,后取珠,可充分利用上一轮年轮育珠蚌做下一轮的制片蚌,还因春天水温升高,利于珍珠伤口的愈合和珍珠生长。夏天是严禁采收珍珠的。主要原因是夏天珍珠质分泌旺盛,造成珠体表面不整齐,质地松、光泽暗淡;同时,由于气温高,珠蚌易感染,容易污染水质,导致珠蚌大量死亡。2、收珠方法 为保证所收珍珠的质量,在收珠前,应抽样检查珍珠层的厚度,按照国际珠宝惯例,所收获的各种规格的商品珍珠,其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