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一、 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包括: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圆柱的认识和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探索规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比的意义、按比分配、比例的意义、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实际问题第三单元:数学百花园第四单元:总复习数的认识、数的计算、方程、比和比例、解决问题、空间与图形、统计和可能性二、 教学目标 1、 圆柱和圆锥(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操作学具等活动经历从实物抽象出圆柱、圆锥几何图形的过程,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2)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经历“由曲变直”的转化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结合
2、具体情境和动手实际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体积、容积。(4)会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5)在观察与分析、操作与实验、探索与发现、归纳与应用的数学活动过程中,体验探索问题的乐趣,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第二单元:比和比例(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简单的数量关系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会求比的未知项。(2)在实际情况中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按比分配的简单问题。(3)联系实际,通过计算、观察思考、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教学活动,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3、并养成自学检验的良好习惯。(4)密切联系实际,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平面图形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力战距离和实际距离,并能解决简单的有并比例尺的实际问题。(5)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的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6)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会解答有关正比例、反比例的实际问题。能利用方格纸等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7)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初步函数思想。3.
4、第四单元:总复习第 1 小节:数与代数(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进行计算,会解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2)使学生掌握所学的一些常风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答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总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的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 2 小节: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的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相交
5、确定一个点” 。(2)能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3)体会两眯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4)知道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5)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6)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和扇形的特征。(7)了解“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度” 。(8)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9)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10)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图形的测量”的教学目标如下:(1)会用题
6、解器题量角或画角,会用三角尺画角。(2)认识长度单位,会简单的换算;能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3)认识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会简单的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这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4)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5)认识体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单位,会简单的换算;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6)会测量某些实物的体积。“图形的变换”的教学目标如下:(1)会用折纸的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2)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照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7、体会图形的相似。(3)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 90 度。(4)能灵活的运用平移或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方向和位置”的教学目标如下:(1)会用表示方位的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3)会看或用评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4)会用数对表示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第 3 小节:统计和可能性。“统计”的教学目标如下:(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必要时可使用计算器)(2)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3)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8、。(4)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可能性”的教学目标如下:(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的。(3)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4)会设计一个符合指定要求的方案。(5)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一单元:重点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难点是利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2、 二单元:重点是理解比以及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会从新的角度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
9、义,并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同时能应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教学措施:、 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充分利用电器,教具,学具,加强直观性教学。、 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1)讲清算理,揭示规律。(2)加强基本训练,大好计算基础。(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饿能力。(1)加强基础训练(2)教给学生解题思路(3)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 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6、注重培养学生各
10、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认真刻苦学习” ,不允许一个人掉队。7、接班后,对所有学生进行成绩摸底,排好、中、差,平时课上提问就有针对性,把提优、补差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为后进生找“小老师” ,做到一帮一。8、严格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不搞“题海战术” ,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五、课时安排:1、圆柱和圆锥- 12 课时 机动 1 课时2、比和比例- 20 课时 机动 1 课时4、绘制校园平面图- 2 课时5、数学百花园- 2 课时6、总复习- 36 课时2014 至 2015 学年度下学期(六年级数学)教 学 进 度 表 计 划 进 度 课时周次起 止月 日 单元(课) 教学内容 课时
11、1 3、2-3、6 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圆柱的认识和表面积;圆柱的体积 42 3、93、13 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圆锥的认识和体积 53 3、163、20 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二单元比和比例探索规律;整理复习;比的意义54 3、233、27 二单元比和比例比的应用;比例的意义 55 3、304、3 二单元比和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56 4、74、10 二单元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与复习 57 4 、134、17 二单元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58 4、204、24 绘制校园平面图;数学百花园绘制校园平面图;黄金比;生活中的黄金比59 4、27 4、30 四单元总复习数的认识 510 5、45、8 四单元总复习数的运算;方程 511 5、115、15 四单元总复习比和比例;解决问题 512 5、185、22 四单元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认识 513 5、255、29 四单元总复习测量 514 6、2 - 6、5 四单元总复习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 515 6、8 6、12 四单元总复习统计和可能性 516 6、15-6、19 总复习 本学期所学知识 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