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好记忆零食篇那 天 路 过 一 个 小 学 , 刚 好 是 放 学 时 候 , 成 群 的 小 学 生 涌 出 校 门 , 而 校 门 外 那 些 零食 小 摊 热 闹 非 常 , 看 着 那 些 孩 子 们 兴 奋 地 举 着 钱 , 挤 向 小 摊 , 然 后 开 心 地 拿 着 小 零食 再 挤 出 来 , 又 勾 起 我 的 回 忆 了 , 思 绪 又 回 到 小 时 候 , 回 想 那 些 伴 我 成 长 的 零 食 烤 红 薯 还 在 乡 下 的 时 候 , 秋 收 时 节 , 也 正 是 农 忙 时 节 , 没 有 母 亲 打 理 午 饭 的时 候 , 哥 哥 和 我 多 是
2、吃 窑 红 薯 了 。 在 老 屋 后 面 的 空 地 里 垒 个 窑 , 放 几 把 草木 进 去 烧 , 等 到 窑 泥 被 烧 得 通 红 通 红 的 , 就 把 几 个 红 薯 丢 到 里 面 去 , 迅 速把 窑 给 推 倒 , 这 样 红 薯 就 给 埋 到 窑 里 了 。 有 一 首 白 话 的 烤 番 薯 童 谣 , 哥 哥常 念 给 我 听 : : 番 薯 番 薯 快 快 熟 , 火 炭 沉 底 , 番 薯 就 熟 。 估 计 在 窑 里 的红 薯 差 不 多 行 了 , 再 把 红 薯 从 窑 坑 里 挖 出 来 , 滚 烫 烫 的 , 皮 已 经 被 烤 得 焦黄 , 香
3、 味 四 溢 。 饿 极 的 我 们 , 早 已 顾 不 上 许 多 了 , 每 次 都 吃 得 满 嘴 的 黑 。只 是 红 薯 好 吃 是 好 吃 , 吃 多 了 就 容 易 打 屁 屁 了 , 嘻 嘻 现 在 街 上 也 经 常 能 看 到 那 种 烤 箱 里 烤 出 来 的 红 薯 , 但 比 起 乡 下 的 窑 红薯 , 那 个 味 道 已 经 找 不 回 来 了 , 但 回 忆 永 远 都 那 么 的 美 好 快 乐 ! 爆 米 花 这 是 我 回 城 后 , 最 感 兴 趣 的 新 鲜 事 物 了 。 “爆 米 花 哩 , 爆 米 花 哩 ”一 个 老 头 扛 着 一 口 葫 芦
4、 一 样 的 家 伙 , 走街 串 巷 地 吆 喝 着 。 安 顿 下 来 后 的 老 头 , 将 米 或 是 玉 米 放 到 那 个 大 葫 芦 里 ,下 面 再 烧 柴 , 一 边 还 摇 着 那 个 葫 芦 肚 子 , 不 一 会 , 就 听 “呯 ”的 一 声 响, 长 长 的 麻 袋 里 , 白 白 的 爆 米 花 就 出 来 了 。 而 那 个 老 头 就 是 那 时 最 受 欢 迎的 魔 术 师 ! 总 记 得 那 时 , 每 当 爆 米 花 的 老 头 来 到 单 位 门 口 摆 摊 , 总 是 院 子 里 孩 子们 最 高 兴 的 时 候 , 大 人 们 排 起 了 长 队
5、, 只 为 了 孩 子 们 那 开 心 的 笑 容 。 也 要感 谢 父 母 , 在 那 个 物 质 匮 乏 的 年 代 , 总 是 尽 其 可 能 , 让 哥 哥 和 我 得 到 快 乐。 棉 花 糖 上 小 学 后 , 第 一 次 知 道 什 么 是 棉 花 糖 了 。 也 是 最 不 可 思 议 的 小 吃 。 几 分 钱 就 能 得 到 一 大 团 , 看 那 个 老 大 爷 把 一 勺 勺 的 糖 放 到 机 器 的 中 间小 口 里 , 一 边 踩 着 踏 板 , 用 一 根 竹 签 , 一 边 来 回 搅 动 拉 出 来 的 糖 丝 , 就 这样 一 圈 圈 的 不 停 搅 动
6、, 慢 慢 地 , 一 大 团 白 白 的 棉 花 糖 就 出 来 了 。 棉 花 能 吃, 还 是 甜 的 ! 天 哪 , 这 可 能 是 我 少 年 时 代 , 最 想 往 的 一 种 东 西 了 , 那 时 总觉 得 那 个 老 大 爷 好 厉 害 啊 。 一 大 团 的 棉 花 糖 , 能 吃 上 好 久 , 放 学 后 , 一 边舔 着 棉 花 糖 , 一 边 回 家 , 每 次 都 是 很 晚 才 回 到 家 , 因 为 要 是 让 父 母 看 见 了, 肯 定 是 免 不 了 一 顿 的 问 责 了 。 酸 梅 粉 一 直 到 现 在 都 很 怀 念 酸 梅 粉 , 怀 念 那
7、种 味 道 。 那 种 小 小 的 包 装 袋 里 , 放 着 一 点 点 的 酸 梅 粉 , 兑 水 来 喝 , 那 感 觉 酸 酸的 , 甜 丝 丝 的 。 还 有 酸 梅 粉 里 面 的 各 式 各 样 的 小 勺 子 , 更 是 女 孩 子 们 追 求的 小 玩 意 , 每 次 买 的 时 候 要 摸 上 半 天 , 以 免 买 到 重 复 花 样 的 勺 子 。 班 上 的女 生 们 也 喜 欢 交 换 不 同 款 式 的 小 勺 子 。 那 时 妈 妈 总 是 恐 吓 我 , 说 酸 梅 粉 是 用 脚 踩 出 来 的 东 西 , 很 脏 的 , 但 一点 都 没 影 响 到 我
8、对 它 的 喜 爱 , 只 是 那 时 收 集 的 很 多 的 各 式 的 小 勺 子 , 早 已经 不 见 了 踪 影 , 曾 经 为 这 难 过 了 很 久 。 冰 棍 这 是 夏 天 里 我 的 最 爱 了 。 那 时 小 学 校 门 外 , 那 个 老 婆 婆 的 小 推 车 里 , 放 了 好 几 个 保 温 瓶 , 里 面什 么 口 味 的 冰 棍 都 有 , 那 时 的 真 的 是 “冰 ”棍 , 除 了 冰 就 是 棍 子 , 绝 对货 真 价 实 。 但 我 最 喜 欢 的 就 是 绿 豆 冰 了 , 买 的 时 候 , 还 要 多 看 看 , 尽 可 能挑 绿 豆 最 多
9、的 那 根 。 价 钱 也 绝 对 的 便 宜 : 5 分 一 根 ! 以 致 于 将 后 来 的 5 毛 一 根 的 “娃 娃 脸 ”冰 淇 淋 惊 为 天 价 了 。 记 得 小 学 五 年 级 的 那 个 暑 假 结 束 前 一 天 , 全 班 进 行 集 体 劳 动 后 , 班 主任 将 剩 下 的 班 会 费 全 拿 了 出 来 ( 因 为 就 要 毕 业 了 ) , 到 学 校 旁 边 的 工 厂 的冰 室 里 , 买 回 来 了 几 大 脸 盆 的 冰 棍 , 全 班 同 学 每 人 三 条 ! 那 天 真 是 过 足 了冰 棍 瘾 了 尽 管 以 现 在 的 眼 光 来 看 ,
10、 那 种 绿 豆 冰 简 陋 不 入 流 , 可 在 童 年 的 我 眼 里却 是 那 么 的 可 爱 。 前 段 时 间 一 时 兴 起 , 买 了 根 绿 豆 冰 , 但 吃 出 来 的 味 道 ,已 经 没 有 从 前 那 样 了 。 酸 野 南 宁 白 话 里 , “野 ”就 是 东 西 的 意 思 , 酸 野 就 是 酸 的 东 西 , 也 就 是 腌酸 品 。 更 有 一 句 响 亮 的 顺 口 溜 : 英 雄 难 过 美 人 关 , 美 人 难 过 酸 野 摊 。 很 不幸 的 是 , 小 小 年 纪 的 我 已 经 深 陷 其 中 了 每 天 放 学 后 , 校 门 外 , 那
11、 个 胖 胖 的 阿 姨 的 酸 野 摊 , 肯 定 会 挤 满 了 学 生, 当 然 女 生 居 多 了 。 很 多 的 玻 璃 缸 摆 满 了 一 小 车 , 翠 绿 的 木 瓜 黄 瓜 片 、 黄澄 澄 的 芒 果 、 白 白 的 萝 卜 条 、 圆 滚 滚 的 牛 甘 果 凡 是 能 腌 制 的 果 蔬 都可 以 买 到 , 而 且 便 宜 , 一 分 钱 两 片 , 随 便 你 挑 , 随 便 你 吃 , 只 要 你 有 钱 就行 。 每 次 吃 完 , 过 足 口 瘾 的 同 时 也 被 辣 椒 给 辣 到 猛 吐 舌 头 。 回 到 家 后 , 自然 饭 量 是 有 所 增 加
12、了 , 因 为 开 胃 啊 , 呵 呵 。 现 在 南 宁 大 街 小 巷 里 , 依 然 能 看 到 酸 野 摊 , 品 种 更 胜 当 年 。 只 是 很 多都 是 用 醋 精 来 腌 制 , 已 经 没 有 当 年 的 味 道 了 糖首推大白兔。那时候的糖,可是个稀缺物,更别说来自上海的大白兔奶糖了。印象中只有过年的时候家里才会买来招待客人的。那时的大白兔,甜啊,一粒的奶糖真能泡出一杯的牛奶来,再看现在的就假多了。记得有次吃过新包装的大包兔,是那种卡通图案的包装纸,当时就把不同的包装袋全收集起来了,就连哥哥都笑话我幼稚。 最喜欢椰子糖,那种方方正正的椰子糖,那时候一毛钱可以得到五粒吧,黑
13、褐色的糖块,带有股幽香,就象现在的咖啡的香味一样,回味无穷。只是现在见得多的都是越南产的了,还是椰子糖原产地就是越南?不得而知了。 跳跳糖,很神奇的一种糖,放到嘴里会有种跳动的感觉,当时真的觉得好奇怪哦,更有高年级的学长们吓唬小学弟学妹,说里面放了虫子所以才会跳! 玻珠糖,一粒粒的,五颜六色,跟平时玩的玻璃弹珠一样大小,估计那时是加了色素了,但就是因为这,才会吸引了无数的孩子们。 叮叮糖,两分钱敲一块。一个大的托盘里,卖糖的大叔手拿一块巴掌大的铁铲,用小锤子“叮、叮、叮”地慢慢敲着,一小块糖块就出来了。那时又叫做牙膏糖,因为卖糖的大叔除了收钱最主要的是收用完了的牙膏,一块牙膏皮换 2 块牙膏糖
14、,呵呵,我都是偷偷拿家里积攒的牙膏皮去换糖吃,为这没少挨父母的骂。 搅糖稀,最喜欢看校门口那个老人搅糖稀了,两根冰棒棍,加一团半透明的糖稀,搅一搅,拉一拉,又好吃好玩,什么价位都有,只是现在看来不太卫生,但也没听说哪个学生吃了拉肚子或是出事。 砂糖(黄糖),以前的是成块的,一般只有过年时候才得发,且很少。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去偷吃。当然每次被骂的都是哥哥了。 无花果 最怪的果,无花能长出果来吗?上自然课时老师都教过我们的,植物有花才能有果出来的啊,而且是成丝条的,更是觉得怪了。一毛钱一包的无花果,长长的果条,表面还沾点白白的粉,吃起来有点绵脆的感觉。现在吃的无花果,大多是原果晒干后的,已经没有当初
15、的那种奇怪的感觉了。 炒瓜子 那时候电影院门口卖的炒葵瓜子真是香,估计也不会放什么香精的!无公害瓜子,吃那瓜子连壳都要含到味淡了去那时 1 毛 8 一包的瓜子,经常拿 2 毛去,剩下 2 分刚好可以买四颗的水果糖,可以和哥哥平分了。 九制陈皮 小时侯,哥哥和我时不时问爸爸要一毛钱买一包“九制陈皮”,一起吃的时候总是我吃得最多,因为我是嚼着吃,而哥哥是含着慢慢品的,因此总是哥哥最吃亏!那时也很奇怪,因为听哥哥说陈皮是用桔子皮做成的,可我还是没弄明白,因为我尝过晒干了的桔子皮,什么味道也没有 聪明豆 一粒粒青青的绿豆子,其实就是豌豆,只不过炸过后,外表还沾了点盐粒,吃起来甜脆的感觉。也真的佩服当时
16、的商家,起这么个绝佳的名字,那时我班上的一个同学,总喜欢去买来吃,因为他的学习成绩总是全班第一名,不过是倒数的,嘻嘻 话芒条 一毛钱一小包的话芒条,其实就是腌制干了的芒果条,不过记得那时的芒果条都特别的咸,总能放在嘴里含上好长一段时间呢,而且估计是加了色素的原因,吃完话芒条后,整个舌头都是黄色的,怪吓人的,也正因为如此,每次吃完话芒条后总被精明的母亲给逮到,呵呵 泡泡糖 小小的长方块,用红一半白一半的纸包着,上面有一个小姑娘吹泡泡,在“大大”出世以前的绝对“大哥大”,小学时期最有名气的就数它了。 泡泡糖,最让我气馁的食品。因为自打认识泡泡糖以来,到现在,我都没学会吹泡泡糖,真是超级郁闷啊!每次
17、买了泡泡糖,都让给同桌的男生,因为他是全班吹泡泡糖高手,我则成了最佳看客。 现在基本人人嘴巴里都是口香糖了,出不来那么大的泡泡了 饮 料 以前的饮料,不象现在的橙汁或是可乐,可以随时能喝到,因为经济因素是一大关键,只有逢年过节或是家里来客了,才会到小卖部里买上一两瓶。 记得那时南宁市最出名的饮料叫白柠檬和香蕉汽水的,现在想起来那个味道就是糖水,但是在当年,还真的是好喝呀。 我家附近有家啤酒厂,当年可是跟美国的合资厂,所以生产了美国香槟,其实跟现在的香槟有很大的区别,而且那家厂特别是过年还可以供应散装的香槟,因此,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跟在哥哥后面去买散装的香槟酒,看着那金黄色的液体流进入塑料壶里
18、,香味扑鼻,心里那高兴劲啊,无法形容,因为这样,晚上就可以喝到香槟了。 后来这个厂又生产了南宁市第一个自创品牌的凤凰啤酒,那时很好奇,因为大人们都说啤酒是“马尿”,于是第一次偷偷喝啤酒,结果 !%#$body$%*&(&)(!#% 可想而知,就一小杯的量,足足醉了大半天才醒过来。 粉 南宁市一个名副其实的“粉都”,很多人的一天就是从早上一碗粉开始的。 那时家里经济并不太宽裕,父母手头都没多少的零钱供我们花。于是休息日,哥哥和我的另一任务就是去捡废铜烂铁。记得在我们小学对面有一家无电厂,仓库前是一个很大的土坡,那里倒了很多的废元件,因此,每天下午放学后,都会有很多的学生去那里扒,希望能捡到一些废
19、铜,当时一斤的废铜能卖到八块钱,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收获了。每次都和哥哥背着重重的书包,里面装了很多的废铜到破烂王那去卖。 最开心的就是,每次卖完后,哥哥都会买粉给我吃,虽然那时只是八分钱一碗的素粉(当然还要粮票的),只是普普通通的素粉,就连肉片都没有,真的就只有粉和几片青菜叶子,但浓浓的骨头汤煮出来的素粉,直到现在我一直都认为是最好吃,哪怕现在粉的品种推陈出新,但八分钱一碗的素粉在我心中真的是回味无穷 一直都记得,每次把零用钱用光后,不敢再向父母亲要,就偷偷地去抠哥哥房间书架上的那几个易拉罐,因为那里面放了很多的硬币。直到上高中那年,有次跟哥哥整理罐里的硬币,几个罐子的硬币堆在床上,堆成白花
20、花的一个小山包,我看着那些硬币有些沉默,“哥,你知道吗?其实我”哥哥突然笑着对我说:“其实,我一直都知道,小时候你拿罐里的硬币去买零食吃。”我吃惊地抬起头,哥哥宠溺地揉揉我的头发,“小傻瓜,吃惊什么呢?我一直都知道这件事的。你忘了?小时候我们经常去捡废旧、卖鸭毛、攒牙膏皮换钱,我就想看到你舔棉花糖、吃绿豆冰棍时开心的样子。”“哥,我”我哽咽着说不出话,泪水却已经不争气的流了下来。哥哥慌了,忙用手擦去我脸上的泪:“乖,别哭了,等下老妈看见还以为我又欺负你了呢。”听到这话,我笑了,可泪水又流了下来因为如果没有哥哥的呵护,我或许就没有机会留住这么多的零食的记忆了。 许多年后,再回忆起这些,只能感叹时光的流逝,美好的只能是在记忆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