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柏拉图理想国,人们住着共同的房屋,吃着统一的伙食,每个人只有简单的食物和生活必需品,而没有任何私有财产,特别是不能拥有金银等贵重物品。家庭得到改造,不再成为经济单位。男女平等,优生优育。,托马斯莫尔乌托邦,没有私有财产和剥削现象,人们有计划地从事生产,城乡之间没有对立,不需要商品、货币和市场,实行按需分配。主要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公事由集体讨论决定。每天劳动6小时
2、,然后进行科学、艺术和体育等活动。人们之间相亲相爱,过着幸福生活。,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提出“实业制度”,并奔走呼号,希望法国统治者能接受自己的改革方案。 傅立叶提出以“和谐社会”代替资本主义,并在一个农场里进行组建“法郎吉”(和谐社会基本单位)的试验。 欧文是一个工厂主,他曾在自己领导的苏格兰新拉纳克大棉纺厂进行慈善试验。他缩短工时,设立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把一个愚昧黑暗的新拉纳克变成了完善的模范移民区。1824年,他到美洲从事共产主义实验。在印第安那州建立了“新协和”公社,实行财产公有,成年人享有平等的权利。,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毛泽东: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
3、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进行观察和分析的科学方法,概括起来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即第
4、一阶段或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明确把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把高级阶段称为共产主义社会。,(一)物质极大丰富,消费 资料按需分配,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又是共产主义社会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 适应高度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废除私有制,实行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相适应,共产主义社会将按照自然资源的情况和社会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 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一)物质极大丰富,消费资料
5、按需分配,“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局限性: 一方面,它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从而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因而导致劳动能力不同的人们之间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 另一方面,它撇开了人的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只把人当作“劳动者”看待, “按劳分配”原则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它所体现的平等权利“还是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 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的分配方式才能突破这个局限,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生活资料的分配,从而实现分配的真正平等,(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阶级消亡。 国家失去了它的镇压对象和必要性,作为阶级压
6、迫工具的军队、警察、监狱等将失去作用。 战争不复存在。 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业的差别、城市与农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三大差别” 归于消失。 由于阶级消灭、国家消亡和“三大差别”消除,社会关系实现了高度和谐。 共产主义社会不仅社会是和谐的,而且社会与自然之间也达到了和谐。,(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请求恩格斯为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恩格斯回答说,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面一段话外,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这就是:“代替那
7、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的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 旧式分工的消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自由时间的大大延长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人类将最终从支配他们生活和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开始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
8、的必然趋势,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 规律的必然要求,人类的理想,从广义上讲有两类: 一类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理想; 一类是完全脱离客观发展规律而陷入虚幻,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后一种“理想”并不是真正的理想,而只是“空想”或“幻想”。,(一)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一种社会理想,这个理想虽然远大,但它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立的社会发展目标。共产主义理想并不神秘。我们虽然对未来共产主义理想的细节不能进
9、行详尽的描绘,但完全可以根据我们对社会结构的认识,从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状况、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去考察;完全可以根据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对其轮廓和基本特征不断加深认识。而且,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不靠什么神秘的力量或奇迹,而是靠社会的发展,靠人的实践。,(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第一,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 第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已经并正在用事实证明着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第三,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包含着人的努力奋斗。,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一)
10、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 工人阶级深受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为争取自身的解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奋斗的最高纲领。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的要求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具有一致性。工人阶级的解放与全人类的解放是完全一致的。工人阶级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它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使自己最后得到彻底解放。争取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最终实现,不仅是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标志,也是全人类得到解放的根本要求和体现。,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
11、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 实践过程,(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公产主义社会过度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好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衰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二)当代资本主义
12、的衰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 实践过程,(三)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 实践过程,(三)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在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13、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一、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是一个客观的过程,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决不能不顾客观规律的制约而盲目地超越阶段,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否则,就会付出代价,阻碍社会的发展。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牢固地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来自于对于历史发展规律、实现共产主义客观必然性的正确认识。 对于实现共产主义客观必然性的正确认识的掌握,要求我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我们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