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案例分析本组人员:朱军吉崔健魏鑫一、心理困惑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大学生们。在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阶段的今天,大学校园已不再是悠悠的 “象牙塔 ”大学生们在校期间面临着各方面的心理冲突与心理困惑。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大学生是现代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关系着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一、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表现 1、 不适应带来的困惑2、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困惑3、恋爱的心理困扰4、自我意识的冲突与缺失 5、择业压力引发的心理障碍二、大
2、学生心理困惑产生的原因1、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的加剧,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与压力感,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不断趋于利益化与现实化;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增加,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危机;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爆炸性的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技术知识的更新;工业化、都市化、人口高度集中,造成了居住与交通的日益拥挤;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等等,这些都可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给当今人类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大学生作为敏感的知识分子群体,更容易感受到这种来自社会的压力。大学四年他们始终似乎都能感觉得到这种压
3、力而经常处于这样的应急状态,恰恰是心理疾患产生的外界因素。2、学校因素学校是给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首先,环境、角色变换、生活以及学习上的变化引起心理的不适应,这主要是进入大学后,亲情、友情和故乡自然之爱的缺失,导致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唤起了他们的思乡情绪。其次是教育过程的影响。中学时代的教育误导;有的学校强调知识教育,专业教育,不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突出智育成分,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及社会实践;专业设计不合理,根本就没有应有的师资与教学设备;有许多大学生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求把书读 ”,导致他们淡化参与各种有益活动的意识。同时极少数教师教书育人思想
4、淡薄, “厌教 ”发牢骚,迎合学生的不良情绪,传播社会的现实与残酷 性,对学生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比如因读书无用而产生的厌学情绪,是学习更加不适应。 3、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自幼生活的环境,家庭环境或早期经历无疑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格。主要表现在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与教养方式。具体表现如下:( 1)父母对子女管教严格,强迫命令,批评指责多,子女在性格上虽然表现出诚实、礼貌、细心、负责,但往往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羞怯、自卑、敏感、唯唯诺诺;( 2)父母过分满足,过分保护,惟恐孩子受挫,这类学生依赖性强,遇事退缩,自制能力和自信心差;(3)父母对其放任自流,很少约束,这种大学生很可能以
5、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很难适应集体生活。长期以来,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学生心理素质与健康人格的培养,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流逐渐减少,特别是在子女考入大学后,父母将更精力转移到经济支持上来,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关注不够。因此家长的教育理念应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更新,做好其心理工作的调节与疏导工作。4、个人因素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大学生的心里发张还不成熟,他们的思维情感处于变化发展动荡期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独立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与他人,不能正确的
6、自我选择与发展,并影响与他人的发展,性的成熟带来性心理的变化,阅历不足理智性差导致的感情与荣誉之间强烈的心理失衡。一个心理暗示的故事 上大学时,为了赚取所的食宿费用,我照顾一位独居的老妇人,做一些杂七杂八的工作。这位老妇人常失眠,往往要吞下一粒安眠药才能安然入睡。一天晚上,老妇人敲开我的门说: “ 很抱歉打扰你,睡不着,安眠药吃光了。不知你身边有没有安眠药? ” 我很快回答: “ 我有,太太。放在楼下,我这就去找一粒给你。 ” 我知道她视力不佳,无法辨别青豆与安眠药丸。我回到楼上,说: “ 这是一颗特大号的安眠药。它很管用。 ” 老妇人当真服下达颗 “ 药丸 ” ,而且睡了她这一生当中睡得最好
7、的一觉。从那天开始,她每天要求我给她那种特殊的 “ 药丸 ” 。三、心理异常及其成因 心理异常是指 偏离正常的心理状态 。 美国出版的 心理异常诊断与统计手册 第三次修订版将心理异常定义为: 发生于个体的一种临床上有意义的行为或心理症候,其特征是与一种痛苦的症状相联系的,或涉及一种以上重要功能的损害 。 其实,在心理学上对正常与异常很难做出一个明确的界定。 心理学上正常与异常仅仅是一种 相对概念 ,差别大多只在量的方面。 对待心理异常的态度: 处罚,认识,帮助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判断标准 正态分布标准: 每人每天洗手次数 社会规范的标准: 当今社会留辫子穿马蹄袖 生活适应的标准: 生活适应困难的人
8、 心理成熟的标准: 心理年龄 个体感受的标准: 莫名其妙的经常性感觉到心理异常的原因 科学研究表明,心里异常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主要是 生理,心理,社会 诸种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的结果。 生物学因素 : 遗传因素,尤其是体型,气质,神经结构的活动特点,能力与性格 例如: 家族神经性疾病的遗传心理学因素 心理学因素: 精神分析学派:潜意识中的动机与压抑 行为主义:不正确的策略,无法应对的 认知理论:错误推论,不适当的归因,不良解决问题思路影响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异常的心理因素 自我同一性的危机: 本我,自我,超我 个性的缺陷: 过于内向,敏感 心理素质不完备: 自控能力,对挫折应对 情绪发展不稳定:
9、最丰富,最动荡,最复杂 性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冲突: 成熟与迷茫社会环境的影响 文化的交叉冲突 ,价值观的冲突 大众传播的媒介影响: 一元到多元社会形态 家庭环境的影响: 恐惧症,强迫症,深虑症,抑郁症 与早期的经历、家庭人际关系、父母教育方式、父母的人格特征等。行为与人格分离 行为偏离问题: 多发生与青少年 ,是 指没有 智力落后 和 精神失常 的情况下,而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和社会评价相违背,在行为上显著的与常态不同,且妨碍青少年对正常社会生活的适应 。 例如: 饮食方面的怪癖,吸毒行为,药物依赖,盗窃,暴力行为,逃学行为人格异常 人格异常是指 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种长期牢固
10、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方式 。 人格异常的人虽然自觉地没有心理和生理症状,但他们的行为经常呈现固定型态的异常反应,不遵循社会行为规范,严重的破坏个人社交或工作上正常功能。 一般开始于幼年,而持续到终生。11种类型的人格异常 妄想型人格异常 分离型人格异常 分裂型人格异常 表演型人格异常 自是型人格异常 反社会型人格异常 边缘型人格异常 回避型人格异常 依赖型人格异常 强迫型人格异常 被动型人格异常人格异常与精神性疾病区别 人格异常 :没有脱离现实,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 精神性疾病: 脱离现实,无法自控性行为变态 恋物癖 窥视癖 暴露癖焦虑症 焦虑症是 以紧张,不安,忧虑,恐惧为主的轻度心理
11、异常 。 焦虑作为一种情绪体验, 人人都有体会 的。 暂时性焦虑不等于心理异常 。恐怖症 恐怖症是指 对某种不具有任何伤害性的事物的不合理的恐怖反应 。 恐高症: 恐尖症: 恐黑症: 旷野恐怖症: 动物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 疾病恐怖症 视线恐怖症 任何刺激都可以成为恐怖反应的对象。 某一学生对 逗号 的恐惧,泛虑症 泛虑症是指 任何时间,任何事物都回引起焦虑反应,没有特定的刺激,明显的外因,个体却感到非常焦虑,且持续一段时间 。 表现: 持续紧张不安,总担心会有不幸发生 过分注意周围的一切和个人内在反应 ,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 头晕,眼花,心悸,身心疲惫,失眠 肌肉紧张,头痛,四肢颤抖,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