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蕃长(fn) 2.畜积(x) 3.恶寒(w)4罪愆(qin) 5.体恤(x) 6.啜菽(chu sh)7籴贵民饥(d) 8.雩而雨(y y) 9.卜筮(sh)二、通假字1大王荒之 同太2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通讻讻,喧扰3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 通智,聪明4小人错其在己者 通措,废弃5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 同悬,悬殊或差距6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通坠,坠落7怪星之党见 通傥,偶然地同现,出现8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通尝,曾经9人袄则可畏也 同妖,怪异的人、事10枯耘失岁 通 ,粗恶不精11田 稼恶 同秽,荒芜12其说甚尔 同迩,近13则日
2、切瑳而不舍也 通磋,切磋14则光晖不赫 同辉,光辉三、古今异义1地有常数矣古义:经久不变的必然性 今义:表示常量的数2本事不理古义:指农事 今义:指本领3勉力不时古义:指人民所服苦役 今义:指努力4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古义:的原因 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5风雨之不时- 2 -古义:不按照时节 今义:时时,经常6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古义:自然的规律今义:迷信的人指上天的意志。四、一词多义1治Error!2道Error!3以Error!4明Error!5之Error!五、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1)是以日进也 日:一天天地(2)孰与物畜而制之 物:像物一样2名词作动词(1)君子道
3、其常 道:遵行(2)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王:称王(3)雩而雨,何也 雨:下雨(4)风雨之不时 时:合乎时宜3名词的使动用法(1)思物而物之 物:使成为物(2)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 后:使在后面跟随(二)动词的使动用法1禹以治,桀以乱 治:使安定太平2孰与骋能而化之 化:使发生变化(三)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贤:有才有德的人2形容词作动词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隆:尊崇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彼作矣,文王康之 康:使快乐、安乐(2)因物而多之 多:使多- 3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怪之 怪:认为奇怪(2)大天而思之 大:认为大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治乱非天也(“也”表示
4、判断)2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者也”表示判断)3夫是之谓人祅 (语意上的判断)(二)省略句1禹以(之)治,桀以(之)乱 (“以”后省略代词“之”)2则王公不以(之)为宝 (“以”后省略代词“之”)3(是)可畏也,而不可怪也 (“可”前省略代词“是”)(三)状语后置句1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于日月”作状语,后置)2繁启、蕃长于春夏 (“于春夏”作状语,后置)(四)宾语前置句1此之谓也 (“此”作“谓”的宾语,前置)2礼义之不愆兮 (“礼义”作“不愆”宾语,前置)(五)定语后置句物之已至者 (“已至者”作“物”的定语,后置)课文译注治 乱 天 邪 ? 曰 : 日 月 、社 会 安
5、定 和 混 乱 是 由 天 决 定 的 吗 ? 回 答 说 : 太 阳 、 月 亮 、星 辰 、 瑞 历 , 是 禹 、 桀 之 所 同 也 ; 禹 以星 星 、 祥 瑞 的 历 象 , 这 在 禹 和 桀 时 是 相 同 的 ; 禹 凭 借 它 们治 , 桀 以 乱 , 治使 天 下 安 定 太 平 , 桀 凭 借 它 们 使 天 下 混 乱 , 所 以 说 社 会 安 定 或Error!乱 非 天 也 。混 乱 不 是 天 能 决 定 的 。Error! 时 邪 ? 曰 : 社 会 安 定 混 乱 是 由 时 令 季 节 决 定 的 吗 ? 回 答 : 农 作 物 繁 启 、 蕃 长 于
6、春 夏 , 畜 积 、 收 藏 于 秋 冬 ,在 春 、 夏 萌 芽 、 生 长 , 人 们 在 秋 、 冬 将 谷 物 积 聚 、 收 藏 起 来 ,是 又 禹 、 桀 之 所 同 也 ; 禹 以 治 ,这 些 在 禹 和 桀 又 是 相 同 的 ; 禹 凭 借 它 们 使 天 下 安 定 太 平 ,- 4 -桀 以 乱 , 治 乱 非 时桀 凭 借 它 们 使 天 下 混 乱 , 所 以 社 会 安 定 混 乱 不 是 时 令 季 节也 。 地 邪 ? 曰 :能 决 定 的 。 社 会 安 定 和 混 乱 是 由 地 决 定 的 吗 ? 回 答 说 :得 地 则 生 , 失 地 则 死 ,
7、 是 又 禹 、 桀 万 物 得 到 土 地 就 生 存 , 失 去 土 地 就 死 亡 , 这 些 在 禹 和 桀 时 又 是之 所 同 也 ; 禹 以 治 , 桀 以 乱 ,相 同 的 ; 禹 凭 借 它 使 天 下 安 定 , 桀 凭 借 它 使 天 下 混 乱 ,治 乱 非 地 也 。 诗 曰 : “天 作 高 山 ,所 以 社 会 安 定 混 乱 不 是 由 地 决 定 的 。 诗 经 上 说 : “天 造 就 高 大 的 岐 山 ,大 王 荒 之 。 彼 作 矣 , 文 王 康 之 。 ”太 王 垦 辟 它 。 百 姓 在 这 里 建 造 房 屋 , 文 王 使 百 姓 安 乐 。
8、 ”Error!此 之 谓 也 。说 的 就 是 这 个 道 理 。Error!天 不 为 人 之 恶 寒 也 辍 冬 , 地 不 为 人 之 恶 辽 远天 不 因 为 有 人 厌 恶 寒 冷 就 废 止 冬 季 , 地 不 因 为 有 人 厌 恶 辽 远也 辍 广 , 君 子 不 为 小 人 之 匈 匈 也就 废 止 广 阔 , 德 行 好 的 君 子 不 因 为 人 格 卑 下 的 小 人 的 喧 扰 就Error!辍 行 。废 止 德 行 。Error!天 有 常 道 矣 , 地 有 常 数 矣 , 君 子天 有 固 定 不 变 的 规 律 , 地 有 固 定 不 变 的 必 然 性 ,
9、 君 子有 常 体 矣 。有 固 定 不 变 的 法 则 。 常 : 固 定 不 变 。 道 、 数 sh :规 律 。 体 : 准 则 或 法 式 。 君 子 道 其君 子 遵 守 他Error!常 , 而 小 人 计 其 功 。自 己 的 常 规 , 小 人 却 计 较 他 自 己 的 功 利 。Error! 诗 曰 : 诗 经 上 说 :Error!“礼 义 之 不 愆 兮 , 何 恤 人 之 言 兮 ! ”“只 要 不 违 背 礼 义 , 何 必 担 心 别 人 说 长 道 短 呢 ! ”Error!此 之 谓 也 。说 的 就 是 这 个 道 理 。 之 : 宾 语 前置 的 标 志
10、 。 Error!楚 王 后 车 千 乘 , 非 知 也 ;楚 王 外 出 时 随 从 的 车 子 有 千 辆 , 不 是 因 为 他 聪 明 ;Error!君 子 啜 菽 饮 水 , 非 愚 也 :君 子 吃 豆 喝 冷 水 , 并 不 是 因 为 他 愚 蠢 :Error!是 节 然 也 。这 些 都 是 不 取 决 于 自 己 的 时 势 、 命 运 的 制 约 导 致 这 样 的 。- 5 -Error!若 夫 志 意 修 , 德 行 厚 , 知 虑 明 , 生 于 今 而至 于 思 想 美 好 , 德 行 宽 厚 , 智 虑 贤 明 , 生 在 今 世 却Error!志 乎 古 ,
11、则 是 其 在 我 者 也 。笃 信 古 道 , 这 些 都 取 决 于 我 们 自 己 了 。Error!故 君 子 敬 其 在所 以 君 子 慎 重 地 对 待 那 些 取 决 于己 者 , 而 不 慕 其 在 天 者 ; 小 人 错 其自 己 的 事 情 , 却 不 羡 慕 那 些 取 决 于 天 的 事 情 ; 小 人 放 弃 那 些Error!在 己 者 , 而 慕 其 在 天 者 。由 自 己 决 定 的 事 情 , 却 指 望 那 些 取 决 于 天 的 事 情 。Error!君 子 敬 其 在君 子 慎 重 地 对 待 那 些 取 决 于己 者 , 而 不 慕 其 在 天 者
12、, 是 以 日自 己 的 事 情 , 却 不 指 望 那 些 取 决 于 天 的 事 情 , 因 此 一 天 天 地进 也 ; 小 人 错 其 在 己 者 , 而 慕 其 在 天 者 ,进 步 ; 小 人 放 弃 那 些 取 决 于 自 己 的 事 情 , 却 指 望 取 决 于 天 的 事 情 ,是 以 日 退 也 。因 此 一 天 天 地 退 步 。 是 以 : 以 是 , 因 为 这 , 因 此 。日 : 名 词 作 状 语 , 一 天 天 地 。 故 君 子 之 所 以 日所 以 君 子 一 天 天进 与 小 人 之 所 以 日 退 , 一 也 。 君 子 小 人进 步 的 原 因 和
13、 小 人 一 天 天 退 步 的 原 因 , 道 理 是 一 样 的 。 君 子 和 小 人之 所 以 相 县 者 , 在 此 耳 。之 间 的 差 别 大 的 原 因 , 就 在 这 里 。星 队 、 木 鸣 , 国 人 皆 恐 。 曰 : 是 何星 星 坠 落 、 树 木 发 出 响 声 , 人 们 都 很 恐 惧 。 说 : 这 是 为 什 么也 ? 曰 : 无 何 也 ! 是 天 地 之 变 , 阴 阳 之 化 ,呢 ? 回 答 说 : 没 什 么 ! 这 些 都 是 自 然 、 阴 阳 二 气 在 发 生 变 化 ,物 之 罕 至 者 也 。 怪 之 , 可 也 ; 而 畏是 万 物
14、 很 少 发 生 的 现 象 。 对 这 些 感 到 奇 怪 , 是 可 以 的 ; 但 是 害 怕Error!之 , 非 也 。它 们 , 是 不 对 的 。Error!夫 日 月 之 有 蚀 , 风 雨太 阳 、 月 亮 出 现 日 食 月 食 , 风 雨之 不 时 , 怪 星 之 党 见 , 是 无 世 而 不不 合 时 宜 , 奇 怪 的 星 星 偶 然 出 现 , 这 些 现 象 没 有 哪 一 个 朝 代 不Error!常 有 之 。曾 出 现 过 。Error!上 明 而 政 平 , 则国 君 圣 明 并 且 政 治 清 平 , 那 么是 虽 并 世 起 , 无 伤 也 ; 上
15、暗即 使 这 些 现 象 在 同 一 时 代 一 同 出 现 , 也 没 有 什 么 妨 害 ; 国 君 昏 暗- 6 -而 政 险 , 则 是 虽 无 一 至 者 , 无并 且 政 治 险 恶 , 那 么 这 些 现 象 即 使 没 有 一 个 发 生 , 也 是 没 有益 也 。 夫 星 之 队 、 木 之 鸣 , 是 天 地 之 变 , 阴 阳 之 化 ,好 处 的 。 星 星 坠 落 、 树 木 发 出 声 音 , 这 些 都 是 自 然 、 阴 阳 二 气 在 变 化 ,物 之 罕 至 者 也 。 怪 之 , 可 也 ; 而 畏 之 ,是 很 少 发 生 的 现 象 。 对 这 些
16、感 到 奇 怪 , 是 可 以 的 ; 但 害 怕 它 们 ,非 也 。则 不 对 。 虽 : 即 使 。 并 世 起 : 在 同 一 时代 一 起 出 现 。 物 : 事 情 , 现 象 。 物 之 已 至 者 , 人 祅 则 可 畏 也 。已 经 发 生 的 事 情 中 , 人 为 造 成 的 反 常 现 象 才 是 可 怕 的 。之 : 与 “者 ”构 成 定 语 后 置 的 标 志 。 与 前 文 的 “物 之 罕 至 者 ”用 法相 同 。 祅 yo : 通 “妖 ”, 指 怪 异 、 邪 恶 的 事 或 人 。 可 : 值 得 。 楛 耕 伤 稼 , 枯 耘 失 岁 ,耕 作 粗
17、恶 不 精 而 伤 害 庄 稼 , 锄 草 粗 恶 不 精 而 失 去 好 收 成 ,政 险 失 民 , 田 稼 恶 , 籴政 治 险 恶 而 失 去 民 心 , 田 地 荒 芜 而 庄 稼 收 成 不 好 , 米 很 贵 百 姓贵 民 饥 , 道 路 有 死 人 : 夫 是 之 谓 人 祅 。买 不 起 而 挨 饿 , 道 路 上 有 饿 死 的 人 : 这 些 都 是 人 为 造 成 的 反 常 现 象 。Error!Error!政 令 不 明 , 举 错 不 时 , 本 事政 府 发 布 的 法 令 不 明 确 , 措 施 不 合 时 宜 , 具 有 根 本 意 义不 理 , 勉 力 不
18、 时 , 则 牛 马的 农 业 生 产 管 理 不 好 , 不 顾 农 时 让 百 姓 服 劳 役 , 那 么 牛 就 会 生 出 马 ,相 生 , 六 畜 作 祅 : 夫 是 之 谓 人 祅 。马 就 会 生 出 牛 来 , 家 畜 就 会 出 现 反 常 : 这 些 都 是 人 为 造 成 的 反 常 现 象 。错 : 通 “措 ”, 措 施 。 本 事 : 指 农 业 生 产 。 勉 力 : 力 役 , 老 百 姓所 服 的 劳 役 。 六 畜 ch : 指 家 畜 ch 。 作 : 发 生 、 出 现 。 礼 义 不 修 , 内 外 无 别 , 男 女 淫 乱 , 则 父 子 相礼 义
19、 不 整 顿 , 内 外 没 有 分 别 , 男 女 淫 乱 , 那 么 父 子 就 会 相 互疑 , 上 下 乖 离 , 寇 难 并 至 : 夫 是猜 疑 , 君 臣 上 下 就 会 相 互 背 离 , 外 寇 内 乱 就 会 一 并 到 来 : 这 些 都 是之 谓 人 祅 。人 为 造 成 的 反 常 现 象 。 修 : 整 治 。 乖 离 : 背 离 。 寇 : 外寇 , 敌 人 。 难 nn : 灾 难 , 内 乱 。 祅 是 生 于 乱 。 三人 为 造 成 的 反 常 现 象 是 产 生 于 昏 乱 中 。 如 果 上 述 三 类者 错 , 无 安 国 。人 为 造 成 的 反
20、常 现 象 交 错 发 生 , 就 不 会 有 安 宁 的 国 家 了 。其 说 甚 尔 , 其 灾有 关 人 为 造 成 的 反 常 现 象 , 道 理 很 浅 近 , 但 它 们 造 成 的 灾 祸Error!甚 惨 。 可 畏 也 , 而 不 可 怪 也 。却 十 分 惨 重 。 这 些 是 可 怕 的 , 但 不 应 该 感 到 奇 怪 。Error!- 7 -传 曰 : “万 物 之 怪 ,古 代 解 释 经 文 的 书 籍 上 说 : “宇 宙 间 万 事 万 物 的 怪 异 现 象 ,书 不 说 。 ” 无 用 之 辩 , 不 急 之 察 ,经 书 上 不 作 任 何 解 释 说
21、 明 。 ”没 有 用 处 的 辩 说 , 不 紧 要 的 明 察 ,Error!弃 而 不 治 。应 该 抛 弃 不 去 研 究 。Error!若 夫 君 臣 之 义 、 父 子 之 亲 、 夫 妇 之 别 ,至 于 君 臣 之 间 的 道 义 、 父 子 之 间 的 亲 情 、 夫 妻 之 间 的 区 别 ,则 日 切 瑳 而 不 舍 也 。就 应 该 天 天 切 磋 研 究 而 不 能 舍 弃 了 。 瑳 : 通“磋 ”。 雩 而 雨 , 何 也 ? 曰 : 无 何 也 ,祭 神 求 雨 后 真 的 下 雨 了 , 为 什 么 呢 ? 回 答 说 : 没 什 么 ,Error!犹 不 雩
22、 而 雨 也 。如 同 不 祭 神 求 雨 却 下 了 雨 。Error!日 月 食 而 救 之 ,出 现 日 食 月 食 后 采 用 一 些 办 法 去 营 救 太 阳 、 月 亮 ,天 旱 而 雩 , 卜 筮 然 后 决 大 事 , 非 以 为出 现 天 旱 后 就 去 祭 神 求 雨 , 占 卜 算 卦 后 才 决 定 大 事 , 君 子 不 认 为 这 样 做 就得 求 也 , 以 文 之 也 。能 得 到 祈 求 的 结 果 , 只 不 过 是 用 这 样 的 方 式 来 文 饰 自 己 应 对 的 事 情 。Error!Error!Error!故 君 子 以 为 文 , 而 百 姓
23、 以 为所 以 君 子 认 为 这 是 一 种 文 饰 , 但 百 姓 却 认 为神 。 以 为 文 则 吉 , 以 为 神是 有 一 种 灵 验 。 认 为 是 一 种 文 饰 就 会 大 吉 大 利 , 认 为 是 有 一 种 灵 验则 凶 也 。就 会 导 致 凶 险 。在 天 者 莫 明 于 日 月 , 在 地生 在 天 上 的 东 西 没 有 比 太 阳 月 亮 更 明 亮 的 了 , 生 在 地 上者 莫 明 于 水 火 , 在 物 者 莫 明 于的 东 西 没 有 比 水 火 更 明 亮 的 了 , 生 在 自 然 万 物 中 的 东 西 没 有 比珠 玉 , 在 人 者 莫 明
24、 于 礼 义 。珠 玉 更 明 亮 的 了 , 生 在 人 类 社 会 中 的 东 西 没 有 比 礼 义 更 明 亮 的 了 。明 : 明 亮 , 耀 眼 。于 : 介 词 , 比 。 故 日 月 不 高 , 则所 以 如 果 太 阳 、 月 亮 不 在 高 空 , 那 么 它 们 的光 晖 不 赫 ; 水 火 不 积 ,光 辉 就 不 会 显 耀 ; 如 果 水 不 积 聚 得 深 厚 广 阔 , 火 不 积 聚 成 熊 熊 大 火 ,则 晖 润 不 博 ; 珠 玉 不 睹 乎那 么 它 们 的 火 光 水 泽 就 不 会 大 ; 如 果 珠 玉 的 光 彩 不 显 露 在 外 面 让 人
25、外 , 则 王 公 不 以 为 宝 ; 礼 义 不 加看 到 , 那 么 天 子 诸 侯 就 不 会 把 它 们 当 作 宝 贝 ; 如 果 国 家 不- 8 -Error!于 国 家 , 则 功 名 不 白 。施 行 礼 义 , 那 么 功 业 、 名 声 就 不 会 显 著 。Error!故 人 之 命 在 天 , 国 之 命 在所 以 人 的 命 运 取 决 于 自 然 , 国 家 的 命 运 取 决 于礼 。 君 人 者 隆 礼 尊 贤 而 王 , 重礼 。 统 治 人 民 的 君 主 尊 重 礼 和 有 才 德 的 贤 人 就 能 成 就 王 业 , 重 视法 爱 民 而 霸 , 好
26、 利 多 诈 而 危 , 权 谋 、法 度 、 关 爱 人 民 就 能 称 霸 诸 侯 , 贪 利 多 诈 就 会 陷 入 危 险 , 玩 弄 权 术 、Error!倾 覆 、 幽 险 而 亡 矣 。倾 轧 陷 害 臣 民 、 阴 暗 险 恶 就 会 灭 亡 。Error!大 天 而 思 之 , 孰 与 物 畜 而认 为 天 伟 大 而 思 慕 它 , 哪 里 比 得 上 把 它 当 成 物 一 样 畜 养 并 且制 之 ! 从 天 而 颂 之 , 孰 与 制 天 命 而控 制 它 呢 ! 顺 从 天 而 歌 颂 它 , 哪 里 比 得 上 掌 握 天 的 规 律 而Error!用 之 !利
27、用 它 呢 !Error!望 时盼 望 有 利 的 时 令而 待 之 , 孰 与 应 时 而 使 之 ! 因 物而 等 待 它 , 哪 里 比 得 上 顺 应 眼 下 的 时 令 而 使 用 它 呢 ! 依 靠 万 物而 多 之 , 孰 与 骋 能 而使 它 自 然 增 多 , 哪 里 比 得 上 施 展 才 干 来 使 万 物 产 生 符 合化 之 ! 思 物 而 物 之 , 孰需 要 的 变 化 呢 ! 想 得 到 万 物 、 想 使 它 成 为 自 己 的 物 , 哪 里Error!与 理 物 而 勿 失 之 也 !比 得 上 治 理 好 万 物 而 不 失 去 它 们 呢 !Error
28、!愿 于 物 之希 望 了 解 万 物 产所 以 生 , 孰 与 有 物 之 所 以 成 ! 故 错 人生 的 原 因 , 哪 里 比 得 上 掌 握 万 物 长 成 的 规 律 呢 ! 所 以 放 弃 人 的 努 力而 思 天 , 则 失 万 物 之 情 。而 思 慕 天 , 就 违 背 了 万 物 的 实 情 。 于 : 取 , 获 得 ; 了 解 。 有 : 拥 有 ,掌 握 。 所 以 : 的 原 因 。 1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评析 认为天伟大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而控制它呢!顺从天而歌颂它,哪里比得上掌握它的规律而利用它呢!文中荀子
29、首先指出,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界的变化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大自然有- 9 -自己的运行规律,人应该“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 ,荀子还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物畜而制之” “骋能而化之” ,人应该在了解、掌握天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的才能智慧驾驭自然、征服自然,使自然万物都能更好地生长并能为人类服务。2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评析 统治人民的君主,尊崇礼和尊重有才德的贤人就能成就王业,重视法度、关爱人民就能称霸诸侯,贪利多诈就会陷入危险,玩弄权术、倾轧陷害臣民、阴暗险恶就会灭亡。作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继承了孔子“
30、为国以礼”和孟子的“仁政”思想,主张君主要礼贤下士,让百姓懂得礼仪教化, “爱民”如子,这样才有一个贤臣治国、百姓识礼而成就霸业与王道的好局面,百姓才不会尔虞我诈,社会自然安定有序。同时,荀子从“人性恶”的角度出发,也认为“法治”是社会走向安定太平的重要手段,治理国家要礼法并重,这种思想为他的学生韩非子的法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3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评析 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都要遵守一定的准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
31、德载物。 ”自然界都要遵循一定规律,要想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也该遵循礼义。问题 1 选文第 1段荀子以自问自答的形式,以大量的事例充分证明了什么观点?明确 充分证明了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和混乱没有决定作用。问题 2 选文第 2段最后引用诗经语,回答了什么问题?明确 回答了做人应按什么准则行事这一问题。问题 3 选文第 3段通过君子与小人的对比,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 要慎重地对待取决于自己的事情,不放弃自己的努力。问题 4 选文第 4段通过分析星坠、木鸣这些怪异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与人世间的安定与混乱的关系,阐明了什么道理?明确 阐明了人们对天地四时的种种怪异现象不应该害怕的道理。问题 5
32、选文第 5段用“人祅则可畏也”回答了什么问题?明确 回答了既然天地四时的种种怪异现象并不可怕,那么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才是最可怕的这一问题。问题 6 选文第 6段,剖析祭神求雨等迷信活动的实质说明了什么?明确 说明天地自然的发展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破除迷信是凶险的。- 10 -问题 7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人应当在哪些方面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明确 从大的方面说,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其固有规律,按规律办事;治理国家应以礼义规范人的行为,避免人的失误导致混乱。从小的方面说,治理家庭应注重伦理道德的修养;个人的工作学习,应相信自我,努力奋斗,克服盲目崇拜和自卑的
33、心理,以自己的行动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 B.Error!C.Error! D.Error!解析:A.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B.介词,从;介词,在。C.对感到奇怪;奇怪的现象。D.均为“治理” 。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均为通假字的一组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A 项,无通假,通“尝” ,曾经;B 项,无通假,通“措” ,放弃;C 项,均通“智” ,智慧,聪明;D 项,均无通假。答案:C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本
34、事不理 B风雨之不时C地有常数矣 D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解析:A.“本事” ,古义为“农事” ,今义为“本领” 。B.“不时” ,古义为“不按时节” ,今义为“时时、常常” 。C.“常数” ,古义为“经久不变的必然性” ,今义为“表示常量的数” 。D.“德行” ,古今义相同。答案:D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因物而多之A是以日进也 B君子道其常C文王康之 D大王而思之解析:例句中“多”为“使多” 。A.“日”名词作状语, “一天天地” 。B.“道”名- 11 -词作动词, “遵行” 。C.“康”使动用法, “使快乐” ,和例句相同。D.“大”意动用法,“认为大”
35、。答案:C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畜,或称“六牲” ,是六种家畜的合称,即马、牛、羊、猪、狗、鸡。B传,替经书作注的著作。一般由他人记述,例如春秋左氏传 。它属于古籍注释体例之一。C “书不说”的“书” ,指的是“六经” ,即诗 书 礼 易 春秋 论语 。D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 ,用蓍草称“筮” ,合称“卜筮” 。解析:“六经”即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
36、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则光晖不赫 (显耀)B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隆重)C大天而思之 (思慕)D孰与应时而使之 (哪里)解析:B 项中“隆”为“尊重”之意。答案:B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Error! B.E
37、rror!C.Error! D.Error!解析:A.“于”均为介词, “比” 。B.结构助词“的” ;代词,指天。C.表顺承, “就” ;表递进, “并且” 。D.表因果, “那么” ;表转折, “却” 。答案:A- 12 -8下列关于选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荀子认为推崇礼制,尊重贤人,就可以统治天下;重视法制,爱护人民,就可以称霸。B “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这句话是说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国家的命运取决于怎样对待礼制。C选文中,荀子谈治理国家的几个原则时,特别强调了礼义,这是与孔孟思想一脉相承的。D选文使用排比,铺陈渲染,使文章节奏鲜明,又气势磅礴,既层层递进,又丝丝入扣。
38、解析:B 项“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错误。原文中说人的命运取决于他以何种态度对待自然。答案:B9用“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一句作结尾说明了什么?答:_答案:充分说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何鉴,字世光,浙江新昌人。成化五年进士,授宜兴知县。征拜御史,巡宣府、大同。劾巡抚郑宁以下数十人不职,按裨将孟玺等罪。还巡太仓。总督太监犯法,逮治之,为所构,下锦衣狱。得释,再按江北。凤阳皇陵所在,近境取寸木,法皆死,陵军多倚禁虐民。鉴请以山麓为限,他樵采勿禁,遂著为令。出为河南知府,振累岁饥,条行荒政十事。历四川左、右布政使。弘治六年,
39、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江南,兼理杭、嘉、湖三府税粮。苏、松水灾,用便宜发漕米十五万石振之。与侍郎徐贯疏吴淞、白茆诸渠,泄水入海,水患以除。复巡抚山东,迁刑部侍郎。母忧去。十八年还朝。时承平久,生齿日繁。孝宗览天下户籍数乃视国初反减,咎所司溺职,欲厘正之。敕鉴以故官兼左佥都御史往河南、湖广、陕西阅实户口。因疏善后十事及军民利病以闻。会孝宗已崩,武宗悉采纳之。正德二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鉴前抚江南,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嗛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六年正月,召为刑部尚书。八年,宣府送迤北降人脱脱太等至京,命充御马监勇士。鉴等上言:“今使降人出入禁中,假宠逾分,且生慢侮
40、。万一北寇闻之,潜使黠贼伪降,以为间谍,宁不为将来患哉?”帝不听。宁王宸濠谋复护卫,鉴力遏之。都督白玉以失事罢,厚贿豹房诸幸臣求复,鉴执不从。诸幸臣嗾诇伺者发鉴家僮取将校金钱,言官遂交章劾鉴,致仕去。阅九年卒,年八十。(选自明史何鉴传 ,有删改)- 13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嗛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B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嗛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C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嗛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
41、免/D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嗛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解析:从动词“按”分析,宾语应该是“张文冕罪” ,这个短语后要停顿,这就排除了A、C 两项。从名词“文冕”分析,动词“亡去”后要停顿;从副词“遂”一般在句首以及动词“坐”分析, “罚米”后要停顿。这就排除了 B项。答案:D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等。B荒政,遇到灾荒时,朝廷制定的如何管理灾民的临时政策。C生齿,古时以婴儿长出乳齿后才登入户籍,后用以指人口。D幸臣,指被皇帝亲信、宠爱的臣子,也就是指得宠的臣子
42、。解析:B 项, “管理灾民的临时政策”错误, “荒政”指为应付灾荒而采取的赈灾对策。答案:B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鉴恪尽职守,严格执法。何鉴巡视宣府、大同时查办了巡抚郑宁的副将孟玺等人的罪行,巡视太仓时逮捕并法办了违犯法令的总督太监。B何鉴一心为公,关心民生。苏、松两地发生水灾,何鉴开仓发放漕粮赈灾,后与侍郎徐贯一起疏通吴淞、白茆一带的许多水渠,消除此地水患。C何鉴做事认真,皇帝认可。孝宗发现国家人口增加但户籍数减少,就令何鉴核查,后来何鉴上书陈述对瞒报户籍的军民的处理意见,朝廷认可。D何鉴不畏权势,遭遇弹劾。宁王朱宸濠想恢复护卫的职务,因渎职罢官的都督
43、白玉想恢复官职,何鉴都坚决阻止。由于小人作祟,何鉴后被谏官弹劾辞官而去。解析:C 项, “何鉴上书陈述对瞒报户籍的军民的处理意见”错误,原文有“因疏善后十事及军民利病以闻” ,意思是上书陈述善后处理的十个问题和军民的利益与疾苦。答案:C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凤阳皇陵所在,近境取寸木,法皆死,陵军多倚禁虐民。- 14 -译文:_(2)万一北寇闻之,潜使黠贼伪降,以为间谍,宁不为将来患哉?译文:_答案:(1)凤阳是皇陵所在地,若就近砍伐一寸树木,依据法律都应处死,护卫皇陵的士兵多依仗法律禁令残害百姓。(2)万一北方敌寇听说这件事,暗中派狡猾的贼寇假装降服,充当间谍,不就成了将
44、来的祸患了吗?参考译文:何鉴,字世光,浙江新昌人。考中成化五年进士,任命为宜兴知县。征召进京任命为御史,巡视宣府、大同。弹劾巡抚郑宁以下数十人不称职,并查办副将孟玺等人的罪行。回京后又巡视太仓。总督太监犯法,何鉴将他逮捕并治罪,被他诬告陷害,被关入锦衣监狱。得到释放后,又巡视江北。凤阳是皇陵所在地,若就近砍伐一寸树木,依据法律都应处死,护卫皇陵的士兵多依仗法律禁令残害百姓。何鉴请求以山脚为界限,别处打柴采摘不受限制,于是成为法令。出任河南知府,赈济多年的饥荒,颁布实施十项赈灾措施。历任四川左、右布政使。弘治六年,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江南,并兼管杭、嘉、湖三府的税粮。苏、松两地发生水灾,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断,开仓发放五十万石漕粮赈灾。同侍郎徐贯一起疏通吴淞、白茆一带的许多水渠,排水入海,消除了水患。又巡抚山东,升任为刑部侍郎。因母丧离职。弘治十八年,回朝。当时社会太平已久,人口日益增加。孝宗查看天下户籍数比建国初期反而减少了,便责备主管官吏渎职,决心加以整治查办。命令何鉴以原任官职兼任左佥都御史前往河南、湖广、陕西核查户口。何鉴于是上书陈述善后处理的十个问题和军民的利益与疾苦。时逢孝宗驾崩,武宗全部采纳了这些建议。正德二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何鉴先前巡抚江南,曾查办千户张文冕的罪行,张文冕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