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年高考语文 选择题满分攻略 专题10 文言文选择题提升演练.docx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029142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 选择题满分攻略 专题10 文言文选择题提升演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高考语文 选择题满分攻略 专题10 文言文选择题提升演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高考语文 选择题满分攻略 专题10 文言文选择题提升演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年高考语文 选择题满分攻略 专题10 文言文选择题提升演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年高考语文 选择题满分攻略 专题10 文言文选择题提升演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 10 文言文选择题提升演练【做题方法再回顾】利用题面,整体感知。把握大意,由后做起。提要概括,理清思路。若有不会,随它而去。实词解释,注意迁移。句子翻译,重点词语。【精编提升练】(精选联考练)慕客绍宗,慕客晃第四子太原王恪后也。尔朱荣即其从舅子也。值北边挠乱,绍宗携家属诣晋阳以归荣,荣深待之。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固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绍宗对曰:“公既身控神兵,心执忠义,忽欲歼夷多士,谓非长策,深愿三思。 ”荣不从。纥豆陵步藩逼晋阳,尔朱兆击之,累为步藩所破,欲以晋州征高祖共图步藩。绍宗谏日:“今天下扰扰,人怀觊觎,正是智士用策之秋。高晋州

2、才雄气猛,英略盖世,譬诸蛟龙,安可借以云雨!”兆怒,禁止绍宗,数日方释。及高祖举义信都,兆乃抚膺自咎,谓绍宗曰:“必用卿言,争岂至此!”后高祖从邺讨兆于晋阳,兆自缢而死。绍宗遂携荣妻子及兆余众自归。高祖仍加恩礼,所有官爵并如故。天平二年,行扬州刺史,寻行青州刺史。丞相府记室孙搴属绍宗以兄为州主簿,绍宗不用。搴谮之于高祖,云:“幕容绍宗尝_登广固城长叹,谓其所亲云大丈夫有复先业理不 。 ”由是征还。元象初,进爵为公,除度支尚书。侯景反叛,诏绍宗节度三徐、二兖州军事,与高岳等出讨。于时景军甚焱。与景接战,诸将无肯先者,绍宗麾兵径进,诸将从之,因而大捷,景遂奔遁。西魏遣其大将王思政入据颍州,绍宗与太

3、尉高岳、仪同刘丰等率军围击,堰洧水以灌之。未几,与丰临堰,见北有尘气,乃入舰同坐。暴风从东北来,远近晦冥,舟缆断,飘舰径向敌城。绍宗自度不免,遂投水而死,时年四十九。绍宗死后,三军将士莫不哀痛悲惋。赠使持节,谥日景惠。(节选自北齐书慕容绍宗传 )10. 下 列 对 文 中 画 波 浪 线 部 分 的 断 句 ,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A. 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B. 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C. 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

4、驭吾欲困百官出迎2仍悉诛之尔谓可不D. 及荣称兵人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州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名,此处称呼高晋州,是以对方在晋州任刺史称呼其人。B. 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C. 节度是管理、调度的意思,唐代设立的节度使为地方军政长官,朝廷赐以旌节。D. 赠指追赠,是朝廷对有贡献的官员在退休时或对殉职、阵亡者给以官爵等荣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绍宗善于识人,反对联合高祖。尔朱兆想

5、联合高祖共同对付步藩,绍宗认为不能给高祖发展壮大势力的机会,尔朱兆不听,最后被高祖攻讨。B. 绍宗不徇私情,遭到小人诬陷。孙搴请求绍宗委任兄长作州主簿,绍宗没有答应,于是孙搴向高祖进谗言,高祖产生疑虑,将绍宗召回都城。C. 绍宗勇猛善战,平定侯景叛乱。侯景军队人多势众,同侯景军接战后,诸将都不肯冲锋在前,绍宗则挥兵猛进,诸将紧随其后,取得大捷。D. 绍宗精忠报国,不幸以身殉职。王思政围困颍州,绍宗等人用水灌之法对敌,暴风扯断其乘坐船只的缆绳,船径直冲向敌营,绍宗投水自杀。【答案】10. C 11. D 12. D 【10 题】“入”的地点是“洛” , “私告”的宾语是“绍宗” ,排除 B 项、

6、D 项。 “繁盛” ,繁荣兴盛,繁多昌盛,不应该断开;“尔”是你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 A 项。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1 题】D 项, “在退休时”说法有误。 “追赠” ,在人死后授予某种官职、称号等,追赠的对象为死者。故选 D。【12 题】D 项, “王思政围困颍州”有误,原文是“绍宗与太尉高岳、仪同刘丰等率军围击” ,故选 D。

7、3(押题原创练)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刺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 ”乃归直取牛。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 ”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

8、何可以复?盗贼之何害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 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兴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

9、录。 ”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 ”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帝默然。(节选自辽史 ,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

10、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B.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C.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D.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4B. 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 “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C. 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

11、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文中是“史官”的意思。D. 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一般来说,开国皇帝称“祖” ,第二代以后的多称“宗”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受到损害,退钱领回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B. 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C. 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

12、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D. 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答案】10. C 11. B 12. D 【10 题】注意“内省嗜欲” “外罢游幸”结构对称,中间断开, “安静”作“海内”的谓语。【11 题】 “帑”的解释和“廪”的解释刚好相反。【12 题】“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说法错误,皇上命他删去,他先是删了,出宫之后又记录了下来。参考译文: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萧安抟之孙。少年时好学,成年后到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996)开始出任官职。家中有一头牛,不听使唤,其奴仆得到好价

13、钱将它卖了。韩家奴说:“自己得利,让别人受害,我不能这么做。 ”便退了钱取回了牛。二十八年(1010) ,主管南京栗园。重熙初年,任同知三司使事。四年(1035) ,皇上跟他交谈,觉得他有才,让他做个诗友。曾经从容地问他:“你在京外做官有特别的见闻吗?”韩家奴说:“臣只知炒栗子:小的熟了,那么大的一定是生的;大的熟了,则小的一定焦了。要让大栗小栗都熟,这才是尽善尽美。别的事我就不知道了。 ”因为曾掌管栗园,所以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大笑。当时诏令天下陈说治国之道的关键,诏令问:“徭役不曾比从前增加,征伐之事也不常有,谷子丰收了,府库仓廪也充实了,然而百姓却加重困苦的程度,难道是做官的怠慢疏忽、做

14、百姓的懒惰吗?现在的徭役5哪一种最重?哪一种尤其烦苦?将哪一项减省则能得益?用什么办法可以恢复补役之法?用什么办法可以防止盗贼的蠹害?”韩家奴回答说:“臣见近年以来,高丽不曾宾服,阻卜仍然强大,备战防守之举,实在不能停止。前者选派富民防边,自备粮草。道路甚远,又多险阻,动辄积年累月;等到到达屯所,费用已用去过半;一头牛一驾车,只见人去,很少有回来的。没有男丁的家庭,要用两倍的耗费去雇人租车,人们都害怕劳苦,半途逃亡,所以戍卒的军粮多数不能得到供应。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至于有卖儿子、割让田地而不能偿还的人。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那么就用年轻力壮之人补充。在鸭绿江以东,戍役情

15、况大抵如此。我听说唐太宗向群臣请问治盗的关键,都说:严刑峻法。 太宗笑着说:盗贼之所以滋生,是因为无限制地征收赋税,以致民不聊生。现在我在内节制嗜欲,在外停止巡游,使天下安静,那么盗贼自然就没有了。 由此看来,盗贼之寡多,都是因为衣食之丰俭、徭役之轻重不同所致。愿陛下裁定。 ”提升为翰林都林牙,皇帝又下诏晓谕他:“我将翰林之职授予你。我的起居状况,都要据实记录。 ”从此一天天被亲近和信任,每当入内侍候,皇上都赐给他座位。遇到美好之日,皇上同他一起饮酒赋诗,相互敬酒,君臣之互相投合,无人能比。韩家奴知无不言,即使是诙谐戏谑之言,也不忘做规劝讽谏之语。韩家奴每次见到皇上出猎,没有一次不加以劝谏的。

16、适逢有司上奏,皇上狩猎于秋山,熊、虎致伤致死数十人,韩家奴将此事记于史册上。皇上见到,命他去掉。韩家奴出宫之后,又记了下来。后来一日,皇上见到了,说:“史官就该是这样。 ”皇上问韩家奴:“我们国家创业以来谁可以算是贤主?”韩家奴回答说是穆宗。皇上奇怪,问:“穆宗贪酒,喜怒无常,将人命视如草芥,你为什么说他贤明呢?”韩家奴回答说:“穆宗尽管暴虐,但能减省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现在秋山田猎的死伤之数。所以我就认为穆宗贤明了。 ”皇上无言以对。(巩固提升练)凌策,字子奇,宣州泾人,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雍熙二年

17、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改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淳化三年,就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拜定州通判。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策自陈三莅蜀境,谙其民俗,即命知蜀州。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入为户部判官。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拜职方员外郎、直史馆,命代之,赐金紫。广、英路自吉河趣板步二百里,当盛夏时瘴起,行旅死者十八九。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人以为便。后知青州。东封,以供亿之勤,拜都官郎中,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领淮6南东路安抚使,进

18、秩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上曰:“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 ”王旦言:“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饶州产金,尝禁商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人甚便之。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策勤吏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九年,自蜀还。上颇有意,擢用,会已病,命知京刑狱。真宗尝对王旦言:“策有才用,治蜀敏而有断。 ”旦曰:“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 ”上深然之。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明年,疾甚,不能朝谒,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天禧二年三月卒,年

19、六十二。10. 下 列 对 文 中 画 波 浪 线 部 分 的 断 句 ,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A. 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B. 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C. 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D. 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

20、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唐宋的官服和佩饰。因亦用以指代贵官。B. “领”在古代表示“任命”,此外亦有很多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等的词,如“改”表示“改任”,“拜”表示“授予官职”,“权” “假”表示“代理暂任”等。C. 东封,是“泰山封禅”意。汉司马相如曾请武帝东幸封泰山以彰功业,相如卒后,武帝如其言,东至泰山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D. “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平民的死亡称死。1

2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凌策胆气过人。李顺作乱时,选派到川陕的官员大多害怕到任,凌策却表示曾三次到过蜀境,熟悉民风,堪当此任。B. 凌策很有治才,颇受朝廷器重,广州卢之翰不廉,朝廷委凌策以代之;夏日瘴气伤人,行旅者死无数,7凌策命伐山开道,缩短路途,人们觉得便捷不少。C. 凌策深受皇帝信任。洪州发生水灾时,知州李玄患病,王旦向朝廷推荐了凌策,皇帝下令水患艰巨,地方长官可以相机行事,不必事事向上禀报。D. 凌策行事不拘泥成规。饶州产金,朝廷曾禁止私人买卖,凌策请求允许自由买卖,由官府索取利税,人们感到很方便。【答案】10. D 11. B 12. C 【1

22、0 题】“先是”的意思是“在这之前” ,一般在句首,单独成句,所以用在“先是”之后停顿,排除 AB 项。 “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的句意是“凌策请求先由陆路运到南安,然后乘船向北行进(改为水运) ”。句中“泛舟”作状语修饰“北” ,所以应在“泛舟而北”的前后停顿,这样就排除 C 项。疏通语意:在这之前,岭南运送香药,因此沿途驿站安排士兵万人,分设二百个驿站,由士兵肩挑背负抵达京师,并且因为繁杂的劳役成为灾祸。诏令凌策筹划这件事,凌策请求先由陆路运到南安,然后向北改为水运,只用士兵八百人,大大节省了运费。故本题选 D 项。【11 题】B 项, “领”表示除本职之外兼任其他较低官职。所以选 B

23、项。【12 题】C 项,不是丞相王旦推荐。所以选 C 项。参考译文:凌策字子奇,宣州泾县人。幼年丧父,独自奋发学习,同族人起初不以礼相待,于是他决定渡江,和姚铉一起在庐州求学。雍熙二年考取进士,初次任职为广安军判官。改任西川节度推官,以能力强闻名。淳化三年,被任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任定州通判。李顺作乱时,选派到川陕的官员大多害怕到任,凌策自己表示曾三次到过蜀地,熟悉当地民俗,朝廷就任命他为蜀州知州。回朝后,被任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入朝为户部判官。在这之前,岭南运送香药,因此沿途驿站安排士兵万人,分设二百个驿站,由士兵肩挑背负抵达京师,并且因为繁杂的劳役成为灾祸。诏令凌策筹划这件事,凌策请求先由

24、陆路运到南安,然后向北改为水运,只用士兵八百人,大大节省了运费。卢之翰在广州任职,没有廉洁的名声,因凌策能力很强,就命他接替,并赏赐金紫。广州、英州地区从吉河到板步二百里,每年盛夏瘴气四起,来往过客十死八九。凌策请求从英州大源洞开山修路,直抵曲江,人们觉得很方便。后来任青州知州。东岳封禅时,因勤于供给,入京任判三司三勾院,出任扬州知州。适逢江、淮歉收,盗贼蜂起,朝廷任命凌策兼任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级为司封。这时洪州发生水灾,知州李玄病重,皇上与8宰相逐个挑选朝中大臣,准备调凌策接任。皇上说:“南昌常年水患严重,地方长官可以相机行事,不必事事向上级禀报。 ”王旦说:“凌策做事平和公正,可以把一个地

25、区交给他,希望随即将江南转运使职也授予他。 = ”饶州产金,曾有令禁止私人买卖,有时接到举报,逮捕关押的人挤满监狱。凌策请求允许自由买卖,由官府索取利税,人们感到很方便。(大中祥符)五年,任命为右谏议大夫。起初,凌策刚刚考中进士时,梦见有人把六枚印放在剑上送给他,他后来到剑外任职总共六次,当时的人们都感到惊奇。凌策勤奋工作,处事精细审慎,所到之处有政绩。(大中祥符)九年,从蜀地(被接替)还京。真宗很想重用他,适逢其生病,就任命为京都刑狱。真宗曾对王旦说:“凌策有才干,治理蜀地时机敏而又果断。 ”王旦说:“凌策性情淳朴温和,办事精明干练。 ”皇上很赞同他的意见。当年秋天,任命凌策为给事中、代理御

26、史中丞。第二年病重,不能上朝,皇帝多次派宦官带医生前来探望,赏赐名贵药物。天禧二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模拟仿真练)孙居相,字伯辅,沁水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除恩县知县。征授南京御史。负气敢言。尝疏陈时政,谓:“今内自宰执外至郡守县令无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天变人怨纵珠玉金宝亘地弥天何救危乱”帝不省。诚意伯刘世延屡犯重辟,废为庶人,锢原籍。不奉诏,久居南京,益不法。居相疏发其奸,并及南京勋臣子弟暴横状。税使杨荣激变云南,守太和山中官黄勋嗾道士殴辱知府,居相皆极论其罪。时中外多缺官,居相兼摄七差,事皆办治。大学士沈一贯数被人言,居相力诋其奸贪植党,一贯乃去,居相亦夺禄一年。连遭内外艰。服阕,起官,出

27、巡漕运,还发汤宾尹、韩敬科场事。廷议当褫官,其党为营护,旨下法司覆勘。居相复发敬通贿状,敬遂不振。居相再疏劾尚书赵焕,焕引退。及郑继之代焕,复以私意出宋槃、潘之祥于外,居相亦据法力争。当是时,朋党势成。言路不肖者率附吏部,以驱除异己,势张甚。居相挺身与抗,气不少沮至四十五年,以年例出居相江西参政,引疾不就。天启改元,起光禄少卿。改太仆,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四年春,召拜兵部右侍郎其冬,魏忠贤盗柄,复引疾归。崇祯元年,起户部右侍郎,寻改吏部,进左侍郎,以户部尚书总督仓场。转漕多雇民舟,民惫甚,以居相言获苏。高平知县乔淳贪虐,为给事中杨时化所劾,坐赃二万有奇。淳家京师,乞移法司覆讯。时化方忧居,

28、通书居相,报书有“国事日非,邪氛益恶”语,为侦事者所得,闻于朝。帝大怒,下居相狱,谪戍边。七年,卒于戍所。节选自明史孙居相传10. 下 列 对 文 中 画 波 浪 线 部 分 的 断 句 ,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A. 今内自宰执/外至郡守/县令无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天变人怨/纵珠玉金宝亘地弥天/何救危乱/9B. 今内自宰执/外至郡守县令/无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天变人怨/纵珠玉金宝/亘地弥天何救危乱/C. 今内自宰/执外至郡守/县令无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天变人怨/纵珠玉金宝亘地/弥天何救危乱/D. 今内自宰执/外至郡守县令/无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天变人怨/纵珠玉金宝亘地

29、弥天/何救危乱/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疏,是专门的一种文体,主要指臣民给君主上呈的关于议论朝政的呈文。如贾谊的陈政事疏 、 论积贮疏 。B. 内外艰,丁内艰就是父亲死了守制。丁外艰就是母亲死了守制。古人在父母去世后要守丧,断绝一切娱乐活动。C. 党,即朋党、党羽。是指集团或派别,多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在明朝晚期,朋党制度尤其活跃。D. 法司,官署名,是古代掌司法刑狱的官署。 魏书甄琛传就有记载:“复仍踵前来之失者,付法司科罪”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居相为人正直,敢于直言。他曾经上疏发表

30、对时事的看法。直言当今朝廷无人尽职尽责,可是皇帝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B. 孙居相执政严厉,不留情面。他上疏揭发诚意伯刘世延、税使杨荣、官员黄勋的罪过。他还揭发南京功勋子弟暴虐蛮横的情况。C. 孙居相洁身自爱,不畏权贵。天启四年冬天,魏忠贤夺取权柄后,任命他出京担任江西参政。他声称身体患病,没有就任。D. 孙居相体恤百姓,为民说话。朝廷漕运大多雇佣百姓的船只,百姓深感疲惫。因为孙居相替他们说话,使得百姓的状况得以缓解。【答案】10. D 11. B 12. C 【10 题】本句中,就,靠近,引申为去考试;为高,以此表明高洁;中,考中;负,责任;荣,荣耀。再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宰执” “郡守县令”

31、“职” “政事” “天” “人” “珠玉金宝” “地” “天” ,虚词“其” , “内自宰执”和“外至郡守县令”结构相同, “外至郡守县令”前后断开,排除 AC 两项。 “亘地弥天”是一个词,意思是“漫天遍地” ,修饰“珠玉金宝”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 项, “纵,何”为固定反问句式,再结合本句意思:当今朝廷,在内从宰相开始,外地到郡守县令,没有一个人能尽心职守。政事日渐废弃,天怒人怨,即使送给我堆满天地的金银珠宝,对于拯救国家的危难又有什么用呢?句子可以断开为:今内10自宰执/外至郡守县令/无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天变人怨/纵珠玉金宝亘地弥天/何救危乱/故选 D。【11 题】题中 B

32、项, “丁内艰就是父亲死了守制。丁外艰就是母亲死了守制”说法错误,丁内艰是母亲死了守制,丁外艰是父亲死了守制。故选 B。【12 题】C 项, “天启四年冬天,魏忠贤夺取权柄后,任命他出京担任江西参政。他声称身体患病,没有就任”说法错误,孙居相出京担任江西参政不是在天启四年冬天,而是在万历四十五年。故选 C。参考译文:孙居相,字伯辅,沁水人。万历二十年中进士。授予恩县知县的官职。又被征召授予南京御史。他凭借意气,敢于发表言论。曾经上疏发表对时政的看法,说:“当今朝廷,在内从宰相开始,外地到郡守县令,没有一个人能尽心职守。政事日渐废弃,天怒人怨,即使送给我堆满天地的金银珠宝,对于拯救国家的危难又有

33、什么用呢?”皇帝不省察。诚意伯刘世延多次犯重罪,贬为庶人,监禁于原籍。他不奉诏,长期待在南京,更加无法无天,不遵守法令。孙居相上疏揭发他的罪行,以及南京功勋子弟们暴虐蛮横的情况。税使杨荣在云南叛乱,守太和山的官员黄勋唆使道士殴打辱骂知府,孙居相都极力揭发他们的罪过。当时朝廷内外空缺很多官员,孙居相一人身兼七职,事事皆办。大学士沈一贯多次被人议论,孙居相极力揭发他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的罪行,沈一贯才离职,孙居相也被夺去了一年的俸禄。接连遭受父母亲去世。守丧完毕后,再次被起用,外放担任漕运官,回京后揭发汤宾尹、韩敬在科场考试作弊的事情。朝廷当场判定应当剥夺他们二人的官职,但是他们的同党多方营救,圣旨

34、最后下令交给法律部门重新审讯。孙居相又揭发韩敬收受贿赂的事,韩敬于是不再起用。孙居相两次上疏弹劾尚书赵焕,赵焕引咎退职。等到郑继之代替赵焕担任尚书,他又因为个人心意放宋槃、潘之祥到外地做官,孙居相据法力争。当时,朋党势力强大,谏官不正派的大都依附于吏部,来驱除异己力量,势力非常嚣张。孙居相挺身而出与他们对抗,志气没有一点点沮丧。到了四十五年,按照旧例,孙居相出京担任江西参政,他声称身体患病没有就任。天启元年,他被起用为光禄少卿。改任太仆,提拔为右佥都御史,任陕西巡抚。四年春,朝廷下诏授予他兵部右侍郎。这年冬,魏忠贤夺取政权,孙居相又称病辞职回到老家。崇祯元年,他被起用为户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吏部,升为左侍郎,凭借户部尚书总督仓场。漕运大多雇佣百姓的船只,百姓深感疲惫,因孙居相的建议,百姓的状况得以缓解。高平知县乔淳贪婪暴虐,被给事中杨时化所弹劾,因贪污赃款二万多两而获罪。乔淳家住京师祈求将自己交给法律部门重新审讯。杨时化正居家服丧,通信给孙居相,孙居相的回信中有“国家政治越来越差,邪恶的气氛更加猖狂”的言论,被监察官得知,报告11给朝廷。皇帝大怒,将孙居相下到监狱,贬谪他去戍守边防。崇祯七年,他死在了戍守任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