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标准论文正文.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9020980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论文正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标准论文正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标准论文正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标准论文正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标准论文正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毕业论文_第 1 页 共 24 页浅谈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 要】 我国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已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及双遗产目录的风景名胜区已不下十处。保护工作不断遇到新的矛盾,包括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风景区与地方的矛盾,著名风景区的拥挤问题等。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必须做具体的分析,根据景观的实际情况,科学的规划、慎重的开发,以便风景名胜区的珍贵景观永久的保护下去。本文从我国风景名胜区目前所面临的新问题出发,详细的剖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办法,处理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建设的关系。最后,根据我国目前风景区管理的具体情况,提出了

2、几点建议。【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 保护与开发 管理体制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毕业论文_第 2 页 共 24 页The main problems and measures consist in scenic spots protection of China【Abstract】 Chinas long history and rich heritage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worlds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cluded in the double heritage directory of scenic spo

3、ts no less than 10 times. The protection of new historical sites continue to encounter conflicts, including the struggle to balance development with protection of these sights, other conflicts with the local area, such as conges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must be examin

4、ed through specific analysis,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at the historical site, planning, careful development of scenic spots, to the permanent protection of valuable landscape. This situation with the scenic spots in China is now facing new problems.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problems must

5、 be done and a basic approach to solve the problem must be presented. The solution must deal with the protection of scenic spots and integrating them into a modern society. Finally, it must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scenic areas and then put forwar

6、d several suggestions.【Key Words】 Scenic spot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Management system 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毕业论文_第 3 页 共 24 页前 言我国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已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及双遗产目录的风景名胜区已不下十处,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保护好这笔全人类的遗产,是国民的光荣职责,政府的庄严承诺。我国 1982 年公布了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了,各风景名胜区都相继编制了规划,开发建设工作正在展开。就几年的实践来看,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上的相互关系等许多问题,仍然有待

7、研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1983 年和 1984 年曾两度发文批评过西湖风景名胜区、庐山风景名胜区的乱建。后来以批评了骊山风景区的乱建设,但这个错误倾向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纠正。现在又出现了利用规划的合法手段,搞违犯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建设。所以如何处理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建设的相互关系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一 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现状以及保护的意义和目的(一) 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现状从国务院 1982 年审定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至今,中国已有177 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甘伟林曾担任国家建设部建设司司长,据他介绍,中国风景名胜区,是经政府审定命名

8、的风景名胜资源集中的地域。与国际上建立国家公园一样,我国建立风景名胜区,目的是为国家保留一批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同时科学地建设管理,合理地开发利用。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风景名胜区内珍贵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正遭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地方无序开发行为包括:不少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商和旅游经营管理部门,都竭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热衷于在保护地内大兴土木,筑路修桥,架设缆车索道,兴建娱乐设施,甚至引入房地产开发;规划设计不和谐,甚至盲目地引进所谓国际规划师、设计师,把中国特色异域化;经营权转让;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毕业论文_第 4 页 共 24 页门票大幅涨价;大建

9、现代人文景观等等。无序开发风景区导致的恶果不少。 专家分析,中国风景名胜区目前面临两重困境。其一,国家风景区是具有保护性、公益性、展示性和传世性的人类瑰宝,而部分人,特别是手中掌握着地方政策和决策权的领导者,却错误地将其定位于“旅游资源” 、 “旅游经济开发区”等,把保护性变成开发性,公益性变成私有性,展示性变成经营性。有些甚至变相出让风景资源及其土地,使一些风景名胜区出现了扭曲的产业化定位、背离的开发方向、异化的体制蜕变等“旅游产业化”危险趋向。在山东崂山、福建清源山、江西井冈山等风景名胜区,尤其在风景区城市化方面,甚至表现出政府主导、有计划、全方位、向核心侵入的发展过程。“景区城市化、商业

10、化、人工化,归根结底是政府错位。 ”国家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施奠东说, “没有把风景名胜当成子孙万代延续的资源,各级政府都采取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态度。经营城市就是卖地,经营风景区就是卖风景区。实际上,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护,而不是经营。 ” 甘伟林说,1987 年国家建设部就下达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 ,条例的方针是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有续利用, “但有些地方政府甚至不学习条例,为了政绩和短期利益胡乱开发。 ” “风景是国家的遗产资源、不是经济资源。绝大部分国土都可以搞经济开发,而只占国土面积 1%的自然风景遗产地我们应尽可能保持其原生的面貌,以

11、满足人对大自然的精神文化活动需求。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教授说。我国风景名胜区现行管理体制的不适,使国家对各地风景名胜区的主管权力受到了影响。 “风景区目前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管理机构不够权威,归口只有建设部的一个风景处。整个权力在地方政府。 ”谢凝高说。目前对于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因为涉及到林业系统、文化系统、文物系统、宗教系统、旅游系统、商业系统等等,条块分割矛盾很多,关系错综复杂,管理体制不顺。 “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地方政府的决策人说了算。而地方政府又往往存在其利益局限性,考虑问题时不是从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盲目地追求以旅游拉动经济发展,搞招商引资,搞房地产,以此作为

12、自己的政绩。 ”谢凝高说。 管理体制缺陷直接导致对风景名胜区保护的财政投入不足。谢凝高说:“韩国只有 20 个国立公园,每年投入相当于人民币 6 亿,而我国现有 177 个国家风景区,国家每年总投入 1000 万元,每个风景名胜区就 6 万多块钱,实在太少了。 ”许多风景名胜区因此不得不走上“靠山吃山” 、 “以景养景”的道路,最后过度开发,损失惨重。杭州市建设委员会城建处处长张和平说,目前风景名胜区的定位,实质上是一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毕业论文_第 5 页 共 24 页种需要保护,但属于可以经营的资源,因为没有公共产品的定位,没有列入公共财政的序列,造成地方政府责任很大、经费没有的窘境,不

13、经营资源就没有经费来保护管理。在这一方面,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做出了有益的尝试。管委会具有政府职能,统一西湖风景名胜区区域内的保护管理,而风景区的保护建设同时被列入杭州地方公共财政。杭州坚持“免费公园”制度,西湖国家风景名胜区免收门票,把西湖环湖游还给百姓和游客。 专家们认为,目前除了要对风景名胜区进行抢救性的保护、整治和复原,尽可能恢复其原作的风貌,还要加快保护风景区遗产的立法。现在风景名胜区还没有立法,国务院 1985 年出台的“管理暂行条例”都已经用了 20 多年了, “暂行”两个字都还没去掉。据与会的专家和管理者反映,世界上每个国家的国家公园都配备有相应的法律。例如美国国家公园

14、仅仅对旅游吸引物就有 16 种分类,并配有专门的法律,通过分类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法制化、可操作化 1。(二)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意义和目的1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意义由于历史的局限,风景名胜区一直未被当作国家的重要资源事业,也没有形成科学的统一管理体系。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下,如何看待风景名胜区,如何保护管理好风景名胜区,有许多问题严肃地摆在我们面前。如果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可以迅速发展,对于保护我国珍贵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风景名胜资源,带动旅游、经济、文化以及其他相关事业的发展,就可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老少边穷地区开发利用风景名胜资源,开展旅游活动,对于带动当地经

15、济文化发展,尽快脱贫致富,可以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实践表明,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于当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2风景名胜区保护的目的一是声誉不受损害,二是资源永续利用。要确保资源永续利用,也要开发资源为世人造福,所以,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既不能把风景区封闭成自然博物馆,使之与世隔离,为保护而保护;更不能只顾眼前,盲目开发,破坏生态环境,为开发而开发。虽然我们提出“科学保护,合理开发” ,把保护与开发统一起来,在保护的前提下,有计划地进行适度开发,但是在矛盾的运动中,恰当地找出这个适度开发的“度” ,使经济效益、

16、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发展,二 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毕业论文_第 6 页 共 24 页我国休闲旅游消费的兴起,不但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且为风景区这一文化自然遗产的保护提供了稳定的财源、减轻了保护工作的财政压力。但是,另一方面,也使保护工作遇到了新的问题,带来了新的压力,若处理不当,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这些新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保护强调尽最大的可能保留原有的遗产特征及其风貌,而当前的旅游强调开发更便利的交通、食宿及其他娱乐休闲设施。尽管我们可以举出大量两者共同发展的实例,如泰山风景区大面积的绿化、残址的修复、新登山盘道的开

17、发等,但是两者本质上不具有天然的一致性,即使是偶尔一次处理不当,也会把遗产变成遗憾。 (二) 风景区与地方的矛盾 旅游的兴旺使风景名胜资源的经济利益显化,局部与整体,暂时与长远的利益冲突加剧。地方政府重视凭借旅游资源,以发展旅游业为突破口,振兴地方经济。这是应当支持的。但是,处理不当,则往往导致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占用,现时与风景区的管理和保护产生矛盾,甚至在地域管辖权上发生冲突。 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规定,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对风景区全面负责管理”, “一切经营单位须接受统一管理。 ”但这一原则并没有形成相应的实施细则和相关措施,其他部门和地方法规仍有待协调之处。 许多风景名胜区管理

18、权限多有交叉,执法主体不明确,政令较难统一。例如,风景区范围内的规划建设应由风景区管理机构负责,但相关文件又规定居民建房由市建设主管部门批准,二者相抵触,私搭乱建难制止。(三)著名风景区的拥挤问题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中国风景区游客拥挤的程度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明显的原因是:1众多的人口。2相对方便的公共交通。3人们收入水平与娱乐时间的迅速增加(虽然与西方相比还是很低的) 。4对欣赏风景的渴望。 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毕业论文_第 7 页 共 24 页美国最受欢迎的佛罗里达的迪斯尼乐园,一年有近 2000 万游客,而比迪斯尼小得多的杭州西湖每年游客竟达 3000 万,是将以每年 30%的

19、速度增加,其它著名风景区例如黄山、桂林亦有类似情况,不远的将来,这种风景区旅游系统将由于质量下降而崩溃 2。 (四) 标准问题随着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非常著名的风景区,如黄山、鼎湖山将不可避免地要求较高标准的服务设施。对于这些风景区是否可能为大量游客提供高标准的服务设施,我是不乐观的。即使是现在,在黄山风景区内建立和准备建设的旅馆已毁坏了风景区自然风光,抵达风景区的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只能通过风景区和当地的区域规划相结合才可能解决,但这种协作还没有在公园外部的区域规划上体现出来。(五) 风景区经营的经济问题当我了解到中国许多盈利风景区的经济管理系统后,我感到非常吃惊,在西方国家公园和风景

20、区是国家所有,国家投资、国家管理,在风景区和公园中的商店、饭馆、小吃和旅游等服务设施一般是禁止的。建造其它一些服务设施也是非常谨慎的,有时提供了一些必要的服务设施,但已感到后悔。当我在中国旅行期间,我了解到一些与西方非常不同的经济管理方式和态度。在中国许多公园和风景区的收入来自公园内的小吃、餐馆、茶室等服务设施。这种生产方式,按西方的观点来说,是一种相互冲击的收益:一方面期望保护公园的资源,而另一方面,为了多收而增加发展公园各种资源的私有性(集体所有) 。我对中国的一些风景区,在风景资源管理以及旅游管理感到特别的兴趣 3。三 对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的对策分析遗产保护、保存、维护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

21、,时刻有自然或人为的因素威胁风景区遗产地的安全,尤其是人为因素更为危险。因此,要不断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克服和消除破坏风景遗产的威胁,永续利用。(一)建立健全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毕业论文_第 8 页 共 24 页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管理和规划建设业务,由各级城市建设部门归口负责。涉及到环保、文物、旅游、农林、商业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应在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城建部门牵头,商同各有关部门协调解决。要充实和加强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机构。各管理机构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令,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规划、建设和管理,统一安排园林、文物、环保、旅游服

22、务各方面在风景名胜区的任务和工作。原设在风景名胜区的文物单位和旅游服务机构等,应遵守和执行风景名胜区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的统一规定,但现行管理体制不变,其内部业务仍归各主管部门直接领导。城市郊区的风景名胜区,由城市园林部门直接管理,不另设机构。由于把风景遗产定位于“旅游经济开发区“,又把管理权交给地方政府副县级以下,权威性不大,局限性很大。其结果造成权力比主管部门大的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有关政府单位,纷纷入驻风景区 “割地开店“,造成条块分割。目前世界不少国家的普遍做法是由国家建立职能部门,直接管理世界遗产和国家遗产,如加拿大建立了国家遗产部。风景名胜区必须加强管理,经常保持整洁、安静、优美

23、的环境和良好的秩序。要妥善安排游人的食宿、交通等各项工作,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二)加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工作风景名胜区的地形、地貌、水体、山石、动物、植物、土壤、大气等必须严加保护。重要的景点、古树名木和文物古迹要建立说明牌和保护标志,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保护。要防止山林火灾和树木的病虫害。妥善安排好风景区内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严禁任何人在风景名胜区内毁林、垦荒、狩猎、放牧、凿石、取土。风景名胜区内污染严重的工厂要限期治理或迁出。休养所、疗养院、饭店等单位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要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标准。占用风景点和游览区的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要限期退出。要发动群众保护风景资源,要

24、向游人和风景名胜区的职工、社员广泛宣传保护风景名胜的意义和国家有关政策法令,使保护风景名胜成为群众性的工作。风景名胜区内可建立群众性的保护小组。对保护风景名胜有功的要奖励,对损坏风景名胜的要处罚。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要制订出保护管理办法,报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执行,送国家城建总局备案。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毕业论文_第 9 页 共 24 页(三)有计划地进行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和建设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要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省、市、自治区城建部门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要组织技术力量,对风景名胜区的总体布局、绿化、交通、水、电、旅游服务设施等进行全面规划,根据财力可能分期开发,逐年建设。城市郊

25、区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要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由国家城建总局组织审查,报国务院批准后,由省、市、自治区城建园林部门组织实施。风景名胜区内的各项建设要按上级批准的规划和基建程序进行,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统一安排实施,各单位不得各自为政。在风景名胜区内不准建设与风景、旅游无关的建筑物。在保护地带内不准建设有害环境的工厂和单位。在风景点和公共游览区内不准建设旅馆和休养、疗养机构。风景名胜区的建设首先要恢复和发展林木植被,保持自然生态,增加山林野趣。建筑形式一定要因地制宜,保持当地的特色,与景观协调一致,切不可损害风景名胜的自然风貌。要勤俭节约,充分利用原有设施,不要大拆大建。风

26、景名胜区的维护和建设资金主要是地方财政投资和风景名胜区自已的收入。四 如何有效处理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开发的关系1985 年国务院颁发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第八条讲:“风景名胜区的一切景物和自然环境,必须严格保护,不得破坏或随意改变。 ”第十一条讲:“风景名胜区应当根据规划,积极开发风景名胜资源,改善交通,服务设施和游览条件” 。即要严格保护,又要积极开发,在积极开发的口号下,许多景区忘记了严格保护,将宾馆饭店建到景点旁边,更有甚者建到景点之内,山峰之上,骊山风景名胜区的华清池景点内建设了宾馆,黄山顶峰玉屏楼建了旅馆,随着时间的推移,规划建设的内容不断增加,自然环境和原有景观的面貌怎能保护得

27、住呢?关键是如何处理好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关系,有人说保护是为了开发,我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保护与开发之间有三种关系。(一)保护为了长期保存,并不需要开发例如黄山的猴子观海、飞来石等奇石类的景物,远而望之就可以了,不必近达:再如一个只供观赏不准攀登的山峰,像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中许多山峰不应当让人攀登,我们观赏它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需要在近旁作文章,否则其可贵的特征就会丧失。当前,国民的“国宝”和遗产意识不足,长远观点、整体观点不强,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毕业论文_第 10 页 共 24 页小团体和个人“商品”意识较浓,只想从风景名胜区得到好处。保护如能做到长期的,完整的保存下来,就可以

28、长久的供人们观赏 4。(二)保护为了部分开发,不是要把保护的内容全面开发出来例如古遗址,古墓葬,不需要把它全挖掘出来,而是经过研究挖掘它的一部分供人们游览观赏,开展科学考察,文化交流等活动。对风景名胜资源同样应持这种态度,该开发一部分的就不能搞全面的开发。(三)保护就是为了开发要实现风景名胜区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必须以科学态度,研究环境对设施和游人的承载能力。要根据容量,通盘考虑,合理规划布局,设计旅游产品。还要再按游人、设施等诸多因素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规划相应的环保、植保设施,使其同步发展,这就是科学的管理体系。当然,某项事物的发展,又会出现新的矛盾,需要协调解决。但只要按实际进行调整,让

29、各景区的容量负荷都保持在 70-85,风景区就进入了良性循环,这就是保护与开发的最佳结合点。例如八达岭的长城,保护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发出来供人们浏览时能攀登上去,象长城这类人工用砖石建造的古代工程或者建筑都是需要登临观赏的。保护好,以提供游览。因此,要对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做具体的分析,根据景观的实际情况,科学的规划、慎重的开发,以便风景名胜区的珍贵景观永久的保护下去。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在世界范围内自成体系,它的特点比较明显,即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环境又很优美,具有观赏、文化和科学三方面的价值,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就可使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得到保护和发扬,这是我们搞风景名胜

30、区管理工作者的职责。就此关系,总结出几点建议。第一,我国对自然与文化风景名胜区的属地化管理体制已不适应经济体制与政府机构改革的步伐。原有的风景名胜及文物古迹保护体制,在风景名胜资源经济利益显化,各种利益与矛盾交叉的新形势下,已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建议采取分级管理的办法;即:市级自然与文化遗产由市政府管理,省级自然与文化遗产由省政府管理,属地政府协办。国家级自然与文化遗产由中央政府负责管理,地方政府协办。当前,应首先抓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中央政府直管的工作。积极研究与借鉴国外的国家公园体制,以发展我国自己的国家公园体制。应选择适宜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进行国家公园制的试点。与景点景区“上市 ”试点相

31、比,这是更重要,更有意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毕业论文_第 11 页 共 24 页义的试点。 第二,当前要特别强调国家建设部及文物局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职责和权威。凡涉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改革措施出台,例如股票上市,重大机构调整,建议报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会批准。国家级风景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执行中的重大调整,要求建设部组织专家审批,以保证规划的档次和水平。风景区重大项目的建设必须符合已批准的风景区规划要求,并上报建设部,对于违反规划的项目,建设部要有权制止。 第三,尽快修订和完善风景名胜区管理法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更高要求,应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尽快对已有法规进行清理、修订、

32、补充、完善。特别是加强违规处罚条例的制定,以保证法规的严肃性。这方面不公与客观需要相比,就是同文化保护法规相比,也差距甚远。 第四,对景点景区作价上市要慎之又慎,至少不可继续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扩大试点。因为,首先是理论和法规依据严重不足,我国也没有风景区自然及文化遗产估价办法。虽然国外对此类资产估价有所研究,也主要是作为分析评价保护性投资政策的参考,而不是为了上市交易。就是所谓“门票上市” 或“门票专营权上市”等“变通方法”,也不符合我国风景区门票收入为行政事业性收费,主要用于管理保护的经费而不是创造利润的实际情况(这与世界公园,微缩景观等一类主题公园不同,那里的门票才是为了盈利,为了收回建园

33、投资,是经营性活动。)其次,将上市的目的说成是“ 为了弥补保护资金的不足 ”,也难自圆其说。因此实际情况是,越是资金较充裕的国家著名风景名胜区,来自其他部门要求其上市的压力越大。此外,现有上市动作的风景名胜区的实际效果,利弊得失,倘需时日检验。在我国上市企业中,“一年盈,两年平,三年亏” ,并非个别现象。我们虽然期望已经上市的风景区兴旺发达,有利于风景区的保护与充实利用。但我们不担心一旦上市风景区不景气可能给风景区带来的无可挽回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高度关注风景区上市的作法,坚决反对一窝风式的风景区上市潮。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毕业论文_第 12 页 共 24 页结 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或

34、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规划,是以世界级、国家级的自然文化遗产为基础,以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标准,根据相关法规、公约,遵循严格保护、统一管理、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进行编制,经专家评审,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这是属于国家最高级别的规划,任何在国家风景区与世界遗产区内的相关部门和地区系统的规划要求,只能与其协调,而不应加于其上。风景区总体规划是综合性规划,其中专项游览规划都是其组成部分,没有必要再做风景区旅游规划。因为风景区规划过程中都与有关方面在总规或详规阶段充分协商、完善。因此,在国家风景区内,离开总体规划,再做条条系统或块系统独立性规划,不仅没有必要,还会导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破

35、坏性开发后果。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祖国壮丽河山的象征,是人类文明历史的见证,保护利用好这些珍贵的遗产,正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任何损害遗产的规划和行为都将影响国家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形象。无论是决策者还是规划工作者,都有责任做好国家风景区和世界遗产的规划,使它成为保护遗产原貌,世代传承、永续利用的依据。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毕业论文_第 13 页 共 24 页致 谢在此对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帮我指出论文中很多的不足之处并帮助我改正,以她丰富的学识,无私的精神让我更好的完成毕业论文,再一次的对她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也要感谢我的任课老师以及身边帮助

36、我的同学,也是在他们的帮助下让我把论文写的更完整。希望老师能对我论文中的错误进行指正。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毕业论文_第 14 页 共 24 页参考文献1张晓. 世界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分权化(属地)管理体制的制度缺陷.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年 第 157159 页2白伟岚.对漳州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再利用的探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年 第 3942 页 3仇保兴. 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开发利用要防止的误区.城乡建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第 6770 页 4郑淑玲. 当前风景名胜区保

37、护和管理的一些问题.中国园林.统计出版社.2007 年 第105108 页 5胡琳. 江西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利用.江西建设.江西出版社.2008 年 第 5961 页6丁洪. 风景名胜区保护建设.中国园林.中国园林出版社.2007 年 第 99101 页7方育红. 浅谈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保护和管理.广西园艺.统计出版社.2005 年 第 5758页 8朱观海. 风景名胜区认识及开发误区辨析.中国园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第 8285页 9徐惠蓉.保护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全国第 19 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5 年10王秉洛.泰山风景名胜资源综

38、合考察评价研究及其取得的成果. 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年 第 8995 页11甘伟林.风景名胜区的任务.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第 209211 页12郭纯青, 曾成, 唐荣华.推进漓江流域综合治理 构建漓江流域水环境安全.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下册).中华工商联出版社.2005 年 第二期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毕业论文_第 15 页 共 24 页13刘征远.城乡规划建设行业知识概论.河南风景园林学术论文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年 第三期 附录一:英文原文The management of tourism reso

39、urces,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institutional and policyFirst, The protec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In a many types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China, the stock of the rich, involving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resource are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isting administrative system, tourism resources in a

40、ccordance with the different attributes, from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Bureau of Cultural Relics,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Tourism Bureau of the State Council in charge of the Department, Bureau centralized management. The dev

41、elopment of tourism,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protection, the need for comprehensive coordination of various departments, mutual cooperation and common development. Tourism resources as a comprehensive economic resources, in the special status of the allocation of res

42、ources, a universal concern. From the 70s, China has been the restoration of the tourist resource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nature reserves; to 90 years, scenic spots, 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毕业论文_第 16 页 共 24 页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a heritage conservation unit management system, so that the management

43、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China has started to enter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rbit. (1) started the construction of nature reserves to protect natural resource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prelude to the work of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nature reserves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the ini

44、tial establishment of a protected area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of unified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uties of the State Council, division of labor, as well as the nature reserves of various types of resource attributes, the 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