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5 页)教师评价与学生成长邛崃市第二中学校 周玉辅主题词:教师评价 教师态度 教师期望 自我概念 学生成长摘 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期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影响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评价必然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期望,而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态度和期望,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教育后果,促成学生的学习和其他行为表现乃至个性朝积极或消极方面发展,并且诱发学生整个行为动力系统的良性或恶性循环。一个人未来的智力发展、自我的成长、性格的发展乃致事业的成功与生活的幸福,会不可避免地与他学生时代教师对他的态度相联系。心理学家严谨的系统研究,不容置疑地证明了这
2、一命题的科学性。 “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高,则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就高,对学生的态度就积极,这样学生的发展就好。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自我概念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学生的自我概念形成过程中有重要影响的成人有父母、教师和最崇拜的人,也就是说父母、教师和最崇拜的人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概念的形成,父母、教师和最崇拜的人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 ,这些“重要他人”对学生的评价积极,那学生的自我概念也是积极的,这些重要他人对学生的评价是消极的,那学生的自我概念也是消极的。自我概念具有预言自我实现的作用。自我概念是个体关于自我的理解、认识、评价。自我概念控制并综合着个体对于环
3、境知觉的意义,而且高度决定着个人对于环境的反应。自我概念具有使个体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决定着个人对经验怎样解释并决定人们的期望。个人需要按照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的方式行动。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请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吧!您的积极评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是他们自信、欢乐的源泉。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每个人都用自己的长处在生活,而非用自己短处生活。老第 2 页(共 5 页)师您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有可能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正文教师评价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的简称,指教师对学生总体印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深远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对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评价必然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期望
4、。一、教师评价必然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期望,而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态度和期望,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教育后果,促成学生的学习和其他行为表现乃至个性朝积极或消极方面发展,并且诱发学生整个行为动力系统的良性或恶性循环。一个人未来的智力发展、自我的成长、性格的发展乃致事业的成功与生活的幸福,会永远不可避免地与他学生时代教师对他的态度相联系。心理学家严谨的系统研究,不容置疑地证明了这一命题的科学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R .Rosenthal, et al .)等人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随机选择 18 个教学班的一至六年级小学生,对他们进行智力测验,之后,研究者给这些学生的老师们提供了一份
5、名单,告诉他们,权威的检测显示,名单上的学生今后在学业上会有“迅猛发展” 。实际上这份名单上 的学生不是根据智力鉴定,完全是随机选择出来的。8 个月后研究者又对这 18 个班的学生进行复测,将初测的结果与复测结果相比较,那些被列入名单的学生,比没有列入名单的学生智力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年级越低提高越明显。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由于被列入名单的学生完全是随机选择的,实质的差别在于,心理学家设法让教师对列入名单的学生和没有列入名单的学生形成不同的概念,即对他们形成不同的评价,因此,学生智力发展的差异,只能由教师对两类学生有不同的期望来解释。也就是说,如果教师对某些学生的评价是积极的即
6、认为这些学生是聪明的,学业会有迅猛发展的,那教师就会对他们抱有积极期望,这样教师就对他们报以积极对待,那教师与这些学生相处时的心理气氛也比较和谐、融洽,教师会更信任他们,给他们更多的语言鼓励,而且会用微笑、贯注、点头、肯定手势、关怀性接触等方式进行鼓励。此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更为充分,教师更容易给予有学生机会学到更多的东第 3 页(共 5 页)西,并在回答问题等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表现机会,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注意、表扬和批评的方式,也会表现出积极、支持的倾向。这样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这些学生的学业和智力会得到较好、较快的发展。相比之下,没有得到教师的积极评价和积极期望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
7、内,智力和学业发展则明显不如受到教师积极期望的学生。 “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高,则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就高,对学生的态度就积极,这样学生的发展就好。二、自我概念具有预言自我实现的作用自我概念是个体关于自我的理解、认识、评价。自我概念控制并综合着个体对于环境知觉的意义,而且高度决定着个人对于环境的反应。自我概念具有使个体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决定个人对经验怎样解释并决定人们的期望。个人需要按照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的方式行动。在国外达顿等人(D. Du t ton & Lake,1973)发现,人们自认为自己没有种族歧视,但情景使人们可能遭遇被怀疑为具有种族歧视时人们会努力做出显示自己的确
8、没有种族歧视的行动。国内新近的大量研究也确认了自我概念在引导一致行为方面的作用(金盛华,1994) 。自我胜任概念积极的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习投入及成绩也明显优于自我胜任概念消极的学生(金盛华,1985;李德伟,1988) 。有关品德不良学生的研究也证明,学生有关自己声名与品德状况的自我概念直接与其行为的自律特征有关。当学生认为自己声名不佳,被别人认为品德不良时,他们也就放松自我约束。所以,自我概念实际上引导着个人的行为。自我概念的第二方面的功能:是自我概念起着经验系统的解释作用。一定的经验对于个人具有怎样的意义,是由个人的自我概念决定的。每一 种经验对于特定个人的意义也是特定的。不同的人可能获
9、得相同的经验,但他们对于这种经验的解释可能是高度不同的。解释经验的轨道决定于一 个人的自我概念。一个自认为能力一般、只该获得平均成绩的学生,对于较好的成绩结果会认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其心理反应可能是十分欣喜和满足。而对于同样的成绩,一个具有能力优秀、应当获得出众成绩自我概念的学生,会认为遭到了很大的失败,并体会到极大的挫折。自我概念的第三方面的功能:是它决定着人们的期望。在各种第 4 页(共 5 页)不同的环境中,人们对于事情发生的期待、对于情景中其他人行为的解释以及自己在情景中的行为解释都高度决定于自己的自我概念。伯恩斯指出,学生对于自己的期望是在自我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与自我概念相一致的,
10、其后续行为也决定于自我概念的性质。金盛华(1985,1988,1994)有关学生自我概念的实验研究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研究发现差生的成绩落后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整个行为动力系统都出现了偏常的结果,在差生消极自我概念的基础上,他们的自我期望、学习动机、外部评价与对待都偏离了学生的角色。成绩长期落后对于普通学生是不正常的。但对于差生,由于他们的整个行为动力系统都出现了偏离,并在偏离的状况下形成了新的自我一致的系统,因而在系统内部这一切并没有不正常。落后的成绩正是差生自己期待的结果,教师、家长与同学也认为那是他们应得到的成绩,消极的自我概念不仅引发了自我期待的消极而且也决定了外部社会的消极评价与对
11、待,决定了他们对消极的行为后果有着接受的准备,也决定了他们不再愿意努力学习,决定了学习对他们不再有应有的吸引力。由于自我概念引发与其性质相一致的期望,并使人们倾向与运用可以导致这种期望以实现的方式行为,因而自我概念具有预言自我实现的作用。自我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呢?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自我概念有着深刻的影响。人的自我概念是在与人的沟通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学生最初并不知道如何评价自己,他们的自我概念直接来自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并非所有成人的评价都会影响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在学生的自我概念形成过程中有重要影响的成人有父母、教师和最崇拜的人,也就是说父母、教师和最崇拜的人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
12、生的自我概念的形成,父母、教师和最崇拜的人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 ,这些“重要他人”对学生的评价积极,那学生的自我概念也是积极的,这些重要他人对学生的评价是消极的,那学生的自我概念也是消极的。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循环模式来说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发展成长的关系。第 5 页(共 5 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 自 我 概 念 学生的发展成 长 学生的动机和行为 在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积极,那学生的自我概念就积极,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实际行为就积极,那学生的发展当然就好,并由此导致学生形成更为积极的自我概念,并由此进入良性循环。教师对学生评价消极,则学生自我概念消极,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实际学
13、习行动就必然消极,那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不会理想,并由此导致学生形成更为消极的自我概念,并由此进入恶性循环。由此看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深远地影响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请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吧!您的积极评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是他们自信、欢乐的源泉。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每个人都用自己的长处 生活,而非用自己短处生活。老师您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有可能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曾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 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绪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学生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 ”每一个老师都应像吉诺特博士一样诚惶诚恐,因为你们影响着千千万万个孩子的未来。参考文献:北京师范大学金盛华教授的教育心理学进展:专题论文与课题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