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数学复习建议 1 中考数学复习 经过本人对成都历年中考的分析以及解剖觉得,若要在中考数学轻松的高分,以及对高中数学打下牢实的基础,一下几个过程不可少。 无论你来自成都市还是成都附近的,都有自己的梦想的高中学校:四七九中、成外、实外、新都实验一中、新津一中、棠湖中学。 。 。 。 。 。 希望这个小小的总结能帮你实现梦想。 一、近年成都市中考试题分析 为了更好地做好中考复习,首先应对近年成都市中考试题作必要的分析. 1整体特点 (1 )主要考查重点知识点,无偏题怪题; (2 )试卷结构、题型保持较平稳,但在不断寻求变化,推陈出新; (3 ) A 卷除最后一题(20 题)外,整体较简单、运算量
2、也较小; B 卷难度较大,区分度明显,充分体现选拔功能. 2考点分布及分值统计 按国家初中数学学业考试命题指导研究组的要求:初中数学学业考试整卷应涉及全部二级知识点,即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统计、概率三级知识点(共 45 个)的覆盖率不能低于 85%下表是近三年成都市中考数学试题中, “数与代数” 、 “空间与图形” 、 “统计与概率”三大板块分值占比情况的统计:3、考点分析 从上表不难看出很多考点每年都考,且题型大体不变选择、填空题常见考点: (1) 科学计数法; (2) 整式(幂)的运算; (3) 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 (4) 三视图;
3、 (5) 几何变换与坐标; (6) 与圆有关的角度或长度计算; (7) 与圆锥有关的计算; (8) 众数与中位数. 计算题常见类型:(1)实数运算(含特殊角三角函数); (2)分式运算;(3)整式运算;(4)解不等式组;(5)解方程.解答题常见题型: (1)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2)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求概率;(3)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4)以四边形为基架,结合全等或相似的证明与计算;(5)现实情景应用题;(6)以圆为基架的综合题;(7)以二次函数为基架的综合题. 4命题趋势 (1 )淡化纯概念和文字命题的考查 (2)渗透参数思想,强化符号运算 二、复习建议 1处理好三个关系 (1 )基
4、础与能力 比如,评讲卷子老师容易忽视 A 卷,而恰恰评讲 A 卷更具实效性,通过对细节的点评可以让大面积学生得到提高,而且用时较少. B 卷的评讲重点应放在讲思路,讲方法,讲改错要求上,不必完整讲评,而且有些内容学生还可以互助. ( 2)数量与质量 (3 )讲解与过手2落实阶段复习计划和目标 我校中考复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 月4 月中旬)知识梳理、夯实双基 第二阶段:(4 月下旬5 月中旬)专题强化、提升能力 第三阶段:(5 月下旬6 月上旬)综合训练、查漏补缺 3专题设计与分析 A 卷专题 (1 )计算题专题 实数运算; 分式运算;解不等式组;解方程(重点是分式方程) (2
5、)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专题 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联立解析式求交点坐标; 面积问题; 根据图象比较两函数的大小关系; 与几何的简单结合 (3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专题 测山高,塔高,楼高类;(仰角,俯角) 航海类;(方位角) 加固大坝,拓宽沟渠类 (坡度,坝长) (4 ) A 卷压轴题专题 以三角形为基架;以四边形为基架;以圆为基架 命题方式: 建立在全等基础上的证明与计算; 建立在相似基础上的证明与计算; 简单的几何变换; 简单的动点问题 (5 )统计与概率专题 (6 )与圆锥有关的计算专题 B 卷专题 (1 ) B 卷填空专题 代数式化简或求值; 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与根系关系; 分式方程
6、增根问题; 探索规律;综合型概率问题; 动点问题; 多项判断问题; 双解或多解问题; 含字母参数的问题; 较难的几何问题 (2 )应用题专题 按问题背景分: 工程问题; 行程问题; 增长率问题; 销售问题或利润问题;方案设计问题; 调度问题 按涉及知识分: 一元二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式方程; 不等式(组) ; 一次函数; 二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 分段函数 (3 )几何压轴题专题 以四边形为基架; 以圆为基架 (4 )二次函数压轴题专题 二次函数与面积; 二次函数与特殊三角形; 二次函数与相似形; 二次函数与特殊四边形; 二次函数与圆; 二次函数与几何变换 4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
7、)回归课本、回归课标、回归基础; (2)精心编写每一份试卷,做到有的放矢;( 3)淡化特殊技巧,注重通性通法; (4 )注重基本图形的归纳,如相似中的 A 型、X 型、斜 A 型、斜 X 型、母子型、K 型等;(6 )不要一讲到底,应给学生留足纠错和消化的时间; (7 )加强分层辅导,增强针对性,重视小考与过关; (8 )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相互交汇,以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9)适度加强压轴题(1) 、(2) 小问的训练,消除学生对压轴题的恐惧心理,提高整体成绩; (10 )加强考题研究,预测可能的命题方式. 5两点注意 (1 )不要忽略近年未考的知识点,如代数中的因式分
8、解,几何中的几何变换作图、投影等;(2 )不要局限于去年或近年考题的模式,形成思维定势,防止题型的突变. 三、补充内容说明 1一元二次方程根系关系(韦达定理)去年的要求是“ 了解” ,今年的要求是“理解” ;难度要求到平方关系,三次以上不作要求; 2补充分母有理化,要求到形如“131” 的化简; 3射影定理可使用,但需注明“由射影定理得”的字样; 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有两边平行的两个三角形相似都可直接使用,但需写出由哪两条平行线得出的; 5可补讲两点间距离公式和中点坐标公式,及两一次函数图象垂直的等价条件是121kk,为学生解题多提供一种思路; 6作图要作要求; 7不必补讲圆幂定理,但还不能弱化圆,学生需对如“ 证切线”一类的问题要熟练;8不必补讲余切和 0、90 的三角函数值. 四、其他事项 1今年中考可能实行网上阅卷,教师应指导学生书写答题卡,如何写出关键得分点,有哪些注意事项,多进行板书示范; 2今年中考可能倾向于 2009 年的中考模式,因此一诊按成都市 2009 年的结构命题,同时实行网上阅卷.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