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有机反应中的亲核性和碱性.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997507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反应中的亲核性和碱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有机反应中的亲核性和碱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有机反应中的亲核性和碱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有机反应中的亲核性和碱性.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有机反应中的亲核性和碱性.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摇第29卷第1期2014年2月摇 摇大学化学UNIVERSITY CHEMISTRY Vol.29 No.1Feb.2014 摇有机反应中的亲核性和碱性吕萍摇王彦广(浙江大学化学系摇浙江杭州310027)摇 摇摘要摇本文系统讨论了有机化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亲核性与碱性关系的问题,并介绍了亲核性和碱性在预测有机反应区域选择性方面的应用。摇 摇关键词摇亲核性摇碱性摇软硬酸碱理论摇前线分子轨道理论摇有机化学教学摇 摇亲核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和碱催化的消除反应是基础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掌握试剂的亲核性和碱性规律对于学好有机化学至关重要。亲核试剂的亲核性在许多情况下与碱性的大小顺序一致,但在一

2、些情况下却相反,这往往会给初学者带来很大困惑。为此,本文试图从碱和亲核试剂的定义出发,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概念阐述碱性和亲核性的本质区别,并通过实例介绍亲核性和碱性在预测有机反应选择性方面的应用。1摇基本概念1.1摇酸和碱摇 摇有关酸和碱的理论主要有两种,即Br尴nsted酸碱理论和Lewis酸碱理论1。按照Br尴nsted酸碱理论,酸是质子的给体,碱是质子的接受体;而按照Lewis酸碱理论,酸是电子对的接受体,碱是电子对的给体。与Br尴nsted酸碱相比,Lewis酸碱的范围更广,几乎所有离子型的有机反应均可以认为是Lewis酸碱的反应。例如,在烯烃的亲电加成中,烯烃在成键时给出电子,所以是L

3、ewis碱,亲电试剂在成键时接受电子,因而属于Lewis酸;在羰基的亲核加成中,亲核试剂在成键时给出电子,属于Lewis碱,而羰基化合物在成键时接受电子,则是Lewis酸。1.2摇亲核试剂和亲电试剂摇 摇亲核试剂(nucleophile)指的是一个原子、离子或分子拥有电子对,具有富电子性,在与缺电性物种反应时,能提供电子对而成键;物种所拥有的这种性质称为亲核性(nucleophilicity)。亲电试剂(electro鄄phile)指的是一个原子、离子或分子缺少电子对,具有缺电子性,在与富电性物种反应时,能够接受电子对而成键;物种所拥有的这种性质称为亲电性(electrophilicity)。

4、由此看来,亲核试剂是Lewis碱,亲电试剂是Lewis酸。据此,人们就容易得出“碱性越强亲核性就越强冶的结论。1.3摇亲核性和碱性的相对强弱摇 摇当一个富电性物种与质子反应时,会表现出碱性(basicity);而当这个富电性物种亲核进攻缺电性碳时,则会表现出亲核性。显然,试剂的亲核性和碱性是不同的,而且在反应中有竞争,竞争的结果直接导致了有机反应的化学选择性。例如,富电性物种试剂在与卤代烷发生反应时,如果它夺取碳正离子中间体茁鄄碳上的质子,表现出碱性,生成消除产物(图1,途径a);如果它与碳正离子结合,则表现出亲核性,生成取代产物(图1,途径b)。我们可以用碱性较强但亲核性较弱的试剂来选择性地

5、得到消除产物,亦可用亲核性较强但碱性较弱的试剂来选择性地得到取代产物。摇 摇如何评价碱性和亲核性的强弱?对碱(B)的碱性,常用其共轭酸(HB)的pKa值来评价其强弱。同一分子既可以是酸,也可以是碱。如水分子,它不仅能提供质子,还能接受质子。如果我们用水做标准来评价酸碱性,碱(B-)、水(H2O)、共轭酸(HB)和共轭碱(OH-)之间存在一定的平衡,由此平衡我们可图1摇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竞争途径以得出平衡常数Ka和pKa。 Ka越大,pKa就越小,表明共轭酸(HB)的酸性越强,碱(B)的碱性越弱,如下所示:摇 摇常见碱的pKa数据如表1所示。表1摇一些碱的共轭酸的pKa数据B- HB pKa

6、B- HB pKaI- HI -9 CN- HCN 9.1Cl- HCl -7 RO- ROH 16H2O H3O+ -1.7 NH-2 NH3 33AcO- AcOH 4.8 CH-3 CH4 48RS- RSH 8摇 摇最早提出评价亲核性强弱是Swain和Scott2,他们的理论基于溴甲烷在水中的亲核取代反应:摇 摇将溴甲烷在25益条件下的水解看成一个标准反应,速度常数为k0,用s代表亲电物质对亲核试剂的敏感性(标准反应的s=1)。加入一定浓度不同的亲核试剂,卤代烃被亲核取代的速度常数为k,用n代表亲核性的强弱,也称亲核常数(标准反应的n=0)。由此,卤代烃与不同亲核试剂反应的线性自由能关

7、系可以用Swain鄄Scott方程来表示:摇 摇 摇 摇 lg(k/ k0)= sn摇 摇通过动力学跟踪和计算,固定底物,得出不同亲核试剂的亲核常数n,数值越大,亲核性越强,亲核取代反应的速度也就越快。固定亲核试剂,则可得出不同的卤代烃对亲核试剂的敏感性s,数值越大,对亲核试剂越敏感,亲核取代反应的速度也就越快(表2)。14摇第1期吕萍等:有机反应中的亲核性和碱性表2摇 Swain鄄Scott方程中的参数亲核试剂n底物sAcO- 2.7 EtOTs 0.66Cl-N-33.04.0 0.77OH-PhNH24.24.50.87I- 5.0 CH3Br 1.00S2O-3 6.4 1.001.4

8、3摇 摇评价亲核性强弱的方法还有很多,如Ritchie方程3鄄4、Edwards方程5鄄6、Mayr方程等7鄄10。总之,一个富电性物种的亲核性可以相对量化,选定一个亲核加成或亲核取代的模型,就可以对亲核性的强弱进行评价。一些常用亲核试剂的亲核性强弱顺序如下:摇 摇 摇 摇 CH3CO-2H2O,NH-2NH3。24大学化学第29卷摇摇 摇 (2)对于亲核进攻元素是同一周期元素来讲,亲核性和碱性基本一致,如:CH3O- OH- PhO- CH3COO-TsO-;CH-3NH-2OH-F-。摇 摇 (3)对于亲核进攻元素是同一族元素来讲,碱性由上到下依次减弱(即F-Cl-Br-I-),亲核性由上

9、到下依次增强(即F-i鄄PrO-EtO-;但它们的亲核性受到空间位阻的影响,亲核性强弱为EtO- i鄄PrO- t鄄BuO-。有趣的是,1,8鄄双(二乙基氨基)鄄2,7鄄二甲氧基萘是一个很强的碱(其共轭酸的pKa为16. 3),被称为“质子海绵冶,但由于高位阻原因,其亲核性很弱。摇 摇在有机合成中,为了避免亲核取代或亲核加成负反应发生,常使用一些高位阻的碱来夺取质子,如2,6鄄二甲基吡啶、2,6鄄二叔丁基吡啶、二异丙基胺基锂(LDA)等。摇 摇 (6)溶剂效应:当亲核试剂与溶剂之间发生作用,如图3所示,质子性溶剂甲醇将阴离子包络在中心,稳定阴离子,使阴离子失去亲核能力;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二甲基亚

10、砜(DMSO)将阳离子包络在中心,稳定阳离子,阴离子成裸露离子,从而提高了阴离子的亲核能力。图3摇氯离子和钠离子的溶剂化作用摇 摇在DMSO溶剂中,一些常见亲核试剂的亲核性强弱顺序如下:摇 摇 摇 摇 I-OH-PhO-CH3COO-TsO-。在这个序列中,甲氧基中的氧原子拥有的电荷密度最大,而对甲苯磺酸根阴离子中的氧原子拥有的电荷密度最小,由此从前往后亲核能力降低。这与碱性的次序是一致的。摇 摇当亲核进攻原子不同时,可以用亲核试剂LUMO和底物HOMO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如图7所示,硫代乙酸根阴离子有两个共振结构(玉和域 ),进攻伯卤代烃可分别得到硫取代产物和氧取代产物。事实证明,硫的亲核

11、性强,反应能选择性地得到硫取代产物。用电荷转移能力来解释,就是硫孤对电子所占据的非键轨道n和卤代烃中反键轨道滓*能量间隙小,容易给出电子而成键(图8)23。44大学化学第29卷摇图7摇硫代乙酸根阴离子与溴代烷的选择性亲核取代图8摇硫代乙酸根阴离子亲核取代反应的电荷转移能力示意图摇 摇当缺电性物种是羰基时,由于羰基的仔*轨道比卤代烃的滓*轨道能量低(图8),此时由于氧的n轨道与羰基的仔*轨道能量间隙减小,硫和氧都能作为亲核试剂,故羰基对硫和氧的选择性要低得多。3.2摇软硬酸碱理论摇 摇 Pearson提出了软硬酸碱(HSAB)理论,根据IUPAC定义,“软酸冶指的是一个缺电子的、可以接受电子的L

12、ewis酸,它具有易极化的性质;相应地,“软碱冶指的是一个富电子的、可以给出电子的Lewis碱,它具有易极化的性质。软硬酸碱理论认为:软酸易与软碱作用,即“软亲软冶;而硬酸易与硬碱作用,即“硬亲硬冶。虽然文献中也有关于软硬度的评价,但HSAB理论仅限于定性判断化合物的稳定性或反应的可行性。摇 摇具体来讲,硬酸和硬碱具有小尺寸、高氧化态、低极化、大的电负性等特性,作为硬碱具有低的HOMO轨道能级,作为硬酸具有高的LUMO轨道能级;软酸和软碱具有大尺寸、低氧化态、高极化、小的电负性等特性,作为软碱比硬碱有更高的HOMO轨道能级,作为软酸比硬酸有更低的LUMO轨道能级。一些常见离子或分子的软硬酸碱分

13、类列于表3。表3摇一些常见的软硬酸碱酸硬酸软酸碱硬碱软碱H+ CH3Hg+,Hg2+,Hg2+2 OH- H-Li+,Na+,K+ Pt2+ RO- RS-Ti4+ Pd2+ F-, Cl- I-Cr3+,Cr6+ Ag+ NH3 PR3BF3 BH3 AcO- SCN-R3C+ Au+ CO2-3 COCd2+ N2H4 C6H6摇 摇与软硬酸碱相对应,亲核试剂也分为硬亲核试剂和软亲核试剂,处于两者之间的称“边界冶亲核试剂,列于表4。反应时,硬亲核试剂和硬亲电试剂受静电作用控制而成键,软亲核试剂和软亲电试剂受轨道作用控制而成键。54摇第1期吕萍等:有机反应中的亲核性和碱性表4摇一些常见的软硬

14、亲核试剂硬亲核试剂“边界冶亲核试剂软亲核试剂F-,OH-,RO-,SO2-4 ,Cl- N-3,CN- I-,RS-,RSe-,S2-H2O,ROH,ROR忆,RCOR忆 RNH2,R2NH RSH,RSR忆,R3PNH3,RMgX,RLi Br- ArH,Alkene摇 摇很多两可亲核试剂在进行亲核反应时具有一定的区域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可用HSAB理论来解释。如图9所示,在SN1反应中,较硬的亲核试剂有利于进攻较硬的亲电试剂,即碳正离子;而在SN2反应中,较软的亲核试剂有利于进攻较软的带部分正电荷的碳原子11。图9摇一些两可亲核试剂的区域选择性亲核取代反应摇 摇对于典型的两可离子CN-来说,

15、当NaCN与碘代烷反应时,CN-的碳原子(软亲核试剂)进攻软的亲电试剂碘代烷,得到腈(图10)。然而,当使用AgCN时,CN-的氮原子(硬亲核试剂)倾向于与碘代烷产生的碳正离子“硬亲硬冶,生成异腈24。图10摇碘代烷与NaCN或AgCN反应的区域选择性摇 摇 HSAB理论还可解释一些两可亲电试剂的反应性。 琢,茁鄄不饱和羰基化合物是典型的两可亲电试剂,其琢鄄C和茁鄄C相比较,琢鄄C比较“硬冶,是硬亲电试剂,与有机锂、Grignard试剂等硬亲核试剂作用时,受静电作用的控制,容易发生1,2鄄加成;茁鄄C比较“软冶,与软亲核试剂作用时,受轨道的控制,容易发生共轭加成。例如,琢,茁鄄不饱和醛与烷基锂

16、试剂反应主要发生1,2鄄加成,而与硫醇反应则主要发生1,4鄄共轭加成(图11)。摇 摇最近的一个例子是琢鄄二卤代砜(PhSO2CX2H)在强碱LiN(SiMe3)2(LHMDS)存在下与琢,茁鄄不饱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25。反应中所形成的碳负离子PhSO2CF-2是较“硬冶的碱,而PhSO2CCl-2是较“软冶的64大学化学第29卷摇碱,因此PhSO2CF-2与琢,茁鄄不饱和酮反应生成1,2鄄加成产物,PhSO2CCl-2则生成1,4鄄加成产物(图12),体现了“软亲软冶、“硬亲硬冶规律。图11摇 琢,茁不饱和醛与烷基锂或硫醇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图12摇 琢,茁鄄不饱和酮与PhSO2CF-2或PhS

17、O2CCl-2反应的区域选择性4摇结束语摇 摇亲核性和碱性是富电性分子或离子所具有的特性,二者既有共性,又有本质区别。尽管人们对碱性的相对强弱已能够用其共轭酸的pKa进行定量描述,但迄今尚未找到可被普遍应用的定量描述亲核性相对强弱的参数。在有机反应过程中,试剂最终体现亲核性还是碱性,一般取决于其电子效应、立体效应、溶剂化作用等多种因素。 HSAB理论在解释一些两可亲核试剂反应的区域选择性方面比较成功,但仍有很多现象难以用该理论进行解释24。参摇考摇文摇献1 摇 Muller P. Pure Appl Chem,1994,66:10772 摇 Swain C G,Scott C B. J Am

18、Chem Soc,1953,75:1413 摇 Ritchie C D. Acc Chem Res,1972,3484 摇 Ritchie C D. J Am Chem Soc,1975,11705 摇 Edwards J O. J Am Chm Soc,1954,76:15406 摇 Edwards J O. J Am Chem Soc,1956,78:18197 摇 Mayr H,Bug T,Gotta M F,et al. J Am Chem Soc,2001,123:95008 摇 Mayr H,Ofial A R. Pure Appl Chem,2005,77:18079 摇 Pha

19、n T B,Breugst M,Mayr H. Angew Chem Int Ed,2006,45:386910摇 Mayr H,Ofial A R. J Phys Org Chem,2008,21:58411摇 Smith M B,March J. March忆s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Reactions,Mechanisms,and Structure. 6th ed.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Inc,200712摇 Kornblum N,Seltzer R,Haberfield P. J Am Chem Soc,1963,85:

20、114813摇 Clayden J,Greeves N,Warren S,et al. Organic Chemistry.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14摇 Klopman G. J Am Chem Soc,1968,90:22315摇 Salem L. J Am Chem Soc,1968,90:54316摇 Fleming I. Frontier Orbitals and Organic Chemical Reactions. Chichester:Wiley,197617摇 Pearson R G. J Am Chem Soc,1963,85

21、:353318摇 Pearson R G. Science,1966,151:17219摇 Pearson R G,Songstad J. J Am Chem Soc,1967,89:182720摇 Pearson R G. J Chem Edu,1968,45:58121摇 Pearson R G. J Chem Edu,1968,45:64322摇 Stone A J,Erskine R W. J Am Chem Soc,1980,102:718523摇 Clayden J,Greeves N,Warren S,et al. Organic Chemistry.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24摇 Mayr H,Breugst M,Ofial A R. Angew Chem Int Ed,2011,50:647025摇 Ni C F,Zhang L J,Hu J B. J Org Chem,2008,73:569974摇第1期吕萍等:有机反应中的亲核性和碱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