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8990514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出现公共权力(王权)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说明了王权( 公共权力)的出现。 夏朝出现监狱、刑罚、军队、官吏,这些是国家的基本要素,是行使公共权力的工具,在当时是维护王权的工具。 部族、氏族色彩被保留下来。,(二)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特点:神权色彩浓厚;对附属国的控制力

2、有限。,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叫内服,即王畿;内服以外的附属国统治区域称为外服,外服包括主动臣服或被征服部落的臣服地区。外服的部落都拥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区域和相对稳定的血缘关系,它们以内服区域的商族为中心,定期向商王朝贡和奉命参加征伐活动,由此形成内外服联盟。附属国与商不具血缘宗族关系,它们基本上保留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有时候会与商处于战争的状态,商王对它们的控制力有限。,大量殷墟甲骨的出土和遍布大中型墓葬中的殉葬遗骸,表明商王朝是一个神权高于一切的王朝; 祖先神最为尊贵; 大量的卜辞表明商王亲自主持占卜和祭祀,是宗教活动的主体,所以商王被认为是神在人间的代表,他的权力和地位来自神的授予

3、,他既是人,也是神。商王以神权巩固自己的世俗地位,又以世俗权力率民敬神。,(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封邦建国)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强化王权和控制地方) 含义: 前提:保证周王室的强大 对象:宗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古老附属国(主体:同姓亲族) 内容:分封土地、人口,广建诸侯国(授土授民),主要诸侯国:晋、燕、卫、鲁、齐、宋 权利与义务:诸侯国可以拥有武装,征派赋役,在自己封疆内对下属再分封(封国有很大的独立性,为后来春秋战国宗法分封制的崩溃埋下了伏笔),但须承认周王权威,为周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关系:周王是天下共主,诸侯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义务,臣属关系更

4、明确。,作用: a.扩大周的势力范围; b.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 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 士”的等级秩序;,还要关注:,诸侯国在初封时期,与周王室的关系较密切。然而西周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落后和经济政治的发展不平衡,交通信息不便,大部分诸侯国与王室之间又相距太远,彼此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减少,因此,分封制下的统一只是一种松散的统一,随着初封诸侯的子孙与周王血缘关系的逐渐疏远,诸侯国实力的增强,诸侯割据状态逐渐出现。 西周的分封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由部落联盟时代遗留下来的以分散和割据为特征的众国林立的局面,但却大大加强了周王对诸侯的统属关系,向着后来

5、形成的中央集权专制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分封制和内外服制度的异同 相同: 都有王族活动区域内服或者王畿;附属国或诸侯国对王族有一定义务;都保留有氏族部落的特征。 相异: 1、商王与附属国未必有血缘关系,西周的诸侯主要是同姓亲族;2、西周对同姓诸侯的分封到达边鄙地区,扩大了周王的有效管辖范围;3、西周时期,被分封的诸侯国对周王的义务更加明确。4、周王不止分封某人于某地,而且还有权迁徙某部落或在新占领地建立新的诸侯国。5、分封制下,贵族等级观念比商代更严,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宗法制 目的:巩固统治,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问题 (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进行权力、土地、财产

6、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 内容:a.嫡长子继承制(核心)b.大宗、小宗体系(相对关系);大小宗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族权与政权、财权的结合,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通过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分封,形成了庞大的宗族网和森严的等级制度。 作用: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是分封制的原则,是维护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巩固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体现,分封制的等级序列与宗法制的亲疏远近相吻合,二者互为表里,互相依存。 3、维护

7、宗法分封制的工具:礼乐制度,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早期的政治制度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严格的等级制度,例题(滕州二中第一次调研)礼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 )禅让制 世袭制 公有制 私有制A B C D ,A,例题1 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 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 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8、 D.郡县制受到挑战,C,例题2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 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 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B,例题 (连云港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A.黄帝时期 B.西周 C.秦朝 D.西汉,B,例题(2008汕头模拟)长久以来,商朝是否在历史上存在,学术界有很大

9、分歧。下列能证明商朝存在的最有力证据是:( ),A B C D,B,例题 (07年潍坊市高三质量检测)禹鼎铭文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这反映了 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 B.分封制度的瓦解 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 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A,例题 (2008江苏四模)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B,例题 (2008盐城模拟)台海网2007年12月25日讯,蒋家媳妇蒋方智怡计划将两蒋(蒋介石和蒋经国)移灵浙江奉化安葬,在台湾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有句古语:叶落归根,认祖归宗。蒋方智怡这种文化情结源自中国古代的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