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0螳螂捕蝉.doc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8986629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螳螂捕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0螳螂捕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0螳螂捕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0螳螂捕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螳螂捕蝉一、教材分析:螳螂捕蝉讲述了一个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言说服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故事,说明了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的道理,深刻地揭示了事物之间互相依存,应全局整体思考的寓意,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年形象,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来看,基本能体会到文章的主旨。那么我们语文老师怎么办呢?语文犹如人文宇宙中承载生命讯息的一艘小船,教师能在文本背后就这个意义世界走得远些,学生就能跟得远些。语文课程作为母语教学,其设置目的不只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它是要培养具有我们民族的行为方式和思想精神的人。吴王乃一国之君,且独断固执,少年是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进

2、行了具有谋略意义上的劝说呢?这是一个难点。把文章再延伸至现实生活时,不难发现,它有利于指导学生如何掌握语言这一工具与别人沟通交流,这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 、 “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 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语言文字,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教学难点: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

3、组成的词语。2、过程与方法: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 、 “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语言文字,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教学难点: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螳螂和蝉吗?说说你印象里他们分别是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螳螂和蝉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1、预设(1) 、螳螂和蝉之间发生的什么(2)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 、课文要告诉我们大家什么?2、自学提示(1) 、用你喜欢的

4、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 、 “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3) 、试着理解课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3、查自读情况。(1) 、开火车读课文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2) 、检查有关词语的理解。(3) 、针对前面的几个问题,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合探1. 默读课文,看看本文里的蝉 螳螂 黄雀暗喻了谁。2. 组成小组想到交流讨论。3. 集体交流,讨论。4. 分段读课文,争取能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四、拓展你们觉得这位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把文章再延伸至现实生活时,不难发现,同学们如何掌握语言这一工具与别人沟通交流,是我们注意的。五、课堂练习1、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1)既然吴王的决定是错误的,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劝阻呢?2)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自由自在 恍然大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