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三章教学目标:1、通过训练让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微粒的特征解释有关现象2、通过教师的分析与学生的解释,让学生掌握微粒的基本特征的运用方法1、为预防疾病,常喷洒某些药水对环境进行消毒,这时往往会闻到一些特殊的气味,这种现象说明构成药水的微粒 ( )A、质量很小 B、之间有空隙 C、是在不停地运动地 D、被风吹进了鼻孔2、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干燥,这种现象说明 ( )A、微粒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质量发生了改变C、微粒在不断地运动 D、微粒本身发生了改变3、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微粒是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向一杯水中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B、配制过氧乙酸消毒液时,能闻到刺鼻的气味C
2、、把磨得很光的铅板和金板长久紧压在一起,金板中渗有铅,铅板中渗有金D、把含碘物质与食盐固体混合,能制成加碘食盐 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5、不能说明微粒间有间隔的事实是 ( )A、冰受热融化成水 B、充满空气的皮球可以被压缩C、10 升大豆和 10 升小米混合后,体积小于 20 升D、10ml 水和 10ml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 20ml6、
3、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 ( )A、同种微粒质量相等 B、同种微粒体积相等 C、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D、同种微粒运动速度相同7、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微粒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是因为微粒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微粒很小2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微粒间隔很小 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微粒在不断运动 8、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有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发生了变化 B、构成物质的微粒质量发生了变化C、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 D、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不断地运动9、氧气变成液氧是由
4、于构成氧气的微粒的 ( )A、组成发生了变化 B、间隙发生了变化 C、性质发生了变化 D、运动停止了10、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 )水结成冰的过程中( )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过程中( )A.水的微粒本身变大了 B.水的微粒间隙变大了C.水的化学性质变了 D.水的微粒本身变了11、蜡烛受热熔化和在空气中燃烧分别发生了 变化和 变化。前者微粒没有变化,只是微粒间 发生了变化,后者变化生成了 微粒。12、下图中的事例能说明微粒间的间隙变小的是 ( )13、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a 体积的酒精和 a 体积的水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体积小于 2a。 篮球用手一按就会凹陷一个坑,而铅球用手怎么按也不会凹陷。 进行过滤时,水可以通过滤纸。 湿衣服在太阳照的地方比不照的地方干得快。 盛放酒精或汽油的瓶子要塞紧瓶塞。 14、如下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提示: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 (1)用仪器 A 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 滴) ,A 的名称是_, 3(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 _,这说明了_。(3) 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 、(4)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具有挥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