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义(第一章).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962401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义(第一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义(第一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章 语文课程的哲学思考第 1 节 语言与文化:“背景”与“领域”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列维 斯特劳斯的归纳1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结果2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部分 3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条件 (二)本杰明沃尔夫的假设1语言是文化的“背景”2语言决定人们的思维,语言提供人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陈规(既定规则) ”3语言是一切文化类型生长和发展的“共有知识背景”2、语言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但是人们并不是直接面对客观世界,而是通过语言这种中介。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就拥有同一种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系统,这种语言成为人们从事任何文化活动的“共有知识。这种背景性质的共有知识隐

2、藏在人们的意识深处,甚至不为人们所察觉(例如:research 研究、perfect 完美) 。3、结论语言是文化的“条件”或“背景” ,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都是在语言提供的平台与基础上展开的,都是隐蔽地受到语言本身的制约的(“语言世界观” ) 。第 2 节 审美文化:文学作为一个文化领域文学与语言的关系:语言属于背景性质范畴,文学属于这个背景下的一个文化领域。文化即人的活动的产物。根据人的活动类型,可以将文化大致划分为三类:科学、哲学、文学。一、科学科学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产物,其最高目的是认识自然,基本取向是主观向客观靠拢,途径是最大限度逼近自然本身,因此语言的背景作用相对最弱;二、哲学哲学是研

3、究人的,而人按照自己的尺度创建了语言。因此,语言成为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同时,语言还为哲学研究活动提供了一种先在的思维方式。与科学相比,哲学与语言的关系进了一步;三、文学文学的本质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这是文学与哲学、科学的最大不同(一株树在科学家、商人和文学家眼中具有截然不同的价值) ;但这里所谓的“现实”是通过语言的折射获得的。因此,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在相当程度上转化成人与语言的审美关系(唐诗翻译成外语之后就缺少了一份韵味) 。因此,语言对文学的背景作用最强。总之,语言既是科学的“背景” 、哲学的“背景” ,也是文学的“背景” 。科学、哲学、文学等等,都是在语言的“背景”下展开的不同领域的文化活动。语言与它们的关系,是“背景”与“领域”的关系。第 3 节 课程论的选择:分立与组合一、在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以及课程体系中,语言与文学关系的处理方式首先分立语言与文学,然后在分立的基础上组合为一门课程,就是在保留“语文课”这样的外壳的前提下,重组语文课的内容要素,即语文课=语言课+文学课(这样的观点相当于把语言和文学当作语文课的两大内容要素) 。二、语文课的内容和结构 (一)文学课:其教学目标定位在审美教育上。1文学阅读教学;2文学写作教学(二)语言课:即母语教育,主要内容包括:1汉语语用知识;2文章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