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月迹》-2011年江苏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8927305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迹》-2011年江苏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月迹》-2011年江苏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月迹》-2011年江苏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月 迹执教者:射阳县海通初中徐兰英教学目标:1、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以及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享有的纯真愿望。 2、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3、比较了解以孩子的视角写不同主题的文章。 教学重点:1、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2、准确领会文章的主题。 3、两篇文章的比较、感悟。 教学难点:对“大家都觉得满足”的理解。 教学方法:讨论 赏析 比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的绘画作品 学生推荐文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想:贾平凹的月迹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好的散文需要不断的赏析、品味。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讲,要不断的阅读,因此在授课前我就要求学生做三次阅读:初次阅读,把对文章某一部分

2、的理解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二次阅读,推荐自己喜欢的文章;三次阅读,质疑,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写阅读笔记(赏析) 。从教师的角度要努力创设一种优美的意境。因此在这之前我搜集了许多有关月亮的图片,制作成课件,让文字以形象化的图景,给学生以视觉上的赏阅。除了图片外还配了音乐,因为本单元都是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因此在开头插播了罗大佑的童年让学生在上课前就感受到童年生活的乐趣。而中间则以贝多芬的月光曲作为背景音乐。在声画结合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走进孩子们那纯真美好的心灵世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古今中外描写月亮的文章很多,同学们在课前也推荐了许多此类文章(出示名单)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贾平凹是如何

3、描写月亮的? 由题目引出月迹 月亮的足迹。从同学的画中可以很形象的概括出月亮足迹的转换场景:屋中 院中 河滩 师:文中谁的话引起了这些场景的转换? 生:奶奶的三句话。 (生齐读三句话) 二、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把预习过程中,对这篇文章的赏析和疑问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 班级交流:首先我们先看看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疑点在那里? 学生质疑:1、开头第一句话与主题无关,能否去掉? 2、 “月亮是这么多的”这是为什么? 3、为什么说“月亮是每个人的?” 4、怎样理解“月亮是个好?” 5、文章说“我们都满足了”满足了什么? 6、为什么说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 教师引导 赏析 答疑(讨论交流)

4、寻月 赏月 满足 满足于寻月过程的成功;写月亮之美实际上是写孩子们的心灵美。 四、 拓展阅读纤痕 要求:选择一点谈自己的感想或把两篇文章做一下比较。 师生讨论交流。 比较总结:通过两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不仅要懂得去寻找生活中的美,而且要懂得去品味生活的艰辛。教后记:优点:本节课基本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1、学生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充分,因此在大容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能较快的接受。通过预习学生对课文的把握不再是一般的了解情节和表面内容,而是去挖掘去比较去感悟更深层次的含义。 2、特别是学生的阅读笔记,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赏析能力而且能更好的去理解文章的难点疑点。 3、学生推荐的文章也是一种对课文理解的延伸、拓展。 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朗读水平与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引导、训练。 2、在赏析过程中,教师的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还不够。教师除了能把握好教材外还要把握好学生课堂的反应,让他们能以认真地、积极地态度投入到交流当中,真正的达到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