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摘:实践中背诵指导呈现出“简单化”、“机械化”的倾向,导致背诵训练的低效。要引领学生进行有效地背诵,教师不仅应给予充足的时间保证,还应该优化指导过程。既要重视对语言形式记忆的准确性,也要重视在背诵过程中感情的深度体验与表达。同时必须重视复习这一环节,精心设计复习的策略。关键词:过程的优化 感情的表达 复习的策略对背诵训练中低效现象的思考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刘平 邮编:223002 联系电话:86081919背诵被誉为语文学习的“千古真经”。将文质兼美的诗文积累起来,从中吸收规范的语言图示,获取认知,体验情感,可以有效地促进生成自己的语言结构,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其重要性毋须赘言。因此,语文
2、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每个学段应该背诵的诗文数量,每册语文教材中也都安排了一些背诵的课后练习。但究竟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地背诵呢?课标中没有更多的阐述,课后练习里也没有细致的要求。于是,在实践中就呈现出背诵指导“简单化”、“机械化”,甚至于“省略化”的倾向,导致背诵训练的低效。其具体表现为:一、指导背诵的时间少,过程简单。现象无论“公开课”,抑或“家常课”,多见教师悉心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却鲜见老师给足充分的时间指导学生背诵,要么“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要么作为课外作业布置,似乎“背诵”是简单易行、 “可有可无”的训练。以三亚落日三四自然段的教学为例: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进行感悟后,要
3、求学生自由练习背诵。约五六分钟后,教师指名检查背诵,学生结结巴巴,错误较多。教师无奈,只好布置学生课后继续练习背诵。背诵训练就这样不了了之。思考背诵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死记硬背”的过程。它要投入认知、想象、情感、记忆等众多的心理活动,对文本进行全面、深入地咀嚼、体悟、吸收和内化。时间不充足,态度不认真,理解不正确,体悟不细致,都会导致背诵效率低下。显然,在有背诵要求的课文教学中,背诵应是着力突破的难点,教师不仅应给予充足的时间保证,还应该优化指导过程。1、练习背诵前,引导学生理清文脉。文脉即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文脉,便抓住了记忆的线索。如背诵三亚落日3、4 自然段,可让学生先数一数这两段共几
4、句话,想一想记叙的顺序,再圈一圈关键词,在对文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再练习背诵。2、检查背诵时,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检查背诵是引导学生再次深入文本,走进作者内心,训练语感的绝佳机会。所谓“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抓住学生背“错”、背“倒”、背“漏”、背“破”处进行质疑讨论,比较探究,可以获得对文本更准确的记忆和更深切的感悟。如学生在背三亚落日时,将“时光悄悄地溜走,暑气跟着阵阵海风徐徐地远离。”中的“徐徐”背成了“慢慢”,教师就可乘势引导学生讨论:“徐徐”换成“慢慢”可以吗?为什么?“徐徐”一般可以形容哪些事物?从而体悟作者用词的精确、生动。3、多种形式指导,突破难点。要背的课文中,往往最难记忆的
5、只是其中几句,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如图示法,动作模拟法、抄写关键词,引背法等。如指导背诵三亚落日第 4 自然段中 2-5 句时就可综合采用上面几种方法。先让学生根据句意画出夕阳下落时的动态示意图,再边读句子边用手势模拟夕阳下落时的动态变化,然后在示意图旁的相应位置抄录关键词,在老师的提示下反复练习背诵。二、背诵训练时重语言复述,轻情感表达。现象平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指导或检查学生背诵往往看重语言复述是否准确,之于学生是否诵出了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常听到学生朗读课文时声情并茂,背诵时却冷若冰霜,前后判若两人。以我们爱你啊,中国的背诵指导为例:教师指导学
6、生自由练习背诵之后指名背诵,然后分别作出如下评价:“这个同学背得很流利,没有一处错误,太棒了!”“你第二自然段不太熟练,要争取背熟!”“注意,不要背错顺序。”接着又面向全体同学说:“再练习把不熟的地方背熟,力争不错一处,把诗背流利!”于是,学生又背诵起来。其中,有部分学生因为早已背熟,显示出了慵懒的姿态。思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论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里的“重视”、“注意”、“尊重”
7、应该是体现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背诵作为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途径,自然也不例外。为什么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背诵训练时,却只重视机械的语言复述,而忽略情感的体验与表达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很难想象,“无情”的背诵能让“积累”真正融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因此,在指导背诵时,教师必须做到两手抓:既要重视对语言形式记忆的准确性,也要重视在背诵过程中感情的深度体验与表达。1、创设情境,引导有感情背诵。“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感情背诵中,不知不觉将自己当成作者或课文中的角
8、色去感受事物,体验情感,“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文本与“我”合二为一。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单独或综合运用语言、音乐、绘画、具体事物、多媒体等等。如背诵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后,教师可用多媒体呈现相关的图片,并用言语描述:“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动人的情景,去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物产的丰富,迷人的民族风情,光辉的历史和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此时此刻,你们心中一定情感澎湃,就让我们用有感情的背诵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吧!”2、因材施教,指导背诵要分层次。一个班学生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往往一部分优等生不需太多努力,便已能背诵得很好,另一部分
9、学生则恰恰相反。我们在指导背诵时,既不能让前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又不能让后一部分学生“够不着”,指导要分层次,因材施教。对“吃不饱”的学生要提高要求注意感情的深刻体验与准确表达,对“够不着”的学生要适当放低要求,鼓励他们先练习背准确,对感情表达到位与否暂不做要求。如指导背诵我们爱你啊,中国,在检查背诵时对学生的评价就应体现出这种层次的差异。对背得好的同学的评价:“很好,但你要再练一练,力争更准确地传达出字里行间蕴藏的感情。”对背得差的同学的评价:“你要继续练习背诵,争取背准确!”3、示范背诵,激发学生感情背诵的兴趣。在背诵训练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亲身示范,通过自身丰富的表情动作和起伏跌宕的语
10、言,以情激情,为学生树立感情背诵的榜样。如指导背诵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师可以说:“老师和大家一起练习背诵,比一比,谁背得既快又好!”练习后,教师和学生同场竞技,共同讨论:谁背得好,哪一处背得最好,为什么?三、背诵训练中忽视复习,巩固形式单一。现象一般教师指导背诵有两个“高潮”:一是学习这课时,二是考试之前。其它时间很少关注。考试前复习、巩固的形式也很单一,以反复的记、背、抄、默为主。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学生在考前背得滚瓜烂熟,考后不久就丢了一半,更别提隔了几学期的课文背诵,更是忘个精光。思考 背诵作为语言积累的重要形式,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人的发展,不是为了“应试”, 而临阵磨
11、枪式的考前“强记”只能有一时之效。根据人的记忆规律,记忆的材料反复呈现才不易遗忘。复习形式的多样化,不但可以激发人的记忆兴趣,也可促进材料与人的认识结构建立多重意义的联系,巩固记忆。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在进行背诵训练时必须重视复习这一环节,精心设计复习的策略。1、关注教材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小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关注这样的联系,引导学习新知的同时复习旧知,既能巩固旧知,又能“以旧促新”,可谓相得益彰。例如学习烟台的海(苏教版 12 册),课前就可布置学生复习草原(苏教版 11 册)、黄山奇松(苏教版 9 册)、庐山的云雾(苏教版 6 册)等
12、课文中有背诵要求的内容。课堂上先让学生背诵这些课文,谈感受,从而自然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学完,再引导学生比较这四篇课文,启发讨论:你最喜欢哪一种景色?为什么?你觉得哪篇文章写得最好?为什么?2、沟通背诵与生活、作文的关系,引导学生“背”以致用。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是运用,通过背诵获得的积累(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只有在反复运用中,才能逐步积淀为语文素养。例如,春天来到,欣赏窗外鲜花盛开、柳树转绿的美景,可带领学生吟诵咏柳、江畔独步寻花、春日;夕阳西下,彩霞满天,可带领学生背诵夕阳真美(苏教版 4 册)、暮江吟、乐游园;指导写景物,可引导学生先背背学过的写景类课文,感悟观察与表达的方法,并在作文中加以运用。3、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激发复习背诵的积极性。根据学生天真活泼,表现欲强等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激发他们复习背诵的积极主动性。如学完一册教材后,就可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美文背诵”的表演活动,要求学生以个人表演或合作表演的形式,综合运用音乐、图画、动作表演、甚至影像等多种手段,进行声情并茂的背诵,力求展示文章之美妙,体现自己对语言的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