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年级.上册详细计算机教学教材.doc

上传人:小屁孩 文档编号:8907057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6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详细计算机教学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七年级.上册详细计算机教学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七年级.上册详细计算机教学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七年级.上册详细计算机教学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七年级.上册详细计算机教学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_计算机教案七年级上册-_目 录第一课 信息与信息社会 3第二课 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 7第三课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10第四课 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 .13第五课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16第六课 初步使用计算机 .19第七课 多媒体计算机 .21第八课 计算机数据安全 .25第九课 计算机操作系统 .28第十课 Windows 桌面及窗口 .31第十一课 用计算机写作 .34第十二课 画图软件使用技巧 .39第十三课 个性化的桌面设置 .41第十四课 让电脑帮助自己 .44综合实践活动 生活与信息技术 .46-_学科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表课题 第一课 信息与信息社会 课型 新教学目标1知识

2、目标 :掌握信息、信息社会的含义。知道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2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信息,培养学生收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使用有用信息的能力和道德。3情感目标:体会信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好处,感知我们身边的信息。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信息、信息社会的概念2难点:信息的处理过程教学媒体 教学文档、WPS 软件、多媒体教学系统第一课 信息与信息社会板书设计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的含义 二、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T)是指获取信息、 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四、信息社会教学反思值得肯定和改进的方面:-_【教学过程设计】:

3、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引入: 人类已跨进 21世纪,进入了如火如荼的信息时代。现在我们如果经常看报纸,你注意到什么方面的新闻最多?学生:计算机、通讯、网络等。是的,计算机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掌握计算机是我们迫切的需要。那么谁能描述一下计算机?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屏幕 + 机箱。计算机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处理一些信息的,这就是要求我们了解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 IT)。IT 是干什么的呢?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关系?以及我们现在计算机课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什么又是信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

4、新课:(板书)一、信息的含义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大量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今天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信息,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比如上课铃声、红绿灯、广告、天气预报等。 前不久的美伊战争,大家记忆犹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科技战争中,每一个军事行动都离不开信息。在“爱国者”导弹与“飞毛腿”导弹在对抗中,可以看到准确、快速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古战争相信同学们在我们的电影,电视里看过吧,谁能快速准确的掌握信息,谁就能在战争中获得主动,当然取胜的几率就会越大。也就是说,只有掌握准确

5、的信息,进行高速处理、传递、指挥武器系统,才能克敌制胜。(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并且体会到只有经过处理的信息,才能成为有用信息。)学生总结信息的概念 讲授新课:(板书)一、信息的含义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大量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今天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信息,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前不久的美伊战争,大家记忆犹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科技战争中,每一个军事行动都离不开信息。在“爱国者”导弹与“飞毛腿”导弹在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计算机 -_对抗中,可以看到准确、快速

6、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古战争相信同学们在我们的电影,电视里看过吧,谁能快速准确的掌握信息,谁就能在战争中获得主动,当然取胜的几率就会越大。也就是说,只有掌握准确的信息,进行高速处理、传递、指挥武器系统,才能克敌制胜。(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并且体会到只有经过处理的信息,才能成为有用的信息。) 信息简单的解释就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而人们也通常把声音、数据、文字、图片、影像等载体中所传达的意义叫做信息。(重点)(板书)二、什么是信息技术 (重点) (任务:)学生通过阅读书上的阅读材料讨论回答: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获取信息、处

7、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计算机是获取信息的极其重要的途径。那么计算机并不能自动的获取信息,我们要利用它有目的的获取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才能得到有用的新的信息,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板书)三、信息技术的发展时间 处理信息的方式 举例远古 感官 耳、眼科学发展 文字、纸张 书、信19世纪末 电报、电话 20世纪到现在 无线电、计算机技术 电视、计算机等信息只有通过传递流通,才能让人们资源共享,才能发挥信息的作用。在当今信息时代单靠传统方法传递信息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只有依靠计算机网络的传递、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功能,才能高质量地

8、处理信息、高效和可靠地传递信息、方便地使用信息。所以社会的需求,促使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互相渗透结合,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和发展。使地球会变“小”,人们在“地球村”上方便地生活和工作。学生阅读课本材料,讨论回答什么是信息技术-_(板书)四、信息社会 从很多例子可以看出,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在信息社会里,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处理大量信息,而计算机作为处理信息的强有力的工具,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应用越来越广。信息社会是信息得到广泛应用和充分共享的社会。及时而准确地获取、处理、利用信息,能使人们在政治、经济、生产、科研、军事等活动中获得先机,从而掌握赢得胜利的主动权。

9、 本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信息以及信息技术,明确了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过程,知道了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一些情况。学习了从古至今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些方法、知道了信息以及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讨论:人们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课后探索:UFO 存在吗?学生讨论并举出实际生活中信息传递使用的例子-_学科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表课题 第二课 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 课型 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技术相关技术及其发展趋势。2能力目标:能说出计算机发展的几个方向。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了解,掌握并应用先进技术的意识

10、。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2难点:对巨型计算机的理解,未来计算机资料搜集表格填写教学媒体 教学文档、WPS 软件、多媒体教学系统第二课 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值得肯定和改进的方面:-_【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引入 学生听,并回答问题1 学生你们上过网吗?(同学们大部分回答上过?接着问下面的问题。) 2 你们知道上网是获取了什么?回答:概括起来各种信息(引入课题) 引入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内的内容,特别对发生年代及科学家一栏提示上网查找或通过其它方法获取你们是如何感受到信息?(学生

11、能说出信息的交流方式、媒介、形式)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急要交流方便快捷,因此才有了电视,电话,手机。而现在我们可以在因特网上交流,突破了以往人们在信息交流中所受到的时空限制,极大的丰富了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表达,管理,交流,发布等处理的信息技术,先后经历了 5次革命。举例说明信息社会的发展,使学生了解过去,想像未来信息的处理过程所采用的信息技术学生听讲并思考单位换算1、获取信息 人类是利用感觉器官获取信息的。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可通过科学仪器更好地收集信息。如: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摄像机等。 人类还可以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探索人类自身无法感受到的信息。如:

12、利用微波、声纳、红外线等科学仪器获得信息。 2、传递信息 最初传输信息主要是靠形体、语音等。 现代信息技术传输方式有电报、电话、卫星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利用光纤来传输数字信息。3、存储信息 存储信息的方式:雕刻、竹简、纸张、磁带、磁盘、光盘、芯片等 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大小计量:位(bit,读:比特,常用字长有 8位、16 位、32 位、64 位和128位。字长越大,处理信息能力越强、精度越高。 4、加工信息 对获取到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加工处理,才能利用。 5、发布信息 人们获取、传递、存储、加工信息,还要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发布信息。 6、交流信息 强调单位换算-_通过计算机网络等形式进行交流和合

13、作。 发展趋势 学生倾听 综合化:信息技术在不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相关的学科通过信息技术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跨学科、跨技术领域的多元交叉学科。 高速化、大容量、数字化: 利用卫星、光纤等设备构成的网络,使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影响面积更大。 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相结合,使得多媒体信息传播更方便快捷。 认识科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形成人工智能科学。 用信息技术设置虚拟世界。 对社会的影响学生倾听 1.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各领域深刻的变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3)改进了人们的学习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

14、量。 2.对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 产生很多的垃圾信息,信息的不确定性,利用信息技术的缺陷犯罪,会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受到威胁等等 3.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信息化生存成为新的生存方式,要求人应具备的能力有:信息处理能力、甄别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培养。注意对自己的影响评价小结 学生回忆 总结本节主要内容 巩固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习附、教学资料 关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网站: 5次信息革命的发生年代及相关:http:/ 泉州市鲤城区科学技术协会:http:/ 未来信息技术的三大发展趋势:http:/ 在线课堂:http:/220.201.196.36/32school/OnlineClass/ShowArtic

15、le.asp?ArticleID=178 光纤的基础知识:http:/www.xingyu- -_洪恩在线:http:/ 第三课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课型 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了解我国计算机的发展状况;掌握计算机的特点与具体应用。2能力目标:知道我们使用的计算机是第几代,能说出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于哪些方面。3情感目标:通过对计算机发展现状的了解,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电子计算机发展阶段和在各阶段所使用的主要元件,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2难点 对计算机具体应用中“数据处理”的理解教学媒体 教学文档、多媒体教学系统第三课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板书设计问题

16、: 1、计算机发展有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主要电子元件。 2、计算机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应用,每个方面各举一个例子。教学反思值得肯定和改进的方面:-_【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用时一、引入课题、提出本节课任务 向学生展示一台较为旧的 286电脑主机和一台机房内的最新电脑,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问两台电脑的区别,引导学生回顾信息的基本概念(问学生这样的两台电脑给了一个什么样的信息)。 拿出两台电脑中的芯片,让学生观看,提出处理信息的工具计算机的主要元件的发展问题。 向学生讲解教师机共享资源的查找的调用方法。 呈现任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观察将学生分为四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两个代表。回

17、顾上节课的知识点,本节课的任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对其效果有一定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本节课的目标。5分钟二、 利用资源,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带着两个问题,通过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资源:1、本节课内容的教学课件;2、计算机发展各阶段的图片及说明;3、计算机的不同应用领域的图片资料。4、通过百度搜索到的有关计算机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页面。 问题:1、计算机发展有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主要电子元件。2、计算机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应用,每个方面各举一个例子。 教师对部分学生进行辅导 初步实践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优秀学生可帮助其它同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8、、创新能力和相互帮助的精神。10分钟三、操作引导,全面提高 根据辅导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通过问学生想知道老师的资源、信息的获取方法,向学生操作演示从网络获取信息的途认真观察教师演示基础好的学生帮助操作有困难的学生对部分学生进行提示,优秀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充分15分钟-_径。 相关关键词: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指导深化任务体现分层教学的原则。四、完成基本任务,汇总搜索内容 根据学生基础情况,将学生分成两个组。 基础组任务:第一个关键词搜索; 提高组任务:所有关键词,并汇总搜索内容,提交教师机。 教师对部分学生进行辅导 完成提高任务学生实践操作上传汇总内容

19、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使学生明确正确的方法。对不同基础了学生都有提高。五、交流、信息反馈 基础组学生选一名代表演示完成搜索任务的操作方法。(教师实时表扬,提示学生,拓展学生思维) 提高组学生代表展示汇总内容,并介绍操作途径。 通过教学软件(联想传奇)下发练习题并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汇总。 复习巩固任务陈述操作方法,观察同学的操作。完成本节课课堂练习题。表扬激励学生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六、总结评价 展示本节课教学课件,对学生练习题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强调任务完成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操作方法,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 教学拓展: 1、课外任务:了解日常生活中身边的计算机具体应

20、用有哪些? 2、利用最后的时间,学生观看计算机的应用:制作好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件(已学认真听取教师讲解直观的了解计算机应用方式学科整合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离开教室。10分钟-_内容课件,可以复习巩固学科内容)。学科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表课题 第四课 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 课型 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的分类。2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常见硬件与常见软件,能给自己配置计算机,能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容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3情感目标:体会通过自己的学习列出计算机配置清单所带来的愉悦。教学重点难点1重

21、点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各硬件的重要作用;计算机的工作原理。2难点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教学媒体 教学文档、多媒体教学系统第四课 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值得肯定和改进的方面:-_【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一、导入 学生听后,举手 计算机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了,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已经拥有了计算机,可我们对计算机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首先,我们来做一个调查,请家里有计算机的同学举手。二、 硬件系统学生回答:请 2-3位同学讲解,老师记录与本课有关的计算机系统所涉及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计算机硬件,是构成计算机

22、的各种设备或器件的总称,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每一台计算机都有 CPU、内存、硬盘、键盘、鼠标、显示器等(结合刚才所记载的内容,分别讲解并展示实物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计算机硬件包括: 1、中央处理器(CPU):由控制器和运算器构成,它是一种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具有运算、处理和控制的功能,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它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常以此型号来称呼计算机。如 P、P计算机 2、存储器:是存储各种信息和处理结果的装置。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存储器的容量基本单位是字节(B),常见的容量单位有 KB(千字节),MB,GB 主存储器,也称内存。常用于存储计算机要执行的程序和数

23、据。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辅助存储器,用于长期存放信息的存储器。 3、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给计算机的设备,常见的有键盘、鼠标、麦克风等 4、输出设备:将信息输出计算机的设备,常见的有显示器、音响、打印机等 输入设备、CPU(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出设备,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系统。三、软件系统学生听后回答问题学生进行讨将我们刚才所讲到的这些硬件设备逐一安装到机箱中,是不是就能马上投入到工作了呢?这台计算机无法工作,是什么原因呢?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刚才有同学提到了 Windows XP,它属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吗? Windows 98,Windows XP 还有Window

24、s2000等都是操作系统,它是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家,如果没有了操作系统,计算机是-_无法工作的。操作系统也是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程序、数据和相关技术文档资料的总称。 提问:计算机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软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是发挥计算机功能的关键,用户通过计算机软件使用计算机,而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是软件的载体。 软件系统可以分成几部分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总结:计算机软件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即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构成了计算机软件系统。 1、系统软件 , 我们把 Windows 98这类对计算机的各类资源进行控制、管理

25、,并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软件,称为系统软件。 2、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只能提供最基本的功能,计算机中安装的大量的软件增强了计算机的功能,我们把这类为完成特定任务而编制的软件称为应用软件。 三、课堂小结学生倾听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归纳出计算机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硬件系统包括:CPU(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作业设计 通过这节课所掌握的计算机系统知识,请每位同学结合电脑市场行情,给你或是亲人配置一台计算机。并填写书 P24页的表格,下节课我们进行评价讨论。-_学科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表课题 第五课

26、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课型 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了解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的方法。掌握计算机常用储存容量单位及换算2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储存容量单位换算。3. 情感目标:感知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形式。计算机存储器容量单位及换算关系。2难点 存储器容量单位换算关系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机、相关素材第五课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值得肯定和改进的方面:-_教学说明: “数字化”这个词,大多数人都听说过,然而在计算机中信息的数字化代表着什么意思,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楚。本课试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活动,在学生亲身参与活动的过

27、程中领悟信息数字化的含义和意义。 在新课的引入部分,先由教师引导学生们对十进制数的特征进行分析,以便对照给出二进制数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然后进行灯泡亮灭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形式。 第二部分,在学生掌握了二进制数特征的基础上,实现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的过程。 第三部分,给出计算机存储器容量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转换,通过活动 2让学生理解英文字符与汉字字符存储的区别。 最后,在探索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自主活动的环境,为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提供外部条件。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走向体验的发生和丰富深刻,实现简单的信息数字化编码。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

28、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一、新课引入及新知识的介绍 学生自主活动,用 windows附件中所带的计算器功能将二进制数转化为十进制数,并观察它们的变化。(1)由十进制数的特征分析,对照引出二进制数的特征; (2)由灯泡亮灭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形式。 深入理解二、字节的基本概念 学生自主活动,观察记事本中,英文字母和汉字所占位置宽度的不同,得到一个英文字符用一个字节存放,一个汉字用两个字节存放的结论。给出计算机中存储器容量单位,并给出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三、 数值的转换练习 1:(1010110)2( )10练习 2:(27)10( )21、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方法:按权展开练

29、习:111001,10001112、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方法:除 2取余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开转换练习:8,13,15,31,32,-_四、八进制和十六进制 简单介绍:八进制:三位对一位二进制十六进制:四位对一位小结: 总结重点,二进制和十进制的相互转换方法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_学科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表课题 第六课 初步使用计算机 课型 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使用键盘和鼠标,了解使用计算机的健康常识。2能力目标:会使用记事本和画图软件。3情感目标:体会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创作所带来的愉悦感觉。教学重点难点 键盘鼠标的正确使用。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室第六课 初步使用计算机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值得肯定

30、和改进的方面:-_【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1、复习: 学生演示学生打开文件“c:windows画图软件的使用” 可找到想要的答案、如何开启和关闭画图软件? 、如何在画图软件中输入文字? 、如何旋转图形?(抽学生演示,教师示范指正) 指导学生打开画图软件的使用2、任务 画一幅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图画画一幅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图画。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多合作多交流,遇到困难可相互讨论。师巡回指导。3、保存作品保存作品 以自己的名字作为文件名。如: “28 张三有趣的校园生活”4、交流与讨论交流与讨论 和其它同学一起总结刚才在画图中所用到的操

31、作技巧,并将这些收获填在书上的第 30页的表格中。-_学科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表课题 第七课 多媒体计算机 课型 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多媒体计算机,了解常见的几种多媒体文件的格式。2.能力目标: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格式的文件3.情感目标:领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脚落,愈来愈靠近人的感官系统并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多媒体的概念和基本要素、多媒体计算机的概念和组成教学难点:多媒体文件格式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监控教师机一台;第七课 多媒体计算机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值得肯定和改进的方面:这一节课讲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与多媒体文件格式,如果直接从概念讲解

32、入手,学生往往觉得比较枯燥,很难接受。采用引导式、探究式和合作式的氛围,让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从身边的例子谈起,让学生从自己的感性认识中去了解多媒体计算机,效果比较好。-_【教学过程设计】: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引入提问 1:今天我们学习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有哪位同学可以说说你对多媒体的认识?引入新课。(教师注意学生回答的具体内容,对正确的要加以表扬,对错误的要给予指出)二新课 板书多媒体计算机一、媒体 媒体概念:二、多媒体 提问 2:观看教师演示,说一说,老师操作的多媒体计算机通过那些媒体形式向同学们传递信息? 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演示上述六种多媒体的

33、基本要素。同时结合提问。)归纳: 1. 解释什么是多媒体。 2. 说明多媒体在生活上处处可见的实例,请学生也举例。 3. 说明为何计算机是整合多媒体最佳的工具。提问 3:什么是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在多媒体领域的应用?三、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 展示一套包含学校现有的多媒体外围设备于一身的桌上型计算机 提问 4:大家都知道计算机由()和()组成,那么多媒体计算机呢?请大家回答你所了解的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都有那些具体组成部分? 学生回答 1: 学生回答 2: 学生讨论回答 3: 学生讨论回答 4: 要求多名学生上台 台上学生操作错误或不会操作,台下学生会提示。 要求多名学生上台 -_播放一

34、段 flash多媒体引入多媒体软件系统 flash (简单介绍功能,激发学生兴趣) 四、多媒体文件格式 (一)声音请学生欣赏音乐光盘 (CD) 声音概念:活动 1:用 Windows的录音机程序录制声音,然后保存,查看文件格式。 Wave 介绍: MPEG 介绍:简述 Wav格式和 Mp3格式的区别 (二)图形、静态图像文件格式 活动 2:用 Windows的画图工具作一幅图,保存后查看它的文件格式。 BMP介绍: JPG介绍: 简述 BMP格式和 JPG格式的区别 (三)动态图像文件格式 活动 3:播放老师提供的一段动画和一段影像,查看它们的格式。请学生观察计算机自动使用哪一种应用软件播放文

35、件?GIF动画介绍: MPG影像介绍: 简述 GIF格式和 MPG格式的区别 三小结 说明要求学生上台录音(条件许可的话,可以使用数码相机照相或使用数码摄影机录像),然后播放。 提问我们已经看到这台计算机有录音和放音功能了,现在请同学回答声音属于什么媒体?什么叫多媒体?什么叫多媒体技术?什么叫多媒体计算机? 说明结合提问,同步投影显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当堂复习,当堂消化。台上学生操作错误或不会操作,台下学生会提示。 要求多名学生上台 台上学生操作错误或不会操作,台下学生会提示。 台上学生操作错误或不会操作,台下学生会提示。学生集体回答教师的问题。 -_作业:课后探索:各种多媒体格式的比

36、较-_学科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表课题 第八课 计算机数据安全 课型 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危害。知道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掌握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及数据安全维护的方法。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意识的能力。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防范病毒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遵守国家计算机信息安全条例。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危害,病毒的预防与清除。2难点 实际使用中保证数据安全。教学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模拟病毒发生情况的资源光盘,杀毒软件,病毒样本第八课 计算机数据安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值得肯定和改进的方面:-_教学过程:教学意图 教学环节

37、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激发学生学习新课及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兴趣和愿望一、营造氛围,引出课题思考问题: 1、同学们遇到过或听说过计算机病毒吗? 2、你想过,你遇到计算机病毒后,你怎么办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列举病毒报道的例子(新闻媒体有很多的报道,可选取近期发生的,有代表性的,在权威且和普通百姓关注的媒体(如:中央电视台),报道过的病毒 2-3种举例),总结出计算机病毒的普遍存在。 激发学生学习处理计算机病毒的兴趣。教师要情绪饱满。 注意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和危害二、引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分析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危害。1、让学生分析生物病毒(如:感冒病毒),从 2个方面

38、入手:1)病毒特征;2)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观察模拟病毒发生情况的资源光盘。 3、思考:你所观察到的或了解的计算机病毒的有什么危害?提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将学生分析生物病毒的 2个方面记录下来,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将学生分析生物病毒的病毒特征和计算机病毒的病毒特征做比较,引出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播放模拟病毒发生情况的资源光盘。 根据学生回答的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总结出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注意激发学生放开思维,将新学习的知识和原有的知识进行对比,加深新知识的印象。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从而获得预三、确定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预1、根据计算机病毒的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39、,思考如何切断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保护自己的根据学生分析生物病毒的传播途径,比较引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分析学生的回答,师生讨论注意学生的回答,激发学生思考问题,使之互-_防计算机病毒基本方法。防措施。 计算机安全。 2、学生总结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加深学生对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印象。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请学生总结出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加深学生对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印象。动,在探索中学习。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清除的基本方法,体会在计算机中清除病毒的愉悦让学生上亲自实践,对计算机进行计算机病毒检查和清除操作。1、观看教师演示用杀毒软件。 2、让学生操作杀毒软件,对计算机检查检查和清除。

40、演示用杀毒软件,对计算机进行检查和清除操作。 观察学生的 操作步骤,肯定学生杀毒的成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本课进行拓展、挖掘小结、拓展 思考在预防计算机病毒中,我能做什么。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将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和清除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和宣传到日常生活中去。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课后探索活动: 调查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与安全防范,请同学们对你的亲人和朋友进行一个关于计算机病毒危害与防范的调查,并完成调查表(表见课本41页或附表)。并根据这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向他们提供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和清除方法。返回学生调查信息,了解当

41、地计算机病毒的相关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和学生讨论出当地行之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预防措施或在保护计算机数据安全重点应注意什么。所收集的信息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使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收集及处理信息的能力。-_学科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表课题 第九课 计算机操作系统 课型 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地位,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用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发展方向。2能力目标:知道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历史进展,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3情感目标:体会计算机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的管理作用。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作用,操作系统发展及特点。2难点 对 DOS操作系统的理解教学方法

42、任务驱动法、分组协作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媒体第九课 计算机操作系统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值得肯定和改进的方面:-_【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1、引入 生:不能。生:没有安装软件。师:刚组装的计算机能直接使用吗?师:为什么呢?师:对,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而我们刚组装的只是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而已,也就是“裸机”,“裸机”是不能直接使用的,还需要我们给它安装一系列的软件才行。那么面对这么多的软硬件资源,就必须要有一个管理者来进行合理统一的管理才能使计算机正常工作,这个管理者就是计算机操作系统。2、 计算机操作系统生

43、: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最初的计算机是没有操作系统的,人们通过各种操作按钮来控制计算机,直到后来操作系统的诞生才使得计算机普及开来。师:那么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师:对,它一种系统软件,就象一个总管家一样负责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全面管理,是电脑和人进行沟通的工具。那么同学们知道有一些什么样的的操作系统呢?3、操作系统的发展生: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 XP请大家在键盘上输入 time然后按回车键,观察执行了什么操作;敲回车后再输入 date,然后按回车键,又观察执行了什么操作;输入 exit 后,按回车键,又执行了什么操作。通过刚才的练习实践请

44、同学们按小组讨论总结一下DOS和 Windows两个操作系统有什么不同并填写 48页师:同学们都用过哪些操作系统呢?师:对,同学们说的都是现在最常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但是最早出现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并不是 Windows操作系统,而是 DOS操作系统,它是 1985年到 1995年的个人电脑上最主要的操作系统,那么 DOS操作系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可以通过 Windows98中的MSDOS来模拟 DOS操作系统。探索活动: Windows98 中的 MSDOS方式(1)进入 MSDOS环境单击“开始”“程序”“MS-DOS 方式”,进入到 DOS环境下。进入 DOS操作系统后,我们发现界面不是桌面和图标,而是这样的一个黑色的字符界面,在字符界面中,我们只能通过键盘输入字符命令来指挥计算机工作,计算机完成一个命令后,会出现下一个提示符,又可以给计算机发出命令。(2)在 DOS操作系统向计算机发出命令(3)老师小结DOS操作系统采用的是字符界面,用户对电脑的操作一般通过键盘命令完成,它的操作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