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第一章 出版概论1.1 出版活动(P1)一、 “出版”的概念【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古代,人们把出版活动称为“梓行” 、 “雕印” 、 “版印” 。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一词:1833 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编辑序言。最早在我国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一词:1906 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 ,但却把出版物称为“记载物件” 。1930 年,国民政府颁布出版法 ,但未对“出版”下明确定义。在我国,给“出版”做出明确的定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西方,法
2、语和英语中分别在 1330 年和 1450 年有了表示“出版”的词语,他们来源于拉丁语publicare。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P3)出版活动三要素:编辑、复制、发行如何看待博客出版、微博出版:具有很强的个体化特征,不具有作为社会化活动的出版的基本属性和功能;具有一定的出版功能,要引导和规范;在数字化时代,出版活动对社会文化生活具有广泛影响性,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三、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出版界所说的“作品”是指可以被编辑、复制和通过某种方式能够发行的作品。一般又称为“稿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P4)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
3、一种精神劳动(即编辑) , 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物质生产劳动(即印刷) ,出版物产品流通阶段的劳动是一种兼有文化传播意义的商业劳动(即发行) 。出版物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出版物价值的产生过程:一方面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形成出版物的新增的价值;另一方面,又把作者=编辑的精神生产劳动的价值,以及工具设备和原材料等物化劳动价值转移到出版物中。发行的目的:将精神文化内容向社会传播;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出版物的价值;依靠商业劳动,能使凝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实现。3意识形态属性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必须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同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P6)社会发展
4、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出版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向。主导作用体现在: 通过对出版从业者思想倾向和政治追求的影响来引导出版活动; 运用行政、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手段规制和引导出版活动。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社会文化的发展程度和国民的文化素质状况是出版物总体质量水平的决定因素。 精神生产所需原料只能来自社会。(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1)形成舆论导向。 (2)
5、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3)促进社会和谐。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2)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3对科技发展的影响:(1)发现先进科技成果并组织、促进其迅速传播和应用,使它们尽快变成现实的生产力。(2)通过对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了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和技术能力。(3)许多科技读物在提高人们的科技素养,形成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社会观念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P11)(1)增进文化积累。 (2)推进文化创新。 (不仅是出版单位重要的生存、发展条件,而且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文化安全。 ) (3)促进文化交流。1.2 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
6、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P13)一、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P15)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为): 为人民服务,实质上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为社会主义服务,一是在本世纪头 20 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二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
7、出版工作的主题。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就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双百双用)3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4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双效)5坚持质量第一(记忆方法:双为双效、双百双用、质量、多样)【主旋律】:从精神层面上来讲,最根本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实践层面上来讲,最根本的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三、我国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P21)我国出版工作
8、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体任务包括: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3弘扬中华优秀文化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5满足和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分为:一部分是体现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基本文化需求,另一部分是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满足基本的,主要通过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全面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来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需求,主要靠市场来满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
9、【核心价值体系】:宣传马列毛邓、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宣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民族、时代特色。1.3 出版物 (P24):已经出版的作品,是出版活动的成果。一、出版物的要素(必须具备三个要素):1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阅读、欣赏。2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3具有一定量的复本,可以向
10、公众传播。二、出版物的种类:(一)根据出版物总体特征的分类有六大类: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其中,图书、报纸和期刊合称为“纸介质出版物”或“印刷型出版物” 。最早出现的出版物是图书,然后是报纸、期刊。(二)根据出版物内容所属学科的分类(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 (P25)(三)从其他角度所作的分类:按所载知识的层次结构不同,分为学术研究类、知识普及类、大众生活类、娱乐类;按内容的表现形式划分,分为文字类、图画类、图文类、声音类、图像类、多媒体类等。三、出版物的特殊性(P27)1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两重性,是出版物最重要的特殊性。2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
11、上的特殊性:有正面和负面社会效用。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既可能一致,也可能背离。3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既可能统一又可能不同甚至对立的关系,是出版物的特殊性之一。正确处理这两个效益之间关系的原则是: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1.4 出版资源(P31)一、出版资源的概念:出版资源是出版产品形成过程中必须加以开发、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包括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人才资源由出版者队伍、作者队伍等构成。信息资源由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全社会的文化积累、出版单位和出版物的品牌信息以及市场的文化需求信息等构成。物质资源由生产各种出版物所需的各种物质材料以及各种有形资产构成。二、出版资
12、源的特点(P32)对出版资源的开发、利用,实际是精神文化的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一)人才资源的特点:1不但包括本行业的从业人员,还包括行业外的作者和特约编辑等专业人员。2既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养和专业学科素养,又要有相当的经营管理才能。不但要求人才个体具有一专多能和善于开拓创新的业务能力,还特别强调人才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合理性。(二)信息资源的特点:已经生产出来的出版物,不仅是它的产品,而且常常也是它进行再生产的生产资料,是可以继续开发、利用的信息资源。 【再生型资源】要防止因无序开发而造成的信息泛滥和污染。三、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维护(P33)(一)开发和利用的途径:6 种1紧跟社
13、会的发展:广泛采集各类信息,紧紧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及时把握社会发展的进步动态,提出新的出版物选题。2整合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对已有信息重新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编排,可使分散的信息变为集中地信息,使单一的变为综合的信息,使只有个体效应的变为有整体效应的信息,从而促进信息资源的扩大和增值。3及时更新已有成果:将各种精神文化新成果和已有出版物中的精神文化成果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出版物。4着力打造品牌并扩大影响5开发国外资源:关注国外出版物市场,积极开展著作权贸易,努力把自己的市场扩展到国外,同时又不断从海外引进优秀出版物品种。6组合运用多种媒体(二)要注意的问题:5 个1着力于深度开发 2重视调查
14、研究 3强化创新意识4提高信息把握能力 5注重信息质量并提高其使用价值#*(三)信息资源的维护(P37)4 项1不断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2不断更新、优化信息资源3实现专业化管理 4建立信息资源预警和应急机制1.5 我国出版业(P38)一、我国出版业的特点与构成(一)我国出版业的特点:5 个1属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出版业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实现者,要为促进经济增长、加强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充分发挥自己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它与现代化建设全局、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安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从业人员要牢固
15、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2具有产业经济属性:要按照价值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组织生产和流通,参与市场竞争,还要善于在市场竞争中把产业做大、做强,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组合。3富有文化创意价值:一方面,出版业通过自己的劳动,向社会传播着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在根本上决定着出版业发展的内容资源,从而决定着出版业的发展水平。4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信息技术是推动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出版业将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迅速转化为出版生产力。我国出版业实现了以“光与电”取代“铅与火”的技术革命,并在数字化的道路上不断取得光辉成就。5事业和产业的
16、有机统一:对少数承担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出版单位,继续实行事业体制,由国家重点扶持;其他出版单位逐步转为企业体制。国家将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发展公益性出版事业;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发展经营性出版产业。(二)我国出版业的构成:各承担哪些任务?1出版单位:是从事出版活动的机构,包括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期刊社和互联网出版单位。2制作单位:设立出版物制作单位,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履行报请审批或备案的手续。3印刷复制单位:我国对印刷复制单位的设立实行许可制度。4发行单位:我国对发行单位的设立实行许可制度。5出版专业教育单位
17、6科研单位。 出版业的现状:书业和报业规模较大;期刊业、音像制品与电子出版业规模较小;数字出版业起步晚,发展迅速,规模日益扩大。二、我国出版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P41)(一)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6 个1推进公益性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2推动经营性出版单位转制,重塑市场主体;3推进联合重组,加快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支持拥有多家出版单位的地方、中央部门和单位整合出版资源,组建出版传媒集团公司;鼓励和支持业务相近、资源相通的,按照优势互补、自愿结合原则,跨地区、跨部门组建出版传媒集团公司;鼓励和支持中央部门和单位的在财经、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领域
18、组建专业性出版传媒集团公司;鼓励和支持中央、地方国有出版企业和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所属的进行联合重组;鼓励和支持国有资本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参与出版传媒企业的股份制改造。4引导非公有制出版工作室健康发展(确保导向正确、国有资本居主导地位,与非公有出版工作室进行资本、项目等多种方式合作) ;5加快推进现代出版市场体系建设: 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实现以资本扩张带动业务扩张、规模和效益扩张;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诚信体系。6扩大对外交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二)出版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P44)5 个1发展图书、报纸、期刊等纸介质传统出版业态;2发展数字出版
19、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业态;3发展动漫、游戏出版业态;#*4发展印刷复制业:推动发展快速、按需、高效、个性化数字印刷;推动印刷产业从单纯加工服务型向以提高信息增值的现代服务型转变。5发展出版流通业:跨地区连锁经营、信息化管理和现代物流。三、我国台湾地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P46)(一)台湾地区出版业:1. 出版社的设立实行登记注册制度。2. 状况:有 1 万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 4 万多种;报社 2000 多家,期刊社 5000 多家,有流通的期刊社 2000 多家,经常销售的期刊 600 多种。发行量较大的期刊以时事、娱乐、生活时尚、外语、教育、财经类为主。3.分布:出版机
20、构多数为民营,主要集中在北部。大台北地区。4.发行:图书批发公司称中盘商。连锁书业发达。5. 最大书展:1987 年,台北国际书展。自 1998 年起,每年举办一届。1、2 月份。(二)香港出版业:出版社的设立实行登记注册制度。1.状况:有 500 多家图书出版社,年出版图书 1 万多种。香港既是一个中文出版物市场,也是一个英文出版物市场。是报刊出版较多的地区。报纸有 50 多种,期刊有 700 多种。2.发行:不仅经营本地出版物,还从事进口业务。各类书店、书摊近千家,以销售中文且成规模的有50 多家书店。 “二楼书店”创始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独具文化特色。连锁书店越来越多, “二楼”被
21、挤压。3.香港书展:每年一次,7 月。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4.印刷: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印刷中心之一。(三)澳门出版业:1.报业较为突出,图书、期刊发展水平较低。2.包括政府、民间团体和私人主办的三种性质的出版机构。主要购买者是图书馆。3.图书出版社约 150 家,年出版图书数百种。1.6 主要发达国家出版业概况(P48)一、美国出版业出版企业的设立采用登记制。两个较大的发展时期:一是南北战争以后,一是二次大战以后。出版中心是纽约、波士顿和费城。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出版业和出版市场。2009 年达到 501 亿的规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21%。图书出版是它最大的门类。全美约有 6 万家出版机构。图书
22、发行中间环节包括:出版社的发行公司、发行代理商、独立销售代表、批发商和馆配商。批发商为独立书店、连锁书店和图书馆充当一站式购书中心的角色。图书零售环节包括:连锁书店、独立书店、库存书经销商、专门商店以及附设于药店、超市和购物中心的售书处。电子阅读器是美国出版市场的新宠,电子书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71%。二、英国出版业始于 15 世纪 70 年代,以 1476 年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开设第一家印刷所为标志。到 19 世纪,形成一个鲜明特色:图书出口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出版大国和强国之一。图书为最大门类。全国有 5 万多家出版社,90%为中小型出版社。大型出版社主要为跨国传媒公司。小型出版社和行业巨头
23、两极分化严重。发行体系涵盖:发行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三个环节;零售终端:连锁店、独立书店、超市、图书俱乐部、网络书店等。1997 年废除净价书协议出版企业的设立采用登记制,对外资进入英国出版业没有限制。是少数几个对印刷出版物免征增值税的国家之一,但电子和音像制品需缴纳 17.5%的增值税。三、法国出版业(P51)全国有 3600 家出版机构。中心在巴黎和里昂。1982 年起,全国实行统一书价制。图书是最大门类。发行:分直接和间接销售。直接销售是出版商以公开价销售给经纪人、消费者、团体、政府部门,或以非公开价销售给图书俱乐部和零售商(包括书商、超市、百货商店) 。间接销售是以非公开价,通过代理
24、商、发行商、批发商中转后销售给零售商。1971 年,明确代理商和发行商的职责。代理商起图书供应代表作用。图书零售主要通过书店、书亭、图书俱乐部、邮购公司和送书商。期刊发行主要依靠报刊代理公司。#*对出版活动起一定指导作用。政府设有“图书文化基金” ,用于促进图书出口和资助翻译法国图书事业。对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征收 7%、4% 和 33.33%的增值税。对出口书刊免征增值税,对进口征收 7%进口税,进口音像制品征收 35.4%。数字出版还很有限。四、德国出版业(P52)15 世纪四五十年代,约翰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技术。1650 年开始,莱比锡成为德国的文化中心,成为最重要的出版基地。191
25、3 年,德国出版图书 3 万种,居世界第一。1990 年,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德国对图书出版实行扶持政策。税率 7%。实行统一定价制度, 统一定价法2002 年 10 月 1 日生效。法规规定:严格按照定价,擅自打折除以高额罚金;上市 10 个月后才可打折,且必须公告;俱乐部版不受打折限制,但只针对会员且在新书销售 4 个月后,且设计必须与出版社版区别。中小型独立书店有生存空间。零售业现代化程度极高。发行:出版社中间商零售商消费者。中间商类型:订单中心、出版社配送代理和综合性中间商(即图书即时供货商) 。电子书市场发展落后于英美。五、日本出版业(P53)17 世纪中期,日本民间出版业形成。
26、主要集中在京都、大阪和江户。1890 年前后,日本年出书种数仅次于德国。1936 年,实行“出版统制”报纸出版是日本出版业最大的出版门类。期刊(尤其是漫画期刊和周刊)第二,第三为图书出版。中大型出版商同时出版图书和报刊。出版企业 80%位于东京。发行:70 余家出版物批发商,出版商和书店都依赖批发商。1.5 万家零售书店,分布在火车站到购物中心的各个地区。网络书店正日益扩展。1.7 出版学概述(P55)一、出版学的学科性质【出版学】:是研究出版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为出版活动提供理论指导。是行业之学、领域之学,属于应用科学,不是基础科学。二、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以及
27、出版活动本身的规律性。出版物、出版业和出版物市场是出版学研究的三个重要范畴。出版物、出版业和出版物市场的矛盾运动,构成出版活动的基本规律。决定了出版活动的性质及其特点:1.决定了出版物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既是文化产品又是文化商品的属性;2.决定了出版业既是文化事业又是文化产业的属性;3.决定了编辑、复制和发行活动之间分工合作的相互关系;4.决定了编辑、作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三、学科内容:(P57)7 项(一)出版与社会的关系出版活动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关系,即其与社会的关系,是出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对出版活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后者
28、对前者又有巨大的反作用。对两者关系的研究,重点是明确出版活动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中的位置和作用,阐述其在整个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规律性。(二)出版物出版物是出版活动的成果,集中体现了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是出版学研究的重要对象。1出版物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特点及相互关系2出版物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及其相互关系(三)出版业(P58) 出版业是出版学研究的主体。1出版业与相关行业的关系2出版业的体制机制:在社会基本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按照一定的体制机制运转,形成既与其他行业具有共性,又有自身特点的体制机制。3出版业的结构和发展方式出版业的结构:内部结构、地区布局结构以及产业集中度等市场结构
29、。其中,内部结构中的的编辑、复制、发行这三大行业结构是出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出版学重点研究这三方面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一般性的发展规律。(四)出版物市场(P59) 对出版物市场的研究 是出版学的重要内容。研究重点在于出版物市场体系建设、出版物市场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等。#*(五)出版人才队伍建设:重点研究出版人才队伍在人才结构和知识、技能更新上的特殊要求,揭示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管理机制的对立统一关系。(六)出版管理体制、出版法规及宏观管理:出版学仅仅研究出版宏观管理,重点是政府如何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调控出版业的发展。有关出版单位经营管理的研究是出版企业管理学的任务。(七)中
30、外出版历史:认真研究中外出版历史,总结历史经验,并进行中外历史经验的比较研究,是出版学的重要内容。四、出版学的相关学科:目录学、版本学、校助学、文献学、传播学、新闻学、文化学、社会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 五、中外出版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概况(P61)(一) 中国的出版研究和学科建设 有关古籍整理、图书管理、版本校勘的古籍:汉代刘向的别录 、刘歆的七略 ,南宋郑樵的校雠略 ;“艺文志” 、 “经籍志” ,是古代书目与图书出版的历史资料;清代章学诚的校雠通义 、纪昀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叶德辉的书林清话 ,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出版学研究资料。最早使用“出版学”这个词的中国人是【杨家骆】 。 (1931
31、年图书年鉴 )正式提出出版活动理论研究作为学科来建设,是改革开放以后。1983 年,在广西桂林召开的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研讨会上提出。(二) 外国的出版研究与学科建设(英)约翰弥尔顿 1644 年发表论出版自由 ,对出版业产生深远影响。(英)斯坦利昂温出版实况 (“出版圣经” ,被日本改名为出版概论 ,1926 年出版)(美)小赫伯特 S贝利著图书出版的艺术和科学 ,在美国较有影响。1969 年,日、韩出版学会成立。六、开展出版学研究的重要意义(P64)1、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出版实践,才能树立正确的出版观念,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积极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才能正确发挥出版工作者的智慧和才能,
32、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不断为出版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2、只有依靠出版学的学科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各方面对出版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并使出版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够在持续、正规的培养中不断得到提高;3、只有对出版学有足够的理论兴趣,才能更加热爱出版工作,自觉的在出版业这个大学校里汲取丰富的营养,才有可能在出版工作岗位上不断成长,最终成为有精湛造诣的学者专家。第二章 数字出版与数字出版产品2.1 数字出版概述(P66)【数字出版这种新兴的出版业态正推动着出版业的转型、创新和发展。是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一、与数字出版相关的概念(一)电子出版【 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内容
33、的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固定物理形态的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电子阅读显示、播放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包括只读光盘、一次写入光盘、可擦写光盘、软磁盘、硬磁盘、集成电路卡等,以及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其他媒体形态。 (2008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 )【 在我国,电子出版是指将数字化内容与具备一定外在形态的物质载体固定在一起提供给消费者的出版方式,而不论其内容形式是否为数据库,读取设备是否为计算机。 】(二)互联网出版 【互联网出版】: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 互联网出
34、版主体,是获得总署批准的互联网出版单位。 】(三)手机出版(P68):是一种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传送出版物内容信息的出版方式。手机出版于互联网出版的异同:同:都是把构成内容的文字、图片、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转换成一连串“纯粹的编码数字流”发送#*给消费者,而不须随附固定的物质载体。异:手机出版通过电磁波依靠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发送,互联网出版是通过电流或光电信号依靠有线网络来实现的。二、数字出版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P69)(一) 【数字出版】的概念: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二)数字出版的主要特征:1内容生产数字化(可扩展标记语言) 2管理过程数字化
35、 3产品形态数字化 4传播渠道网络化(途径包括:有线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网络等)三、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P71)(一)数字出版的兴起:世界上:1959 年美国匹兹堡大学卫生法律中心建立全文检索系统,标志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开始。1974 年,美国纽约时报建立了报纸的电子化资料库。20 世纪 70 年代末,世界上最大的联机信息检索服务系统DIALOG 系统诞生。1987 年, 圣何塞信使报以网络出版形式在全球首次发行。 但世界范围内的兴起,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互联网快速崛起之后。我国:数字出版起步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1994 年,我国正式接入因特网。1996 年,国家教委主办
36、的神州学人创刊,并通过中国教育与研究网全球发行,这标志中国第一份网络报刊诞生。1999 年,人民出版社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 ,通过人民时空网站实现网络销售,这是互联网图书出版的开始。2004 年 1 月,总署批准成立首批 50 家互联网出版机构,标志着数字出版在我国正式成为一种新的出版业态。(二)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的特点:(P72)1发展势头强劲 2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3投入和产出矛盾突出2.2 数字出版相关技术(P74)一、信息处理技术:元数据规范较好地解决了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的发现、存储、管理和利用。【元数据】:又称为“描述数据” ,即“关于数据的数据” ,用于对信息内容的主题和
37、结构进行描述,现在一般特指基于标记语言的网络信息资源处理方案。标记语言用于解释信息资源在计算机电子文件中的结构。 (作用:标引、索引和匹配)【 XML/RDF 标准体系:XML:网页设计、数据交换与管理的标记语言,可用于对页面信息的结构化描述,满足人们对数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需求;RDF:支持元数据在交换时能相互兼容的模型。 】二、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包括三方面:全球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的;每一台主机都需要有“地址” ;这些主机必须按共同的规则连接在一起。该技术历程:新闻组、电子邮件、文件下载超文本浏览器云计算、无线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技术始终是推动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使出版
38、产业的发展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2.3 数字出版产品(P76)一、数字出版产品的特点1物理空间利用率高 4方便消费者全面把握知识信息 2复制成本低廉,有利于环保 5互动性强,收集反馈信息便捷3版本更新和发行都能做到快速便捷 二、数字出版产品的种类:1数字图书:数字化的图书产品。适合工具书、专业读物、教育读物类。 【图文超链接功能】2数字报纸:在纸介质报纸的版式中插入音频、视频和动画的数字化连续出版物。 【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广告价值和互动价值。 】3数字期刊:以传统期刊结构为表征的连续型数字出版物。 【超链接、即时互动,有很强的体验感。 】4数据库出版物:检索型出版物,主要供公众检索
39、查询,而不是阅读。分为网状、层次和关系型数据库。【科学、技术和医学等学术出版领域。 】#*5手机书:依托移动通信网络传播并在手机上阅读的数字化图书。 【格式:TXT、 JAR、 UMD、DPB等】6. 手机报 :依托移动通信网络传播并在手机上阅读的数字化报纸。 【主要传播方式 短信或彩信形式、按无线应用协议访问形式和基于 3G 的推送形式。时效性强、互动性好、表现丰富、随时接受、易于保存、个性化投放和成本低廉】7. 手机刊:依托移动通信网络的多媒体数字化期刊。 (两种:一种是电信运营商和出版社、期刊社合作经营的,主要将纸质期刊的内容经过整合后发布到移动通信网络上;一种是专门设立的手机刊出版单位
40、经营的。 )8. 手机音乐:手机播放的数字化音乐作品。可以下载播放,也可以在线播放(流媒体播放) 。9. 电子书:三部分构成要件:数字化内容(辞书型、商务型、平板计算机型) 阅读设备(电子纸型:柔性、廉价和低功耗;液晶型:直角显示、低耗电、体积小和零辐射等优点) 阅读软件(要具有著作权保护功能,还要能提供很好的阅读体验。 )10. 按需印刷:出版单位将完成编辑制作的内容存放在互联网服务器或移动介质中,按用户需要以数字印刷技术为其印制相应书刊。 (载体介质是纸张,编辑、制作和发布基于数字技术完成,是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结合后的新型服务方式。 )11. 动漫和网络游戏产品:网络动漫产品和手机动漫产品
41、是目前动漫产品的主流形式。网络游戏的技术架构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浏览器形式的网页游戏;一种是客户端形式,由运营商架设服务器来提供游戏,用户通过连接服务器的本地客户端软件进行游戏。现在网游大多是客户端的。第三章 编辑概论3.1 编辑与编辑工作(P83) 最早出现的编辑活动是书籍编辑活动。一、 “编辑”的概念【编辑】 ,是指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是出版物复制、发行的前提。指称从事编辑活动的职业、岗位、人员。这类人员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日常生活中的编辑活动不是专业性的编辑活动,是专业性编辑活动的普及和延伸,泛指一切对已有作品的加
42、工整理活动。二、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P84)原因(l)编辑工作对出版工作的全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影晌;这由出版工作特有的性质、特点以及出版活动构成要素的结构功能所决定。出版工作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主要是通过编辑工作来实现的。(2)编辑工作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3)编辑工作对出版单位的经营具有重要作用。出版单位的经营策略取决于出版物产品设计以及产品结构、产品特色的选择和决策。出版单位竞争力的提高取决于编辑工作的持续努力和不断创新。三、编辑工作的特点:(P85)7 个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选择性、加工性、中介性(文化工作的共有特点) (专业特点)政治性:要反映社会政治
43、、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状况和要求,具有明显的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特性;把握双为的方向,坚持中共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在具体的编辑业务中认真贯彻执行,把好政治关,是我国编辑工作政治性的体现。思想性:保证出版物对消费者和社会产生先进的思想文化影响,避免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性:通过出版物向消费者传授科学知识,帮助消费者掌握专业技术,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意识,指导消费者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因此,编辑工作必须保证出版物合乎科学。创造性:既有原创,又有再创,
44、表现为:发现社会的文化需求,设计、策划精神文化产品的选题,开拓和发展精神文化生产的新空间;选择、优化精神文化产品,或把优秀的作品组合起来,创造精神文化作品的整体效应;设计、组织文化精品的生产或精神文化重点工程的实施;协调和促进精神文化产品的总体发展,参与精神文化生产的宏观调控。既包含编辑人员独自的创新,又存在一定的依附性。 (依附作品和消费者)#*选择性:编辑过程中的稿件审读,就集中体现了编辑对具体作品的选择,而编辑人员设计、组织作品创作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社会精神文化成果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进行选择的过程。出于价值和市场判断。加工性:对经过审读后决定选取为向社会传播的作品,编辑人员要进行加工
45、整理或者提出意见请作者修改,使作品符合复制和传播的要求。目的是完善作品,而非创作新作品。中介性:是联系精神生产过程和物质生产过程的中介、联系作者与消费者的中介。四、编辑工作的基本功能(P88)三个1文化生产中的设计、组织功能:体现在协调大型出版物的出版;策划和催生作者的创作活动,保证出版物生产具备必要的前提条件;对出版资源的开发进行设计,对出版物形式的整体设计,对出版物生产、市场营销的策划和组织。2文化传播中的选择、引导功能:选择具有把关作用,需要编辑抱着对人民、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对作品扶正祛邪、择优汰劣,从而对于社会的文化传承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编辑的立场、观点和判断力,在文化传播的引导中会
46、产生重大作用。3文化创造中的优化功能: 作者创作之前,编辑要收集、分析信息,判断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走向,并及时与作者交流,帮助作者寻找最佳的创作角度;编辑的介入有利于缩短作者与消费者的距离,提高创作的针对性和作品的成功率。 作者创作之后,编辑要继续与之保持联系,了解创作进度,配合作者解决遇到的问题。 作品完成后,编辑要进行认真的审读。接受出版的,认真加工,弥补疏漏和不足;不够成熟的,提出退修方案,甚至经作者同意要做脱胎换骨的改动。 作品转化成出版物时,编辑还要参与出版物的整体设计。 通过选题的设计和规划,对出版物的产品结构发挥重要的优化作用。设计文集等,形成“团队效应” ,产生更大影响。3.2
47、编辑人员(P92)一、对编辑人员的能力:7 个方面政治认知、策划、语言文字、社会活动、判断、信息感知、审美能力1.政治认知能力:政治敏感性、头脑清醒、熟悉把握贯彻执行法律法规2.策划能力:取决于:是否充分收集和分析信息;能否别出心裁,富有创新意识;是否熟悉出版实务,懂得经济核算;是否了解消费者,把握出版物市场变化趋势。3.语言文字能力:规范能力:要在语言文字方面建立自己的职业优势,必须比作者更熟悉有关的语言文字规范文件,更熟练而正确的运用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更具有敏锐识别语言文字应用中常见差错的能力。加工能力:具有通过谋篇布局、字斟句酌、精心润色,提高稿件表达效果的加工能力。写作能力:基本功。
48、4.社会活动能力:要具有善于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要经常以积极的姿态接近和参加学术文化团体,参加各种类型的聚会和讨论,及时调查、了解文化创造的前沿动态。接近消费者,通过多种途径调查消费者的需求,倾听消费者的声音。还要扩大社交面。5.判断能力:学识、经验、能力、水平的综合体现。提高该能力的途径: 认真学习马列、毛、邓、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学习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的各项政策规定,学习出版业务知识,开展市场调查,了解市场变化,认真分析阅读稿件。 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了解消费者,代表消费者的利益和需求,排除判断过程中的干扰。6.信息感知能力:要求能高度自觉的认识信息对社会
49、发展的重要性;掌握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必要的设备操作本领;努力认识并把握信息生成与发展的规律;对有关信息资源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并善于及时开发和利用。7.审美能力:认识美、评价美、鉴赏美#*二、编辑人员的责任: 归根结底一句话:向社会提供优良的精神食粮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把关责任、宣传引导责任。 (P96-97)政治责任:阵地意识、主流文化价值观。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关责任:把好方向关(人民根本利益) 、保密关、质量关。宣传引导责任:营造舆论氛围、唾弃劣质、正确引导读者的阅读热点和欣赏趣味。三、编辑的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P97)出版实践中的“读者”一词,泛指各类出版社的消费者。(一)编辑的作者工作:6 个发现作者、选择作者(根据出版单位的性质、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