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历史基础训练.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8848578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DOC 页数:109 大小: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基础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历史基础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历史基础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历史基础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历史基础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基础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种器物中,可能成为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随葬品的是麻织成的布玉石制成的串饰骨制的箭头黑陶器物A B C D.2尧、舜、禹的传说反映了当时:没有贵贱之分实行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原始社会走向解体贫富分化加剧A B C D.3.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的相似之处有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进入原始农耕时期 创造了著名的彩陶文化 人们会织麻布,制麻衣A. B. C. D.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我国一些地区相继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出现了陶器新品种黑陶和白陶 玉器生产的工艺水平高 养蚕缫丝,纺

2、织技术进步A. B. C. D.5.下列各项关于禹的各项表述中,不准确的是A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B建立夏朝C以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D治理黄河有功6. 西周分封制核心内容是A分封土地 B分封爵位 C规定义务 D规定贡赋7.周武王伐纣灭商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纣的残暴统治激起奴隶的反抗 B.商朝前线兵力弱C.文王时任用姜尚进行政治军事改革 D.一些小国、部落参与伐商战争8. 下列符合西周井田制规定的是A奴隶分散耕作 B奴隶交纳田租C诸侯交纳贡赋 D土地可以买卖9.关于商周农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植粮食作物“五谷” B.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C.人们已懂得使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 D.主要劳

3、动工具为青铜器10.商朝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A.商朝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B.商朝青铜业生产具有较高技术水平C.商朝青铜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D.商朝青铜制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11. 下列哪些符合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现象:大量使用青铜农具出现刺绣品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以贝作为货币用漆工艺装饰车A B C D.12.下列有关“甲骨文” 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在“殷墟”发现的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B.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C.研究甲骨文便于了解商朝社会情况 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有了确切纪年13.金文、钟鼎文、铭文是指A.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B.

4、铸刻在金属器上的文字C.铸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D.铸刻在黄金上的文字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于A.周易 B.战国策 C.尚书 D.春秋15.周王室东迁后,势力衰落的表现有王畿之地大大缩小 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 诸侯不再朝觐和纳贡 被迫依附于强大的诸侯A. B. C. D.16.下列关于春秋战国争霸战争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打击奴隶制,推广封建制 B.“尊王攘夷”,维护周天子统治地位C.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 D.争夺人口、土地的兼并战争17.公元前 7 世纪,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决定性战役是A.城濮之战 B.马陵之战 C.桂陵之战 D.长平之战18.下面叙述与战国历史相符的

5、是A.周王室派代表参加葵丘会盟 B.齐、晋、楚、秦等国争霸C.诸侯国内卿大夫执掌朝政 D.南方楚王率军到洛阳问鼎19.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这一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A.铁农具的使用 B.牛耕的运用 C.水利的兴修 D.曲辕犁的发明20.下面关于春秋战国经济史的叙述正确的有出现了精巧漆器 青铜器出现金银错新技术 已能用曲造酒 出现了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A. B. C. D.21.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 和鲁国“ 初税亩”,其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消灭奴隶制残余22.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

6、原因是A.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C.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 D.反映了新兴地主的愿望2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24.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道家最受欢迎25.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 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 B.

7、 C. D.26.西周分封制和井田制之间的纽带是A.王位和权力 B.土地、爵位和义务 C.贡赋和工具 D.工具和奴隶27.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实质是A.满足新兴地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私欲 B.大国兼并小国,促进民族融合C.奴隶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战争 D.给人民带来灾难,是历史的倒退28.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选用人才普遍实行“任人唯贤”“因功受禄”的制度,这表明A.新兴地主取得统治地位 B.各国采纳了墨子“尚贤”的主张C.奴隶制的特权制度趋于瓦解 D.奴隶主贵族竭力维护旧制度29.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积极意义是大国拓展了疆域,实现了区域统一 促进了民族融合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加强了

8、集权的趋势A. B. C. D.30.下列关于战国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三家分晋反映了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B.社会制度的变革达到质变阶段C.战争不断,但社会经济仍有相当发展 D.百家争鸣是社会变革在思想领域里的反映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1 题 12 分,第 32、33 题 14 分,共 40 分)31.(2003 年春季高考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 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 。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 ”(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 资治通鉴卷六材料 2 (韩人计谋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

9、嬴政)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李斯(楚人入秦,时为客卿)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史记卷八七回答:上述所反映的事件中,秦王做出了什么决策?秦王的决策导致了什么结果?32.郭沫若先生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的阶段。 ”试分析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33.阅读下列材料:“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回答:(1)上述思想是我国战国

10、时期墨子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 分)(2)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在阶级社会里上述思想是否能成为现实。 (6 分)(3)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上述思想有何积极的进步意义。 (6 分)历史基础训练 1 答案一、1.B 2.B 3.A 4.D 5.C 6. A 7.A 8.C 9.D 10.A 11.B 12.D 13.A 14.A 15.A 16.D 17.A 18.C 19.B 20.D 21.C 22.C 23.D 24.C 25.D 26.B 27.C 28.C 29.C 30.A二、31.【分析】 此题围绕郑国渠的开凿命题,要结合材料和中国古代史教材的观点进行回答,秦国在关中地区开凿

11、郑国渠使大量田地得到灌溉,秦国日益强大,最终灭掉六国。【答案】 坚持完成郑国渠的开凿;不采纳“逐客”建议。 (4 分)郑国渠的开凿使大量田地得到灌溉;(4 分)留住和吸引了大批人才;秦国日益强大,最终灭掉六国。 (4 分)32.春秋时期,政治上诸侯国进行争霸和兼并战争,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了华夏族与周边各族的联系;经济上,随着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私田大量开垦;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 初税亩”,逐步承认土地私有,井田制开始瓦解,封建剥削方式出现,奴隶社会逐渐走向崩溃。 (7 分)战国时期,政治上,诸侯国进行兼并战争,人民渴望统一;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经过一个世纪,新的封建

12、制度在各国确立;经济上,铁器和牛耕推广,井田制进一步破坏,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思想上,社会变革引起了百家争鸣。这样在战国时期我国封建制度最终确立。 (6 分)由此可见郭沫若的观点是正确的。(1 分)33.(1)“兼爱”“非攻” 。 (2 分)(2)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统治阶级总是要竭力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而被统治者总是要反抗剥削,摆脱贫困,因此,在阶级社会里,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不可能成为现实。 (6

13、 分)(3)从历史上看,墨子的上述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要求人们相亲相爱,互助互利,和睦相处,安定团结,共同富裕,这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他反对掠夺战,谴责战争对生活和生产的破坏,提出“兼爱”“非攻”,企求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发展生产,这有利于社会的进步,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因此,墨子的思想仍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才能求得发展,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仍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与要求。因此,发扬光大墨子的思想,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6 分)历史基础训练 2 基础训练 2 秦汉史(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训练指要1.秦朝统一

14、的条件、经过和意义。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2.汉初的治国思想与“文景之治”的内容。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3.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4.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以及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朝建立后,在中央设“三公”,其中御使大夫的主要职责不包括A.执掌群臣奏章 B.下达皇帝诏令C.裁决中央和地方政事 D.兼理国家监察事务2.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

15、为解决上述问题, “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3.秦朝之所以能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主要原因是A.生产力的大发展 B.国家实现统一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D.秦朝推行法治4.西汉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质是A.封建国家暂停对农民的剥削B.侧重于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C.通过减轻刑罚安定民心D.将封建剥削降到农民可以接受的程度5.西汉前期,皇帝提倡节俭的根本目的是A.体谅民间疾苦 B.准备反击匈奴C.恢复社会秩序 D.巩固封建统治6.东汉“光武中兴” 与西汉“文景之治”的本质相同点是A.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B.社会生产力

16、得到进一步发展C.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7.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所采取的经济措施有改革币制,发行五铢钱 国家垄断盐铁的生产销售 平抑物价,向工商业者征税 减免田租赋税,开放山林川泽A. B. C. D.8.到汉武帝时期,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 独尊儒术” ,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9.据史书记载,西汉自武帝以来统治思想即是“吾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 。这反映了当时统治思想的特点是A.推行仁政 B.无为而治 C.严刑峻法 D.儒法合一10.公元前 106

17、年,汉武帝分天下为 9 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11.有关汉初封国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汉初开始就长期存在B.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权力弱小C.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D.侯国直属朝廷,不受所在郡管辖12.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诸侯王的势力 B.剥夺王国的封地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13.东汉察举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这被称为A.皇帝征召 B.乡举里选C.公府与州郡辟除 D.举孝廉14.汉代实行编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控制人口增长 B.组织

18、人民进行训练C.控制剥削平民 D.维持地方治安15.由于汉朝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备受重视,因此发展迅速,具体表现在开始出现一牛挽犁的牛耕法 汉水流域出现稻麦轮作的种植方法 人们学会了水稻的育秧移植技术 水利事业发展,农耕区域扩大A. B. C. D.16.西汉时推广的耕作方式代田法。其主要优点是A.有利于抗旱保墒,休养地力 B.便于灌溉和除草C.提高肥力,增加收成 D.方便种植和收割17.到了东汉,人们用来纺织的原料有丝 麻 棉花 羊毛A. B. C. D.18.下面有关两汉手工业史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会稽地区出产的葛,汉光武帝时被列为贡品 西汉煤已成为冶铁燃料,人们发明了淬火技术

19、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是汉代漆器中的精品 汉代橹、舵、布帆、锚的发明使用,表明造船技术的成熟A. B. C. D.19.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质是A.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B.让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C.收揽民心的重农政策 D.推行文武并重之道20.下列有关文景之治的评价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景之治是封建时代第一个政治清明时期B.文帝景帝重视农业,我国重农抑商的思想由此开始C.文景之治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D.这一时期没能彻底解决王国问题21.西汉初年刘邦大封同姓王,铲除异姓王,欲借此确保刘家天下。但后来却出现了“七国之乱”,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分封制违背历史潮流B.

20、休养生息政策使诸侯国经济实力增强C.封建经济自身的分散性D.中央放松了对诸侯国的控制22.董仲舒“大一统” 思想的核心是A.人定胜天 B.劳心者治人C.独尊儒术 D.君权神授23.两汉与匈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第三次用兵匈奴后,在新疆设置了西域都护B.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C.东汉初年南匈奴向汉称臣,与汉人杂居,人口增殖D.东汉派窦固、窦宪出兵匈奴,最终解除了北匈奴的威胁24.张骞“凿通”西域的重要意义有新疆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 促进了西域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 有利于西域社会的进步 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A. B. C. D.25.公元前 60 年,归属汉朝中央政权的地

21、区是A.越族地区 B.河套地区C.四川、云贵地区 D.西域地区26.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是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B.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C.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 D.甘英到达了波斯湾27.秦汉时期,中国已开始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A.大秦王安敦派使者从海道来中国B.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28.关于两汉天文学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B.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C.最早记录太阳黑子D.留下了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记录29.东汉名

22、医张仲景对中医发展的最大贡献是A.开创中医传统的“四诊法” B.最早提出病理学说C.最早采用分科治病的方法 D.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30.关于两汉盛行的乐府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由民歌加工而成 笔法铺张 描绘人民生活 揭露官府残暴 语言清新A. B. 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1 题 12 分,第 32、33 题 14 分,共 40 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 晁错说:“法令烦僭,刑罚暴酷,轻绝人命,身自射杀,天下寒心,莫安其处。 ”汉书晁错传材料 2 董仲舒说:“至秦则不然,力役三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材料 3 主父偃说:“昔秦皇任战胜之威,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

23、不可胜数。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材料 4 班固说:“至于始皇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汉书食货志材料 5 贾谊说:“及至秦王,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百姓)。 ”史记秦始皇本纪回答:(1)汉朝人为什么非常重视总结秦亡的教训?其政治动机是什么?(3 分)(2)以上材料从哪些方面总结了秦亡的原因?(3 分)(3)对材料 5 中“焚百家之言”应如何认识?(3 分)(4)西汉政府以秦亡为训,实行了什么政策?实践效果如何?(3 分)32.汉朝时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开始走向世界。结合典型史实说明上述结论,并简析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33.

24、从战国到秦汉,中国思想界异彩纷呈。统治阶级在采用哪家学说治理国家问题上举棋不定,法、道、儒家先后登场,试分析秦朝用“法家”学说,汉初用“道家” 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历史基础训练 2 答案一、1.C 2.B 3.B 4.D 5.D 6.A 7.A 8.D 9.D 10.A 11.B 12.C 13.B 14.C 15.D 16.A 17.D 18.D 19.A20.【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不正确”,然后逐项进行分析。【答案】 B21.C 22.D 23.A 24.D 25.D 26.B 27.D 28.D 29.D 30.D二、31.(1)因为汉朝是在秦朝暴政引起农民

25、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同时汉高祖和大臣们也亲自参加过农民起义,因此很重视吸取秦亡的教训。其政治动机是确保刘家天下长治久安,避免重蹈秦亡覆辙。 (3 分)(2)刑罚酷、徭役繁、兵役繁、赋税重、文化专制五个方面揭示秦亡原因。 (3 分)(3)既要看到它在当时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又要看到它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的消极作用。 (3 分)(4)休养生息政策(或宽舒政策)。西汉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阶级矛盾得到缓和,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3 分)32.说明:中国广泛同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安息和欧洲大秦进行友好往来;至今国外仍有人称中国人为“汉人”,称中国学为“ 汉学”。通过陆上丝绸之

26、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的联系。 (10 分)原因:国家统一、强盛;生产发展,经济繁荣。中外交通发达,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4分)33.秦朝用法家学说的原因: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变法符合法家的主张,秦国因此日益强盛,最后统一全国。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教训,采纳法家中央集权思想,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秦统一后,秦始皇认为只有实行中央集权才能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同时强化对人民的专政。(5 分)汉初用道家思想治国的原因

27、:刘邦等认为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是其败亡的主要原因,因而轻刑薄赋,休养生息,实行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刘邦等认为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也是秦败亡的重要原因,因而在地方推行郡国各半的制度,分封同姓王,扩大了地方的权力。(5 分)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道家无为而治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皇权。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有条件解决王国问题和匈奴的威胁问题,实现国家的“大一统” 。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学,吸收了法家中央集权思想, “大一统”的主张又适应了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4 分)历史基础训练 3 基础训练 3 三国两晋南北朝史(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基础训练 3训练指要 1.掌握魏晋南北

28、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的史实和影响。2.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中的九品中正制、士族制度、屯田制和均田制的内容和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4.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发展的表现和特点。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包括江南迅速开发 中原经济发展停滞 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 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A. B. C. D.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表现在土地大量开垦 耕作技术进步 农田水利兴修较多 农作物品种增多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A. B.

29、C. D.3.当时,江南重要的产粮区不包括A.三吴地区 B.洞庭、鄱阳湖流域C.成都平原 D.岭南和闽江流域4.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对南方生产发展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导致南方人观念更新 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A. B.C. D.5.创制先进的灌溉工具翻车的是A.郑国 B.赵过C.贾思勰 D.马钧6.水碓、水磨的主要作用在于A.谷物加工 B.灌溉提水C.清除粮食杂质 D.提高谷物质量7.曹魏的著名纺织中心城市是A.襄邑、洛阳 B.襄邑、长安C.洛阳、相州 D.洛阳、长安8.培育出一年内八次出茧的蚕新品种的是A.蜀汉 B.东吴C.曹魏 D.东晋9.北魏时以制造军刀著称的

30、地方是A.平城 B.相州C.长安 D.洛阳10.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是在A.西汉 B.东汉C.魏晋 D.南北朝11.纸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是在A.西汉 B.东汉C.魏晋 D.南北朝12.这一时期南方有名的造纸中心是在A.建业、扬州 B.建业、益州C.扬州、荆州 D.荆州、益州13.绘制出禹贡地域图 ,提出绘制地图原则的是A.裴秀 B.郦道元C.沈括 D.贾思勰14.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神仙体系的是A.东汉张角 B.东晋葛洪C.三国曹不兴 D.萧梁时陶弘景15.范缜的思想与王充相比,一个重要的发展是A.强调自然规律,反对天降灾祸论B.更深刻认

31、识并阐述精神和肉体的关系C.对迷信鬼神思想进行坚决的批判D.科学地奠定了无神论思想的理论基础16.范缜与竟陵王萧子良辩论的本质是A.儒学与佛学的斗争B.世俗地主与僧侣地主的斗争C.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斗争D.人民群众与封建统治者的斗争17.随着佛教的兴盛,在当时发展起来的有建筑 雕刻 绘画 书法A. B.C. D.18.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或大肆毁佛,其根本原因是A.想要控制寺院的规模B.不了解是否应该发展佛教艺术C.对佛教教义理解抱对立态度D.受统治需要的制约19.至西晋初年,内迁少数民族达 50 多万人的是A.氐族和羌族 B.匈奴和鲜卑族C.羯族和氐族 D.鲜卑族和羌族20.西晋王朝短期

32、而亡的根本原因是A.“八王之乱”破坏了社会经济 B.极端腐朽的门阀地主掌权C.各族人民长期的反抗斗争 D.匈奴贵族乘机攻占了长安21.三国时期,促进江南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大批北方农民南迁 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相对安定 少数民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翻车等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A. B.C. D.22.楚汉战争和淝水之战给后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启示是A.统一性质的战争必胜利B.盲目骄傲,骄兵必败C.人心向背是战争成败的根本D.实力的强弱是战争胜败的前提23.前秦在淝水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有当时前秦内部民族矛盾尖锐 骄兵必败 东晋社会相对安定,内部团结 苻坚不得人心A. B.C. D.24.“建安文学”的代表

33、作不包括A.曹操蒿里行 B.王粲七哀诗C.蔡文姬悲愤诗 D.庾信哀江南赋25.“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A.鲜卑族民歌 B.北方汉族民歌C.匈奴族民歌 D.羯族民歌26.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不包括A.蔡邕 B.钟繇C.王羲之 D.曹不兴27.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B.大量荒地得到开垦,耕地面积扩大C.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广泛种植D.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28.公元 5 世纪晚期,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较为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是政府A.重视保护农桑B.注意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C.大兴水利工程,改善

34、了生产环境D.大力推行均田制29.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其经典称为“三玄”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玄”之列的是A.尚书 B.周易C.老子 D.庄子30.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主要是针对佛教宣扬的A.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B.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观点C.形神统一、形亡神才灭的观点D.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观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1 题 12 分,第 32、33 题 14 分,共 40 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 匈奴,其祖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匈奴)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迁徙,无城郭

35、常居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无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姓字。材料 2 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傍山险涧溪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材料 3 于是汉患之,高帝乃使刘敬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以和亲。汉使四将军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出上谷,至茏城,得胡首虏七百人。以上材料均摘自史记匈奴列传回答:(1)根

36、据材料 1,概括匈奴的社会生活。(6 分)(2)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 2、3,说明秦汉为巩固北方边郡的安全先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6 分)32.从六朝经济开发的史实出发,联系当地实际说说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33.活跃在魏晋南北朝思想领域的哲学思想或宗教包括哪些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历史基础训练 3 答案一、1.A 2.D 3.D 4.A 5.D 6.A 7.A 8.B 9.B 10.C 11.C 12.A 13.A 14.D 15.B 16.C 17.D 18.D 19.A 20.B 21.A 22.C 23.C 24.D 25.A 26.D 27.D 28.

37、D 29.A 30.A二、31.(1)匈奴过着游牧生活,以畜牧、狩猎为主,也从事农业生产。无城郭。民俗落后,民风剽悍,好掠夺。 (6 分)(2)秦朝:派蒙恬大败匈奴,收复失地;筑城、迁民安边;修万里长城。西汉:汉初和亲;汉武帝时进行长期的大规模反击战争,大败匈奴。作用:解除了匈奴对秦汉和西域的威胁,促进了边地的开发,保护中原先进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留下了伟大的工程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6 分)32.无论是六朝的经济开发,还是当今的改革开放,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 分)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带来了先进生产力和劳动力,促进闭塞、贫

38、困、落后地区的开发;促进交通道路的畅通;促进先进技术的推广;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促进新兴城镇的兴起和繁荣。各地可联系实际,通过实例来说明。 (9 分)33.(1)哲学、宗教主要有:玄学、道教、佛教。还有反佛的无神论。 (4 分)(2)关系:玄学以道家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是当时社会流行的思想。道教也得以改造,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道教教义。佛教理论发展,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得到迅速传播。随着佛教传播,不断有人反佛灭佛,范缜著神灭论给佛教以沉重打击。 (10 分)历史基础训练 4 基础训练 4 隋唐史(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训练指

39、要1.隋朝的统一、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工程建设。2.唐朝的建国和贞观之治、武周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表现和影响。3.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租庸调制、两税法、府兵制、募兵制的内容和作用。4.隋唐社会经济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隋文帝的下列措施,对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是A.建隋取代北周 B.结束分裂,统一全国C.开创三省六都制 D.大力弘扬佛教2.隋统一的历史作用包括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承上启下,继往开来A. B. C. D

40、.3.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B.适应商业发展需要C.政治中心逐渐东移 D.供统治者寻欢作乐4.“贞观之治”出现最主要的原因是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B.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C.人口大量增加,劳动力充裕 D.生产工具的重大改进5.唐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及其后来的两税法,它们的共同作用是A.发展生产力 B.巩固上层建筑C.调整生产关系 D.加强经济基础6.史学界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A.她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B.打破关陇士族把持政权局面C.破格用人,发展科举制度D.重视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7.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影响的是A.藩镇独霸一方,削弱了中央

41、集权B.宦官朋党之争,败坏唐朝政治C.边防空虚,少数民族进扰D.北方经济破坏,人口大量南迁8.封建农民起义军首次提出平均思想是A.秦末农民起义 B.东汉末年黄巾起义C.隋末农民战争 D.唐末农民战争9.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C.加强了皇权D.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10.以下各项之间的因果关系,正确的是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均田制破坏 两税法的实施 土地兼并严重 封建经济发展A. B.C. D.11.下面有关兵制的内容,与唐玄宗有关的是A.不再实行军民异籍 B.增加了军府的数量C.开始实行募兵制 D.府兵地位

42、不断下降12.隋和唐朝前期推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其作用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轻徭薄赋有利于荒地开垦,保障政府的赋税收入,巩固了府兵制 稳定的赋税 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A. B.C. D.13.同以往的赋税制度相比,两税法的重大改革主要体现在A.它开始以夏秋两次收税B.它没有规定田租的数量C.它限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收入D.它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14.唐朝实行的两税法产生的实际作用是A.缓解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B.缓解了均田制破坏造成的财政问题C.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D.削弱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15.对唐朝“两税法” 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改变以往以人丁为

43、主的收税标准B.以征收土地税为主C.在均田制破坏的情况下实行D.取消战国以来的人头税16.隋唐时期继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均田农民的身份是A.自耕农 B.地主的佃农C.国家的佃农 D.农奴17.府兵制崩溃的根本原因是A.均田制的破坏 B.兵役繁重,士兵逃亡C.府兵地位下降 D.社会上以当府兵为耻18.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其主要因素包括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 兴修水利工程 中原大量人口南迁A. B.C. D.19.唐代陶瓷业中的新产品唐三彩,主要产于A.邢州 B.巩州C.越州 D.扬州20.唐诗内容丰富,从各个角度和侧面反映现实生活。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社会原

44、因是A.封建经济繁荣 B.科举考试的实行C.庶族地主登上政治舞台 D.南北文化的交流21.唐朝统治者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 抚九族以仁” 。这一政策的转变说明当时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C.各族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D.统治者册封各族首领巩固边防22.唐朝管理边疆地区的行政措施有设立行政机构 采取和亲政策 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经济文化交往A. B.C. D.23.现今我国裕固族的祖先是A.甘州回鹘 B.西州回鹘C.黑水靺鞨 D.云南南诏24.唐太宗和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的相同点不包括A.发动正义的反击战争 B.加强行政管理C.注重经济交往 D.实行

45、册封制度25.唐朝时,中国和非洲也有来往。下列有关这方面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A.中国史书上有这方面记载B.唐朝人杜环在非洲留下行踪C.唐太宗时东非索马里使者来到中国,受到很好的接待D.当代考古中,在非洲发现了中国陶瓷残片包括唐三彩26.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盛行造成的后果有麻痹了人民,避免了社会矛盾激化 佛教建筑石窟艺术得到迅速发展 统治者崇信使佛教思想取代了儒家思想 浪费了大量社会财富A. B.C. D.27.北魏均田制与唐朝均田制所起作用的不同之处是A.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使农民获得了一些土地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 D.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28.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维持的主要原因

46、是A.赋税沉重导致农民逃亡,土地荒芜B.安史之乱造成农业生产破坏C.国家把大量土地分配给皇室、贵族D.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经济的发展29.(2002 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自唐至清,长期作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的城市是A.扬州 B.泉州C.明州 D.广州30.(2002 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下列各项,属于我国古代学习、吸收了外国经济文化成果的是缀术 唐乐 熬糖法 班田制A. B.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1 题 12 分,第 32、33 题 14 分,共 40 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贞观政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