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与地坛说课稿博山实验中学 朱玉红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2、理解母爱的深沉伟大和孩子的痛悔。3、品味文章深沉绵密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笔下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的美。2、体悟地坛与母亲给我的感悟。教学设想:史铁生是当代最有思想深度的作家之一。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易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不是不断地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的心魂,看这心魄的可能与去向。 ”这也是作者对他作品最好的诠释。史铁生的所有作品,均贯穿一点,就是对“
2、生命的解读”,本篇尤其如此,阅读本篇,就是跟随作者去阅读生命。教学过程一、播放命运交响曲导入。(在乐曲中插入几幅生命的强者的幻灯图片)在这激扬的乐曲中,我们听到了霍金、爱迪生、 罗斯福、贝多芬、张海迪、海伦凯乐的坚忍与抗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也是这样一位勇敢和命运抗争的典型例子。他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你们想知道他是如何从痛苦中解脱,完成由工人到作家由残疾到巨人的蜕变过程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与地坛,去聆听他对生命的解读。 二、整体感知1、整体感知(一、二组学生课前板演预习部分注音、概括题,师生共同订正)注音:订正后速看默写。概括:第一
3、部分讲的是作者关于生死抉择的思考和这些思考与地坛古园的关系,课文的第二部分讲的是母亲对“我”的影响和激励,母亲给“我”以生存的启发,使“我”懂得怎样生活。2、深入理解找5-6名学生谈谈预习感受。(可从作者、地坛、母亲角度谈起,教师根据预习情况引向深入)提出问题1:体会作者与地坛的关系为什么“总是” 到地坛去?地坛环境如何(用课文原句来回答)?它是不是与作者有什么灵犀相通之处?这样的环境特点使作者的思想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分组讨论,各组派代表回答教师补充。(一至三组)“这是一种缘分”“在满园沉静的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那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写出了作者
4、那时的孤独、颓废、残废自伤的心境,地坛成了作者情感的寄托)特点:荒芜但并不衰败。 齐读写“荒芜”的句子;稍分析语言特色及作者的情感。 地坛荒芜冷落,被人遗弃,作者失魂落魄,被社会遗弃。二者同病相怜。(语言特色:整散结合,极具概括性)2废弃的地坛在让“我” 看到人生的真相。又在“ 我”入园的时候, 让“ 我”看见那亘古不变的夕阳,让我在满园沉静中看到时间、认识自己。朗读写“不衰败”的句子;稍分析此处景物的特点。第五段: 动植物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语言特色:洋洋洒洒数百字不厌其详)地坛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让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的生命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
5、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我”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当然,人也不例外。第七段:永恒不变的生命的气息尽管十五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地坛不断地被不懂其价值的人雕琢、破坏,但生命自身的力量在每一个细微处渗透出来,直达人内心的深处。无论是灿烂的落日,还是高歌的雨燕;无论是孩子的脚印,还是苍黑的古柏;甚至草木泥土的芬芳,甚至落叶的味道都深深地打动 “我”; 地坛在不断地变化中显现出永恒的一面,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永恒和生活的信心。作者曾失魂落魄,但他没有被苦难压倒,他在地坛中获得了重生。经过几年的思索后,终于不再恐惧,接受了生,参透了死,思考着活。他决心像地坛一样,张扬出生命
6、的活力。但是怎样活却 “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他在古园中尚未找到答案。为了什么活下去?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活下去?怎样面对冷酷、残忍、不公平的命运。他终于找到了,在哪里?怎么找到的?问题2:体会我与母亲的关系(让四至六组学生讨论回答之后再明确)作者在地坛苦苦思索,没想到“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1)是作者以前的行为给母亲到底出了一个什么“难题”? (2)母亲又是怎样对待这个“难题”? 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母亲给作者留下了什么?(用课文原文回答。)母亲这种对待“难题”的方式又给了作者什么样的启示?(1) “难题”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儿子的行为给母亲出了一个什么难
7、以解决的矛盾?五个“知道” , “担心” ,不仅仅是“担心” ,还有“痛苦” 、 “惊恐” 。 (2)母亲“无言的送我” “为我担忧” “到处找我” ,她没有退缩、没有消极的对待、更没有放弃,而是“承担”这“苦难” ,坚毅地走下去,母亲希望直到儿子找到一条通向自己幸福的道路。一位疼爱儿子,而且能够理解儿子的母亲,是一位注定活得最苦的母亲,是一位意志坚忍的母亲) (3)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光阴的流逝转,在我的印象中愈鲜明深刻。 ”他自己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是加了倍的。母亲对待“苦难”的态度给了作者生存的启
8、示:要坚强的承受苦难,要坚忍的活下去。而这正给作者“怎样活”递了一把钥匙。总结我与地坛、母亲的关系:(讨论回答之后再明确)地坛和母亲都包容了我,给了我生命的感悟。地坛和母亲已经一起融入了我的生命,我看见地坛,就仿佛看见母亲,正如文末所说“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处处的脚印,也就是处处的关爱与牵挂。我的成长处处都离不开母亲的启发,就如同是地坛给予作者的生命的启示一样,在作者的心里,母亲已经和地坛融为了一体,和作者的坚忍刚毅的生命融为了一体。史铁生还将视界稍稍越出自身的范围,写到来这园子里的其他人,去看看别人都有什么样3的命运和
9、活法。他在园子里还遇到了一对夫妇,一位唱歌的小伙子,一位运气不佳的长跑者和一个漂亮但却是弱智的少女(删节部分) ,他再一次感受到“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如同面对地坛勃勃生机时的情怀一样,面对园子里的人们,史铁生常常忘记了自己的苦难,以一个富有同情的健全的身心感受到了生活的意义和无限的乐趣。他也完成了由工人到作家由残疾到巨人的蜕变。四、品味语言:找出感动你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说一说。找出读不懂想不透的地方,问一问,议一议。作者说“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 ”两句话有什么区别?(前半句以“我家” 为中心,向外辐射,延及地坛。后半句以“地坛”为中心,向外辐射,延及“ 我家”。二者变
10、化实质上表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五、提升拓展作者经历了深重的苦难,经历了这般近乎致命的打击后,才悟出这样一个非常深刻的对待生命的道理。所以我又想问同学们:你又如何看待“苦难 ”?有句话这么说“只有经历痛苦,人才能变得深刻;只有经历痛苦,人生才变得辉煌;只有经历痛苦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但我想每个人不希望自己灾难降临,所以我又想问同学们:你是如何看待“ 苦难”的?是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坎坷的?学生自由回答。六、小结:海德格尔说:“人在现实中总是痛苦的,他必须寻找自己的家园,当人们通过对时间、历史、自然和生命的思索明白了家之所在时,他便获得了自由,变成诗性的存在 。 ”时间可以消融人的痛苦
11、与不幸,历史可以包蕴个人的荣辱得失,人在自然的永恒的和谐里找到生命的真谛。最后我们一起朗诵汪国真的热爱生命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师生共同朗诵)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板书设计: 我与地坛 史铁生我 地坛 母亲 绝望 荒芜但并不衰败 坚忍,毫不张扬4希望 生命感悟 生存启发我与地坛学案博山实验中学 朱玉红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2、理解母爱的深沉伟
12、大和孩子的痛悔。3、品味文章深沉绵密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笔下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的美。2、体悟地坛与母亲给我的感悟。一、基础知识1、了解作者:史铁生(1951) ,生于北京,18 岁去延安插队。21 岁时,因腿疾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 他在做了 7 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1983 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一举成名。现为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有英法日文译本在国外出版。2、读准下列字词:(注音)宿命 坍圮 玉砌雕栏 亘古不变 撅捋 蝉蜕 窸窸窣窣 嘈杂 熨帖 猝然 倔强 隽永 恪守 焦灼二、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概括两部分内
13、容。 (用 50 字左右概括)三、深入理解我发现的问题:讨论结果:重点探究:我与地坛、母亲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总是”到地坛去?作者以前的行为给母亲到底出了一个什么“难题”?母亲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必答)四、品味语言:找出感动你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说一说。找出读不懂想不透的地方,问一问,议一议。作者说“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 ”两句话有什么区别?五、提升拓展(必答)作者经历了深重的苦难,经历了这般近乎致命的打击后,才悟出这样一个非常深刻的对待生命的道理。有句话这么说“只有经历痛苦,人才能变得深刻;只有经历痛苦,人生才变得辉煌;只有经历痛苦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但我想每个
14、人不希望自己灾难降临,你是如何看待“苦难”的?是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坎坷的?补充材料:1、热爱生命 汪国 真5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2、事例1:世界著名的走钢丝人卡尔.华伦达曾说:“走钢丝才是我真正的人生,其他的都只是等待。 ”他每次都是以这种态度来走钢索的,每次都非常成功。但是1978年,他在波多黎各表演时,从75英尺高的钢索上掉下来死了,令人不可思议。后来也是走钢丝的华伦达太太说出了原
15、因。在表演的前3个月,华伦达开始怀疑自己“这次可能掉下去” 。他把精力用在避免掉下来上,而不是用在走钢索上。事例2:美国加州的一位模特在1983年出了车祸,摔断了被她视为最大本钱的两条腿,她并没有绝望,而是充满信心地来关心周围的事情。当她以轮椅代步时,她发现自己使用的轮椅很不方便,就找了两位从事工程技术的朋友改良其功能,将它变为很好用的轮椅,并推销给残疾者使用,不到两年,她的公司已经成为加州业绩最好的公司之一。事例3: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有一片纯沙漠地带。所谓的纯沙漠,就是年降雨量不足一百毫米,又没有水灌溉的地方。然而,就在这无雨无水,干旱,盐碱,人称“死亡之海”的沙漠里,却有着一种古老树
16、种-胡杨树。无论是站着的胡杨还是身躯弯曲或者扑倒在地的胡杨,在它的脚下,均不见有一棵小草在生长。干裂得张着大口的地面上,弧形的裂纹,一环套一环,直接苍天。胡杨树,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面对不幸,面对坎坷,它们竭尽全力抗争,显示出生命超乎异常的伟大。-准备十八岁事例4: 美国总统林肯21岁时经商失败,22岁参选州议员失败,24岁经商又失败,26岁丧妻,他伤心得几乎崩溃。到 49岁时,他先后经历了10次竞选失败,但他并不气馁,到52岁时,终于当选美国总统。事例5:桑兰,著名体操运动员,被誉为中国的“跳马王” 。但,这是在1998年7月21日。那是在美国纽约,第四届友好运动会的体操赛场。只是一次赛前训练,17岁的桑兰的一个没有做完的手翻转体动作,结束了她的体操生涯,她的伤势异常严重:第5-7颈椎呈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百分之七十五错位,中枢神经严重损伤,双手和胸以下失去知觉。但从她醒来之后,就没有流过一滴眼泪,从她重新面对公众的目光那一刻起,她的面容就永远浮现着灿烂的微笑。但她正站起来,现在她是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特约记者,新的人生画卷正在展开。3、作品选读: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 插队的故事 、 合欢树 、 我与地坛 (其它部分) 、 答自己问 、 务虚笔记4、学习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