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生物学重点复习大纲一、课堂讲授内容绪论(2 学时)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林纳的两界模式,惠特克的五界系统,沃斯的三原界概念),微生物学的发展筒史及代表人物,现代微生物学进展及其对生物学的影响,微生物学课程的任务和分科。第 1 章 原核微生物形态、构造和功能(8 学时)本章重点讲解细菌细胞结构,细菌细胞壁的结构是本章难点。第 1 节 细菌原核微生物的主要特征。细菌的基本形态、排列和大小。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壁成份与功能,革兰氏染色,细胞壁的降解与原生质体制备;细胞膜、中间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和质粒结构与功能;细胞中的其他结构:核糖体。细菌的运动,鞭
2、毛的结构和功能,细菌的滑行运动与螺旋体运动。细菌菌毛的成份与功能;细菌英膜和粘液层的成份与功能。细菌芽胞,芽胞特性、结构、形成过程和伴胞晶体。细菌细胞内合物:淀粉粒、聚 羟丁酸、异染粒和硫粒等。细菌的繁殖和菌落的形态。第 2 节 放线菌菌丝形态,繁殖方式,菌落形态,代表类群。第 3 节 蓝细菌个体形态;细胞结构:类囊体,光合色素,细胞壁结构;细胞外鞘套;连锁体;异形胞;静息孢子;代表属。第 4 节 枝原体等枝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第 5 节 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补充):革兰氏阴性细菌:螺旋体,螺旋菌,弧菌,杆菌,粘细菌,不产氧光合细菌,蛭弧菌;革兰氏阳性细菌:球菌,芽胞细菌,无芽胞细菌。古
3、细胞:特点,代表类群。第 2 章 真核微生物(4 学时)本章重点讲解丝状真菌的构造,难点是真菌的有性繁殖。第 1 节 真核微生物概述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第 2 节 酵母菌酵母的分布和人类的关系;酵母的细胞结构;繁殖方式和菌落特征。第 3 节 丝状真菌霉菌霉菌的分布和人类的关系;霉菌菌丝的一般形态,菌丝与菌丝体,无隔菌丝与有隔菌丝,菌丝的特殊形态:假根、菌核、菌索、吸器和子实体。真菌的繁殖方式:无性孢子,有性孢子的形成过程;菌落特征。第 4 节 大型真菌蕈菌第 5 节 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腐霉、卵菌、根霉、毛霉、脉胞菌、曲霉、青霉、赤霉等。第
4、3 章 病毒 (5 学时)本章重点讲授病毒的生物学特征,温和噬菌体与溶源化是本章难点。第 1 节 病毒 病毒的一般特征:寄生性和专一性。病毒粒子的形态、大小和构造。噬菌体的形态、大小和结构;烈性噬菌体的侵染过程;温和噬菌体与溶源性。植物病毒:包合体,植物病毒侵入方式。动物病毒,昆虫病毒:多角体,昆虫病毒的应用。第 2 节 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卫星病毒,卫星 RNA。第 3 节 病毒与实践噬菌体与发酵工业,生物防治。第 4 章 微生物营养(5 学时)本章重点讲授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化能无机型的概念和基团转位是本章难点。第 第 1 节 微生物的营养要素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水分、碳素营养、氮素
5、营养、矿质营养和生长因子。第 2 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光能无机型、光能有机型、化能无机型、化能有机型。第 3 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被动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第 4 节 培养基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第 5 章 微生物代谢(5 学时)本章重点讲授化能异养微生物和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自养微生物产 ATP 和产还原力是本章难点。第 1 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1. 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底物脱氢的四条主要途径:EMP 途径,HMP 途径,ED 途径,三羧酸循环。递氢和受氢:有氧呼吸,电子传递链的位置和特征;无氧呼吸,电子传递链
6、的特征;发酵,通过 EMP 途径的发酵,通过 HMP 途径的发酵,通过 ED 途径的发酵,氨基酸产能发酵;不同呼吸类型的微生物。2. 自养微生物产 ATP 和产还原力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生物氧化和产能:无机物的氧化,呼吸链的特征;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循环光合磷酸化,非循环光合磷酸化,紫膜的光合作用。第 2 节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关系两用代谢途径, 代谢物回补顺序。第 3 节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自养微生物的 CO2 固定:Calvin 循环,厌氧乙酰CoA 途径,还原性 TCA 循环途径,羟基丙酸途径。生物固氮:生物固氮体系,固氮的生化机制。肽聚糖的生物合成。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色素、抗生素
7、、毒素、激素。第 6 章 微生物生长与环境(5 学时)本章重点讲授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等内容,难点为有害微生物的控制等内容。纯培养的获得方式。第 1 节 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生长量的测定,细胞数的测定。第 2 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生长的概念,生长曲线,连续培养,高密度培养。第 3 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温度:低温、中温和高温型微生物。氧气:氧与微生物的关系。pH: 微生物生长 pH 范围,pH 的调节。渗透压第 4 节 微生物培养法概论实验室培养法:固体培养法,通气培养法,厌气培养法;液体培养法。大规模生产中培养微生物的方法。第 5 节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基本概念:消毒
8、、灭菌、防腐、化疗。高温灭菌与消毒。化学杀菌剂、消毒剂和治疗剂。水活度:湿度、渗透压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辐射;超声波;高压。第 7 章 微生物遗传分析与基因重组(5 学时)本章重点介绍基因突变和微生物的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的机制为本章难点。第 1 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三个经典实验,遗传物质存在的方式,质粒。基因,基因表达的调节。第 2 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基因突变的类型,突变规律,基因突变的机制,突变的修复。诱变育种(略)人工诱变与诱变剂。第 3 节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略讲)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转化,转导,接合。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有性生殖,异核体,准性生殖。第 4 节 基因工程(略
9、)第 5 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菌种的衰退的防止,菌种的复壮。保藏菌种的方法。第 8 章 微生物生态(8 学时)本章重点讲授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和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等内容,难点是生物之间的关系。第 1 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生态系,土壤环境,土壤微生物区系,土著性微生物与发酵性微生物区系。空气中的微生物:来源与分布。水域中的微生物:淡水中微生物种类及分布,海水中的微生物,水中细菌学检查方法,水的自净作用,饮用水的微生物学标准。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工业、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食品上的微生物。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嗜热、嗜冷、嗜酸、嗜碱、嗜盐、嗜压、嗜抗辐射微生物。生物体内外的正常菌群。第 2 节 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共处、偏利、互生、共生、寄生、竞争、桔抗和捕食关系。第 3 节 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根际微生物,根瘤,菌根,寄生性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第 4 节 微生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