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3讲__传统农业、手工业、商业与古代的经济政策.ppt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8804966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讲__传统农业、手工业、商业与古代的经济政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3讲__传统农业、手工业、商业与古代的经济政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讲__传统农业、手工业、商业与古代的经济政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3讲__传统农业、手工业、商业与古代的经济政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3讲__传统农业、手工业、商业与古代的经济政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3讲 传统农业、手工业、商业 与古代的经济政策,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经济上: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主体(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建立、发展(君主专制、中央与地方行政制度、选官用官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与改革完善(三个改革),思想文化上: 政治主流思想演变与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 封建文化发展(四大发明与天文历法文字书画文学戏曲等)

2、,考向定位,1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制度的变化与当今三农问题相结合。 2.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3.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发展的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 4.农耕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导致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的因素。 5.重农抑商政策在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和影响。,土地制度与耕作方式经营方式的演变:,原始社会,1.生产工具:刀耕火种2.土地制度:氏族公社所有,春秋战国,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封建社会,1.生产工具与农耕技术:石器锄耕沟洫农业 2.土地制度:井田制,1840年,1.生产工具与农耕技术: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发展 2.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简单协作 集体劳作 个体农耕,

3、(小农经济),早期农业出现,传统农业,3生产经营方式,手工业由官府垄断:主要部门有青铜(最为发达)、铁器、瓷器、纺织,官营手工业 民间手工业继续发展,商人来历,石器锄耕沟洫农业 农作物种类丰富,铁犁牛耕 土地私有制确立 小农经济形成,战国:商业繁荣:,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发展:主要是钢铁冶炼技术发展、瓷器、丝织技术,汉:朝贡贸易丝绸之路发展,秦汉形成:铁犁牛耕方式,耕作技术水利灌溉等重农抑商,隋唐农耕技术向南扩展:耕作技术灌溉技术等,官营手工业发达、家庭手工业发展 瓷器两大系统 丝织技术中外交流:,对外贸易发达: 国内贸易:都市商业农村集市贸易商业服务机构出现,明清水力风车,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

4、发展:瓷器丝绸技术 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手工业走向世界市场,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稻麦轮作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灌溉技术:,宋官营手工业发展:瓷器为代表,丝绸制作: 民间手工业发展供城乡所需,宋:商业繁荣时间地点市场变化 对外贸易发达:,明清:国内贸易: 重农抑商 对外朝贡贸易海禁闭关锁国对外贸易渐趋委缩,重点难点讲解:,一、关于小农经济的理论认识,2、古今中外多种经济形态的认识,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不是小农经济而是自然经济。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并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法国大革命后的小农经济, 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小农经济(1927年12月,联共(布)“十

5、五大”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小农经济被集体农庄所取代。) 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小农经济,它们并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实质是资本主义富农经济(在中国,1956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小农经济被农业合作社所代替。)它们生产的产品主要不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是和市场相联系。但由于它经营规模小,相对于资本主义大农场而言,故叫小农经济。,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看,中国的农民仍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经营和生活,本质上仍然属于小农经济。但其性质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以前的土地是私有的,而改革开放后所形成的小农经济土地仍是公有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的小农经

6、济。它和传统意义上处于封闭状态的小农经济相比,已是大相径庭、面目全非。,当今的农民已被卷入或融入到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化体系中,其社会化程度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正是基于此,在实践中,我国正在探索社会组织与农户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国家提出了加强对农村的社会化服务的政策和统筹城乡发展 (即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战略。,3、当今农村的现代化之路,4、小农经济是促进还是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观点一:(傅筑夫)小农制经济基础薄弱,经营单位分散,生产条件恶劣,本身即具有排斥一切进步因素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桎梏,它的长期存在,是中国社会经济长期陷于发展迟缓状态的总根源。观点二:(李桂

7、海)小农经济比之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对农业生产发展并不完全起积极作用。它只能靠多劳集约提高产量,无力加强其它生产投资;当劳力投资效益达到极限时,生产力就会长期停滞在一个水平上徘徊,在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上也趋于保守。我国农业技术的总结提高,都与大土地所有制经济有关。几部重要农书,均出现在土地兼并盛行的时代。从生产力的长远展看,小农经济不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改善和进步,是一种阻力。观点三: (孙达人浙江大学)我国自战国至唐宋封建文明高度发展,其原因在于小农经济而不在地主经济。明清的落后则与小农经济状况的恶化有关。观点四: (王家范、谢天佑华东师大)中国封建社会存在大量自耕农,佃农亦以产品地租为主,有较

8、多的支配劳动时间与经营方式的灵活性,生产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形成精耕细作的传统,农田产量远高于西欧。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生产单元缩小为最基本的人口自然单元,物质再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合二而一,使得这种生产结构系列简单,具有顽强的自生产、自组织的再生机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

9、,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材料三 在美国,由于农场规模巨大和缺乏足够的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取代马匹的拖拉机一天能拉旋转式犁翻耕多达50英亩的土地。联合收割机能自动的收割庄稼、打谷脱粒,甚至能自动的

10、将谷物塞进布袋以供应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因而农民受农业革命的影响并不亚于工匠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缓慢的根源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推广的原因和影响。到了近代,西方的农耕技术为什么会领先世界?,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根源:农耕经济的分散性和封闭性,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工业革命的影响,

11、5、农耕文明的特质(农耕经济对文化观念的影响) A以家族为本位的集体主义文化(1)崇祖祭祖 (2)裁判:罚谷、罚酒、责打、驱逐(3)治安与自卫 (4)教育职能 (5)生产、生活互助 (6)经营宗族产业 B重实际,求稳定的文化心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保守因循 改革创新 乐土重迁 权威主义 C敬鬼神,重人事。 D绵延韧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1)包容不同的宗教、习俗、民族传统。(2)超地域、超国家的文化群体认同感。(2)社会等级具有开放性。,子产曰:“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昭公十八年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 ,(

12、1)政治因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2)生产力因素:生产工具与技术、兴修水利、土地开垦、农作物栽培与交流; (3)生产关系因素:统治者政策调整,重农政策; (4)劳动人民辛勤劳动。,6、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的原因,自然条件气候等因素,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第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第二、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 第三、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第四、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第五、经济重心南移,手工业生产布局相应变化,政府直接经营 集中管理,民间私人自主经营与管理,农户副业,武器军用器皿官府贵族用品,民间消费产品,供自己消费交纳赋税的产品,不在市场流通,市场流

13、通,剩余产品出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从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材料二: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一文中,热情洋溢地为春秋以来30多位著名的商人立传。他肯定追求富裕是人的本性,“富者,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者也。”赞扬商人的智慧和经营艺术,总结了经商的经验和原则,如“人弃我取,我取我与”等。他提出“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悔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也之争”,强

14、烈反对政府与民争利。请回答:(1)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3分)(2)中国古代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3分)(3根据所学说明司马迁时代,官府是怎样“与民争利”的?(2分),2、手工业成品往往因此保证了工艺水平;但行业之间相互隔绝,使新技术难以推广;同时因技术传承的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最终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汉武帝时代,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方,由政府垄断。,1隋唐以前商业活动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出现了第一次飞跃,秦汉至隋唐商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商业主要是以迎合统治者的奢侈消费 (以珠玉等奢侈品贩运贸

15、易为重点,真正的商品生产还不多) 。,2隋唐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一国内市场扩大:(人口增多,提供消费市场;一是国家统一、交通方便,加强转换机制)。 二、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增长(唐初实行均田制,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改进工具,提高技术,丝帛、陶瓷、瓷器、纸张都有余力转为外销)三、对外交通发达 (将中国经济经由陆、海两途,带入亚洲地区,形成亚洲的经济圈) 。总之,唐代中国经济已由贸易与技术转移,超越了国内经济,融入一个亚洲的区域经济了。,宋朝商业呈现“网络状”分布格局,即以大都市为中心,城镇市场为拱卫,乡村集市墟场为外围的分布状态。城镇环绕都市,集市环绕城镇,形成区域市场。漆侠宋代经济史认为

16、,宋朝商品流动有两种运动形式:一是农副产品的“求心”运动,即粮食、布帛等来自农村的产品通过镇市向城市集中;一是手工业产品的“辐射”运动,即手工业产品在某一产地大批量生产以后,由商人运往各地经销。商业与服务行业的发展,促使人口向城市集聚。有的学者指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城市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时代,北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20.1%,南宋则高达22.4%。宋代的都市化,确实具有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意义。据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说,当时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1800万盎司黄金,折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70亿美元。如此庞大的财货流通,在当时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宋朝商业的发展,还表现在政府对商利的重视

17、和商业收入的巨大增长上。来自商业方面的收入要占到整个中央财政收入(包括货币与实物)的1/3强。在这种背景下,货币也发生了突破性的变革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两宋的纸币由于机制的不完备,出现了许多弊端,但它作为最初的纸币在商业和金融发展进程中的意义是不容低估的。在欧洲,瑞典是发行纸币最早的国家,时间在1661年,比中国纸币的出现晚了600多年。,3.宋元商业的繁荣,4.明清商品经济的发达,明朝中后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经济的商品化,为江南地区涌现出大量的工商业市镇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而市镇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农业经济商品化程度的加深。明代中后期商业发展为简单再生产或生活消费服务的商业仍是商业形态

18、的主体。这种“繁荣”的商业实际上是一种低水平的商业;为扩大再生产服务的商业还相当有限,明中叶以后,白银作为主要货币在市场上广泛流通。明中叶以后出现的商帮和江南市镇群落,正是在白银成为通货和计价标准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也正是从那时起,一个世界贸易网络开始建立,国际市场雏形初具,白银扮演了世界货币的角色。全汉昇明清间美洲白银的输入中国中指出,16世纪末每年由菲律宾输入中国的白银,已超过七十二万两。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也说,从1571年到明末的七八十年间,经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白银,可能在四千多万两上下。大量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对于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是一个相当有力的刺激。,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历史上的经

19、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首先是扩张式的农业发展,由于人口和耕地的不断增长而使生产扩张;其后是农业的商业化和技术进步,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的建立;再往前一步便进入了工业化阶段。,材料一 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转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田之利十倍,珠玉(经商)之利百倍” 周国人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 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 到战国末年,大商人(指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材料二 战国时期富商大贾 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

20、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 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用高利贷、掳掠等方式,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 吕不韦为秦相国时,封河南洛阳十万户 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 以上材料均引自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所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其现象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现象:商品经济发展,商人

21、力量增强,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国家政治。,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转向工商业求生计;当时处于诸侯割据状态,劳动者的人身较为自由,统治者无法加强控制; 当时商业发展,工商业利润较为丰厚,(2)特点:以伙计为代表的较自由(封建式)生产方式与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奴隶制)并存。反映了当时正处于新旧制度交替时期,新旧生产方式并存的复杂性。,(3)加强了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当时的思想现念、生活观念甚至国家政治也产生了影响。影响了劳动力的流向,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

22、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一一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 ,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一一石渠宝笈三篇 材料三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一一范文澜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3分) (答出

23、任意三点即可)(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2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了哪些新特点? (3分)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1)由政府设置于城中;与居民区分开;经营位置、交易时间有限制;重视对市场的管理。(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打破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4分) (3)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产品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

24、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二 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遇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

25、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行。(3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列举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3分) (3)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

26、的依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4分),28.(1)由传统观念中对商业的轻视和对商人的鄙视,变为对商业的重视和对商人的推崇。(2分) (2)勤俭致富,乐善好施,注重诚信(声誉),重视文化子女教育。(任3点3分);江南工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大量农产品投放市场,商帮实力雄厚,拥有庞大资金的商人在各地经营大宗商品贸易和长途贩运,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等。(任3点3分) (3)依据: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使得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

27、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4分),(1)经济上,对国家来讲,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对农民来讲,造成普遍贫困,使之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对地主来讲,封建地租重,使其更乐于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2)政治上,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选修一王安石变法背景“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度的存在。,重农抑商政策 1.产生与发展: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将重农抑

28、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其作为基本国策。 2.评价:进步性: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在这时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思想指导下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 目的: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主要内容:北魏时,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百姓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服徭役和兵役。 意义

29、: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恢复;有利于社会稳定。 瓦解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封建政府对土地兼并的限制及作用,“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1.原因: (1)从主观因素看:从明朝中后期起开始,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古老的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封建统治者只能依靠强化君主专制、加强特务统治、大兴文字狱等手段,拒绝任何新事物的传入。几千年来,我国经济结构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在落后闭塞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出因循守旧、骄傲自大和闭关自守的思想。 (2)从客观因素看:从明朝中期到清朝前期,中国先后遭到外国骚扰和侵略,为了防御外国侵扰,

30、封建统治者采取了消极的“闭关自守”政策。清政府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后,各地反清斗争持续不断,东南沿海一带的反清斗争更是此起彼伏。尤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同东南沿海和流亡海外的反清志士保持密切联系,为“反清复明”而斗争。 2.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对外来侵略有某种民族自卫作用,保护了封建自然经济。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经济技术的落后,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

31、,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 清政府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商人有时“且贩自东市,既已纳课,货于西市,又复重征”,再加上官吏勒索舞弊,“以致商人裹足不前”。这对商品流通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清政府对手工业产品实行违反价值规律的限价收购的做法,不仅见于云南铜矿,在四川、广西、湖南等省的铜矿中、在贵州的水银矿、铅矿中都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封建政权以超经济强制的手段对民间手工业进行直接掠夺,窒息了这些手工业部门的生机,商人宁愿求田问舍,将资金转向土地而不愿投入产业。 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 世儒不察

32、,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四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损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矣。清雍正帝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3分)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依据材料二归纳清政府是如何压制工商业发展的。(3分)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观点?(1分)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2分)(4)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帝的上述思想?(1分)这些政策 有什么重大危害?(3分),特点

33、: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1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1分)自给自足。(1分) 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1分)官吏勒索舞弊;(1分)对手工业产品限价收购;(1分)对民间手工业进行直接掠夺。(1分) (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工商皆本。(1分)背景: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2分),(4)“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图1明朝甘薯图,图2 明机房

34、机户图,图3 明棉花收贩图,图4 明手工工场车坯图,图5 北京城,图6 广州十三行,(1)从以上图片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明清时期的历史信息?(2)结合图6所反映的实质问题,试对此作一简要评价。,农业:大量经济作物如棉花的广泛种植,促进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图1和图3) 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促成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图4)。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图2) 商业:以北京为代表的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图5)。 外贸: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图6),明朝中期以来商品经济发展引起的深刻变化 1.农业方面。(1)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地的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2)租佃制普及

35、到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3)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副产品也成为商品的组成部分。 2.手工业方面。(1)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2)雇佣众多工人的手工作坊和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 3.政治方面。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4.文化方面。(1)明清时期出现“三言”“二拍”,商人第一次被作为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2)思想领域出现李贽、黄宗羲等批判君主专制的异端思想家。 5.对外关系。明朝中后期开始,采取“海禁”政策,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36、,借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但是牛耕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并不普遍。下列为牛耕的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技术革新是 A.冶铁技术的产生 B.犁铧的使用 C.犁壁的安装使用 D.耧车的创制,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犁壁在使用时,可以把土按照一定的方向翻到,并能同时完成翻土、灭茬、开沟、起垄等工序,非常便捷,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从此以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下列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是刀耕火种 铁器牛耕 曲辕犁 翻车、筒车 都江堰 农学知识理论A. B. C. D. ,古代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呈现如下发展特征:1农业生产体系形成。原始农业产生后,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作物

37、种植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以种植业为主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精耕细作、大规模简单协作向个体农耕的转变。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由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向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转变,再由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井田制)向土地私有的转变,最终形成以土地私有为主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并存。3以生产技术、人口、农作物种植和自然条件为划分依据的多个经济区的出现和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4中国古代手工业在规模、技术上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冶炼、纺织、陶瓷制造业;同时还形成了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并存的手工业经营方式,私营手工业逐渐取代官营手工业,在明清时期占据主导地位。5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商业中心经常伴随政治中心的变动而转移;重农抑商政策长期推行;形成以国内商业为主,对外贸易为辅的商业格局。6明清时期的经济呈现传统农耕文明的高度发展和先进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交织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