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773448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是人教版 四 年级 下 册第 一 单元的内容,课本主题图首先呈现的是 火车在草原上行驶的情景,目的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接着教材编排了画一画、算一算等活动,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中认识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学,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 加、

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关系的认识过程,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 培养学生数感,增强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目标已经确定,要达到目标可谓难关重重,这个难关正是本课的重难点,在本课,我将重点确定为 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难点确定为 探究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过程 。难关已经确定,要如何突破这一难关呢?首先,在教具方面,我准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在学具方面,我让学生课前准备好直尺、演算纸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遵

3、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教法上,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使学生更好的感知新知、运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因此,我在学法的指导上,主要采取了动手操作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使学生真真切切的做课堂的主人。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在经历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中不断丰富、提高与发展。基于该理论,我将按创设情境、思考交流、新知运用等几个环节来组织教学: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开课伊始,我利用大屏幕出示课本主题图,并加以讲解:小新家住在西宁,暑假了,小新和爸爸妈妈一起坐火车去拉萨旅游,中间要经过格尔木,现在,

4、知道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 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1142km。学生观察后,提问学生 “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选取有价值的问题“西宁到拉萨铁路长多少千米?”进而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关系”一个有趣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活动更加顺利的进行。在本环节,我充分运用学生的感知规律,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来引出课题,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学习。二、思考交流,掌握新知这一环节,我主要从以下几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立足实际,感知加减法的意义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开课时的问题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引导学生通过

5、画线段图的方式进行探究,点名由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我用 814km 加 1142km 得到的 1956km 就是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度”根据学生回答,我引导学生得出加法的含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其中,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的的数叫做和”接着,我利用大屏幕出示问题 2 和问题 3:“2.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 1956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 814km。问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3 已知西宁到拉萨铁路全长 1956,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 1142km。问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与第一道题比,第二第三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你

6、会算呢?”通过思考,学生可能会发现“已知全长,求其中一段路的长,可以用减法计算。 ”进而,我点名让两名学生演板,其余学生坐练。学生列式后,我引导学生得出减法的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要求的加数叫做差” “其实,减法就是加法的逆运算。像刚刚,我们可根据一个加法很快写出两个减法算式,那么加、减法的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进而引出第二层次:合作交流,体会加、减法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一层次,我我将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三个算探究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合作前,我利用大屏幕给出合作要求,然后

7、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小组进行交流,同时深入到小组中去,进行巡视指导。第三层次:展示交流,汇报总结学生合作交流后,我让学生分小组展示讨论结果,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全班交流,如有的小组可能会说“我们组发现,和等于加数加加数,差等于被减数减减数” ,也有的小组可能会说“我们组发现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加差” 。当然,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无论哪种都是宝贵的,我都给予表扬。基于各小组的发现,我引导学生总结出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总之,在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我仍然把学生的体验放在了首位,充分向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把“想”的时间留给了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了学生,让学生亲身体

8、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首先,完成基础知识的巩固,指导学生完成书上的做一做,加深对 加、减法意义和各部分间关系的理解;其次,脱离课本,活学活用,我利用大屏幕出示由课本知识点编排的选择题和判断题,学生眼到、口到、心到,使知识更快的内化。最后,联系生活,让学生完成课本练习一的第三题,猜猜我是几的练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全课总结,体验成功这一环节,我将总结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让学生交流在本课的收获和感想;二是让学生说一说本课体会到的数学思想;三是让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我再一一加以点评,并进行表扬。这样的安排不仅树立了全课的思想,还为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不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还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以上,就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