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卷第 1 页,总 8 页2016 届四川省成都市外国学校高三 5 月冲刺卷 2 生物卷(带解析)1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浆细胞通过胞吐分泌抗体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细胞中所有需能的生命活动都是由 ATP 直接供能C甲状腺激素受体和溶菌酶可在人体同一种细胞中产生D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必须与特定的分子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胞吐时小泡与膜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A 正确;细胞呼吸的能量由有机物分解提供,光合作用等能量由光能,化能合成作用由无机物氧化提供能量,不是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由 ATP 供能,B 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几乎是全身细胞,产生溶菌酶的细胞也可能含有该受体,C
2、 正确;激素与受体结合,酶与底物结合,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D 正确。【考点定位】膜的结构特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化能合成作用2下列有关实验方法与实验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人体内血糖的调节机制B.用 50%酒精处理花生子叶,可以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人细胞C.纸层析法,可以提取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各种光合色素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可以得到三倍体无子西瓜【答案】A【解析】通过流程图的概念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血糖调节机制,A 正确;用 50%酒精处理花生子叶的目的是洗去浮色,B 错误;纸层析法,可以分离色素;C 错误;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
3、体西瓜幼苗,可以得到四倍西瓜;D 错误。【考点定位】模型建构、常见实验的实验原理【名师点睛】模型是人们研究生物问题常用方法之一,模型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使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3下列图示为植物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调节下的实验结果。其中图 2 中的虚线表示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7 下 图 是 关 于 不 同 浓 度 生 长 素 生 理 作 用 的 图 像 , 以下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 。
4、 2。 A图 3 可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作用B图 1 中 a 点的生长素浓度可用于除去双子叶杂草C图 2 可以表示植物幼苗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变化D图 3 可说明生长素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答案】B【解析】图 3 中的生长素的各个浓度均大于对照组(浓度为 0 组) ,说明生长素促进生根,无法体现对细胞细胞伸长的作用,A 错误;图 1 中,a 点浓度利于单子叶植物生长,而抑制双子叶植物生长,可用于去除双子叶杂草,B 正确;幼苗向光侧生长素浓度随时间变化会降低,但是作用始终是促进生长,C 错误;图 3 中各组浓度的生长素生根数目均大于对照组,没有体现抑制作用,不能体现两重性,D 错
5、误。【考点定位】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名师点睛】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分析方法(1)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生长。(2)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多涉及坐标曲线图形式的试题。一定要区分清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时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不要误把最适生长素浓度看成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的“分水岭” 。(3)常见的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例植物的顶端优势:生长素对顶芽表现为促进作用,对侧芽表现为抑制作用。除草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双子叶杂草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单子叶作物表现为促进作用。根的向地性: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表现为抑制作用,远地侧低浓度的生长素表现为促进作用
6、。4下列关于人体稳态和哺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B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C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细胞中的葡萄糖的氧化分解D大量流汗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答案】A【解析】垂体受损,幼犬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减少,进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抗寒能量减弱,A 正确;下丘脑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B 错误;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血糖,没有促进葡糖糖氧化分解的作用,C 错误;流汗的同时,人体的无机盐也较少,仅仅补充水分不能维持正常渗透压,D 错误。
7、【考点定位】激素调节、水盐调节5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染色体上的 DNA 缺失 150 个碱基对所导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B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但不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C减数第二分裂后期分离的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其原因一定是基因突变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两极的两组染色体上的基因差异,导致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染色体片段缺失缺失的碱基数目多,是以基因为单位的,缺失 150 个碱基对可能属于基因突变,A 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送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但不可能发送基因重组,B 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的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其原因可能是基因突
8、变或交叉互换,C 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D 正确。【考点定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名师点睛】易混淆的变异辨析1、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区别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或者顺序的改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的 替换、增添、缺失。 2、易位和交叉互换的区别 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指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外一条非同源染试卷第 3 页,总 8 页色体上。交叉互 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6将四组生理状态相同的神经肌肉标本(离体的青蛙坐骨神经及其支配的腓肠肌) )分别浸润在相同浓度的 NaCl 溶液的
9、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以相同的电极分别刺激四组标本的神经,检测肌肉收缩的力量。各组标本所处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培养瓶中气体 温度() 肌肉收缩的力量第一组 空气 25 +第二组 空气 5 +第三组 氮气 25 +第四组 氮气 5 +注:“+”越多表示力量越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只有温度,没有 PH 值B理论上分析 ,四组实验的神经肌肉标本都会有二氧化碳产生C氮气环境中肌肉细胞也可以有氧呼吸,为肌肉细胞收缩提供 ATPD肌肉收缩力量差异的原因是:不同条件下,细胞呼吸提供的 ATP 多少不同【答案】D【解析】第一组和第二组对比,第三组和第四组对比影响呼吸的因素是
10、温度,第一组和第三组,第二组和第四组对比影响呼吸的因素是氧气,A 错误;理论分析第一组和第二组会产生二氧化碳,第三组和第四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 错误;氮气环境中缺乏氧气,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 ATP,C 错误;据表格分析,不同条件下肌肉收缩力量不同,体现了细胞呼吸产生 ATP 不同,D 正确。【考点定位】细胞呼吸、实验数据分析【名师点睛】 “四步”解决表格类试题第一步:识表明确表格记录的信息。第二步:审表看行(列)标题,明确变量。第三步:析表依据表格内数据、文字、找出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变量自身的变化规律。第四步:用表运用表格得出的关系和规律,结合设问,解决问题。7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基因突变导致
11、的遗传疾病,下图为人体内半乳糖的主要代谢途径。当相关基因杂合时对应的酶活性约为正常人的 1/2,致病基因纯合时相应酶活性显著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半乳糖血症与白化病体现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不同B显微镜观察 1、9、17 号染色体结构可确定胎儿是否患病C三种致病基因不能表达是半乳糖代谢障碍的直接原因D葡萄糖一定会参与图中、中的某个反应过程【答案】D【解析】具题干分析半乳糖血症与白化病都体现了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A 错误;该病的成因是基因突变,显微镜不能观察不到,B 错误;“致病基因纯合时相应酶活性显著降低”表明致病基因也能表达,致病原因是表达出的酶活性较低,C 错误;
12、乳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脱水缩合形成的,该过程中形成了乳糖,葡萄糖应该参与了某个反应,最可能是反应,D 正确。【考点定位】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区别【名师点睛】常见二塘的组成乳糖:葡萄糖半乳糖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81937 年植物学家希尔发现,离体的叶绿体中加入“氢接受者” ,比如二氯酚吲哚酚(DCPIP) ,光照后依然能够释放氧气,蓝色氧化状态的 DCPIP 接受氢后变成无色还原状态的 DCPIPH2。研究者为了验证该过程,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如下实验:溶液种类 A 试管 B 试管 C 试管 D 试管叶绿体悬浮液 1mL 1mL DCPIP 0.5mL 0.5m
13、L 0.5mL 0.5mL0.5mol/L 蔗糖溶液 4mL 5mL 4mL 5mL光照条件 光照 光照 黑暗 黑暗上层液体颜色 无色 蓝色 蓝色 蓝色(1)自然环境中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产生氢的场所是 ,这些氢在暗反应的 过程中被消耗。(2)实验中制备叶绿体悬浮液使用蔗糖溶液而不使用蒸馏水的原因是 ,A 试管除了颜色变化外,实验过程中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3)A 与 C 的比较可以说明氢产生的条件是 ,B 和 D 试管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DCPIP 。(4)实验结束后 A 组试管中叶绿体 (填“有” 、 “没有” )(CH 2O)的产生,主要原因是 。【答案】 (1)类囊体薄膜(1 分) C 3
14、的还原(1 分)(2)避免叶绿体吸水涨破(1 分) 有气泡产生(1 分)(3)需要光照(1 分) 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自身不会变色(2 分)(4)没有(1 分)氢转移到 DCPIP 中而不能参与暗反应或密闭环境中没有 CO2(2 分,答对一个即可)【解析】 (1)类囊体薄膜进行光反应产生 【H 】 ;【H】在暗反应 C3 的还原中被消耗;(2 )在蒸馏水中叶绿体会渗透吸水而涨破;A 试管变为无色说明有【H】的生成,在产生【H】的同时会有氧气的生成;(3 ) A 和 C 对照突出了单一变量光照;B 和 D 无叶绿体作为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DCPIP 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自身不会变色;(4 )
15、 A 组试管由于存在 DCPIP, 【H】不能还原 C3 而无(CH 2O)的产生。【考点定位】光合作用的过程、实验分析9如图为我国北方某农场居民食物结构图,农作物的籽粒是人和家禽、家畜的食物来源,生产的家禽、家畜供人食用,大部分农作物秸秆用作燃料,部分秸秆以及人、家禽、家畜的粪便用于肥田。某同学对农场当前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出了改进方案,请协助解决有关问题:试卷第 5 页,总 8 页来源:方案一:调整居民的食物结构以养活更多的人。(1)若期望可养活的人口数量增加一倍,应将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由现在的 11 调整为_1(能量传递效率按 10计算,保留整数) ,这一调整依据的原理是生态系统的
16、 。(2)该食物网没有列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方案二:充分利用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建立新的物质生产体系。设计如下图:(1)该方案可使农场供养的人数增多,原因是_。(2)该方案是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来源:Z_xx_k.Com来源:学&科&网(3)科学家袁隆平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农作物高产的三个要素,即“良种、良田、良法” 。这里所说的“良田和良法”是指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供最佳的 等环境条件。(4)人类耕作导致的生态系统中的农作物随季节的更替,是否属于群落的演替? 【答案】方案一:(1)4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2 分)方案二:(1)实现了能量的多
17、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2 分)(2)否(3)CO 2、光照、温度、水、无机盐(正确 2 点得 1 分,共 2 分)(4)是【解析】方案一:(1 )假设农作物的产量为 m,在未调整时,养活人的能量为 n,则列方程为:n1/210%+n1/210%10%=m,设调整后植食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比例为 x:1,养活人的能量为 2 你,则列方程为: 2nx/(x+1)10%+2n1/ (x+1)10%10%=m,解方程 x 4.14,题干要求保留整数,因此为 4:1;该调整的原则是尽量让人的营养级别降低一点,原理是能量逐级递减;(2 )食物网中仅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
18、量、分解者;方案二:(1 )方案二中科学规划、设计了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高效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调高了能量利用率;(2 )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及营养级与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并没有提高,但是能量通过多种途径流向人类,人类对能量的利用效率提高了;(3 )提高光合作用的环境条件包括 CO2、光照、温度、水、无机盐等;(4)演替是群落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改变,人类活动导致群落中种群发生改变,属于演替。【考点定位】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成分、群落演替【名师点睛】一、在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最值计算规律在能量分配比例未知时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最多(或最少 )的能量计算:在能量分配比例和能量传递效率
19、已知时的能量计算:对于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计算,先根据题意写出相应的食物链并根据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按照从不同食物链获得的比例分别进行计算,再将各条食物链中的值相加即可。二、能量的传递效率与能量的利用效率的关系能量的传递效率= 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这个数值在 10%20%之间,基本没有多大变化。因为当某一营养级的生物同化能量后,有大部分被细胞呼吸所消耗,另外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捕食后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也不可能被同化,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能量的传递效率是不可增加的。 能量的利用效率通常是流入人类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
20、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越短能量的利用率就越高同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能量的利用率就越高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如田间除杂草,使光能更多的被作物固定;桑基鱼塘中,桑叶由原来的脱落后被分解变为现在作为鱼食等等,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能量的浪费,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从研究的对象上分析,能量的传递效率是以营养级为研究对象,而能量的利用率是以最高营养级或人为研究对象10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原理与教材果酒制作的原理是一致的,但其工艺流程要求更高。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最早的酵母菌都来自自然界,从土壤中分离得到酵母菌菌种
21、时,土壤样品应来自 ,选择培养基应该以 作为唯一的碳源。若检测酒精产量高低,可以在菌落上滴加酸性 溶液,观察其颜色深浅。(2)为了确保从土壤成功分离出酵母菌,获得土壤溶液后,首先要进行适当倍数的 ,再进行 的接种操作。(3)接种环在使用前要先灼烧,其目的是 。平板划线操作中,每次划线之间也要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 ,第二次及其后的划线都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其原因是 。(4)微生物的培养基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的营养成分往往包括 五大类。制作果酒时,酵母菌的培养基是 。(5)通过改良菌种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传统的育种方法是 ,现代高科技的育种方法是 。【答案】 (1)葡萄园 葡萄糖 重铬酸钾(2)
22、稀释 平板划线(或涂布平板) (“稀释涂布平板”不得分)(3)灭菌 杀死残留在接种环上的微生物 微生物的数量最少(4)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和特殊营养物质 葡萄汁来源:试卷第 7 页,总 8 页(5)选择育种 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解析】 (1)葡萄园中土壤中富含酵母菌;选择培养的目的是筛选分解葡萄糖的酵母菌,葡萄糖应是唯一碳源;鉴定酒精的方法常用在酸性调节滴加重铬酸钾溶液呈现灰绿色;(2 )土壤溶液中酵母菌数量较多,在分离时一般先稀释一定倍数,然后平板划线或涂布平板;(3 )灼烧是接种环常用灭菌方法,每次划线之间也要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杀死残留在接种环上的微生物,第二次及其后的划线都要从上
23、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其原因是微生物的数量最少,便于分离。(4 )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和特殊营养物质是培养基五大营养成分,果酒制作酵母菌生存环境是葡萄汁,葡萄汁就是酵母菌的培养基;(5 )传统的育种方法是选择育种,现在的育种方法有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培养基的成分11回答下列问题(1)某鹦鹉 2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 S、s 和 M、m 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 S 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 DNA 序列如下图所示(起始密码子为 AUG 或 GUG)。基因 S 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右图中的 链。若基因 S 的 b 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 G/C 缺
24、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 。某基因型为 SsMm 的雄性鹦鹉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了 4 种精子,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类型属于 。(2)鹦鹉的性别决定为 ZW 型(ZZ 为雄性,ZW 为雌性) ,其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其中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决定机制如下图。某培育中心一只绿色雌性鹦鹉(甲)先后与乙、丙杂交,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决定鹦鹉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定律。鹦鹉甲产生的配子种类有_种。鹦鹉乙基因型为_。试验组一子代中的绿色雄性鹦鹉和实验组二子代中的绿色雌性鹦鹉杂交,后代中出现绿色鹦鹉的概率为_。实验室欲通过两纯合的鹦鹉杂交得到雄性全为绿色,雌性全为黄色的子代,
25、则亲代的基因型组合有_种。在自然环境中,雌性白毛鹦鹉的比例大于雄性白毛鹦鹉的比例,其原因是_。【答案】 (1)b (1 分) GUU(1 分) 基因重组(2 分) (2)基因的自由组合(2 分) 4(2 分) BbZ aZa(2 分) 5/8(2 分)3(BBZ AWBBZaZa、BBZ AWbbZaZa或 bbZAWBBZaZa) (2 分) Z a基因频率在自然界中一定的情况下,雌性只需要一个 Za基因,雄性鹦鹉需要同时出现两个 Za 基因(2 分)【解析】 (1)b 链可以转录为 GUAUGCAAGUCUCC,其中从第三个碱基开始数出现了起始密码子 AUG,因此模板链为 b 链;缺失后
26、mRNA 变为 GUAUGCAAGUUCC,因此密码子变为 GUU; 一个 SsMm 精原细胞产生四种精子,最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交叉互换,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若是基因突变应产生三种配子; (2)据题干推测该遗传过程可以表示为子代编号 亲代雌 雄实验组一 甲 BbZAW乙 BbZaZa 3/8B_ZaW、1/8bbZ aW 3/8B_ZAZa、1/8bbZ AZa实验组二 甲 BbZAW丙 bbZAZA 1/4BbZAW、1/4bbZ AW 1/4BbZAZA、1/4bbZ AZA据题干知 A 基因位于 Z 染色体,B 位于常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遗传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
27、据表格分析甲的基因型为 BbZAW,能产生 4 种配子;乙的基因型为 BbZaZa; 试验组一子代中的绿色雄性鹦鹉和实验组二子代中的绿色雌性鹦鹉杂交,即B_ZAZaBbZAW,后代出现绿色的概率,出现 B_概率为 1-2/31/4=5/6,出现 ZA_概率为 1-1/4=3/4,故出现绿色的概率为 5/63/4=5/8; 纯合鹦鹉杂交子代为 B_ZAZ_ 、B_Z aW,只考虑 Bb 亲代为 BBBB 或者 BBbb,只考虑Aa 亲代为 ZaZaZAW,二者组合可能情况为 BBZAWBBZaZa、BBZ AWbbZaZa和bbZAWBBZaZa,共 3 种; Z a基因频率在自然界中一定的情况下,雌性只需要一个 Za基因,雄性鹦鹉需要同时出现两个 Za 基因【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减数分裂、转录和翻译【名师点睛】异常情况下生殖细胞类型(以精子为例)(1)若 1 个位点上发生了基因突变:1 个精原细胞3 种精子。(2)若发生了交叉互换:1 个精原细胞4 种精子。(3) 若发生了染色体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