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 Intnet 网上资料得知: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 AgNO3。他们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全部回收。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活动:(1)【设计方案】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 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2)【小组讨论】选择加入的金属甲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铜;乙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铁。你认为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其原因是 ,该方案的化学方程式为 。除去银粉中混有的金属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试剂是 ,化学方程式为 (3)【进行实验】过程如下:废弃定影液立 金属
2、混合物+溶液 A金属混合物 Ag+溶液 B请回答:操作 a 是 ,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溶液 B 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4)【产品验证】请你设计一种简单方法验证得到的银中是否还含有铁粉,方法是 。2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 A 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 。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 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 1.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 Intnet 网上资料得知: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 AgNO3。他们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全部
3、回收。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活动:(1)【设计方案】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 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2)【小组讨论】选择加入的金属甲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铜;乙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铁。你认为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其原因是 ,该方案的化学方程式为 。除去银粉中混有的金属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试剂是 ,化学方程式为 (3)【进行实验】过程如下:废弃定影液立 金属混合物+溶液 A金属混合物 Ag+溶液 B1.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 Intnet 网上资料得知: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AgNO3。他们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
4、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全部回收。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活动:(1)【设计方案】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 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2)【小组讨论】选择加入的金属甲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铜;乙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铁。你认为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其原因是 ,该方案的化学方程式为 。除去银粉中混有的金属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试剂是 ,化学方程式为 (3)【进行实验】过程如下:2废弃定影液立 金属混合物+溶液 A金属混合物 Ag+溶液 B请回答:操作 a 是 ,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溶液 B 中溶
5、质的化学式为 。(4)【产品验证】请你设计一种简单方法验证得到的银中是否还含有铁粉,方法是 。2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 A 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 。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 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 1.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 Intnet 网上资料得知: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 AgNO3。他们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全部回收。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活动:(1)【设计方案】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 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2)【小组讨论】
6、选择加入的金属甲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铜;乙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铁。你认为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其原因是 ,该方案的化学方程式为 。除去银粉中混有的金属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试剂是 ,化学方程式为 (3)【进行实验】过程如下:废弃定影液立 金属混合物+溶液 A金属混合物 Ag+溶液 B请回答:操作 a 是 ,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溶液 B 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4)【产品验证】请你设计一种简单方法验证得到的银中是否还含有铁粉,方法是 。2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 A 的小纸
7、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 。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 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 B 进行探究。(1)猜想一:块状固体 B 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 A 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 B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猜想二:块状固体 B 溶于水可能有 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请回答:操作 a 是 ,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溶液 B 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4)【产品验证】请你设计一种简单方法验证得到的银中是否还含有铁
8、粉,方法是 。2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 A 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 。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 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 B 进行探究。(1)猜想一:块状固体 B 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 A 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 B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猜想二:块状固体 B 溶于水可能有 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31.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 Intnet 网上资料得知:废弃
9、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 AgNO3。他们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全部回收。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活动:(1)【设计方案】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 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2)【小组讨论】选择加入的金属甲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铜;乙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铁。你认为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其原因是 ,该方案的化学方程式为 。除去银粉中混有的金属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试剂是 ,化学方程式为 (3)【进行实验】过程如下:废弃定影液立 金属混合物+溶液 A金属混合物 Ag+溶液 B请回答:操作 a
10、 是 ,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溶液 B 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4)【产品验证】请你设计一种简单方法验证得到的银中是否还含有铁粉,方法是 。2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 A 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 。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 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 B 进行探究。(1)猜想一:块状固体 B 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 A 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 B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猜想二:块状固体 B 溶于水可能有 现象(填“放热”或“吸
11、热” )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 ; ; 。(3)取适量块状固体 B 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 C。就白色固体 C 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 C 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 C 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 C 还可能是: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写下表):方 案 现 象 和 结 论3小丽午餐时买了一份清炒菠菜和一份豆腐肉片汤,但同学告诉她菠菜不能与豆腐同食。发现问题菠菜为什么不能与豆腐同食?查阅资料a制作豆腐需要加入石膏(主要成分:CaSO 4);b菠菜中含有草酸、草
12、酸盐等成分;c、草酸钙是一种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醋酸的白色固体,是诱发人体结石的物质之一。提出猜想菠菜与豆腐同食可能会产生人体不能吸收的沉淀物。设计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将菠菜在少量开水中煮沸23min,取 l2mL 滤液于试管中,并滴加少量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有草酸钙生成在步骤的沉淀物中加入过量醋 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气泡 被溶解的沉淀一定4酸 不是发现新问题被溶解的沉淀是什么?产生的气体又是什么?于是她又设计如下实验进一步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将步骤产生的气体通入 中产生的气体是 ;步骤被溶解的沉淀是碳酸钙反思与应用(1)家庭中常常将菠菜放在开水中煮沸 23min 捞出
13、后再烹饪,其目的是:(2)联想到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请提出一个你想要探究的新问题:4坐落于扬州宝应的江苏宝胜集团是一家以生产电缆类产品为主的国家大型企业。在电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如:零碎电缆)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得知这一情况后,围绕“从含铜废料中回收铜”提出了各自的看法。甲同学根据已学知识,提出了一套回收方案:乙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得知: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方程式为:2Cu + 2H2SO4 + O2 2CuSO4 + 2H2O),于是他提出了另一套方案:(1)甲方案的三个步骤中,与铜或铜的化合物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14、; ; 。(2)从环保角度对两套方案的不同部分进行比较,你认为 (填“甲”或“乙” )的方案更合理。理是: 。(3)丙认为,无论是甲还是乙的方案,在“加铁屑”这一步时,应该加入略过量的铁屑。你认为丙这么说的道理是: 。丁又提出了疑问:“如果铁过量,剩余的铁会混在红色粉末中,该怎么处理呢?” 。请提出你的想法: 。(4)最后,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但同时指出:方案最后一步所得浅绿色滤液结晶后,会得到一种俗称“绿矾”的工业产品,可增加经济效益。请写出使“绿矾”结晶的两种可能方法: 、 (“绿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如果直接排放掉滤液,不仅造成了浪费,还会 。(5)若上述方案所用的稀硫
15、酸溶质质量分数为 36.8%,问每 1000mL98%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g/mL)能配制出这种稀硫酸 g,需水 mL(水的密度为 1.0g/mL) 。在实验室中稀释浓硫酸时,是如何操作的: 。(6)根据乙同学查出的方程式(2Cu + 2H2SO4 + O2 2CuSO4 + 2H2O)计算:如果 1000mL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稀释后全部参加了反应(假设硫酸不和碎电缆皮、其他杂质反应) ,所能处理的废料中含纯铜多少克?(请写出含铜废料 黑色固体及残留物足量稀硫酸、加热蓝色溶液及不溶物过滤滤液加铁屑浅绿色溶液及红色沉淀物过滤红色粉末在空气中灼烧含铜废料 碎铜、碎电缆皮
16、、其他杂质加入足量稀硫酸通入空气并加热蓝色溶液及不溶物过滤滤液加铁屑浅绿色溶液及红色沉淀物过滤红色粉末粉碎5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 0.1g。 )5、 (09 连云港)A J 均 为 初 中 化 学 中 的 常 见 物 质 , 已 知 A、 B 的 组成 元 素 相 同 , B 是 最 常 用 的 溶 剂 ; 常 温 下 C、 E 均 为 无 刺 激 性气 味 的 气 体 , 且 C 为 单 质 ; A、 B、 D、 E、 J 均 为 氧 化 物 , J是 常 用 的 干 燥 剂 ; F、 G 是 粗 盐 中 含 有 较 多 的 可 溶 性 杂 质 , 它们 的 阳 离 子 是 硬 水 中 含
17、有 较 多 的 金 属 离 子 ; H、 I 均 为 白 色 难溶 于 水 的 盐 , 其 中 H 能 溶 于 酸 , 而 I 却 不 溶 于 酸 。 A J 之 间的 转 化 关 系 如 图 所 示 ( 其 中 “ ”代 表 物 质 之 间 的 转 化 关系 , 部 分 反 应 物 、 生 成 物 和 反 应 条 件 已 略 去 )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D ;I ;J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A C ; H G ; 判断:H G 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6、 (09 黄冈) )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在通常情况下,F、G 是组成元素相
18、同的两种气体,Q、R 都是黑色固体(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试回答下列问题:(1)D、G 的化学式为:_、_。(2)若 E 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防腐剂, 则 C 的化学式为_ 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图中标出的九种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进行分类,一定没有的物质类别是_ _。(4)反应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7. (2008 年苏州市)小彤的一副眼镜戴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铜质镜架上出现了一墨绿色物质,他想将其除掉。经查阅资料得知:铜在一定条件下会锈蚀生成一种绿色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于是他和几个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了实验。(1)实验是向铜绿中加入适量常见无
19、色液体 B,再加热至沸,沉淀仍然不变色。实验、中 C 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气体,B 的化学式为 。为满足实验反应所需的外界条件,应该使用关键仪器名称是 。(2)写出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此过程中,判断铜绿没有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3)将 A 的溶液 59 滴滴入 5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蓝色絮状沉淀,稍加热即变黑色沉淀 D。写出蓝色絮状沉淀转变为 D 的化学方程式 。(4)已知 2Ca(HCO3)= CaCO3+ H2O+CO2,则热稳定性 CaCO3 Ca(HCO3),由此推理上述实验中铜绿、蓝色絮状沉淀、A BCD EF G HI J6物质 D 三种化合物热稳定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
20、(均写化学式)。(5)经过讨论.同学们建议小彤可以用 除去镜架上的绿色物质。8 (6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食品保鲜袋进行了如下研究。【研究课题】食品保鲜袋的元素组成。【查阅资料】碱石灰是由 NaOH 和 CaO 组成的吸湿剂;无水硫酸铜可作吸水剂,且吸水后由白色变为蓝色。【提出猜想】保鲜袋可能由“碳、氢、氧”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实验设计】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利用燃烧法测定保鲜袋的元素组成。【实验步骤】(1)按上图图示连接好仪器。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按图示装好药品和 1.4g 剪碎的保鲜袋样品,除 D、E、F 外将仪器按原图组装。(4)向 A 中缓慢注水一段时间后
21、,将已称重的 D、E 两干燥管和未称重的 F 干燥管接到 C 的尾端。(5)点燃 C 处的酒精灯,直至保鲜袋子碎片完全燃烧。(6)熄灭酒精灯并继续向 A 中注水一段时间。(7)分别对 D、E 进行第 2 次称重。【实验分析】(1)B 处的浓硫酸的作用是 。F 处干燥管的作用是 。(2)在点燃酒精灯前,要向 A 中缓慢注水一段时间是为了 。(3)熄灭酒精灯后继续向 A 中注水一段时间是为了 。【实验结论】第 1 次对 D、E 称重质量分别为;第 2 次对 D、E 称重质量分别为,则该食品保鲜袋的元素组成为 。9 (7 分)某实验小组将制作皮蛋的原料生石灰、纯碱和食盐放入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
22、澄清溶液。对该溶液的组成,甲、乙同学分别做出以下推测:甲 同学推测:有食盐,还有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钙。乙同学推测: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碳酸 钠和氯化钠。(1)丙同学认为上述两位同学的推测都有不足,理由是 。(2)丙同学的推测是: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为进一步确定该溶液所有可能的组成,还需设计实验并填写下表(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实验操作(填所加试剂的化学式)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该溶液的组成7来源:学科网ZXXK10.(8 分)实验室有 5 种白色固体,老师让化学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固体。(1)调查研究5 种白色固体分别是:NaOH、Na 2CO3、CuSO 4、Ca(OH)
23、2 和 NaHCO3。查阅资料:小组同学查阅了 NaOH、Na 2CO3 和 NaHCO3 的一些性质。性质 NaOH Na2CO3 NaHCO3溶解性 20时溶解度 109g 20时溶解度 21.5g溶解时放热 20时溶解度 9.6 g溶解时放热加热 不分解 不分解 发生分解反应,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2)实验探究:同学们的探究报告如下,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第一步:在 5 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的 5 种白色固体,分别标上 A、B、C 、D、E,然后依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并振荡。A、C、D 的溶液为无色;B 的溶液为浑浊;E 的溶液呈蓝色。B 是 E 是 第二步:
24、向上述 A、C、D 溶液中分别滴加无色的酚酞溶液。 三支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均变红。结论: 加热固体 A B 溶液无明显现象。 A 是 Na2CO3第三步:依据右图装置,对A、B、C进行实验。待停止加热后,通过长颈漏斗向 C 溶液中加入稀盐酸C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B溶液中有气泡逸出并有白色沉淀生成。B 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溶液该溶液8第四步:依据右图装置,对B、C 进行实验。被加热的试管口有无色液滴生成,B 溶液中有气泡逸出且溶液变浑浊。C 是 利用排除法得出:D 是 NaOH(3)实验反思:老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了上述实验探究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发现实验结论仍有不确定性,不能确定的物质是
25、 (填化学式) ;请用物理方法继续鉴别。11.(6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食盐水中(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一段时间后,发现装置中右侧导管中的液面升高,铁钉生锈,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物质。提出问题导管中液体为何升高?黑色固体物质又是什么?猜想与假设该黑色固体可能含有:Fe、Fe 2O3、FeCl 3、C 四种物质。猜想分析 影响右侧导管中的液面升高的物质是 。不可能含有氯化铁,理由是 。一定含有碳,理由是 。实验验证验证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所选用的试剂是 。检验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铁的实验方法是 。结论:铁钉在食盐水中比在纯水中生锈快。12 (7 分)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
26、灰”是 CaO 和 NaOH 固体的混合物。同学们为确认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查阅资料:1Ca(OH) 2、Na2CO3 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2CaCl2+Na2CO3=2NaCl+CaCO3。3CaCl2 溶液呈中性。(1)滤渣 B 中一定含有_,产生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_(写出一个即可) 。(2)滤液 C 成分的探究。【猜想】滤液 C 中的溶质可能为NaOH;Na 2CO3;NaOH 和 Ca(OH)2;_。【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甲、乙、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样品少量样品过滤加足量水使物质充分溶解 滤渣 B滤液 C混
27、合物 A 后续实验取样,滴加稀盐酸无色气体9甲同学:取滤液 C 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则滤液 C 中的溶质是 Na2CO3。乙同学:取滤液 C 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无色酚 酞,液体变成红色,则滤液 C 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NaOH。丙同学:取滤液 C 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 Ca(OH)2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无色酚酞变成红色,则滤液 C 中的溶质是 NaOH 和 Na2CO3。【反思与评价】丁同学认真分析上述三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认为滤液 C 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可能含有 NaOH。为进
28、一步确认滤液 C 中是否含 NaOH,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猜想正确(3)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还发现向样品中加入足量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综合对滤液和滤渣成分的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_(填序号) 。 样品中一定含 NaOH 样品中一定含 Na2CO3 样品中含 NaOH、CaO 中的一种或两种 13 (6 分)做完“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后,小冬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问题 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查阅资料 1 (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 Fe3O4和 Fe2O3两种(FeO 极易被氧
29、化为 Fe2O3) ; (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溶液。实验探究 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 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问题 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 Fe2O3呢? 查阅资料 2 (1)Fe3O4和 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右表:(2)Fe2O3高温时分解成 Fe3O4。理论探讨 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 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 Fe2O3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物是 Fe3O4。 拓展延伸 (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 ; (2)Fe2O3高温时会分解成 Fe3O4和一种气体
30、,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 FeO 粉末,若粉末的颜色变为 ,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14 (8 分)小军家的下水管道堵了。爸爸买回一种“管道通”,使用后堵 塞的管道畅通无阻了。小军对此很好奇,于是想探究“管道通”中的物质成分。【提出问题】 “管道通”中的物质是什么?10【查阅资料】主要内容如下。(1)下水管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2)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3)铝粉为银灰色固体。铝与酸、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反应时放出大量热。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
31、式是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 + =2NaAlO2 +3H2【猜想与验证】小军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灰色粉末。(1)猜想: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结论: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2)猜想:银灰色粉末为铝粉。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按照下图安装两套仪器。两套仪器中分别依次加入银灰色粉末和稀盐酸;银灰色粉末和 。都产生大量无色气体,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持续冒出时,收集 1 试管气体,验纯。 (两套仪器操作相同)验纯时的操作和现象:(两套仪器相同)。在导管口点燃气体。 (两套仪器操作相同)都产生淡蓝色火焰。结论: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32、。【应用】使用管道通时,先将其中银灰色粉状固体添加于被堵塞的管道中,然后再加入白色固体颗粒,倒入一杯水,堵上管道口。一会儿,管道内发生化学反应。根据题目信息,推测管道内的反应现象是 。【反思】老师告诉小军,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的性质非常相似。要确认猜想(1)是否正确,还需要学习如何检验钠元素的存在。根据本实验分析,使用“管道通”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填一条即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向步骤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加热一段时间。羊毛线逐渐消失。11答案1.乙铁粉和银粉能分离,(而铜粉
33、和银粉不能分离)或过量的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最后得不到纯净的银 或 过量的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而除去 或铁粉比铜粉更易被除去2AgNO3+Fe=Fe(NO3)2+2Ag (稀)盐酸(或稀硫酸) Fe+2HCl=FeCl 2+H2 (或 Fe+H2SO4=FeSO4+H2)2.答案:Ca(OH) 2;CaCO 3 CaO+H2O=Ca(OH)2;Ca(OH) 2+CO2=CaCO3+H 2O放热 取适量块状固体 B 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取适量块状固体 B 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立即用温度计测定溶液温度的变化。在试管中加入适量块状固体 B,加入少量水,立即塞上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
34、同时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水的水槽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放出。在试管中加入适量块状固体 B,加入少量水,立即在试管口套上一只瘪气球,观察气球体积的变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Ca(OH) 2 和 CaCO3的混合物;方 案 现象和结论步骤:将所得固体 C 加入到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再向其中滴入两滴酚酞试液;步骤:再向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溶液变红,则白色固体 C 中含有 Ca(OH)2若溶液不变红,则白色固体 C 中不含有 Ca(OH)2若有气泡产生,则白色固体 C 中含有 CaCO3若无气泡产生,则白色固体 C 中不含有 CaCO3(实验方案中,只要答出操作要点即可;步骤中只要答出滴加酚酞
35、试液即可。其他合理方案也可)3.答案:设计实验硫酸钙(或氯化钙等)草酸钙澄清石灰水或 C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二氧化碳(或 CO2)反思与应用(1)除去(或减少)菠菜中的草酸、草酸盐等。(2)草酸钙能否溶于盐酸?(或草酸钙在胃部会不会形成结石?)(其他合理答案均可)4.答案(1) 2Cu + O 2 加热 2CuO ; CuO + H 2SO4 = CuSO4 + H2O ; Fe + CuSO 4 = FeSO4 + Cu 。(2)乙 。甲方案第一步“灼烧”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粉尘、烟雾。(关键词:“污染空气”)(3)“确保 CuSO4 用完”或“将 Cu 完全置换出来”,其他类
36、似说法均可。将所得铜粉酸洗后再洗涤、干燥;或过滤前在加适量的酸以除去剩余的铁粉。(4)蒸发 、降温 。 水污染或环境污染。(5)4900 ,3060 。将浓硫酸沿玻璃棒加入水中。(6)1177.6g5.(1) H 2O MgO AgCl CaO (2)A C 2H 2O2 2H2O + O2H G CaCO3 + 2HCl CaCl2+CO2+H 2O6.(1) CaCO3 CO(2) HCl CaCl2+Na2CO3 =CaCO3+2NaCl(3) 碱(4) 置换反应128 (6 分) 【实验分析】(1)吸收水分。 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和 CO2 进入 E 装置。(2)排出玻璃管 C 中的空气;
37、将足量的氧气充入到 C 装置中,确保样品完全燃烧。(3)使C中的水蒸气及CO 2气体完全被D、E装置吸收。【实验结论】碳元素和氢元素。 (2分)9 (7 分) (1)甲同学没有考虑过滤时已将碳酸钙除去;乙同学没有考虑溶液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钠不能共存 (2)NaOH、NaCl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该溶液的组成HCl 有气泡生成 有 Na2CO3 NaOH、NaCl 、Na 2CO3Na2CO3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 Ca(OH)2 NaOH、NaCl 、Ca(OH) 2上述两实验均无明显现象既无 Na2CO3 也无 Ca(OH)2NaOH、NaCl三种学习境界 一、第一层为苦学 提起学习就讲
38、“头悬梁、锥刺股 “,“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二、第二层为好学 10.(8 分,每空 l 分,最后一问 2 分。 ) (2)实验结论B 是 Ca(OH)2E 是 CuSO4 结论:溶液均呈碱性 Ca(OH)2+CO2 CaCO3 + H2ONaHCO3 (3) NaOH 和 Na2CO3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20oC 时,分别取 25 g 的 A、D 两固体于烧杯中,再分别加入 100 g 水,充
39、分搅拌。若 A 有部分未溶, D 全部溶解,则 A 是 Na2CO3,D 是 NaOH。若 A 全部溶解, D 有部分未溶,则 A 是 NaOH,D 是 Na2CO3。1311 (6 分)猜想分析 氧气 氯化铁溶于水 铁钉是铁合金,含有碳;实验验证稀盐酸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如有气体产生,则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铁,否则,不含有铁。 (2 分)12 (7 分)(1)CaCO 3 Ca(OH)2+Na2CO3= CaCO3+2NaOH 或 Ca(OH)2+CO2= CaCO3+H 2O。(2) 【猜想】NaOH 和 Na2CO3 【反思与评价】Na 2CO3 实验操作
40、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取少量滤液 C 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CaCl2 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猜想正确(3)13.【实验探究】 稀盐酸或稀硫酸 , 有气泡冒出 。【理论探究】15351538【拓展延伸】 (1) 在瓶底留少量水或细沙 。(2) 6Fe2O3 高温 4Fe3O4 +O2 。 (此空 2 分)(3) 显红色或红棕色 。14 (8 分) 【查阅资料】 (3) 2Al + 6HCl = 2AlCl3 + 3H2 1 分2H 2O 1 分【猜想与验证】 (1)白色固体颗粒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答潮解给分) 1 分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答放热给分
41、 ) 1 分(2)氢氧化钠溶液 1 分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声音很小(或有噗的一声)1 分【应用】放出大量热,管道内温度明显升高(有水蒸气冒出、听到水沸腾的声音等温度明显升高的现象都给分) ,同时产生大量气体 1 分【反思】注意防止液体喷出,防止管道通和皮肤接触,防止烫伤,不要有明火等(基于本实验中信息的合理答案均给分) 1 分有机物的物理性质1、状态:14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维生素、醋酸(16.6以下) ;气态:C 4 以下的烷、烯、炔烃、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液态:油状:乙酸乙酯、油酸;粘稠状: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42、2、气味: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 PH3、H 2S 和 AsH3 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香味:乙醇、低级酯;3、颜色:白色:葡萄糖、多糖黑色或深棕色:石油4、密度:比水轻:苯、液态烃、一氯代烃、乙醇、乙醛、低级酯、汽油;比水重: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 4。硝基苯补充说明: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5、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6、水溶性:不溶:高级脂肪酸、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石油、CCl 4、淀粉、纤维素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与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苯酚常
43、温难溶于水)补充说明: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 、卤代烃(溴苯) 、硝基化合物(硝基苯) 、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 65任意比互溶。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1、CH:C 2H2、C 6H6(苯、棱晶烷、盆烯) 、C 8H8(立方烷、苯乙烯) ;苯乙烯( CH=CH2)2、CH 2:烯烃和环烷烃;3、CH 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果糖(C 6H12O6)4、C 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如乙醛(C 2H4O)与丁酸及异构体(C 4H8O2)5、炔烃(
44、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 3H4)与丙苯(C 9H12)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有机物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15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6)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无机物 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 3Br2 + 6OH- = 5Br- + BrO3- + 3H2O 或 Br2 + 2OH- = Br- + BrO- + H2O 与
45、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H2S、S 2-、SO 2、SO 32-、I -、Fe 2+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上层变无色的(1):卤代烃(CCl 4、氯仿、溴苯等) 、CS 2 等;下层变无色的(1):直馏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低级酯、液态环烷烃、液态饱和烃(如己烷等)等。 (补充说明:苯、苯的同系物(甲苯) 、CCl 4、氯仿、液态烷烃等。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1、 有机物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醇类物质(乙醇等)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苯的同系物(8)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注:聚乙烯、乙酸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炔、聚乙炔、乙烯、甲苯、乙醛、甲酸、乙都能使 KMnO4(H+)(aq)褪色2、无机物: 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 + 2 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