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大气一、主要知识点1、大气的分层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各层的特点及原因:特点分层 厚度温度变化 原因 运动 与人类关系高层大气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5080 千米迅速下降;80 千米以上迅速上升高空电离层物质能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平流层 对流层顶到 5055 千米起初气温变化小,30 千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臭氧吸收紫外线故上热下冷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有纬度和季节上的时空变化(低纬1718、中纬1012、高纬 89千米;夏季高些,冬季低些)气温随高度
2、增加而递减,每上升 100米降低0.6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故上冷下热,对流动动显著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人类就生存在对流层底部2. 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总结削弱比重作用形式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削弱的波长范围 作用特点 实例19% 吸收氧原子(高层)、臭氧(平流层) 、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紫外线、红外线有选择性,对可见光吸收很少,可透射到地面大气成分的比例一般较稳定,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变化不大反射 尘埃、水滴、云层、较大颗粒尘埃各种波长的辐射同样被反射无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云层越厚,反射越强,是最重要的削弱方式阴天,白天的气温一般不高,世界上最高气温不在赤道,而在20N
3、30N 沙漠地区质点是空气分子,微小尘埃可见光短波(蓝青紫光) 向四面八方散射,有选择性34%散射质点是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粒小水滴各种波长同样被散射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第 2 页(2)大气的保温效应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保存了热量。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起到“地球外衣”的作用。3. 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特点方向 大小 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高压指向低压,不因风向而变化与气压梯度成正比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大小与物体水平运动的速度成正比,与地理纬度正弦值成正比高空大
4、气中的风向,是二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与地面状况呈正相关,(山区大于平原,陆地大于海洋)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是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夹角大小与摩擦力大小成正相关)4. 全球性大气环流(1)三圈环流的形成及表现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匀。形成因素: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形成及分布:包括低纬环流(0 30) ,中纬环流(30 60) ,高纬环流(60 90) 。画图说明:近地面表现:近地面形成了7 个气压带,6 个风带。影响:影响全球降水分布,如四个降水带的形成: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影响部分地区气候
5、的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移动方向: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产生的影响:使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季节受不同的环流控制,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很多气候类型的形成均与此有关,如: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等(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实 际 气压情 况时间 温度 气压 切断气压带北太平洋 亚欧大陆 北大西洋第 3 页7 月 陆高海低 陆低海高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夏威夷高压 印度低压 亚速尔高压1 月 陆低海高
6、 陆高海低带极地低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阿留申低压 亚洲高压 冰岛低压影响:形成季风环流风向地区1 月 7 月 原因东亚 西北风 东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 东北风 西南风澳大利亚西北部 西北风 东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5. 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对天气的影响(1)气团与天气性质分类:暖气团和冷气团;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天气晴朗。影响我国气候的气团:夏季:热带海洋气团(太平洋) 东南季风:降水多我国东部地区赤道气团(印度洋) 西南季风:降水多我国西南地区冬季:极地大陆气团西北季风:降水少(2)锋面系统与天气冷锋与
7、暖锋冷锋 暖锋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上升情况 被迫抬升 徐徐爬升天气图图示符号图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 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多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特征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天气实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的大风、沙暴、寒潮等(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主要类型)我国南方的绵绵春雨雨区位置 锋后降水 锋前降水第 4 页识别 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雨区位置等准静止锋名称 成因 影响地区 带来天气江淮准静止锋
8、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长江中下游至日本南部 “梅雨”天气昆明准静止锋 冷锋南下受到地形阻挡 西南贵阳至昆明一带 该地区冬季“天无三日晴”(3)气压系统与天气水平气流方向气压 北半球 南半球垂直气流方向天气典型事例 南北半球位置判断方法气旋 低压区逆时针辅合 顺时针辅合上升 阴雨“台风”反气旋高压区顺时针辅散 逆时针辅散下沉 晴朗“伏旱”“寒潮”“左右手螺旋法”大拇指表示垂直气流运动方向,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气流运动方向,与左手一致的在南半球,相反则位于北半球。6、气候类型(1)特殊分布: A 远离亦道的热带雨林气候 “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地形迎风坡十沿岸暖流”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赤道南北纬 10之间的地
9、区,受纬度位置及大气环流的影响,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及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那些远离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量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这样的地方在地球上有四处,即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它们虽然远离赤道,但由于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洋面又有暖流的加温加湿作用,从而使上述地区不但气温较高,降水也较为丰富,符合形成热带雨林的条件,所以发育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B 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 “地势高”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于南北纬 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因处在赤道低气
10、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之下而形成。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区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气温相对低,对流不旺盛,降水少,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C 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风带内安第斯山脉的北风坡”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分布于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干旱少雨。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第 5 页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D 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4060之间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
11、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于南北纬 4060大陆西岸。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2)重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点(总结)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成 因 气温 降水季节变化 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多雨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之间非洲,南美洲,大洋洲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夏季多雨湿季干季交替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北纬 25大陆东岸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12、海南岛等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季多雨雨季集中旱雨季分明热带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北非,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副高或信风带控制最冷月大于 15度,终年高温全年少雨全年干旱少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和南北美洲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季多雨冬温夏热夏雨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除南极洲外,各洲都有分布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最冷月在015度间,冬暖夏热冬季多雨冬温雨夏干热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0大陆东岸亚洲东部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季多雨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大陆气团控制最冷月在0 度以下,最
13、热月 18读以上全年少雨寒夏热干旱少雨温带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欧洲西部,南北美洲西岸全年受西风带影响最冷月 0度以上分配均匀 温和多雨冬第 6 页84 8884 河流湖泊山峰 海拔/m等高线/m43741500图 14374150050050015001000200015001000150020003000 20500二、试题训练2010全国 I卷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 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 8日(多云)9 时到 9 日(晴)18 时。监测结果如图 2 所示。据此完成 68 题。时 间 /h距 离 /km北市 中 心南 64220 202 864
14、01461881024 120 1864211791317图 26.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A4 B.12 C. 16 D. 187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8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8 日 15 时左右 B.8 日 22 时左右 C.9 日 15 时左右 D.9 日 18 时左右2010全国卷图 1 是 2010 年 3 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 由浅到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 1,完成 13 题。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A副极地低压带 B西风带C副热
15、带高压带 D东北信风带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A反气旋、冷锋 B反气旋、暖锋 C气旋、冷锋 D气旋、暖锋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A中心区,沙尘扬升 B边缘区,沙尘扩散C中心区,沙尘沉降 D边缘区,沙尘沉降2010全国新课标卷图 1 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 年 5 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l3 题。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 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云 层 沙 尘 沙 尘 沙 尘 云 层 陆陆 地地 陆陆 地地 图 1第 7 页2自 2009 年冬至 2010 年 4 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
16、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32010 年 5 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图 3 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 200mm增至 500mm 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 50mm 左右。据此完成 911 题。9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A50mm B150mm C200mm D250mm10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引湖水灌溉 海水淡化改进灌溉技术 建水库调节径流A B C D11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A提高了水资 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C调节了降水的
17、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2010北京卷图 3 是某日 08 时和 20 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 7 题。7由 08 时到 20 时,图中A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图 5 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 7 月地表平均气温图,读图,回答 10、11 题。锋50 60 70 80 90554508时100510001005102010101015图 3101550 60 70 80 9020时1020101010051010101010009954555高低N0 10km1982年
18、2004年图 5死海地海中甲30N35E0 60km沙漠季节性河流图 3第 8 页10该城区地表温度的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B高值区变化时气候变暖的结果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11据图可以推断,从 1982 年到 2004 年该城区A建筑物面积增加 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增大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 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2010上海地理卷(二)亚洲某地(约 27N,86E),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3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B高原山地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4.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A喜马拉雅山脉南侧 B德干高原
19、北部 C阿拉伯海沿岸 D地中海沿岸5该地属于亚洲地理分区中的A中亚 B.南亚 C西亚 D东南亚(十)右图反映单位体积空气所能容 纳的最大水汽量与气温的关系。23.根据右图,气温在 10时。1m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为 10g,若要使最大水汽量上升到 40g,气温应达到 A15 B25 C30 D3524.一定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量与同温度下这些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的比值称为相对湿度。测得一封闭实验箱内的温度为 30,相对湿度是 50,如果受使实验箱内的相对湿度降低到 37.5,箱内温度应调节为A35 B25 C15 D525.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推知,相对湿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气温,其一般规律
20、是 气温高,相对湿度小 气温低,相对湿度小清晨相对湿度最大 午后相对湿度最大来源:Zxxk.ComA B C D 2010重庆卷图 3 为四位同学分别绘制的某局部海域 8 月表面水温图(单位:)。读图 3,回答 57 题。40 0 60 120 0 180 亚洲简图第 9 页图 35四位同学绘制的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6当新疆喀什(39 024N,75 054E)区时为 6 月 10 日 8:00 时,甲地的景象可能是A旭日东升 B艳阳当空 C夕阳西下 D夜阑人静7乙地所属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最广的大洲是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南美洲2010安徽卷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
21、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图 6 表示 1962年2007 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 2324 题。23.1962 年2007 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约 2.1 D.波动上升24.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2010江苏卷2010 年 3 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 l 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 l2 题。17.016.516.015.515.014.514.01
22、962 1967 1972 1977 1982 1987 1992 1997 2002 2007 年份年平均气温()图 6第 10 页图 1 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 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 岩石圈大气圈图 4 为世界 1 月平均气温 1022范围示意图,图 5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78 题。7世界 1 月平均气温 1022范围在
23、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受暖流影响 C受寒流影响 D受陆地影响8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 5 所示信息相符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中国 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 5 月 1 日正式开园,会期 l84 天。图 7 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0 50 10 150 20 250 35 30 25 20 15 10 5 0 气 温 ( )降 水 量 ( m)12 34 56 78 910 2( 月 ) 图 5甲乙丙 丁图 410226030030606030030602210冬季风7 月8 月9 月南退6 月3 月下旬北进5 月1
24、0 月初夏季风夏季风冬季风图 7第 11 页4080120160200 302520151050-5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降水量 (mm)气温()甲地各月平均气温乙地各月平均气温甲地各月平均降水乙地各月平均降水图 1进退及锋面位置示意图。回答 ll12 题。11据图 7,下列关于世博会期间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及上海的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5 月和 7 月主要受冷锋影响,狂风暴雨B6 月和 l0 月主要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C7 月和 8 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D9 月和 10 月主要受反气旋控制,寒冷干燥12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
25、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2010 年 3、4 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早。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据此回答 2122 题。21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A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 B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C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 D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22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A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 B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C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 D来自上游的洪水,修堤筑坝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 为全球关注的 热点问题。 图 l2 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
26、图。 读图回答 2324 题。23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A B C D24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B旱涝灾害增多C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2010广东卷2. 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 29N 附近。读“19712000 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图 1) ,可知太 阳 大 气 上 界 短 波 辐 射 长 波 辐 射 宇 宙 空 间 面 地 图 12 第 12 页A. 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 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C. 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 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3
27、. 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 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约 20%,主要原因是A. 冰雪融水增加 B. 冻土面积扩大C. 青藏高原抬升 D. 湖面蒸发增加8. 下列关于无霜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同一海拔,纬度越高无霜期越长 B. 同一纬度,海拔越低无霜期越短C. 同一山地,阳坡无霜期短于阴坡 D. 同一地段,开阔地无霜期长于低洼地9. 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A. 导致气候变暖 B. 引发草场退化C. 引起地表水体酸化 D. 增加土壤肥力2010山东卷图 2 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 5 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
28、5 时。 读图回答 34 题。3.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5 时、20 时大气较稳定B.12 时、15 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4.当地该日A.日落时间为 17 时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2010山东基本能力卷1天空赋予人们无尽的遐想,变幻无穷的大自然让众流连忘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句中 “蓝”与“白”是由太阳光折射形成的B “春江水暖鸭先知” ,从春分到夏至南半球比北半球获得更多太阳能量C “葵花朵朵向太阳” ,这主要与光照方向及植物生长素的分布有关D “野蚕食青桑,吐丝亦
29、成茧 ”,蚕丝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8大气中长期滞留的火山灰会影响当地乃至全球气温,如 1991 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使当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 0.50C,导致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气压升高B地表气压降低C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D地表空气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第 13 页2010福建卷图 2 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 3-4 题。3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4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2010四川卷图 2 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
30、面高度) ,是 连续三年中最 强的 15 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读图回答 34 题。3.据图 2 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A.合肥小于南宁B.株洲大于石家庄C.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4.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B.距冬季风源地远近C.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D.对流层厚度的不同图 4 是某地气温、降水、潜水水位(潜水面海拔)年内变化图。读图回答 89 题。郑 州最 大 降 温 高 度 ( 米 )20150230450北 纬 ( 度 )海 口广 州 长 沙 徐 州 北 京 沈 阳 嫩 江图 2气 温 降 水 潜水水
31、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0 5 10 15 20 25 30 200 150 100 50 0 月份 5.0 5.5 6.0 6.5 7.0 7.58.0 气 温 ( ) 降水量(mm) 潜水水位 ( m) (注:潜水水位系民用井数据) 图 4图 2变 化 趋 势 观 测 值 90 95 10 经 度 ( E) 5750 50 5250 500 4750 450 海 拔 ( m) 5750 50 5250 500 4750 450 海 拔 ( m) 26 28 30 32 34 36 纬 度 ( N) 狮身人面像 八达岭长城 悉尼歌剧院 艾菲尔铁塔第 14 页
32、8.图 4 所示的这类气候条件容易诱发的地理现象是A.寒潮 B.泥石流 C.凌汛 D.沙尘暴9.下列城市所在地域,与图 4 所示的气候类型相同、海拔相近的是A.天津 B.昆明 C.新奥尔良 D.加尔各答2010浙江卷图 1 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 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 。完成12 题。1哪一条界线可能是 1 月 0等温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甲;盛行风、洋流 B乙;纬度、地形C丙;经度、地形 D丁;盛行风、纬度2 “这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理石” ,此叙述所指的地区,可能接近的界线是A甲 B乙 C丙 D丁图 2 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 图。完成 34 题 。
33、-20-1001020300100200300气温 降水 mm-20-1001020300100200300气温 降水 mm-20-1001020300100200300气温 降水 mm年降水量 554mm耶路撒冷(32N,35E)年降水量 230mm德黑兰(36N,51E)年降水量 312mm喀布尔(35N,69E)1 3 5 7 9 11(月) 1 3 5 7 9 11(月) 1 3 5 7 9 11(月)3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A风带南移 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 C信风强盛 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4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 10,影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
34、因素是A纬度 B地势 C洋流 D人类活动2010海南卷2010 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 喷发, 使一些地区航空运输业 遭受了巨大损失。读图 1,完成 13 题: 格 陵 兰 岛 冰 岛 挪 威 海 大 西 洋 0 20 40 80 240 680 北 极 圈 火 山 图 1 60 格陵兰岛 冰 岛 挪 威 海大 西 洋 北 极 圈火 山 图大西洋甲 乙丁丙 第 15 页1冰岛位于A极地高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西风带 D副热带高压带2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带 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 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地带3火山喷发后,一些空域限制飞行是因为这些空域A雷暴频发 B严重缺氧 C有大量可燃气体 D火山灰浓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