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国人的人格结构王登峰主持人:追求进步,学术倾听,世纪大讲堂向您问候,在谈到缩短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的时候,我们经常说,知己但还要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但是现在呢,我们发现,我们对西方人的了解太多,对自己的了解却知之不足。所以有人提出,知彼但更要知己,说这话的人,就是研究中国人格,他就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大教授王登峰,好,有请王教授上场。主持人:您是生在什么地方?王登峰:山东省。主持人:山东大汉。王登峰:潍坊市。主持人:是一个农村家庭,还是城市家庭的孩子?王登峰:是标准式的农村家庭。主持人:农村家庭的孩子。什么拾麦穗、割草、施肥全都会?王登峰:种菜种地都干过。主持人:那你那个时候
2、上大学是哪一年?岁数很小是吧?王登峰:1981 年,二十年前。主持人:十六岁。你第一志愿就是北大吗?王登峰:我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都是北大。主持人:对自己这么自信?王登峰:因为除了北大我不知道还可以上哪个学校。主持人:在当地是一个特别好的学生是吗?不知道别的学校,是因为王登峰:知道,但是,因为除了上北大之外,老师们都说你不能上别的学校。我倒很想去医科大学,但是家长和老师都反对。家长是觉得我在家里最小,说你受不了那个苦。然后老师们说你这个分数考得很高,你应该为我们学校挣这个牌子,所以你要考最高学府,北京大学。主持人:就来到了北大。选择了当时我知道心理系是有文科和理科之分的王登峰:所以你应该知道不是
3、我的选择。主持人:是长官们的选择。王登峰:对。主持人:好,当时的心理系是分成理科和文科的。您是理科还是文科?王登峰:没有,心理系它是属于一个边缘学科,文理交融的一个学科,但是在北京大学招生中是招理科的。主持人:您是作为理科生考进来的?王登峰:对,所以我得的是理学学位。就是科学学位。主持人:1981 年考进了北大心理系,应该是 1985 年毕业是吧?王登峰:1985 年大学毕业。主持人:毕业以后呢?王登峰:直读研究生。主持人:直读研究生。有一次我跟英达聊天,英达是您的师兄,他是七九级的北大心理系的,也是理科心理系的毕业生,他跟我说呀,我这样的人不能叫修成正果,在心理系修成正果的人,或者是留校,或
4、者是去了科学院。您就是他说的那种修得正果的人。王登峰:也可以说是比较傻的,只知道读书的,象他想得比较多,就先出去工作去了。主持人:您也想跟他换一下位置啊?王登峰:有时候。主持人:1985 年考上研究生,1988 年又毕业了是吧?王登峰:我是直读的博士。1990 年毕业。主持人:在北大呆了整整九年。王登峰:九年,应该是读十年的,结果我就省了一年。主持人:在北大读完了所有的这些课程,离开了北大了吗?王登峰:没有,继续在北大教书。主持人:1990 年开始又教书,又可能有其他的职务担任,1990 年到现在有十一年,十一年当中,你的研究成果最得意的是什么?王登峰:我一会儿再讲。主持人:就是对“中国人人格
5、”的研究?王登峰:对。主持人:好,下面王教授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讲演。王登峰:不过阿忆,在我开始讲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刚才我们聊了这么多,你能不能用几句话描述一下我这个人。主持人:王教授基本属于一个不苟言笑的人,王教授是一个脚踩两只船的人,一个脚踩在行政管理上,一个脚踩在学术研究上。王登峰:两只船都没驶好。好,这是跟你开个玩笑。实际上,这跟我要讲的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有关系的。我们讲到人格的时候,实际上很多人都会讲说,我们在描述一个人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什么。那我想,在我开始讲人格这个问题之前,先给大家看一下这个图片。那么这上面讲的是大陆地区中国人的人格结构。这是一个,应该说是我们在描述
6、自己的时候,每个人在描述自己的特点的时候,大致上采取的一个顺序。但实际上,当我们作为中国人来讲,在描述自己,当人问到你是什么样人的时候,或者说当我们想我是什么样的人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一个人的自己的能力,那么这个结果,是我们在做因素分析的时候,按照因素出现的顺序,也就是说,当我们在描述人们的特点的时候,首先我们会想到什么样的特点呢?就是我们能力的特点。还有一项是你是不是很勤奋,就是一个勤奋和懒惰的问题。紧接着下来就是一个人的志趣水平,也就是说,有的人做事就是为了追求名利,追求这样的一些虚荣的东西,而另外一些人呢,他们相对来讲,是非常的诚实,非常的愿意把自己的真实的面目表现出来,而不是去为
7、一些虚名去努力,这是一个志趣水平的问题。那么第四个方面想到的是,这个人的人际关系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是很温顺,很随和呢,还是很暴躁倔强,这样的一个特点。紧接着第五个方面的特点,就是外向和内向。也就是这个人的外在表现,我想刚才阿忆在描述我的时候,讲到了我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不苟言笑是一种外在的表现,也就反映了一个人的外向和内向的特点,但实际上,呆会儿你们可能等我讲完了,你们再来描述我的(时候) ,可能就不会觉得我是不苟言笑的了。第六个方面是这个人的善恶,是好人还是坏人,伦理道德水平如何。最后,是这个人的个人风格,是很粗犷豪迈呢,还是比较计较、自私。那么这样的一个特点,实际
8、上是描述了人们的一种情绪的稳定性,对于这种比较豪迈,比较粗犷这样的人来讲,他不太会为一些小事去斤斤计较,他的情绪状态也不会因为一时的或者一点点小事就发生很大的波动,所以他相对来讲,是情绪比较稳定的。而后面的那种计较、自私的人,他每天可能,我们过去所说的,小人常戚戚呀,整天在那儿嘀嘀咕咕,琢琢磨磨的,这样呢,他的情绪可能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那这是我们讲的,我们作为中国人来讲,在描述我们自己的时候的一个大致的情况。那么下面我们就要讲,这个东西是怎么得出来的,那么我们为什么相信你说的这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特点,那么在介绍这个结果之前,我们想给大家先介绍一下,因为我们今天讲的是人格的结构,那么什么叫人格呢
9、?实际上讲到人格的时候,我们一般是有三个概念经常容易混淆,一个是讲的人格,人格就是指一个人的比较稳定的特点。第二个概念就是性格,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性格是什么呢?性格是指的我们对这个人的特点的一种评价。那么换句话来讲,人格是说,它表现出来的实际上是什么。而性格呢,是我们对这个人表现出的特点的一个评价,是好还是不好。还有一个概念叫做个性,那么个性呢也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一个词,个性是指的什么呢?是指的这一个人有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地方,也就是说他的独特性。那么从这三个概念我们来看,最基础的就是一个人的人格特点,也就是说他实际表现出来的。那么在心理学里面讲到人格的时候,它一般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就是
10、这个人跟其他人相比,他在某一个行为上的差异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行为表现,他的行为的倾向性,还有呢,就是他的个人特点。这些特点可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有的,但是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又不同,那么这是从人格,是讲这样的一种差异性。另外一个,第二个方面,是指的一种内部的整体性。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的地点,他表现出来的特点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作为这个人的整体来讲,他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来的这些不同的特点,他又有他的内部的一致性。因此讲到人格的时候,我们可以讲,既使表现出外在的一种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他内在的一种体验,或者内部的一致性。那么,最后呢,人格的作用,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的
11、方式,以及他内心体验的特点。同时,人格也决定了当跟外界打交道的时候,他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那么,这也就是说,我们在讲人格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讲这个人他的特点,而且了解了这样的一个特点,我们才有可能了解到我们应该如何跟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打交道。比如说现在,我们比较注重的管理理论,对管理人,对别人的管理应该怎么来进行呢?实际上讲到管理的时候,它也就是讲的,我们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问题,那么人际关系的表现,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西方人的人际关系和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有它各自不同的特点,那么用一套管理西方人的一种模式、一种方法来管理中国人,从直观上来讲肯定是不合适的。就好象说,我们对于一个外向的人应该是
12、比较多的跟他交流,跟他沟通,跟他一起去做一些事情。而跟一个内向人打交道的时候,我们这样的一套方法,可能是不合适的。所以说我们也了解了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之后呢,首先我们可以了解,中国人他这样的一些特点,跟中国的文化是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同时呢,我们在跟这样的人打交道的时候,我们也应该针对这样的一些特点来进行。所以说呢,这是我们讲的人格的界定。那么研究人格的方式实际上是很多种,到目前为止,西方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人格理论,但是呢,比较引人注目的,或者说有着比较实际的,实证经验的人格理论呢,也就是我后面要讲的特质理论。特质理论它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人的特点是非常多的,我刚才讲人格的时候,
13、首先是他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比如说热情这个特点,每个人的热心程度是不一样的,那么热心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描述,有一种假设,所谓的“词汇学假设” ,就是指的,当人们有某一个特点的时候,那么一定会有一个词来描写这样的一个特点,而这样的一个词,它最终会落到字典里面去,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在人们的进化的过程里面,在跟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那么人们的某一个特点,可能会跟他适应环境有着更密切的联系。那么,这个特点跟他适应环境的关系越密切,那么对这个特点的描述也就越详细,越准确,描述的词可能也就越多,也就越有可能进入到字典里面去。那么当我们来描述一个人的特点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
14、一个特点,而这个特点又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我们讲这个人是好还是不好,我们讲这个人能不能作为我们的朋友,在中国的语言文字里面,关于这一点呢,有很多很多的描述,比如说“路遥知马力” ,什么“板荡是忠臣” ,等等,类似这样的话很多,那么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能不能找到一个知心的朋友,是非常重要的,重要程度越大,那么这样的词就越多,描写的也就越详细。那好,最后我们可以讲,在某种文化下生活的人们,只要他们有了某一个特点,那么就一定会有一个词,来描写这样的一个特点,而且这样的一个词最终要落到字典里面去。那好反过来讲,如果我们想了解人们的所有的特点,我们可以抓住很多人来,让他来描述,象
15、刚才我让阿忆来描述我,那么最后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描述都加在一起,这就是人们所有能够表现出来的特点,但是这个做起来很难。 有一种办法很复杂,但是也很简单的,就是把字典里面所有的用来描写人的特点的形容词,全部挑出来,那么这些词呢,就代表了人们所能够表现出来的所有的特点,然后再把这些特点进行化解,我们就可以得到说,一个人的人格结构都由哪几方面来构成。实际上这样的一种做法,在西方,在美国,1936 年的时候,有两个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和阿里奔特,他们两个人,就从韦氏国际字典第二版里面,把所有用于描写人的特点的形容词,英文的形容词全部挑出来,一共是一万八千多个,然后呢,他又把这些词分类,有些是描写人们的稳定
16、的特点,有些是描写人们的一种暂时状态,或者人们的行动的,那么这些呢,都可以把它看作是易过性的,然后主要是把那些描写稳定特点的词,一共是八千多个,拿来进行分析,最终呢,经过了,我刚才说 1936 年,到八十年代的初期,也就是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努力,最后他们得出了西方人一致认为比较稳定的五个人格特点,那么这五个人格特点,就是在屏幕上显示的,是西方人的人格结构。这个人格结构呢,也是按照它的因素出现的先后来表现的,也就是说,这反映了西方人在描述他们自己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第一步,第一个,西方人想到的就是,他的外在的行为表现,也就是外向还是内向。那么这个英文的词也很有意思,energtic 是不
17、是充满活力,talktive 是不是非常的愿意跟别人交流。那么这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特点,也就是说,当描述自己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我留给别人的印象是什么,我给别人的一种外在的表现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从一种外部的行为表现。那么第二个特点,第二个想到的就是,也就是说,我作为一个人,给别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我在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我能不能给别人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也就是说 Agreeableness(愉悦的) ,我能不能让别人觉得见到我很高兴。那么这是西方人,也就是第二个维度,就是人际关系的特点。第三个叫做公正性,公正性实际上指的一个人对待工作,对待事物的态度,这里包含了一个人的责任,一个
18、人是否很努力,一个人是否很愿意追求成功,另外呢,在做事的过程里面,应该遵守的规矩是什么,都包括在这个维度里面。紧接着,第四个就是他的情绪稳定性,是很容易发生情绪波动呢,还是相对来讲比较平稳。最后一个,是西方人比较独特的,就是他的创造性,或者叫 Openness,那么这个维度有很多种描述的办法,有一种叫做 opened to new experience 或者叫 originality,是一种原发性,原创性,它是指这个人有没有高雅的情趣,有没有修养,有没有这种对新的经验的一种接受和开放的心态。这是我们讲,这是西方人的这样的一种人格结构。那么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他跟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是有相当大的差
19、别的。我们先看第一个,自我指向的特点,在中国人的自我结构特点里面,实际上它所包含的内容,跟西方人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我们首先看,中国人自我特点里面,首先一个是能力,这里面包括了你是不是很精明,是不是很机智,是不是很有智慧;紧接着下来就是一个人的志趣水平,是淡薄名利呢还是非常注重名利;那么第三个是他的外在表现,外向内向;第四个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善恶的标准;那么第五个就是他的情绪稳定性。这是中国人,当我们讲我自己的特点的时候,跟其他人没有关系,跟事物没有关系的时候,我们从这五个方面来看。而西方人的自我结构里面,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是外在表现,就是外向和内向,这里包含了热情、合群、自信、活动
20、还有积极情趣;第二个就是他的情绪稳定性,也就是中国人(人格特点)里面的第五个,第三个是他的创造性。我们看,中国人和西方人的自我结构里面,共同的有两个维度,一个就是他的外在表现,在中国人里面有的。第二个就是他的情绪稳定性,也就是中国人的第三个和第五个,分别是西方人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那么中国人有自己三个独特的方面,一个是志趣水平,一个是品质,还有一个是能力。西方人有他一个独特的维度,就是他的创造性。那么只在看待自己,只是跟自己有关这样一个层面上,中国人和西方人,那么这个西方人主要是指美国人,他们之间存在着这样的一个明显的差别,而是从看重程度上来讲,中国人最看中的自我的特点,就是他的能力,然后是他的
21、一个人的追求的目标,也就是志趣水平,再有,其次才是外在表现,然后再往下才是一个人的品质。那么这里面有的同学可能会问说,中国人不是很看中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吗?为什么排到后面去了?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呢,我们在评价别人的时候,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这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但是当我们在评价自己的时候,他可能会往后放,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能力。所以它往后一点。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可能跟现在社会的状况有关系,在市场经济刚刚开始发展起来的时候,那么我们现在,大家比较看中的是什么?一个人有没有能力,能不能胜任,能不能做出成绩来,能不能被大家所承认,相对来讲,这样说不一定合适,但我觉得是有这样的一种倾向,就
22、是现在我们对伦理道德的这样一种看中和重视程度,有所下降,所以可能在这一点上,品质这样的一个维度往后放了。现在我报告的是大陆地区的中国人的情况,实际上我们做的这个研究,还包括了台湾地区的被试,在台湾的人群里面,他们自我的特点,善恶放在第二位上,比大陆的还要往前一点,这个可能也能够说明一点问题。这是关于自我的特点。那么除了这个以外,我们讲第二个方面就是人际的特点,指向他人的这种特点,在中国人里面,是一个维度,就是温顺随和,暴躁倔强。那么西方人里面也有一个,就是愉悦性,这里面有两点不同,第一点,对中国人来讲,人际关系的特点,其实是反映的这个人的总体的修养水平,是他的一种内在的品质。我们可以看,讲到温
23、顺随和,暴躁倔强的时候,是讲的这个人是不是很温和、大度、还是很计较,是很文雅,还是很急躁。这是指的一个人的,相对来讲比较稳定的一种内在的品质。而我们看西方人的这种愉悦性,他是指的自己作为一个对象,在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给别人留下了一种什么样的印象,是不是可信任的,是不是很坦诚,能不能作出一些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就是利他的行为。这是一个差别。第二个差别,从出现顺序上也有所不同。那么,西方人的第二个维度就是人际交往的特点,那么中国人这个排在第四。这是两点不同。那么从这里我们想象一下,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很强调所谓的礼仪培养,礼仪培训。我在美国的时候,我的导师就跟讲,他说,你在街上,在什么地方,见到什么人
24、都要做出笑容,他说,这是美国人的一种习惯,就是对人要友好。我说这个,我有时候我不一定能做出笑容,刚才阿忆说了,我不苟言笑。他说你可以练习,实际上你笑容很简单,就是嘴角往上一翘,就行了。那么后来我就学着这么做,后来做了多了,觉得也就习惯了。但是回来以后,回国之后,我觉得这样做就很不合适。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每天见到一个人,他总对你皮笑肉不笑,拼命作出那样的一种表情,你可能觉得,这个人怎么回事啊。对不对?也就是在中国人看来,人际交往,人际关系,主要还不是看你外在的表现是什么,而在于说,你的品质到底如何。所以从人际关系这个角度上来讲,中国人和西方人在看待人际关系上,他的看中的程度和看中的内涵是不一
25、样的。所以我就想,礼仪培训这样一种很好的仪表、仪态,对于缓和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但它的重要性在中国和在美国绝对是不一样的。因为即使你的修养,你的外在表现得再好,可能也不会有太多的朋友,因为中国人看的,并不是说主要看你外在的东西,而看你的内心是如何的,所以从人际交往上来讲,中国人和西方人是有这样的差别。那么,最后一个就是事物指向的特点,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做事的过程里面,这里面实际上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差别是非常大的,首先我们来看,最直接的,在中国人的维度里面,就是勤奋、勤俭恒毅和懒散放纵。这里面从三个层次上来看,是坚忍、浮躁,节俭和放纵,然后是沉稳和冒失。这些特点反映的是什么呢?反映
26、的是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投入程度或者一种做事的风格。那么,而在西方人的这种公正性,做事这样的一个倾向里面,它的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多的,第一,它包含了能力;第二,它包含了,你是不是要负的责任和要遵守的规矩;那么第三呢,还表现了你的一种做事的风格,就是严谨、深思熟虑;另外还有就是你能不能自我控制。那么我们来看西方人做事这样的一个风格,他实际上把几件事合在一起,最终的体现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在西方人看来,当他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实际上包含了做这个事所要遵守的规矩是什么,做这件事所应该对自己进行的约束是什么,另外也包括了做这件事所要具备的能力。而在中国人看来,做事的风格仅仅是一个勤奋还是懒惰的
27、问题,那么,在中国人要做事的时候,还必须有另外的两个维度:一个是能力,一个是品质。能力呢,也就是说,你有没有这样的一种能力,能不能做好这件事,能不能胜任。品质呢,是对你做这件事的一种外在的约束。这也就是说,在中国人看来,在中国人做一件事的时候,他这三个的方面是分开的,一个是说,你有没有能力做好。那么,换句话来讲,当我们去看中国人做事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们是注重的是他的能力,这个人有没有能力做好。但在另外的情况下,我们可能看中的是,这个人他是不是很勤奋,是不是很投入。在很多情况下,可能觉得,这个人尽管他有能力,但他的工作态度不好,所以我们也不用他,原因在哪里,因为这两个可能并不是一致的,而在西方人
28、那边,这两个本身就有内在的联系,而在中国人这儿,是分别独立的。最要命的是第三个,可能你既具备了能力,又有了非常的投入,但是你在做事的时候,你完全可以不守规矩,你也可以很守规矩,这也是看你自己的道德修养的问题。因此在中国人做事的时候,他实际上跟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做事的灵活性或者说多样性就非常的可怕,这实际上就反映了我们在做事的过程里面,我们的规则和能力和是不是很勤奋,它是相对来讲,分离开的,而在西方人是合在一起的。 那么这里面,一方面,就是说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我们要根据现实情况的不同来作出判断,而没有一种一致性的原则,这种一致性的原则,在不同情境下的一致性的原则,是比较欠缺的,原因也在于他是分别
29、来进行的。所以从这里面来看,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做事上也是有很大的不同。有的时候我们觉得西方人做事比较刻板,没有灵活性,而这恰恰是反映了我们有太多的灵活性,当然这两个极端我想都可能有些问题,如果说完全的靠一种极端的这样一种刻板的规矩来遵守,在中国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可能也是比较难以实施的,但如果什么事都追求灵活,都没有一种一致性的东西,这样这个社会秩序也会非常的成问题。所以这就是我们从总体上来比较一下,中国人和西方人在人格结构上的一些特点。这里面呢,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比较,但实际上从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在中国人看来,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人格特点,最主要的还在于他的内在的品质,能力,是不是很勤奋,是不
30、是很善良,是不是追求一种淡薄名利,还是一种追求功名利禄,还有就是你是比较大度还是比较计较,这都是从内外品质来讲的。而在西方人看一个人的时候,相对来讲,更多地是看他表现在外的一面,表现在外部的特点,也就是说中国人是要追究你内心在想什么,而西方人首先想到的是你外在的表现是什么。那么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有时候觉得中国人活得很累,而西方人好象整天都朝气蓬勃的,而现在西方人这种外在的表现,因为他很看中,所以说,他的那种表现一般都是比较外向的,比较外在的;而中国人呢,你表现得再有活力,可能你这个人品质不好;你表现得再有活力,你能力很差;你表现得再有活力,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很计较自私的人,那么这样的话,实
31、际上我们在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外面,表现在外的,看上去很重要,但实际上它起的作用很小,那么内心的东西,看不见,你又必须得很在意,所以就活得很累。所以我想,这是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比较之后,会得出这样的一个印象,当然在实际的应用中,我刚才讲到,那么了解了人格结构,我们在教育咨询,在人力资源开发,在其他方方面面,用到测量人的特点的时候,这都可能会用得到,那么这种应用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而且刚才我讲,这样的一个结果,跟西方人是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人的东西,这是我们现在心理学界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根据中国人的实际的情况,来研究和发展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理论体系,自己的测量体系,然
32、后把它能够真正应用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中去。谢谢大家。主持人:感谢王教授让我们这么清晰地了解了我们自身,同时让我们了解了我们和西方人有哪些异同。好,下面看一下来自凤凰网站的几个问题。第一个网上的问题,这位网友的名字叫“公主情绪要不得” 。他说,我对中国人的种族研究很感兴趣,我听说华夏民族有四种种族特征,但我只知道其中两个,一个是“铲形门齿” ,大概就是门牙是铲子形的,一个是“小脚趾指甲分成两瓣” ,他后面还有一个括弧, (各位汉族同胞,可以看看自己的小脚趾,上面一定有一个明显界限,否则你就是外族人) 。大家可以回家看一看。他接着说,我听说其它两个特征都在头部,希望有谁知道能给我网上留言,他不知道
33、后两个特征是什么。没想到,一位网友对我说,华夏族头部的两个特征,一个是聪明而不说实话,一个是利益当先,因而勾心斗角。我觉得,这倒是对您的中国人格研究很有帮助。王登峰:这两点呢,可能在中国人身上是会有一些表现,但我并不是说西方人就没有,但是从程度上来讲,可能中国人更容易表现出这样的一些特点。因为首先呢,就是从勾心斗角来讲,我刚才讲了,中国人呢,比较注重的是内在的一种体验,一种内在的特点,而跟外在的表现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我就有一个观点,可能大家不一定承认,不一定同意的。就是说,这种礼仪培训,在中国和在西方,它的价值是很不一样的。那么,这也就是说,你外在的表现既然跟内在的体验可以不一样,那么当两个
34、人在一起谈得非常热闹的时候,可能他内心里面想得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那么在这一点上,相比之下,西方人在这一点上可能更容易交流,更容易了解和把握一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可以这么讲,我觉得他讲得非常好。主持人:下面一位网友叫做“温良恭俭让” ,他说我看了您的心理学著作一揽子表,您的心理学著作,他拿了一揽子表全看了,发现您1993 年写了一部变态心理学 ,他说,我对这本书倒是挺感兴趣。另外,我也挺替您担心的,我听说研究变态的人容易变态,搞心理咨询的人容易自杀,可这两样您都干过,所以您即容易变态,又容易自杀。您可千万别想不开呀。言归正传,我还想知道,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中国人格的分析吗?王登峰
35、:好,首先感谢这位网友的忠告,我一定不要,努力不去变态,也一定努力不去自杀。他说的有道理,因为在国外他们做过一个统计,从事的某种职业,如果紧张性比较高的话,比较容易得精神病,也比较容易自杀,象牙科医生,象心理咨询医生,所以我想,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实际上讲到,研究中国人的人格,实际上我们有两种路径,一种呢,就是我刚才讲的,从正常人的特点里面来进行研究,就是把人们平常表现出来的正常的特点,进行分析综合,然后抽象出几个一般性的维度,这是从正常的路径来进行研究的。还有另外一种办法,就是从异常来进行研究,那些人们,有些人格的变态,人格的不正常,然后我们对他们进行研究,看他们到底是怎么样产生了这种异
36、常,这个产生异常的机制,可能对于我们了解正常的人格呢,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说,在心理学里面,有正常心理学,也有异常心理学,也叫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就是从心理障碍者身上去发现,再回去反观正常人的人格,正常人的心理过程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以及如何发生变化的,所以这个呢,应该说两个是相辅相成的,就正反两方面来进行研究,都对于了解人们的心理结构、心理特点、人格特点是非常有帮助的。观 众:王教授,您刚才谈到,正常的心理和异常心理问题,正常人格和异常人格,我一直对正常和异常划分的这个标准比较疑惑,因为像在心理学里面,应该说,精神分裂应该是一种病态的现象,但是我看来好象,就是我觉得每个人都多少有些精
37、神分裂的倾向,就是程度的问题。所以我想请教一下,您看来正常、异常划分的界定的标准是什么?谢谢。王登峰:关于正常和异常划分的标准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一个问题,因为对于那些明显的异常,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不用去讲太多。但是实际上,我们去讲正常、异常划分的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有些人在他刚刚开始出现有些不正常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发现,然后及时进行治疗,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所以说,从临床上来讲,人们需要有一种能够及时地发现,人们有不正常的表现的这样一种方法,但是现在还没有一种很好的方法,原因在哪儿呢?其实在每个人的一生里面,谁都保不准自己在什么时候会有一些不正常的表现。我举个例子来讲,有的时候我在家里锁门,
38、锁完门之后出来,好远了,我又想我是不是把门锁上了,我又回去检查一下,检查一下锁好了之后,我就走了,这没问题,这个也不能说很不正常,但是肯定是有点问题的。但是如果说我要回去检查十几次,甚至二十几次,那我就有毛病了,那我肯定是不正常了,对不对?所以我想在这里面,正常和异常它的判断标准,实际上,在临界状态是很难的,而且我也告诉大家,绝对的不正常的和绝对正常的人都很少,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在某些时刻,在某一个阶段里面,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情绪的困扰,或者有行为上的一些觉得受控制或者怎么的,这样的一些想法,或者这样的一些行为表现,但这不一定就是行为不正常。如果从我们在座的各位,我想,一个判断的标准,第一,你
39、的这样一种,你感觉到跟平常不一样的这种想法或者行为,是不是明显地影响了你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如果有了这样一种明显的影响,那可能就需要专家的帮助。另外,你刚才讲的“精神分裂”是最严重的,这是对的。但是“精神分裂”不是指的说我们内心的感受会分裂成几块, “精神分裂”的含义是什么?是指的,你的整个的心理活动跟你生活的现实环境之间是分离的。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跟他周围的环境没有任何的关系,你说他是正常还是不正常,那肯定不正常。本来大家很高兴地在一起,他就放声痛哭,因为他跟现实环境没有接触。然后大家都很悲伤的时候,他在那儿哈哈大笑,这也是不正常的。所以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精神分裂”
40、 ,实际上就是指这个人他的内心的活动、精神的活动、心理活动和他的周围环境分离了,那么这是一种最严重的心理障碍。 主持人:下面看一下来自凤凰网站的问题。一位叫做“瑞星杀毒巨无霸”的网友,他这么说,他说,美国人明恩溥曾在中国生活了将近五十年,他是最早建议美国总统退还庚子赔款的人,他说“猜疑” ,画了引号, “猜疑”是东方民族的一个人格特征,在中国盛行一时,随处可见,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他们遍地都是围着城墙的城市,他认为,就是这个明恩溥,他认为, “猜疑”是打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特性,因为他们受到的伤害太多太多太多,您同意这位美国佬的说法吗?王登峰:完全就从这个观念来讲,我现在还想不好,但是我觉得他讲得
41、有道理。所谓的到处都是围着城墙的城市,这从中国历史上来讲,一直征战不休,到近一代又受到列强的入侵,应该说,中国人一直没有安全感,包括在战国,战国期间,以及到后来的朝代的更替,都反映了这样一种心态,而且每个朝代之间,在比较和平的时期和比较昌盛的时期和战乱的时期,又会有不同,而且这个间隔一般都是比较短的,特别是到了近代,我想中国人已经饱经了战乱之苦,所以我想,这里面,从整个中华文化的形成过程里面,就在这么大的一个圈子里面,相互之间的征战,以及到后来的外敌的入侵,这样的一种内部的交融和外部的这种碰撞,应该说形成了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命运也好,对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这种相互之间的信任也好,协议也好,这样的一
42、种担心和猜忌,应该说是必然的。但是是不是就是说,就单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以及这样的猜忌,就可以作为中国人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国民性,我还不太好讲,但至少,这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的现实。观 众:我想问,如果我这个人不希望自己活得很累,最简单的办法,是我脱离开中国这个大圈子,还是应该真正从自身改变我自己?王登峰:我想这两种方法实际上从理论上来讲都是可行的,但是又不是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假如你到美国去,实际上你所接触的人里面,有相当一部分还是华裔,还是中国人,那么这个你是逃不掉的,你到全世界各地去,只要你这张脸一出现,马上就会有很多的人,你愿意不愿意,都可能会跟你打交道,会跟你在一起,所以这是一个。另外,
43、当你去改变自己的时候,实际上我觉得,一个大的环境的变化,和每一个人个人的努力,它一定会有一个缓冲的过程,而这个缓冲的过程可能会相当的长。也就是说,在改变环境,变得不可能的时候,我们要求助己,就是说求助于自己,我们改变自己。但这个改变自己,我想首要一点就是,你要认清楚,你这种改变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可能就是你周围的人,会对你有另外的看法,那你能不能忍受这一点,如果能够忍受,或者你只能够忍受某种程度,那你自己的改变也要达到某种程度。另外还有人讲,说我们教育小孩子,父母不要管得太多,比如到了上小学,上学之前,他就在家里,父母可以说,摔倒了自己爬起来。但是一上小学之后,所有的同学一比较,哎呀人家的
44、所有的父母都来接送,你不接送的话,他就觉得这根本不可能。所以父母可能也要投降,那也得去接送。所以这是在改变大的环境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们一个人的力量可能是很小的,但至少,你自己可以调整,你有你自己调整的余地,这个余地,我刚才也讲,你也要认识到,你这样做可能给你带来的后果是什么,然后同时要能够接受这样的一个现实,如果这样的话,我想,任何一种选择,你都是可以做的,但是从效果上来讲,我的感觉就是,改变客观环境,相对来讲容易一些,但是你会面临另外一个问题,也要去适应。改变自己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同时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观 众:王老师,我想问一下,究竟什么叫“人性”?到底是中国的人格和人性更接近,还是西
45、方的人格和人性更接近?人格如果和人性很接近的话,是不是它就是说,人格达到一种很完善,很美的境界?谢谢。王登峰:这个问题又把我问住了,其实讲到“人性”的话,是指的人的本性。那么它和人格是什么关系呢?在人格里面,一定要包含了对人性的看法。也就是说,从目前来讲,关于对人性的看法大概有这么三种,那么精神分析理论,它讲到人格,讲到人的人性呢,叫“人性本恶” ,也就是说,所谓的人性,你要想检验的话,就是对人的所有的行为,如果不加任何地限制,他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特点,这就是人性的特点。那么在精神分析理论看来,人的行为如果不加任何约束的话,它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两种,攻击性和性,那么这个世界将变成充满了仇恨,充
46、满了凶杀,充满了色情的一个社会,这就是精神分析,就是弗洛伊德认为的,对人性的看法。那么第二种,就是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看法, “人性本善” ,人的行为如果不加任何限制,这个社会将会是人人充满了建设性,人人友爱互助,每个人都会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为这个社会作出贡献,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的境界。这是第二种。第三种,就是行为主义的理论,它认为,每个人的人性就是“趋利避害”的,人们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去逃避惩罚,去获得奖励。那么这是三种不同的人性观,当然你可以把第三种归为前面的第二种或者第一种实际上也是可以的。其实在讲到人类的行为的时候,我们不能回避人性的问题,讲到管理的时候也不能回避关于人性的问题
47、。比如过去我就讲到,在讲到管理的时候,我们所采用的,西方人的管理理论,他讲,人都是自私的,如果不加管理,不加限制的话,那么他会偷懒,或者说,你只有给他很多的钱,他做的事情和他的钱有关系,他才能够拼命地去做事,这是管理上的一种假设,这是什么,这是对人性的认识。而另外的说法,我们每个人要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为这个事情共同地来努力,这是从人性的善的方面来讲的,那么这样的一种管理制度,和我刚才讲的另外一种管理制度,它所依据的人性的看法是不同的,因此它会采取完全不同的路径,实际上在西方的管理理论里面,这两类也都是并存的。那么,这里面也就是说,我们对人性的看法,实际上就会影响了你对人的方式,你管人的方式,
48、跟人打交道的方式。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一定很清楚地意识到说我是什么样的人,所以说人性呢,很多情况都是潜隐在内部的,你不仔细去想,你可能根本不会去注意,也就是有的时候会说,我到底是一个自私的人还是一个高尚的人,那你就要不断地反省,象孔夫子讲的, “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都要多次地反省自己,我今天哪件事做得好,哪件事做得不好,哪件事说明我是圣人,哪件事说明我是小人。 “到七十岁的时候才随心所欲而不逾距啊” ,才能够不管怎么做,都不会越雷池一步。但那你到底说,他人性是善还是恶呢?所以说,有时候这样的问题很重要,但是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并不一定很清楚地去意识到,而且当你仔细分析一下你自己的所
49、有的行为的时候,你会对你的人性有一个看法的,当然这个很难,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这样的一件事,相反,每个人都不愿意做这样的事,因为当你发现自己人性很恶的一面的时候,你会很难过的。观 众:请问王教授,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有时候爱说这个人非常固执, “不撞南山不回头” 。还有时候,人们评价他的时候会说,这个人对目标追求坚韧执着。那您能不能讲一下“固执”和“坚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呢?王登峰:我想, “固执”和“坚韧”可以是在一个维度上,都是在一个方面,那么,我们讲“坚韧”是指的,在他认定了一个目标,而且在他认为这个目标是他必须,他非常看中的一个目标,但是有很多的问题,很多的困难,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完成的话,他能够不断地坚持下来。但是这里面还有一点,就是他在坚持的过程中,他是能够根据周围环境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策略的,他不会说,我今天晚上这道题解不出来我就不睡觉了,那么,可能我今天晚上不睡觉还没解出来,第二晚上我还不睡,这是固执。坚韧就是说,我今晚解不出来,我该睡觉得睡,但是第二天早上我还要继续解。我想,这是“坚韧”和“固执”的区别,但都是在为了一个目标在努力。观 众:王老师,我的问题,就是我不能理解一个现象,这个现象是这样的,就是说,我们有几个同学挺要好的,隔一段时间我们几个人会凑在一起,讲一下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当然我们都围绕着一个课题,就是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