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二年级下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题共 30 小题,计 60 分。1. 梭伦改革后雅典富裕的工商业奴隶主在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经历是( )A带 着商船 队将谷物运 销海外 B回到比雷埃夫斯港,指 挥奴隶搬卸货物C回家后招募平民准备 下次出海 D休息一天后去参加四百人会议2.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 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A维护 多数公民利益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3.下列关于索伦改革的描述,正确的是A.四个等级的公民都可以担当
2、官职 B.四个等 级的公民均有资格入选四百人会议C.打击 了氏族贵族的势力,促 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D.消灭了债务奴隶制,确保了雅典奴隶 经济上的独立4.史记商君列 传载:“ 商鞅集小(都) 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 县,为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该材料涉及到商鞅改革的措施废井田 奖励耕 织 废分封,行县制 统一度量衡A B C D5.商鞅在秦国变法, “商君死,秦法未败” 。造成 这种现 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 A变法得到新 兴地主 阶级的支持和拥护2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 历史潮流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 统一的需要D变法促 进 了封建社
3、会经济 的发展6.商鞅变法的背景有哪些春秋战国是一个大 动荡 大变革的时代 大量荒地被开 垦,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 “百家争 鸣”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秦王嬴政即位A B C D7.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 “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 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8. 魏书.李安世列 传:“时民困饥疏散,豪左多有占夺,安世乃上书曰宜更均量孝文帝纳之,后均田制始于此矣。 ”统治者实行“均田制”的基本原因是A.大量无主荒地需要国家管理 B.土地兼并 严重
4、影响国家收入C.出现 大量流民,需要安置 D.保证国家兵源的需要9.下列关于均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10 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 B.露田可以 买卖,桑田不能买卖C.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赋税 D.地主的原有土地有所 变动10.王安石变法解决“ 积贫 ”的指导思想是,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 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青苗法 募役法 免役收庸法 方田均税法A B C D11.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 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3商人毫末之利” ,该法令是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12. 公元 997 年,宋朝岁收 2200
5、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高达 11000 多万缗,支出却高达 12500 多万缗。造成 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贪污腐败 D.冗官冗兵冗费13.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 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 权力D皇帝的 权 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14. “让我用德语,否则人们不了解我在说什么我深信圣经及理性我的心臣服于
6、上帝的话语之中”上述文献应出自 ( )A英 诺森八世 B英王亨利八世 C马丁路德 D加尔文15. 在教义方面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不同于加尔文教主张的是( )A.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 B.先定论C.因信称 义 D.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16.阿里进行赋税制度改革,将各种杂税折合为统一的土地税,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C.保证 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D.农民得到土地后,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417. 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必然性是( )埃及面临着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威胁埃及经济落后、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外来入侵马木路克反 动势力控制
7、着埃及的国 计民生,威 胁社会的安宁1805 年,阿里被拥立为帕夏,建立了阿里政 权A B C D 18. 默罕默德阿里的改革( )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增强了埃及的 经济和军事实力 客观上促进 了埃及资本主 义的发展 推动了埃及 历史的进步A B C D 19.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 )A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B实施西方的法律制度C缓和社会矛盾巩固专制 统治 D缩 小与西欧国家的差距20.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C.落后的 农奴制与资 本主 义经济发展的矛盾 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的矛盾21.1
8、861 年沙皇签署农民改革法令,法令规定土地属于A.国家 B.地主 C.农民 D.资产阶级22.在 1878 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 10 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 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A殖 产兴业 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523.19 世纪 70 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 )A.正开始建设现代国家 B.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C.才决定学 习儒家经典 D.已成 为世界重要强国24. 倒幕运动
9、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 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B下 级武士已 经成为资产阶级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25. 下列各项中,关于早期维新派的正确表述是A奠定了 维 新变法的理论 基础 B反对“经 世致用” 的传统C主要从事民族工商业活 动 D经济思想与洋务派基本一致26.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 260 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 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 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 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27.1904 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
10、国国内的“立宪” ,“专制” 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A日败 俄胜 B日俄俱败 C日胜俄败 D日俄休战28.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军队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实行征兵制,有的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A阿里改革明治维 新 B明治维新1861 年改革6C阿里改革1861 年改革 D明治维新戊戌变法29.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30.下列关于明治维新成功和戊戌变法失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日本倒幕派实力强,而且有自己的 军队;中国
11、资产阶级力量弱小B.日本受 传统文化影响小,容易吸收西方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难以接受新鲜文化C.日本天皇支持变法,而且力推 变法;中国光绪无实权 ,法令如“ 废纸一张”D.日本没有遭受过外来侵略,西方入侵中国 为日本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遭遇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二、材料题:共四小题,31 题 12 分,32 题 10 分, 33 题 10 分,34 题 8 分,计 40 分。31. 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尤其是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古代社会,统治者更是十分重视土地问题的解决。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俄国 农奴制改革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6 分)这一问题的解决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影
12、响?(6 分)3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 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 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 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 11 月 25 日)7问题:(1)材料中“ 不打破鸡 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的含义是什么?(2 分)戊戌变法未能“ 打破鸡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 分)(2)为了“打破 鸡蛋” ,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 分)33.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13、: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 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 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 (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三 (王安石 )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 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 ,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 (司马光 )请更张新法 ,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 闾里怨嗟
14、。 敛免役 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 续资治通鉴长编问题:(1)北宋“积贫 ”原因 ,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1 分 )(2)王安石变法针对“ 积贫 ”采取的措施 ,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 还有哪两“ 事”? (2 分 )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2 分 )(3)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 遭到废除的原因。 (2 分)(4)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8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
15、 (3 分 )34.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毛主席曾说:“ 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上各国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不尽相同。材料一: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保护民和六一汉,如果他 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 们 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的时候才改变。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俄罗斯人民是否还会,长久地作老爷的破布?他们是否还长久地买卖人口,把人当牲畜?是谁让 我们沦为奴隶?是谁授予他们贵族的权利?又是谁让他们骑在我们穷人的头上,挥舞着鞭子? (俄罗斯民歌)问题:(1)材料一中的平民的地位因为什
16、么而改变?(2 分)他们可以获得什么权利?(2 分)(2)材料二诗中所说的“人民” 的地位后来发生了怎 样的改变?(2 分)他们获得了哪些权利?(2 分)阆中师范学校高二年级下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答题卡班级: 姓名: 考号: 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9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31. (1)商鞅变法:解决: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 解决:影响:农奴制改革:解决:影响:32. (1)含义:主要原因:(2)改革措施:33.(1)积贫的另一个原因是:10(2) “两事”:成效:(3) “新法”遭到废
17、除的原因:(4)你的意见及评述:34.(1)平民的地位因为什么而改变:他们可以获得什么权利:(2)“人民”的地位后来发生了怎 样的改变:他们获得了哪些权利:参考答案1.A 。梭 伦 制定措施鼓励进口谷物,出口葡萄酒等产品,同时限制谷物出口。因此 A 不可能。2. 【答案】B 梭伦是在平民和贵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出任最高执政官。其改革的具11有很强的折中色彩,因此选 B。3.C 。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 职;也没资格当选 400 人会议成员故 A、B 错误;解负令解放的是因债务而沦为奴隶的雅典公民,奴隶不是公民,所以不保障奴隶的经济利益,故 D 错。 4.C。材料并未涉及奖励耕 织。 5.B。春秋战国
18、史一个大变 革大动荡的时期。此时原有的 统治秩序已经瓦解,社会结构处于大变动之中,各国都面临着政治经济的重建。各国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动,求富求强,纷纷进行变法。因此 B 正确。 6. A 。商鞅变法与秦孝公有关,而不是嬴政。 7. 【答案】C 。题眼:均田制 实行后, “庄园” 一次的使用更普遍的原因。考点:均田制与“庄园”的关系土地兼并。解析: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程度相当高的经济、政治、文化单位。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 “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地主依旧圈占的成片土地,存在土地集中现象。8.B 解析:本题的四个选项都不同程度和均田制的实行有因果关系,但是基本原因就是缓解土地兼
19、并的影响.9. C 。15 岁 以上的男女才有 资格领种土地,故 A 错。露田不能买卖,桑田可以买卖,故 B 错。地主的原有土地不变,故 D 错。 10. 【答案】D 纳庸代役是唐代实行的政策,和王安石变法无关。11. 【答案】D 该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王安石变法内容的理解、准确把握的能力。材料要求回答直接损害商人利益的法令,A 项限制了高利贷的盘剥,B 项均 输法教材没有讲到, C 项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D 项限制了商人对市场的控制。青苗法内容是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以后偿还。均输法12设发运使总管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掌握供需情况以及需要供办的物品,存储备用,既保证了
20、朝廷在物资方面的需要,又节省了购物钱钞和运费, 还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但均输法只在局部地区试行。免役法 规定,各行商铺依据赢利的多寡,每月向市易务交纳免行钱,不再轮流以实物或人力供应官府。市易法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从而防止商人垄断的出现,故 D 项符合题意。12.D。三冗使北宋的国家财 政面临严重危机。13. 【答案】D 联系中世纪欧洲的状况,我 们可以知道,宗教改革前,教权大于皇权,甚至皇帝的权力需要经过教皇的认可才具有合法性。材料中也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前,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而我们知道月亮的光辉胜不过太阳,而且依附与太阳;改革时,可以看出教权和皇权相对独立了,皇权在一定程度上不再依附
21、与教权。综合这些可以看出皇权上升,教 权下降;所以 D. 14.C 。德语,即德国的宗教改革。 15.D 。卡 尔 文主张彻底改组教会,建立民主教会。而英国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与天主教基本一致。 16. B 。阿里的 这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 轻了农民的 负担。 17. C 。阿里政 权的建立与阿里改革无必然 联系,故第四个 备选项错误。18. D。主要考察阿里改革的 进步性,不难看出四个备选项均正确。 19.C。1861 年亚历山大说 :“诸位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说明此次改革主要是维护地主的利益,也就是要维护专制统治。 20.C 。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22、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主要矛盾就是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21. B 。农民改革法令 规 定: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13块土地。因此土地属于地主。 22. 【答案】D。1878 年的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的时代,儿童拍球游戏用的新事物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表明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全面改造封建文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23. 【答案 】A. B 项日本明治 维新时,实行的是“文明开化”政策,学习西方文化;C 项早在唐朝时日本就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就涉及到儒家经典;D 项不符合史实,因为日本
23、刚刚摆脱民族危机,算不上世界重要 强国。答案 选 A 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近代化道路。24.A 。日本经济的资本主义因素有所成长,但在幕府的闭关锁国下,发展缓慢。因此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成为幕府体制瓦解的内部动因。而在倒幕运动中又不得不借助于中下级武士的力量,这说明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够充分,力量还不够强大。25. D 熟悉早期 维新派在 经济、文化和政治上的主张,可以准确判断。26. 【答案】D.A 项是指清 军入关;B 项是鸦片战争时 期林则徐禁烟;C 项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汉族地主势力提升;D 项中指的是戊戌政 变被镇压时在菜市口慷慨就义的“戊戌六君子 ”。选 D 项27. 【答案】C
24、.该题考查提取和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涉及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这一新增加的考点。立宪派反对革命,也反对清朝统治的现状,要求清政府向他们开放政权,从 1903 年起公开呼吁实行君主立宪,日俄战争爆发后,立宪派希望立宪的日本打败专制的俄国,以推动清朝推行宪政。28.C。阿里改革废除了雇佣兵役制,实行征兵制;1874 年,沙皇政府 进行军事改革,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以代替募兵制;19 世纪 70 年代初,明治政府颁布了天皇14诏书,宣布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洲建立近代意 义上的常备军。 29. 【答案】A 该题考查对俄国农奴制度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分析能力。俄国只废除了农奴制,沙皇的专
25、制统治依然存在,所以 BC 项错误,改革前两国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通过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所以 D 项错误,其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故选 A。俄国 农奴制改革主要是使农奴获得一定的人身自由,因此排除 B。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工业 革命, 19 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因此 D 项说“开始发展资本主义”错误。改革既没有改变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也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因此排除 C。30.D。1853 年 7 月佩里叩关; 1861 年俄国军舰入侵马岛;1863 年英法借口保护自己的居留地,调集军舰进驻横滨, 这些都是日本遭受外来侵略的表现。故
26、D 选项错误。31.(1)商鞅变法:解决:废井田,开阡陌, (1 分)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 许土地买卖。 (1 分)影响:确立封建生产关系,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1 分)大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为秦国实力壮大和 统一六国打下基础。 (1 分)(2)北魏孝文帝改革: 解决:实行均田制, (1 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无地的农民。 (1 分)影响: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 量不断增加,推 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障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 (两点一分,任意三点得 2 分)(3)农奴制改
27、革:解决:农民可以赎买一小块份地。 (2 分)15影响: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 (1 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大量的赎金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 (1 分)32.(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 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主要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2 分)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2 分)(2)改革措施:废藩置县(1 分),建立中央集权(1 分);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1 分),实现四民平等(1 分)。第一题第一问难度为中,通过比较发现中日改革最主要的区别在政治方面,也可以结合明
28、治维新的特点 “除旧布新”理解材料话的含义。第二问难度为易,考 查了中国戊戌变法失 败的原因。33.(1)冗官。 (1 分)(2)农田水利法(1 分),方田均税法(1 分)。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 (1 分);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1 分)。(3)主要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 们的反对。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 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4)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1 分),减轻了农民负担(1 分),对于改变北宋“ 积贫” 状况起到一定作用( 1 分)。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1 分),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
29、了百姓的利益(1 分),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1 分)。解析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在于“三冗”,阅读材料容易看出材料已16经指出了“冗 费” 和“冗兵”两点,还有重要一项当然就是“冗官”了。第一问调动 、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即可回答,第二问通过细读材料,可以从“民”和“国”两个方面概括。本问理解材料需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和阶级分析的 观点, 苏辙和司马光反对变法都是站在大地主大官僚的阶级立场上的。本问设问具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做到史 论结合即可。34.(1)因为梭伦(1 分)颁布解负令(1 分)。可以担任低级官吏,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可以参加四百人会议。 (两点 1分,三点 2 分)(2)1861 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1 分),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在法律上是自由的人(或农奴获得人身自由)(1 分)。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的自由权;可以订立独立的各种契约、证书和合同;可以自己经营买卖和开办各种工商业;有民事权和刑事诉讼权;有财产权。 (任意答 2 点即可得 2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