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适性教育理论依据? 为什么?怎么做?一、 理论依据:1 适性教育概述适性教育就是根据学习者的差异有选择的进行教育,也是根据学习者的个性、人格、兴趣和能力的差异,进行灵活的选择教育。2 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两种关系在教学状况下,教育者和学习者是两个角色,即老师和学生。这种情况下,教育者通过教育行为来使得学习者通过学习行为改变对于某一事物的看法和认识,前者是改变的实施者,是主体,后者是被改变者,是客体。而另一种情况是,在自学状况下,教育者和学习者是同一个角色。这种情况下,主、客体统一为主体,教育和学习的实施者统一、行为统一,即自己教育自己。而学习的内容或对象则成为客体。3 学习者自身的差异性
2、学习者的差异性包含“先天性差异”和“后天性差异”两大部分。先天性差异主要指学习者的生理、智力等方面的差异;后天性差异主要指学习者在心理、个性、人格、兴趣、能力、阅历、知识的积累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台湾教育学者对学习者自身的差异总结为五个方面:生理发展差异、智力差异、情绪差异、人格差异、性向差异。这些差异性集中体现在学习者分别对于不同学习内容的学习行为的“适应性”、“有效性”等方面的差异,最终导致学习者对于不同知识领域学习成果的优劣。教育行为,还是针对不同学习内容的学习行为,或是自我学习行为(自我教育行为)在制定目标、内容、进度、方法、手段和工具等方面都应考虑到学习者的差异性,即接受“适性教育”的
3、指导思想和理念。二 、为什么 ?适性教育才能开启孩子潜能每个孩子资质、天赋、能力和兴趣,都不尽相同,导致有些孩子学得很快,有些孩子学得很慢。传统的制式教学或僵化教学,未能考虑孩子个别差异,显然不符孩子学习需求,无法让孩子得到良好学习效果。为让孩子有效学习,教师要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需求,然后采用适切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教学效果才容易看得出来,也才不会让孩子视学习为一种苦差事。所以,很多学者强调适性教育的重要性,也就是发展适合学习者本性和个性的教育。孔老夫子倡导的因材施教,可说是适性教育最好的诠释。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豪尔迦纳(Howard Gardner)提出多元智慧理论,将人类的智能
4、分为八种智慧,包括:语文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慧、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慧和自然观察者智慧。 每个孩子在八种中智慧中互有高低,有些孩子语文和数学智能很高,可是音乐智能可能很低,所以教育很难达到让孩子拥有八种智慧都完全具备。因此,教育的重点就是发掘孩子八种智慧中的优势,施予适切教育方式,以有效开启孩子学习潜能。教育不是要培养每个孩子都成为天才,也不是要让天才都变成庸才,而是要考虑孩子个别差异,善用适当教学方法,帮助孩子有效学习,让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发挥其本赋和潜能,才符合教育本义。适性教育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也是一种诚挚的追求,这种梦想与追求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我所理解的“适性教
5、育”,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学生是什么?学生是群体与个体。学生首先是一个群体,我想儿童是有天性的,这种天性是儿童的共同特点,是学生的群体特征,我们追求“适性教育”,就得了解儿童的天性,掌握儿童的普遍特征;学生同时还是种种“个体”,作为“个体”的儿童既符合儿童的群体特征,又具有各自独特的个人世界,人的复杂性就在于每一个人都是唯一的“这一个”,教育的复杂性就在于要研究“具体的个人”,而不是仅仅知道“差不多”的“大家”。 三 、怎么做 1 以学生自我发展为行为的动机:教师应该利用学生自我发展的天赋倾向,使学生自动自发追求进步。在整个教育进程中,教师必须参照学生个别差异现象,不断提供符合其发展阶段的教育情境,适时给予各种发展机会,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并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以加信心,保持与增进学习兴趣,谋求自我的充分发展。2 在身心发展及行为表现各方面,都有个别差异的现象。在当前以班级教学为主的教育体制下,应先充分了解学生个别差异,以便普遍实施适性教育,促使学生各有所长的才华,都能因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而获得有尊严且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