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马哲第四章.ppt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8709668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PPT 页数:152 大小:8.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第四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马哲第四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马哲第四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马哲第四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马哲第四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 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封建生产关系便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15世纪法国的铁

2、匠作坊,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资本主义 经济关系,从商人、 高利贷资本 转化而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14世纪末十五纪初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其途径有两个:,从小商品 经济 分化出来,其一:封建社会的手工业行会,在小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作用下两极分化,手工作坊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其二:商人的包买商控制了市场,高利贷资本提供资金原料等,使手工作坊丧失独立生产者地位转变为雇佣劳动力;,(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进行资本积累的途径: 一是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羊吃人”运动) 二是用暴

3、力手段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加速了货币资本的积累。,圈地运动,(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需要的基本条件: 一是大批丧失生产资料的自由人; 二是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少数人手中; 马克思:“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产生过程: 第一:首先在经济上实现产业革命,用近代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 第二: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要求。,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开始利用机器进行生产,(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第三:17世纪中期和18世纪后半期的英国、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促进资本主义生

4、产方式的建立。,法国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三)价值量和价值规律 (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 (五)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1、自然经济是以分散、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的经济形式。,与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奴隶 社会,封建 社会,原始 社会,以交换为目的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基本特征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2、

5、商品经济,3、商品经济产生的过程,三次社会 大分工,第一次: 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商品经济产生的过程第二次;,三次社会 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恩格斯指出:“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这两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商品经济产生的过程 第三次:,三次社会 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商人的出现,4、商品经济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阶段、发达商品经济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达商品经济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发展阶段,商 品 经 济,简单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奴 隶 社

6、 会,封 建 社 会,资 本 主 义 社 会,社 会 主 义 社 会,(二)商品的二因素和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 品 二 因 素,使用价值,价 值,自耕自足产品不是商品,买卖成交才是商品,商品: 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 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 和价值两个因素。,1、商品的二因素,(1)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存在显著区别: (1)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自然界

7、天然存在的阳光、空气和水等,虽然对人有用,即具有使用价值,但因不是劳动产品,它们也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社会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并非用来满足生产者自己消费的需要,而是用来满足他人、社会的消费需要。 (3)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通过交换才能满足他人需要的使用价值。例如,农民用于交纳地租的粮食,虽然也是满足他人消费需要,但未经过交换,因而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不仅有用,具有使用价值,而且还能用来交换,具有 交换价值。,例如,商品生产者用

8、一只羊换两把斧子,羊和斧子之间 的交换比例表明一只羊可值两把斧子,这两把斧子就是一只羊的交换价值。,体力、脑力耗费,凝结,(2)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类体力与脑力的消耗。 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劳动产品,交 换,体力脑力耗费,共同的质,凝结着人类劳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区别的,这表现在: (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所共有的属性,是一个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 (3)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

9、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商品对它的生产者而言,只具有价值而不具有使用价值,对消费者而言,只具有使用价值而不具有价值,因此,就同一商品而言,无论商品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它的价值,又占有它的使用价值。,(3)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有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表现在: 凡是商品都必须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缺一就不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存在于使用价值之中。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3)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商 品 二 因 素,使用价值,价 值,交换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凝结(或物

10、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 品 二 因 素,使用价值,价 值,交换价值,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生产者的劳动,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商 品,具有使用价值是劳动产品是用来交换的,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

11、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具体劳动与 抽象劳动,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1)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2)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是: 一方面两者是统一的: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另一方面两者又是有区别的: 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劳 动 二 重 性,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不同质 使用价值,相同质价值,特定具体形式,无差别人类劳动,商品,商 品 二 因

12、素,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三)价值量和价值规律,:是体现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劳动时间,价值量,劳动量,1、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 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所决定的; 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算。,1)价值量的含义,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 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甲,乙,丙,8小时,10小时,12小时,10

13、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多盈利,正常补偿,亏损,3)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简单劳动: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的训练,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即简单劳动力的支出和耗费。,3)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复杂劳动:指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而获得这些技术专长和知识,需要经受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如何还原?,如何还原?,如何还原?,如何还原?,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马克思:,n,第二:商品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第三:市场供求关系也影响价格,第一: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

14、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它即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1) 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求,市场价格,价值,供求,价格,供,价格,供,求,(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价格机制,商品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市场供求关系也影响价格,市场价格的波动是否违背价值规律?,市场价格的波动不违背价值规律 商品市场价格总是以价值为基础,各种商品之间总有一定的比价。从商品价格变动的平均数上看,商品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从商品价格变动的长期看,商品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

15、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3)价值规律的作用,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追加投资,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下降,减少投资,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增加,(3)价值规律的作用,自发地调节资源在社会各部门的配置,高,低,少,多,等价,等价,多利,少利,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甲,乙,丙,8小时,10小时,12小时,10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多盈利,正常补偿,亏损,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会产生的消极后果。 第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第二:可能引起商

16、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第三: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资源在社会各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3)价值规律的作用,案例: 2002年3月4日,四川省最大的乳品企业四川华西乳业有限公司突然做出惊人之举,把库存的2吨鲜奶“哗哗”倒进了下水道。3月5日,成都商报赫然登出一条醒目新闻:华西乳业把收购不久的牛奶倒人下水道,这种情况已经连续1周 这一事件也使人们联想起了那些接二连三的相关报道。如海南的牛奶收购价一降再降,1斤牛奶的价钱还不如1瓶矿泉水,最要命的是奶站还拒收,求卖无门的奶农只好忍痛倒掉牛奶,有的干脆将奶牛宰杀;广西一家从事奶牛饲养、加工和销售的民营企业,每逢销售淡季,

17、就不得不把卖不出去的鲜奶白白倒掉,1年就倒掉100吨;有人联想起在课本中看到的描写资本家把牛奶倒进大海的故事,惊呼我国出现了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也有人提出疑问:“鲜牛奶在我们这个刚刚脱离温饱不算太久的国家里,被接二连三地倒掉,当真中国人就是牛奶多的喝不完了?”,案例分析: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偶然的倒奶事件其实是与许多必然的规律联系在一起的。 首先,倒奶事件不是全社会性的生产过剩的表现,而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经常存在的比例失调的表现,确切地讲,是价值规律决定的供求关系自发作用的结果。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除了具有配置物质资源、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行利益分配的作用外,还具

18、有盲目性、自发性和造成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等缺陷。 我国倒奶事件恰是价值规律这一负面效应作用的结果,即在价值规律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的作用下,造成了牛奶生产与消费的脱节。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这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导致的局部供求失调。,其次,这一事件对我们的启示也是很深刻的。 (1)就政府角度来看,市场不是万能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宏观调控背景下的市场经济,因此,国家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宏观调节和对国民收人的再分配来削弱价值规律的消极影响。但是,显而易见,我国对奶业的宏观调控力度不够.,(2)就行业而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防止价值规律

19、负面效应对行业的影响,也有创新空间。 (3)就企业而言,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对于解决市场缺陷也是极其重要的。在华西倒奶案例中,我们发现,华西乳业明知自己的加工储藏能力不足,还要收购鲜奶,是为了承担社会责任。华西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公司,它为什么要做本来应由政府承担的保护奶农养牛的积极性的工作?这是因为在政府控股的情况下,华西不仅应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而且还要实现政府目标。这种政企不分的现象使华西不得不一只眼睛盯住市场,另一只眼睛盯住政府,从而不能对市场供求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和应对措施。所以,深化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使它们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也十分重要。,案例讨论: 近几年来,

20、我国有些地方相继发生了将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事情,除了牛奶不能大量保存的原因外,与一些地方的农户一窝蜂养奶牛,有些企业产品不达标等问题有关。问题: 1、“倒牛奶事件”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农场主将牛奶倒进大海有什么区别? 2、“倒牛奶事件”隐含了什么经济规律? 3、为避免发生此类事件,地方政府应该如何作为?,(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价值,?,?,?,?,?,价值,价值,1只羊的价值表现为2把斧子, 再表现为一两银子,交换,价值形式的发展,商品价值必须通过交换表现出来,它经过了交换价值最后到货币形式,揭示价值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产品的价值只有通过商品与商品交换关系才能表现出来。 价值形式就是

21、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和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1、价值形式的发展,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通过另一个商品表现出来。,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种商品经常同其他许多商品相交换,一种商品的价值被一系列不同的商品表现出来,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1只羊,2把斧子,或1匹布,或10斤茶叶,或1两金, ,直接的物物交换阶段,当一种商品从众多的商品中分离出来,并与一切商品交换,因而成为其他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时,价值形式便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一般价值

22、形式,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2把斧子,或1匹布,或10斤茶叶,或1两金, ,1只羊,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白银上,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金或银表示。,2把斧子,或1匹布,或10斤茶叶,或1两金, ,1两黄金,货币形式,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的产物 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作为商品,它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它作为货币又是特殊的商品: (1)它是作为价值的直接代表存在的,是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的材料。 (2)货币的使用价值具有二重性: 一是具有满足人们

23、某种需要的一般使用价值; 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是 特殊商品,商品价值的直接代表,双重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决 定 的 使用价值,特殊,商品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社会职能决 定 的 使用价值,商品,2、货币的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能够排除其他商品而固定地独占一般等价物的地位,并非金、银本身有什么神秘之处,只是因为:一方面,金和银也是商品,同样具有价值。另一方面,金和银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即质地均匀、便于分割、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不会腐烂、便于保存等,这些自然属性使其成为理想的货币材料。为此,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

24、是金银。”,流通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贮藏手段,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是货币本质的体现。,例如: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功能,的,的,的,货币产生后使整个商品世界分为商品和货币两极,它将商品二因素的内在矛盾发展为外在商品与货币的对立,如何把商品换成货币是商品的惊险跳跃。,货币发展先后经历了贵金属货币、铸币、纸币、信用币和电子货币等形式。,(五)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私有制,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社会劳动,私人劳动,矛 盾,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具有社会性质

25、的社会劳动,又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私有制,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社会劳动,私人劳动,矛 盾,交换成功,解决的途径是交换成功,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

26、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石。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的本质、价值量的规定、价值规律的作用和表现等理论都是对商品生产、交换和市场经济发展最一般规律的揭示。 对完善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在21世纪的现代,面对新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有所创新和前进: 1.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2.深化对科技人员 、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

27、起作用的认识。3.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4.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三、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体内部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劳动者须一无所有,2、劳动力成为商品条件,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价值包括的三个部分: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

28、值; 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二)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劳动力价值包括的三个部分:,(二)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三)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劳动力商品:,一般商品,苹果,使用价值 ,价值也 ;,布,使用价值 ,价值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消失,消失,消失,转移到衣服上,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普通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被消费的过程中逐渐消失掉,价值也随之消失,或者转移到其他商品中去。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

29、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部分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二、资本主义所有制,1、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中,通过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的行为而获得收益的权利。,(一)所有制和所有权,2、 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是: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决定着所有权的性质;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反映的是经济利益的意志关系。,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劳动产品全为奴隶主占有。,奴隶社会 青铜器广泛使用,第一节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进,(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人类社会发展存在着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封建主

30、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 不完全占有农民或农奴; 农民以地租形式遭受剥削。,封建社会 铁器广泛应用,第一节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进,资本主义所有制特征,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工人是出卖劳动力的自由人; 追求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制;,1872年日本横滨的火车,生产瓦特蒸汽机的工厂,(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成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1、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与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物资资料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加工,创造满足人们需要物品的有目的的活动。,

31、一般商品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价值形成过程:,商品价值的形成,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劳动; 劳动的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所谓价值增殖过程, 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工 人 劳 动,进入生产过程,40元 8小时,生产资料,160元,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120元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8小时,创造新价值80元,劳动力价值,120元,布4米 100元,辅料2套 20元,资本主义生产的价

32、值增殖过程,商品价值200元 =,120C,+40V,+40M,例题,在价值增值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 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2、资本的本质及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资本的本质: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资本的本质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货币、机器、厂房、原料、商品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抓住这些经济生

33、活中的表面现象,断言资本仅仅是物,是“手段与工具”,甚至把原始人手中的石块、木棒等最简陋的原始工具也说成是资本,其目的在于否定资本的历史性和社会性。对此,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 可见,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无论是货币,还是厂房、机器等生产资料,其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被用来充当剥削工人的手段时,它们才成为资本。因此,资本是个历史范畴。,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资本,生产资料,劳动力,可变资本,不变资本,依

34、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原有价值 ,价值量 k,使原有价值 , 产生,增殖,,剩余价值,转移,没有变化,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转移自己的价值,并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 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其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值。 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产生的。,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意义,第一:深刻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来源;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第二:揭示了资本家剥削

35、工人的程度; 为准确计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公式:,(二)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工人争取缩减工作日的斗争,19世纪初英格兰一家纱厂的女工和童工,0,4,8,必要劳动时间4,剩余劳动时间6,2,4,10,工作日(10小时),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用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普遍采取的基本方法容易引起工人反抗),m,=,4小时,=,100%,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4,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容易引起工人的反抗,1

36、886年5月1日,美国爆发了50万工人参加的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罢工。 “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0,4,8,必要劳动时间3,剩余劳动时间5,3,工作日(8小时),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用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这种剥削方法很有隐蔽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的价值,降低生活资料价值,提高生活资料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

37、产率,生产资料,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是通过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所获得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暂时的,谋求竞争中取胜 追求更多利润,提高劳动生产率,超额剩余价值消失,相对剩余价值产生,个别资本家,全社会资本家,思考,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些企业使用自动化机器设备和“机器人”,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大大增加,这说明,现在剩余价值已经主要有“机器人”创造。 如何看这种观点?,分析,在自动化条件下,自动化机器设备仍然是工具,其价值只是转化到新产品上。生产还是离不开

38、人。 所以剩余价值的源泉在任何条件下,都只能是工人在剩余价值时间生产的。,(三)资本积累,此部分欲阐明资本积累将导致三个后果:1、两极分化;2、相对过剩人口;3、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为了扩大再生产,资本家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追加的资本,这种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叫做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资本积累 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三)资本积累,1、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使再生产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重复进行。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获得的剩余价值,3、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一

39、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追加生产,使再生产在扩大基础上进行。,所以: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那么: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原因:一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是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二是应对市场竞争生存(这是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4、资本积累的本质 资本家新增加的资本是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转化,是剥削雇佣工人的结果。 资本积累的本质是资本家不断的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结果之一: 资本积累加剧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5、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人口过剩,在资本

40、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 资本积累为了追逐剩余价值促使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导致更多人失业(相对人口过剩) 资本积累结果之二: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日益严重,5、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人口过剩,由生产资料Pm和劳动力A构成,由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构成,资本的构成,技术构成,价值构成,(1)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即C : V,追求剩余价值,改进技术,C的比重愈来愈大,V的比重愈来愈小,资本有机构成(C:V)不断提高,机器排挤工人,(2)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结果不可避免的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

41、剩人口,6、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资本积累的结果之三),随之资本积累的增长; 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愈来愈具有社会性。 另一方面,资本愈来愈集中于极少数资本家手中,生产完全服从于追逐剩余价值的目的。 资本主义本身固有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而日益加深,必然要被新的社会形态所代替。,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 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本质; 深刻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四) 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通过对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

42、产的考察,揭示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1、产业资本循环: 指产业资本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并相应采取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值,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销售 阶段,准备生产 剩余价值,生产剩余 价值,实现剩余 价值,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购买 阶段,生产 阶段,G,W,Pm,A,P,W,G,产业资本循环的全过程,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带着价值增殖回到出发点,购买-生产-销售,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G,W,Pm,A,P,W,G,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产业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货币资本循环

43、,商品资本循环,GWPWG GWPW G,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马克思,三种循环形式时间上的继起性,三种职能形式空间上的并存性,空间上的并存性,时间上的继起性,通过对资本循环的分析,深化了对资本本质的认识。资本只有在不断地运动中,才能不断地增值,如果停止了运动,也就终止了资本的生命。,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周转次数(n) =,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一年的时间(U),周转时间(u),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资本的周转时间,生产资本的构成,周转时间周转次数,2、资本周转,资本的周转速度,3、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44、,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个别资本都独立的发挥作用,生产和实现价值。 但是任何个别资本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和运行,它们相互联系,互为市场,形成一个有机系统。 社会资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社会总产品是国家一年内由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产品总和,价值为社会总产值,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3、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价值补偿,实物替换,如何用货币形式购买到再生产消耗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买的回来),社会总产品的各个实物部分如何通过商品形式出售实现货币价值(卖的出去),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3、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价值构成,c+v+

45、m,实物构成,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社会总产品,第一部类(),第二部类(),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三个 部分,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即社会两大部类之间以及部类内部都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否则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就会遇到困难,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就会产生。,(五)工资与剩余价值分配,1、资本主义工资,1)工人出卖的商品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但以劳动价格现象掩盖了对工人的剥削关系,3)资本主义工资的主要形式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还有各种形式的血汗工资,4)现阶段工资的提高改变不了被剥削的地位

46、,2、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分配,通过对资本和剩余价值各种具体形式的分析,揭示剩余价值是如何在资本主义各个剥削集团之间的分割,从而在总体上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全貌。 四个转化: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值 W = c+v+m,新创造的价值,成本价格 k,= K + m,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品价值 W = c+v+m,= K + m,m转变为成本价格K的产物,m转变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实际耗费,利润P,W= K + P,p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产生来源,掩盖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

47、m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可见,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一个东西,区别在于把剩余价值看成是谁的产物。把它看成可变资本的产物,就是剩余价值,把它看成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是利润。,2)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率:,利润率:,预付总资本,联系:p为m的转化形式,1)内容不同,2)数量不同,m:资本家的剥削率 p: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m p,区别:,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投入等量资本获得不等量的利润,不同的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食品工业 (70:30),机械工业 (90:10),C:V 低 利润率高,C:V 高 利润率低,资本流入,生产增加,供过于求,

48、利润率下降,生产减少,供不应求,利润率提高,资本流入,竞争,平均利润,结论: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资本自由转移的结果使利润趋于平均化。,平均利润率 =,剩余价值总量,社会总资本,平均利润 = 预付资本 平均利润率,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进一步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本质及其来源。,平均利润理论意义,平均利润形成后,尽管各部门、企业的利润量与剩余价值不同,但是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量等于剩余价值总量;社会的商品价值总额等于生产价格总额;并且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它并不否定价值规律,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进一步表现。,(六)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意义,第一: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 (理论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