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中国古代精神文明,课标要求:,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课标要求:,2.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
2、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学习要求: 讲义P172,1.分析百家争鸣的原因、意义。 2.列举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阶级属性及意义。 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原因、措施、特点及实质、影响。) 4.了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原因(1)根本原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 (2)直接原因: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3)其他原因: 1.汉武帝的举贤良对策为董仲舒阐发儒家思想提供了良机。 2.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
3、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3.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之长。 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影响: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皇权,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提出“春秋大一统”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宣扬“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3.提出了“三纲”“五常”,维护了社会秩序。,(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
4、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2012年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2011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2011福建文综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5、( )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图3A B C D,(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 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 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2012年上海历史,31)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
6、,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 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2010年浙江12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 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 “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2010年浙江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 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7、(2010年山东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 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2010 上海卷历史试题)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答案:B 难度:A 考查点: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解析:这是墨子的话。大体意思是“看待别人国家就象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属于墨子的“兼爱”思想。这道题注意不要联系到孟子“老吾
8、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错选A项。注意儒家所宣扬的“仁爱”思想是有等级差别的爱,不可能做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题中意思是说,要视他国为自己的国家;视其他人家为自己的家;对待他人像对待自己一样。反映的本质是要相亲相爱,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 涉及知识点: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2010年北京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 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 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2009年安徽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
9、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墨家学派的诉求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智者学派的主张 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 B C D (2013年重庆高考1题)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10、,(2013年福建14题)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2012年海南历史4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 “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期之 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儒家伦理不畏社会所重视 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
1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高考真题演练,(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37(36分) 水是生命之 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 社会的进程。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 能行。(老子)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 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 己,不可得也。(荀子) (1)材料一、二分别体
12、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 (2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高考真题演练,材料一体现了道家的辩证思想,材料二体现了人家的“仁政思想”。 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国纷纷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分封制。周天子权威下降,诸候争霸,促成了思想是百家争鸣的局面。,(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材料二
13、“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 ,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
14、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答案】,(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 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多元性(兼收并蓄)。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学习要求: P178,5.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
15、明时期理学的发展。(背景、特点、内容和地位) 6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7.归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宋明理学-儒学的转型与成熟,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收到严峻挑战。三教之间在彼此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 2.隋唐时期,三教调和之风尤盛。 特点: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使儒学更加理论化、思辨化。 内容: 地位: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宋明理学内容,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儒学的批判和继承,出现原因(或产生条件): 代表人物及主张: 主要特点:
16、实质: 历史意义: 性质:从本质上并未摆脱传统的理学范畴,不属于资产阶级 性质的思想主张。 评价: (1)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给后世以深刻的启迪,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2)没有成为时代主流思想,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有限。,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出现了哪些变化? (3)老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命运如何?,(2012年广东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
17、、道 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2013年福建1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2013年福建高考16题)朱熹在漳州劝农 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 子,知
18、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 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2013年广东高考14题)有位古代思想家认 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 “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 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2013年高考全国卷25题)自汉至唐,儒 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 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19、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011上海单科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 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2013年浙江高考12题)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 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孔子韩非朱熹亚里士多德A B C D(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崇尚儒家文化 着力提升满族文化延揽汉族文士 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 B C D,(2013年
20、高考山东基本能力54题)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的是 A物是观念的集合 B心外无物 C吾心即是宇宙 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2013年山东高考16题)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 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2012年海南6)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 “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 孟子的仁政思想 C. 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 D. 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2010 上海9 )宋代,儒学家开始
21、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2011天津文综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011北京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 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2011海南单科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
22、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4下列各选项中,中 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2010年浙江1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
23、个天理(2009年江苏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 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2010年江苏5)“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2012年广东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2012年新课标卷27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
24、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高考真题演练,解析:本题考点单一,主要考查对王阳明的理学思想的认识。解题关键是读懂题干中王阳明这段话中表达的观点。在这段话中王阳明认为“四民”之所以能各从其业,主要在于”四民”所持的“道”是相同的,就是“求尽其心”中的“有益生人之道”,这是王阳明“心学”主张的体现。A、C两项不能体现上述观点,B项与观点的内容不符。答案:D。,(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 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
25、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答案:A 难度:A 考查点:陆王心学 解析: 此题考查解读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王安石认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从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就是形体。形体是“有生之本”。这种从“人是一个感觉体”出发的人性论,是唯物主义的命题。体现了对
26、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考查。 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宋明理学。分析:此题必须克服对陌生材料的恐惧心理。首先注意题干和选项材料中的“形”、“本”、“心”、“物(或万物)”、“天地”、“道”这些古代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孰先孰后);运用从哲学常识,看出题目涉及的是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中国古代哲学观点;再以自己熟悉的“心外无物”为突破口(这是典型的唯心论哲学(本体论)观点,其它为唯物论哲学观点),解答此题。 题中陌生材料出处:“形者,有生之本。故养生在于保形,充形在于育气,养气在于宁心,宁心在于致诚,养诚在于尽性,不尽性不足以养生。”(北宋
27、王安石临川集礼乐论)/“道为天地之本,天地为万物之本。”(北宋邵雍观物内篇)/ “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南宋叶适水心别集进卷诗)/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天地常运而人道不息”。(南宋陈亮与徐彦才大谏) 涉及知识点:陆王心学,高考真题演练,(2011浙江文综38)(26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结合所学知识,说
28、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9分),高考真题演练,38(26分) (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 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 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8分)(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 之中”的分权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 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9分) (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 民主革命时期。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从专制
29、 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9分,38(26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 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 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 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材料
30、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 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 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 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 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 周秦政治制 度的主要差别。(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 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9分)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 识,概括指 出近代以来中国社
31、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9分),(2013年江苏高考21题)(12分)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 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 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 与!” 论语学而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 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 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 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 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材料三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 安生理,毋
32、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 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 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 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 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3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 理的主要内容。 (3分)(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 众对儒家伦理所 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
33、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3分),【答案】 (1)根本:孝悌。 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 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 (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 发展。,(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38(26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
34、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
35、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9分) (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7分),高考真题演练,【解析】(1)结合教材内容回答,思想上,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孔子强调统治者要施行仁政。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老子主
36、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围寡民的理想社会,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的。苏格拉底提出“认识自我”,注重道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2)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王夫之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3)
37、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先王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增强了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38(26分) (1)孔子:仁、礼、中庸;(3分) 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3分) 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2分)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2分) (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3分) 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3分) 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3 分) (3)康有为。(1分)孔子改制考。(2分)
38、翻译天演论;(2分)宣传、提倡进化论、成为维新派的理论武器。(2分),课标要求:,2.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知识点一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2.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3.数学(1)中国是世界上最先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国家,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
39、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是古代中国发明的最伟大的计算工程。,4.天文历法 (1)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2)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 (3)最早的历法夏小正,以及商代的殷历 (4)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它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要早三百年。干支纪日法。 5.医学和农学著作: (1)四大农书: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2)医药学著作 黄帝内经中医学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
40、础。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药物学巨著,“东方药物巨典” 6.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原因。,四大农书: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它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提倡精耕细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防旱保墒,主张轮作、多施绿肥,创果树栽培可通过培育实生苗,扦插,嫁接等方法。,【重难点解析】,1四大发明传人欧洲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1)造纸术:造纸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
41、,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3)指南针: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重难点解析】,2结合14世纪以来中西社会发展的轨迹,分析对比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欧两种类型社会的不同作用。 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成份超稳定的强大,在此基础上封建制度不断得到高度强大,在这样的社会和制度框架内,四大发明
42、这样的先进技术并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相反,其技术始终得不到更深入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 而当四大发明传入到西方不久,正好超上西方国家开始发生社会转型性的演变,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始撕裂原本就不稳定的欧洲自然经济,资本主义因素正在不断萌生滋长。中国先进技术的传入,极大推动了这一进程的演进,为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此,西方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中国的世界地位则相应地衰落下去。,【重难点解析】,3中国古代科技(传统科技)的特点。 (1)从内容看:实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从研究方法看:主要是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缺少实验,轻理论研究; (3)从分
43、布领域看:主要集中分布在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领域; (4)从成就地位看:长期领先于世界,影响深远; (5)从使用看: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学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明清以后日益衰退,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重难点解析】,4. 古代中国科技的发展趋势。 明朝以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朝以后,落后于世界。 5我国古代科学技术(16世纪以前)能够领先世界的原因。 (1)经济: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 (3)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 (4)对外关系: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 (5)
44、文化: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等等。,【重难点解析】,6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但近 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 面,原因是什么? (1)经济:封建自然经济的阻碍; (2)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重农抑商、文化专制、“闭关”政策); (3)文化: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和迷信落后思想阻碍科技发展; (4)其他:科技结构本身的缺陷(经验性、封闭性)。,【重难点解析】,7历史启示: (1)科技的发展是由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2)科技是生产力,科技进步必然推动社会的进步; (3)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或转化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当时的社
45、会环境。,古代的文学成就,高考真题演练,(2013年重庆高考3题)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 “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 “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 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2013年北京高考16题)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2012年上海文综历史)13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
46、的增加(2011江苏单科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 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40题)(24分)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衰”。张仲景记述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
47、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写出其医学著作的名称并概括该著作的成就。(8分),答案: 背景:瘟疫引起人口大量死亡;伤寒杂病论成为中西治疗学的理论经典(或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医圣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医学著作及其成就的理解。,高考真题演练,2. 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 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 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 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 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解析D。楷体汉字直接演化于隶书飞舞飘逸的是行草而非规范工整的楷书甲骨文如今大多已可识读用排除法可知ABC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