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308003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0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明清,-2-,阶段特征,知识概览,-3-,阶段特征,知识概览,-4-,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三,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5-,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三,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1.措施:明代废除丞相,后设置内阁;清代设置军机处。 2.影响 (1)积极影响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6-,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三,(2)消极影

2、响 经济上,君主专制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 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进步。,-7-,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三,例题1(2017课标全国,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命题分析:能力:本题旨在考查正确解读

3、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知识:明代的政治特征。,-8-,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三,解题思路:找题眼:“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核选项,辨正误:从材料信息看,明代由禁止宦官读书识字到宦官读书识字制度化,其目的在于使宦官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能更好地为皇权服务,同时使宦官对内阁等外廷机构也形成一定的制约,这说明明代中后期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故选A项。宦官参政有利于加强皇权,明朝中后期内阁议政功能没有丧失,且决策权力仍掌握在皇帝手中,由此排除B、C、D三项。 答案:A,-9-,知识点一,考点重组,高频突

4、破,知识点三,对点演练1 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教中书(省)置下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这说明( ) A.实录与户帖都是第二手史料 B.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 C.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 D.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D,-10-,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点重

5、组,高频突破,知识点三,解析: 本题考查史学常识。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的划分方法及准确判断其史料价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实录是明朝官方编修的文献史料,已经经过官员的加工,属于第二手史料,而户帖原件所录圣旨属于口语化的语言,记录的是明太祖的原话,属于第一手史料。第一手史料价值更高,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故D项符合题意。因户帖属于第一手史料,故A项错误;题干中户帖原件所录圣旨虽使用口语,但并非口述史料,故排除B项;实录是第二手史料,其真实性不如第一手史料的户帖,故C项错误。,-11-,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三,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1.农业:

6、出现灌溉工具风力水车。 2.手工业 (1)明清时期的瓷器种类主要有青花瓷、彩瓷、珐琅彩。 (2)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且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 (1)城镇商业繁荣。 (2)商帮活跃,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3)四大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4)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即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2-,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三,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政策,-13-,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三,例题2(2016北京文综,15)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

7、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 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 B. C. D. 命题分析:能力: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知识:古代商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14-,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三,解题思路:找题眼:“政府许可”“购田置地”。 核选项,辨正误:从材料信息黄崇德“经营棉布、粮食等”,可知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故正确;根据“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可知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故

8、正确。材料说明黄崇德在政府许可的前提下才能从事食盐贸易,由此证明政府并未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材料无法显示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故可排除。 答案:A,-15-,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三,对点演练2 (1)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A,解析: 本题考查明代租佃关系的变化。题干材料说明江南农村的佃农由百年前的“柔顺”到明末的“骄惰”,反映了农业中

9、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而这种松弛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直接表现为明朝市镇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题干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与政府的重农政策没有必然的关系,故B项错误;题干现象赋予了雇工更多的人身自由,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故C项错误;题干现象反映了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故D项错误。,(2)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说明( ) A.经济模式与政治抉择密不可分 B.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 C.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 D.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16-,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点重组

10、,高频突破,知识点三,A,解析: 本题考查明初“海禁”的背景。根据材料,“海禁”政策是封建统治者的决策,其依据是农业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从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A项符合题意;中华儒学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B项表述错误;C、D两项都与题干材料不符。,-17-,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三,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1.思想 (1)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是“发明本心”,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理”,主张克服私欲,“致良知”。 (2)李贽: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共同主张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提出

11、限制王权、倡导言论自由的主张。 经济上,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 思想上,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乎国计民生。,-18-,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三,2.科学技术 (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2)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3.文学艺术 (1)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作有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3)“

12、国粹”京剧: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兼收昆曲、秦腔等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京剧。,-19-,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考点重组,高频突破,明清之际反封建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2)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20-,知识点一,

13、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考点重组,高频突破,例题3(2011课标全国,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命题分析:能力:本题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知识:明清之际的反封建进步思想。,-21-,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考点重组,高频突破,解题思路:找题眼:“黄宗羲”“天子之所是未必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核选项,辨正误:

14、题干材料中黄宗羲的这一论述主要是否定君主的权威“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它的精神实质是抨击君主专制制度,他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故C项为正确答案。A项强调的是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材料不符;B、D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两种看法都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服务的,缺乏民主意识,故排除。 答案:C,对点演练3 (1)王夫之说:“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在此,王夫之( ) A.明确提出了主权

15、在民学说 B.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 C.阐释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D.否定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22-,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考点重组,高频突破,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王夫之没有明确提出近代西方的主权在民学说,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说明王夫之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注重君主的道德功绩,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对董仲舒君权神授理论的否定,故D项错误。,-23-,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考点重组,高频突破,(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

16、,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C,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顾炎武采取层层递进的论述方式,阐明了“静百姓之心”的举措:首先使其富足,然后可以通过教化而移风易俗。因此,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在材料中未涉及;D项只阐明了“教化”一点,而未涉及题干中“富民”的相关内容。,-24-,史论归纳,史观拓展,材料学法,1.明代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内阁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真正制约皇权;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而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商品

17、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封建制度衰落的表现,阻碍其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小农经济的发展。 3.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并不是对传统儒学进行彻底的批判与否定,而是批判并继承。,-25-,史论归纳,史观拓展,材料学法,从整体史观看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海禁”政策是指明清时期严禁私人出口贸易,对外贸易在官方支持下进行,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世界贸易日益活跃,欧洲各国迅速发展,而明清政府却极力推行“海禁”政策,结果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面向近代化的世界。 (2)明清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了海外

18、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且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6-,史论归纳,史观拓展,材料学法,材料 为了严加管束外国商人,清朝官员对他们在广州的行动做了严格的限制。比如:兵船须停在江外,不得进入虎门;妇女不得带进商馆;洋人不得乘轿;洋人不得在江中划船取乐;洋人不得呈递禀帖,如有陈述,必须由行商转呈;贸易季节之后,洋人不得逗留广州,必须回国或者前往澳门;等等。 大清王朝之所以实行这样的政策,一是因为中国一直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且幅员广阔,完全自给,无须外来的商品;二是因为大清王朝始终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海外各国都是“夷族番邦”,应该前来朝贡,同时需要中国出

19、产的物品,朝廷允许有限的通商是对他们的一种恩赐,如果洋人有过失则随时可以取消通商贸易,以示惩戒。,-27-,史论归纳,史观拓展,材料学法,民国时期的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曾经这样说:“中西的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大体如此。 邢超失稳的帝国: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28-,史论归纳,史观拓展,材料学法,解读技巧正确划分层次,有利于解读材料。本材料以“分总”的形式呈现,即为总,是论点,是分,是论据,因此提炼的核心内容是将材料读透的关键。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盲目自大,失去与世界进步潮流同步的机会。鸦片战争以后,西方

20、列强利用制度、经济、军事优势等对中国进行侵略。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严加管束外国商人。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自然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统治者始终以“天朝上国”自居。,-29-,史论归纳,史观拓展,材料学法,技巧运用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商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

21、、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30-,史论归纳,史观拓展,材料学法,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如北非的勿斯里,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试从整体史观的视角简要评价。,参

22、考答案:特点:交通发达(或陆海丝绸之路兴盛);范围广泛(或远及西亚、南亚、欧洲、非洲);政策开放,政府设机构管理(或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评价: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耕文明时代世界彼此隔绝的状态。,-31-,史论归纳,史观拓展,材料学法,材料二 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时,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朝贡”往往是强势的中央政权向周边民族和国家宣示自己的国力,带有赏赐和炫耀的意味,经济上受益与否则无关紧要。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

23、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朝贡贸易的目的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贡贸易长期存在的原因。,参考答案:目的:以宣示国力的政治目的为主。影响:逐渐形成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统治者为加强与周边民族和国家政治联系;儒家礼治思想的影响。,-32-,史论归纳,史观拓展,材料学法,材料三 广州十三行 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又颁布“迁海令”,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黄遵宪番客篇,-33-,史论归纳,史观拓展,材料学法,参考答案:不同:背景不同。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陆上丝绸之路受到严重影响;清朝时面临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和西方殖民势力对沿海的侵扰。 政策不同。宋代支持、鼓励海上贸易;清朝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影响不同。宋代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清代“海禁”政策影响人民生计,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