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专项检测卷(五)生态 A卷——基础保分练(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8686556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专项检测卷(五)生态 A卷——基础保分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专项检测卷(五)生态 A卷——基础保分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专项检测卷(五)生态 A卷——基础保分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专项检测卷(五)生态 A卷——基础保分练(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专项检测卷(五)生态 A卷——基础保分练(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基础保分练一、选择题1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 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解析:选 D 当空间、资源有限时,种群呈 S型增长;林场空间、资源有限,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由于密度增加而逐渐减慢;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由于鱼的大小不同等,单位水体中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值前,由于环境阻力逐渐增大,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2(2018南通一模)下表

2、是对不同栖息地中美洲大树莓种群数量调查统计结果(单位:株),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栖息地 样方 1 样方 2 样方 3 平均森林边缘 15 18 15 16小溪岸边 12 14 13 13森林 5 5 2 4A对美洲大树莓数量调查时,选取的样方是随机的B选取多个样方进行调查,有利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C美洲大树莓与森林中其他树种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D调查结果表明美洲大树莓适宜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长解析:选 D 调查美洲大树莓数量时,应该随机取样;取样时,应该选取足够多的样方,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美洲大树莓与森林中其他树种都属于生产者,它们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根据表格分析可知,美洲大树莓种群数

3、量在森林边缘和小溪岸边较多,说明其适宜生存在阳光充足的地方。3下列关于生态学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属于种群水平的是( )A利用玉米螟天敌赤眼蜂防治虫害B “稻藕鱼”立体种养,充分利用了稻田的有限空间C依据年龄组成预测草原老鼠种群数量变化D建立人工防护林时注意适当增加植物种类多样性解析:选 C 利用玉米螟天敌赤眼蜂防治虫害利用了种间的捕食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稻藕鱼”立体种养,充分利用了稻田的有限空间,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年龄组成为种群的数量特征,属于种群水平;在人工生态林中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能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属于生态系统水平。24下表是某河流干涸后,群落经历草本、灌

4、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部分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第 1年第 2年第 3年第 4年第 5年第 6年艾蒿(株m 2 ) 5 10 6 3 1 1白杨(株100 m2 ) 0 1 2 4 8 8鼠(只100 m 2 ) 0 1 2 4 8 16A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宜采用标志重捕法C白杨林的出现会提高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D从第 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鼠的增多解析:选 D 该演替具有土壤条件,因此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鼠的活动能力较强,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宜采用标志重捕法;白杨林的出现增加了物种的种类,提高了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从第 3年起

5、,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灌木和乔木遮挡了照射艾蒿的阳光。5(2018盐城模拟)近些年,中国北方地区经常受雾霾天气的笼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中的颗粒物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C从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雾霾可能降低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由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引起的解析:选 B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成分,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中的颗粒物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雾霾影响

6、植物的光合作用,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雾霾可能降低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雾霾的产生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6江苏某水库现有沉水植物 16种、 浮游植物 86种、 浮游动物 87种、 底栖动物11种、鱼类 43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水库拥有的多种生物构成了水库的生物多样性B该水库物种丰富度指水库中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C调查该水库中浮游动物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D不同动植物分布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选 D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丰富3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而不是生物个体的多少;调查该

7、水库中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7.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变化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解析:选 D 甲表示个体、乙表示种群、丙表示群落、丁表示生态系统。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在自然环境中种群往往呈“S”型增长,达到 K值即环境容纳量后,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数量在 K值附近呈现波动;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根据功能划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是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所以其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的影响。8下表是能量流经某

8、种植食性动物时的情况,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项目 摄食量 粪便量 呼吸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能量(kJ) 530 330 X 110A X表示的能量大小不能确定B该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中有 25%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C表中四个量之间没有一定的数量关系D流向第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最多为 40 kJ解析:选 D 同化的能量摄食量粪便量呼吸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X为 90 kJ;该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中有 90(530330)100%45%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该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为 200 kJ,则该植食性动物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有 20020%40 kJ。9下图为生态系统

9、成分的模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各成分之间均可以传递信息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种间关系C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种类只能是物理信息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4解析:选 C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每种成分均能发出信息,也能接受信息,所以说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间均能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调整种间关系;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可以是物理信息,也可以是一些营养物质发出的化学信息。10(2019 届高三南通调研)江苏地区弃耕的农田在演替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 )A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很慢B群落结构更加复杂,物种更加丰富C某

10、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D演替最终发展到森林阶段解析:选 A 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一般会朝着群落结构更加复杂,物种更加丰富的方向进行;自然环境中由于存在环境阻力,所以种群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从弃耕的农田可以演替出森林。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形式主要为 CO2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在群落内部双向传递D抵抗力稳定性差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解析:选 A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形式主要为含碳有机物;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既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

11、,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差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强,但也有特殊的,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差。12(多选)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选 BD 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要注意随机取样,不能选择草多的地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高于三北防护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

12、力较强;若两只猛禽是不同物种,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捕食关系,若这两只猛禽为同种生物,其中一只猛禽追赶的目的是争夺另一只猛禽抓握着的鼠,则两者之间为种内斗争关系;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是同一种生物搭建的,不能反映不同物种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13(2018南京、盐城一模,多选)如图表示同一环境中物种甲与物种乙的数量变化关系,二者之间存在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5A物种甲、乙的种间关系是竞争B信息可在物种甲、乙之间双向传递C物种甲是植食性动物D物种甲、乙的数量变化是相互影响的解析:选 BD 由题图可知,甲物种与乙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乙为被捕食者,甲为捕食者;物种甲与物种乙之间的信

13、息传递是双向的;据图无法判断甲是植食性动物还是肉食性动物;被捕食者的数量受到捕食者的控制,但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也受被捕食者的影响,二者数量变化是相互影响的。14(多选)下表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种群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项目 摄食量 粪便量呼吸作用散失量能量(Jhm2 a1 )1.051010 3.50109 4.55109A田鼠同化的能量中约有 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B田鼠粪便量属于其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C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 1.4108 Jhm2 a1D田鼠的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 7.01010 Jhm2 a1解析:选 BD 某

14、一营养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摄食量粪便量,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所以田鼠同化的能量7.010 9(Jhm2 a1 )。田鼠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生物体的有机物中。由于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所以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 7.010920%1.410 8(Jhm2 a1 );田鼠的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7.010920%3.510 10(Jhm2 a1 )。15(2018江苏六市二模,多选)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南通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

15、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 、 “景美” 、 “鱼肥”的治理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6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解析:选 BCD 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芦苇、香蒲属于挺水植物,其在与藻类植物竞争阳光、营养物质中处于优势,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放养植食性鱼类,其既可以食用藻类,

16、而植食性鱼类又可以被人类食用,这样会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据题意可知,这一案例基本实现了“水清” 、 “景美” 、 “鱼肥”的治理目标,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二、非选择题16某稻田生态系统中有卷叶螟、青蛙等生物,图 1是该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 ae 代表过程。图 2是能量流经卷叶螟的示意图,其中 AC 代表能量(数字表示能量值,单位为 Jhm2 a1 )。请分析回答:(1)图 1中缺少的过程是_(用图中文字和箭头表示),b、c、e 过程中碳以_形式流动。(2)图 2中 A代表_的能量,B 表示用于_的能量,B的数值为_Jhm 2 a1 。(

17、3)下表是科研小组对青蛙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测得结果如下表(数字表示能量值,单位是 Jhm2 a1 ):青蛙摄入的能量青蛙同化的能量青蛙粪便中的能量青蛙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05109 7.95108 2.55108 3.55108分析可知,卷叶螟到青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青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4)该稻田后来由于水体污染,农民不再耕种,这块稻田将发生_演替。解析:(1)大气 CO2通过生产者水稻的光合作用进入群落。在群落内部,碳以有机物形式流动。(2)消费者的摄入量中,一部分被自身同化,另一部分以粪便形式流向分解者。A代表卷叶螟同化的能量,B 表示用于卷叶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B 的数值为 1.0510103.5010 94.5510 92.4510 9(Jhm2 a1 )。(3)卷叶螟的同化量为71.0510103.5010 97.010 9(Jhm2 a1 ),青蛙同化的能量为 7.95108 Jhm2 a1 ,卷叶螟到青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9510 8)(7.0109)100%11.36%。青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4)弃耕的稻田将发生次生演替。答案:(1)大气 CO2库水稻 有机物 (2)卷叶螟同化 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 2.45109 (3)11.36% 第二 (4)次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